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9|回復: 0

[史學] 杜甫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新考(3)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2-4-18 15: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潮因网
慧能确实遵守了弘忍的这一嘱托。专门记述临济宗传法统序的《古尊宿语录》卷一"大鉴下一世南岳怀让大慧禅师"谓:"(六)祖云:’先师有言:从吾向后,勿传此衣,但以法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惟示道化,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22)此当为慧能临终前之咐嘱,其说法对象为怀让,亦别有深意:尽管慧能没有传衣给怀让,但是在他心目中,真正能继承其法统的正是此人。《古尊宿语录》径以怀让为"大鉴下一世",而不称其为"七祖",可谓深知弘忍、慧能之用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神会语录》第五十五条谓:"弟子僧法海问和尚曰:以后有相承者否,有此衣,何故不传?和尚谓曰:汝今莫问,以后难起极盛,我缘此袈裟,几失身命,汝欲得知时,我灭度后,四十年外,竖立宗者即是。……大师谓曰:法虽不在衣上,以表代代相承,以传衣为信,今佛法者,得有禀承,学道者,得知宗旨,不错不谬故,况释迦如来金兰袈裟,见在鸡足,由迦叶今见持著此袈装,专待弥勒出世,分付此衣,是以表释迦如来传衣为信。我六代祖师,亦复如是。" (23)《答崇远法师问》言:"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为第六代,所以不许。"(24)斤斤辩于是否传衣,并且特别强调所谓"每代只传一人",表明了其对弘忍、慧能用心的茫然不解。
  然而,中唐时贾彼作《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一文(25)却有这样的记载:"自大迦叶亲承心印,二十九世传菩提达摩,始来中土,代袭为祖,派别为宗。故第六祖曹溪惠能,始与荆州神秀分南北之号。曹溪既没,其嗣法者神会、怀让又析为二宗。初师子比丘以遭罹大难,恐异端之学起,故传袈裟以为信,迨曹溪凡十世。而其间增上慢者,徇名迷实,至决性命以图之。故每授受之际,如避仇敌。及曹溪将老,神会曰:’衣所以传信也,信苟在法,衣何有焉?’他日请秘于师之塔庙,以熄心竞。传衣由是遂绝。"大悲禅师属于神会的法嗣,因此贾痹诖硕陨窕岽蠹铀萄铮俨然是神会建议慧能不再传衣,与《神会语录》等的记述相比照,简直可以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了。荷泽一系这些彼此矛盾的记载,流露出明显的作伪痕迹。但即使是荷泽系,也承认"神会、怀让析为二宗",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大量史料表明,神秀与慧能彼此间是互相敬重的,他们并没有争夺六祖之位。更重要的是,按照宗法制度,祖位的称呼一定是其去世之后才有的,也就是说,"某祖"的称号皆是其后代追认的。无论是慧能还是神会,他们在世时当然不会自称"六祖",同样,"自称第七代"也是根本不可能之事。作为神秀的传法弟子,普寂推神秀为禅宗六祖是很可能的事,但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他自己"自称第七代"。神会实际上是凭空树立了一个敌人,其真实用意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慧能的唯一继承者。冉云华先生曾指出:"在盛唐时期,虽然对谁是禅宗六祖的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而其实第七祖的荣号才是争论的真正和主要动机。"(26)这一论述是相当有见地的。


  四


  上面一大节"绕路说禅",实际上也是为了"绕路说诗"。不弄清唐代禅宗祖统的这些复杂现象和问题,也就难以理解杜甫"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的含义。
  唐代中期,有三位诗人的三首诗都提到了禅宗"七祖",而三个"七祖"又分属于三个人,这是可以证明且相当有意思的事。第一首是刘长卿(709-786)《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27):"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该诗当作于天宝年间,睢阳太守为唐代名臣裴宽。据《新唐书》卷一三《裴宽传》,裴宽因得罪李林甫,天宝三年被贬为睢阳太守,天宝五年又贬为安陆别驾(28),同时,裴宽是普寂的在家弟子,普寂于开元二十七年圆寂时,裴宽执弟子礼(29)。这里,勤照和尚是赴睢阳太守请,似为普寂的弟子,诗中"七祖"无疑是指普寂,证以时地皆合。这说明,天宝三年到五年(744-746)间,普寂确已被其门人推为"七祖"。
  第二首即杜甫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七祖指怀让。
  第三首是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30):"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宗密推崇神会,自认为神会之法脉,因此这里说的"七祖"无疑指神会。该诗应作于贞元年间神会被朝廷敕定为"七祖"后。
  这些诗作表明了什么呢?参以本文第三部分的论述,笔者认为,这正是唐代中期后禅宗宗派分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杜甫、刘长卿那个时代,禅宗"七祖"的地位并没有确定,不同的宗派都可以推出各自的"七祖"。这是慧能去世后,禅宗出现分化的表现。尽管怀让在世时不可能称祖,但杜甫作此诗时,怀让早已圆寂,其门人特别是怀让生前弘法地的门人,立怀让为七祖是很有可能的。这一点,似乎是临济宗内部的秘密,因此只有临济的嫡传者才得知,史料中唯有善昭的著作有所记载,便是不足为奇的了。这种状况持续到五代。《祖堂集》已经没有"中土七祖"之说,在卷二叙述六祖慧能之后,卷三插入牛头,显示出对牛头一系的重视。其对北宗的处理,同样采取这种"旁出一枝"的办法,谓:"五后忍大师下傍出一枝:神秀和尚、老安国师、道明和尚。神秀下普寂,普寂下懒瓒和尚。"接下来,分述六祖下法嗣,分别有:行思、荷泽、慧忠、玄觉、怀让等人,族兄之间,一视同仁,大宗小宗,秩序井然。"禅宗七祖"之说开始从禅史中消失。当然,从其排序,仍然可以看出其偏重青原一系的用心。
  北宋时释道原等编撰《景德传灯录》,站在南岳系角度重订禅史。慧能的大弟子基本按照入师门之先后排列,神会居末位。慧能门下只列南岳、青原两大法系。从卷六至卷一三叙南岳怀让一支法嗣世系,始于怀让门下第一世马祖道一;从卷一四至卷二六叙青原行思一支法嗣世系,始于行思门下的第一世石头希迁。所谓"一世"就是"初祖",只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受宗法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人最重视编家谱、族谱,大量的禅宗灯录其实就相当于家谱、族谱。祖位排列很有讲究,从不同灯录中人物排列顺序之不同,可以体会轻重褒贬等等。由此可见,禅门中究竟谁为嫡传,谁为庶出,可能是永远争论不清的事情,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以"后世子孙"的成败论其"先人"之荣辱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