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3|回復: 0

[诗词赏析] 何新论古诗词(14)·解析〖菩萨蛮〗二首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7-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论古诗词(14):

解析〖菩萨蛮〗二首

  [本文收入何新新著之〖老顽童诗词新解〗(即出版),若网络文贼剽窃必追究]

  诗难确詁。许多古诗词,千古传诵,人人上口,似乎耳熟能详。但是若真正较真讲读求解,则其实知者了了,难得正解也。如李白、辛弃疾各有一首著名之〖菩萨蛮〗,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观诸群书则殊多妄解,失真义久矣。近有相问,因兹为解析数语,聊记之如次。

  一、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老顽童新解旧诗词,析译菩萨蛮二首

a67943865fb2004849f0e9cb66aa3da6.jpg

终南山景色·寒山一带伤心碧

  【解题】

  此词旧题李白,数百年来咸皆以为乃游子思归之作,甚不足信。观于词义,其实此词之主人公是一妇女。这首词,是她在楼头眺望终南山景色,期盼夫君快快归来的思念之作。

  【解析】

  平林二字难解,平林,非俗解平坦的树林。平,可有二解,一曰形容词,平远,连绵也。林树平远连绵,可曰『平林』。二则解为动词,浸润、弥漫、找平,平整;平林漫漫,状傍晚雾气弥漫,浸润森林也。漠漠,即漫漫、茫茫之通语,形容烟气、雾气之大也。

  寒山,乃终南山余脉古名。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可知寒山乃唐代长安附近名山,地在辋川蓝田一带,属于终南山脉也。

  『一带』者,长山蜿蜒逶迤如一长带也。伤心碧,即可恨的碧绿。青绿之中间色曰碧,青碧,美色也。伤心,痛心,则悲伤、恼人、恨人烦燥之意。此乃移情之词也。颜色深蓝阻遮视线,所以可恼、可恨,令人心痛,伤心,令人厌烦。伤心碧,以今语喻之即绿得恨人、气人,讨厌、伤心也。终南山有青山碧水本为美景,在此处则皆转变为可诅咒、令人情伤之景物。何故?盖因为高山长林阻隔诗人之视线及所思念情人之归程也。

  瞑色,即暮色,瞑、暮二字古语通用。

  有人楼上愁,谁也?我也。我在楼上愁。此诗虚拟以第三人称抒自我之情。

  玉阶空伫立,谁在伫立?还是那个楼头人,我也。宿鸟,投宿归巢之鸟。伫立,守候、等人也。我白天曾在玉(汉白玉)台阶上久久伫立,却只是白白守候。空,就是空空,白白也。一直等到暮色深沉,鸟儿们都急急投窝归宿了——潜台词是:而情郎呵,你却还未见归来。

  何处是归程?是读为至。是,甲骨文本意为抵达。疑问句『何处是归程』,并非游子已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是诗人在问路途中的夫君——归程你已走到何处?何处至归程,主谓倒装语句,即归程已至何处?这是美人思念情人而默默在心中发问也。

  长亭更短亭句,也非答复,而是进一步捉摸不定的疑问——不知情人归程已到何处,也不知他与家门还相隔着多少座长亭与短亭啊?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古代驿路设亭为站,十里设一长(大)亭,五里设一短(小)亭。问多少亭,就是在问还有多少里路才能到家。

  【译文】

  连绵林木被茫茫烟雾缠绕

  山如长带碧绿令人伤心

  暮色深沉已入高楼

  有人正在楼中忧愁

  白玉阶上白白伫立已经良久

  鸟儿都知道投宿急急飞回归巢

  夫君——归程已到何处?

  离家还隔多少长亭、短亭?

  二、辛词菩萨蛮·郁孤台

8daf3a9f73d0b5ed5239594cfa8c4967.jpg

江西赣州郁孤台

  辛弃疾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解题】

  辛弃疾此词写作于江西造口。造口,江西万安古地名。造口乃靖康乱后,宋隆裕太后(宋哲宗废后孟氏,高宗时尊为隆裕(祐)太后)罹难逃亡之地。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帝北去。兵荒马乱之际,隆祐以哲宗废后之身避居民家而得幸免。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隆裕太后和潘贵妃被金兵追迫,沿赣江而上,途经造口逃到虔城(后称赣州)。金兵一路南下,烧杀抢掠,此乃有宋一代不堪回首之痛史也。约50年后,辛弃疾路过造口,有感而赋此词。

  【解析】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

  按此台得名,旧说多以为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实际『郁孤』乃是『郁结』转语,而非合郁、孤二字成一新辞。盖结之古音与孤通(犹如句/勾之声通,今南方方言依然)。『郁孤』,成辞也,不可以单字拆解为释义。郁结,语意近似北方语的疙瘩、块垒之意。台称『郁孤』或『郁结』者,盖因其坐落之山上草木葱郁聚结如块垒耳。人心中愁肠盘结,亦曰郁结或块垒。〖楚辞·远游〗:『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王逸注:『思虑烦冤无告陈也。』 太史公曰:『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郁结亦同此意。

  郁孤台与造口相距百里之遥,而辛弃疾在造口书壁作词,却以百里外的郁孤台为起兴,盖有取郁结、块垒一词之意义,写状胸中一股不平之气,寓意有所双关耳。

  清江:旧说即赣江。其实郁孤台下之流水名章水,即章江也。章水乃赣江之上游,至赣州城下三江口方与贡水汇合而成赣江。章水清澈,故亦称清江。江西〖万安县志〗:『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此一江激流,即所谓清江水也。

  长安,原为西安旧名;借指帝都,此则喻指在金人占领下已近50年的北宋旧都汴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二句,历来失解。

  按愁余,旧通解皆曰即愁我,谓愁我也就是我愁,使我感到忧愁。』余『释为』予『,即我,实谬不确。无论』江晚正愁我『或』江晚正我愁『,皆讲不通。

  余窃以为,『愁余』者,意在字音不在字义。余、除古字通假。』愁余『即』愁除『,此词乃不可拆解之连绵词。愁除者,通言即愁楚、踌躇,语转亦作踟蹰也。

  愁楚者,忧苦。踌躇、踟蹰者,梭巡徘徊莫衷一是也。〖九辩〗:『蹇淹留而踌躇。』〖义府〗:踌躇通作仇余、游移、犹豫、犹疑、悠游,本义徘徊不进。反义为训,则又引申有得意逍遥,即四顾茫然即踌躇满志之态。

  鹧鸪,异说即子规鸟,其暮春叫鸣曰』不如归去『。子规即杜鹃,与鹧鸪习性相近,皆为古诗词中常咏的相思鸟、爱情鸟。

  又东汉崔豹〖古今注〗谓:』鹧鸪,出南方,鸣常自呼,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 传说鹧鸪鸣声独特,鸣音特殊,近人声听起来象一句话:『行不得也哥哥』。

  关于鹧鸪的鸣音传说,宋元之际已颇流行,多见于诗句。如南宋邓剡(1232-1303)有歌:』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音多。月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元梁栋〖四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秋水多,九疑山前叫虞舜,奈此乾坤无路何,行不得也哥哥。』明丘濬〖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皆以鹧鸪鸣声为兴词。

  故辛此词最后一句乃歇后语也:所谓『山深闻鹧鸪』——压句就是:行不得也哥哥。

  【译文】

  郁孤台下清清江水

  中间多少离难眼泪

  遥望西北的故都

  被座座高山阻住

  但重重青山也挡不住

  江水终竟向东流去

  江畔夜晚我沉思踌躇

  深山鹧鸪呼唤着

  (——行不得也哥哥)

  【余论】

  此词语句若平淡无奇,实际暗喻一段悲凉往事。

  昔人考订此词辛弃疾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时辛弃疾任江西提点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所作。罗大经〖鹤林玉露〗谓:『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记:『质明,至太和县,又进至万安县,兵卫不满百人,……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造)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即赣州)。』

  隆裕太后以贤惠留名。南渡之际有人请立皇太子(太后的儿子),隆祐拒之。〖宋史·后妃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独在。』属意于康王赵构,遂立之为高宗。]

  此词词境起于眼前之造口,联想遥及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行人泪』三字,则概括当年国变乱离流亡之事,将满怀郁结之情,化为貌似寥寥平淡而苍凉悲沉之句。

  【附录】 [宋]汪藻·〖为隆裕太后布告天下手书〗

  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诬及宗祊,谓三灵之改卜。众恐中原之无统,姑令旧弼以临朝,虽义形於色,而以死为辞,然事迫於危而非权莫济,内以拯黔首将亡之命,外以纡邻国见逼之威,遂成九庙之安,坐免一城之酷。乃以衰癃之质,起於闲废之中,迎置宫闱,进加位号,举钦圣以还之典,成靖康欲复之心。永言运数之屯,坐视邦家之覆,抚躬独在,流涕何从?缅惟艺祖之开基,实自高穹之眷命,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世无失德。虽举族有北辕之釁,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情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繇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庶臻小愒,同底丕平。用敷告於多方,其深明於吾意。

  [ 注: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张邦昌眼见舆情不协,人心不附,便在金军北撤后主动退位。此时宋朝二帝与后宫、宗族、百官数万人均已被掳北去,宗室无存。

  隆裕太后即哲宗废后孟氏,她两次被废已归民籍,不在后妃籍中,得免于北徙。此时退居其侄子卫尉少卿孟忠厚家,是东京城中仅存的宋皇室代表人物。张邦昌将她请了出来,复其元祐(祐又作裕)皇后之号,请她垂帘听政,并派人去寻找当时宋宗室皇子中的唯一没被金人掳去的赵构,请他即位,这就是南宋高宗。孟氏派遣尚书左右丞冯澥、李回及侄儿孟忠厚前去向赵构劝进,并将这一决定以手书形式诏告天下。为她撰写这封手书的人是汪藻。

  汪藻是两宋之交有名的文臣,这篇骈文,是他的代表作。]

((2012-11-27)

谢谢阅读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