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9|回復: 0

[武當] 二、武当武术概论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11-8-12 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天下武林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武当武术源流 
   
  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同古代丹士修炼活动及武当道门内道教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武当山位于华中腹地,紧靠秦巴山脉,背依神农架,面临汉水。山势奇特,风光秀丽,自古就是道佛修炼家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尤其在明代,武当山是全国道教活动中心。武当道教祀奉的主神真武是北方水神,传说他具有赴汤蹈火、仗剑除魔、消灾祛病、驯服猛兽、呼风唤雨、御气飞行的特异功能。据史书载,春秋战国时,老子的弟子尹喜,得老子所授《道德经》后,辞官修道,辗转到武当山三天门下隐遁,开创了武当山修道养性之先河。汉武帝命将军戴孟到武当山采药,从此弃官学道,得玉佩金铛之书、石精金光之符,能日行七百里。汉末殷长生入武当修炼,得太阳神丹之诀,丹成,驭气飞行,周游六合。晋代谢允,弃官人武当修道,得冲寂之妙,能飞行于绝壁。唐吕洞宾擅剑术,畅游武当。唐李道子等创太极功。李道子,江南安庆人,居武当山南岩宫修炼,所传太极功,名先天拳,亦名长拳。此外,还有诸葛亮、陈抟、邓安道、田蓑衣、张道贵等前贤大德,在此修功炼性,得道成真。这些高真的修炼活动,孕育了武当内家拳法的诞生。 
  武当武术的产生和发展,还与道教门派相结合,唐宋时就形成了武当武术的四大门派——龙门、天罡、太乙、清虚。四大门派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龙门主道,天罡主剑,太乙主字,清虚主手。据有关史料记载,唐时中华武林已形成九派,以佛道九大名山为宗,分为武当、少林、峨眉、青城、崆峒、天山、雪山、华山、昆仑。而宋元,由修真有成就的九派组成“九脉燕阵”,龙虎堂为九派之尊。而龙虎堂中,半数是由武当派担任主持。 
  而真正将武当武术弘扬光大,泛化于俗的当是元明时期的武当高道张三丰。张三丰,又名全一,字君宝,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定宗二年(1247年)。他道德崇高,精通三教经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遍游名山大川达30余年,家学渊源,有天师道根基,承陈抟、火龙真人真传,通晓道门天元、地元、人元三种大丹修炼之旨,“既精少林,又复从而翻之”,创武当内家拳法。《明史·方技传》载:“永乐四年(1406年),侍讲学士胡广奏曰:‘三丰深通道法,拳技绝伦。’”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先后多次请其进京,他都避而不见。明代皇帝先后尊他为“真仙”、“真人”,并为他在武当山敕建规模宏伟的遇真宫,铸塑鎏金铜像安奉,遣六品提点官住庙率众焚修,加以崇祀。张三奉写有大量著作,后人辑刻为《三丰全集》存世,其中有大量的内炼丹诗。此外,张三丰还开创了“龙行大草”、“太乙神剑”、“太极十三式”等功法。由此,奠定了内家太极拳祖师地位。元明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扼杀,武林传统九大派只好把“一脉真谕”刊刻,封藏石壁,封法500年。但张三丰所创太极,却以“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为目的和特点而流传到社会,泛化于俗。其基本线索为:由张三丰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蒋发,蒋发传拳至赵堡镇,形成赵堡太极,进而繁衍为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李派太极等;另一路主线由陕西王宗传浙江张松溪,由张松溪下传数代至王征南等,形成松溪派太极,亦称为南派太极。其它武当道门传统功法有,传人东北的三丰自然派和太乙铁松派;传人北京的太乙神剑门;传人江南的功家南派;传入山东的紫霄玄真门;传入天津的犹龙太极;传入云南的乾坤门;传人武汉的榔梅派、纯阳拳;本山流传的三天门悟性气功,以及太乙五行拳等等。这些功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与其它门派功法互为影响。明清时期产生的形意拳和八卦掌,在功理功法上与武当内家拳具有显著的相同性。它们或派生于武当内家拳法,或受了它的很大影响。因此,我们也将其称为内家拳法,归人以武当武术为代表的内家拳法体系中。
   
  武当武术功理功法及特点 
   
  武当武术根植于老庄哲学,兼容并蓄了传统中医、书法、兵法、宗教、武术、天文、养生等优秀成果。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智慧的结晶,其文化内涵丰富,功理精深。其功法奇妙,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 
   
  (一)拳法自然,以武演道。 
  道家以老子“道”的本体说,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地、道的关系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是顺乎自然规律的必然法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武当武术,强调“拳法自然”。 
  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道德经》、《易经》、《黄庭经》,是指导其行功内炼的理论经典。武当武术来源于道士追求天人合一,长视久生的宗教实践,把人体看成为大宇宙相对应的一个小宇宙,其修炼目的就是要使大小宇宙相通相融,共振共应。在行功过程中,远取诸生,取其意,学其长,利其行,讲究阴阳平衡。在技击中讲究以柔克刚、守柔处雌,甚至功法名称都取自于老子《道德经》里的概念。武当武术产生的基础、行功目的、功理功法主体、行功方式特点,以及功法概念名称等等,都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老庄哲学精神。它既是以武人道的方式,又是以武演道的形式。是道家理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表现。 
   
  (二)重在内养,性命双修。 
  道教中人希冀通过养生修炼,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道教的养生术颇多,但首推内丹功法。即把人体作炉鼎,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运用阴阳去烧炼,可使精气神凝聚成圣胎,达到得道成仙之目的,亦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的过程。道教徒为实现这一目的,便要苦练养生功法,使内丹养生功法达到高妙境界,自然就会产生神力和自发功法。其与武术结合,就形成了“内功外拳”、“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功相融合的机制,进而产生了“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炼精神气力功”。同时,建立了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以提高性脉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从而形成丹道武学这种动功内修之程序。一方面可以挖掘人体防身御敌的潜力,另一方面又利用人体攻防动作及御敌形式去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武术攻防锻炼与养生修身有机结合,实现还精补脑,从而增强生命活力,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不仅如此,内养也实现了内壮,为行拳时的外柔内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灵巧技击,柔弱胜强。 
  武当武术是内功和动功的统一,具有精妙的技术特点。这种功能的手段和方式具有创造性,较之外家技击功夫有着质的飞跃。古今中外技击,无不讲力量、速度与强度,大胜小,快胜慢,强胜弱。惟独武当武术相反,它以老子哲学的辩证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反传统而行之的技击技法,其功理功法中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慢制快、以小胜大的运动方式及虚实变化的手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东方技击理论和实践,是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这正是武当武术区别于其它武术流派的根本所在。 
  武当武术的技击层次有“借力打人,自发动功击人,以神打人”等阶段。其动作特点不尚拙力,顺其自然;注重行圆取象,炼气凝神;尚柔文静,不躁不僵;静若山岳,动若江河;行如蛇,动如羽;沉肩坠肘,虚实腹,松而不垮,停而不滞,中心安适等等。其技击特点为,以柔克刚,以小制大;避实就虚,引进落空;随曲就伸,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后发先至;圆弧运动,整力打人;一动无有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等等。 
   
  武当武术现状 
   
  武当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内家拳派代表,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异彩。它在人们的养生健身和文化交流方面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由张三丰太极十三式传承繁衍出的赵堡、陈式、杨式、吴式等各派太极拳,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承。世界范围内习练太极拳的人数以千万计。另外,由太极拳改良和受道家哲学影响所产生的八卦掌、形意拳、大成拳,也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兴起。与此同时,武当内家系列其它嫡传,诸如太乙铁松派、太乙神剑门、犹龙派、松溪派、自然门、功家南派、清虚派、乾坤门、纯阳门、龙门派等等,所传授的拳法、掌法、丹功、气功、刀枪剑棒等器械功法计达百余种,也在全国各地活跃传播。伴随着武当内家拳普及推广、百花齐放局面的到来,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也在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武当武术一定会抖落身上的历史尘埃,拂去神秘的面纱,完全显露出其真龙圣像,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