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8|回復: 1

[大成拳(意拳)] 意拳桩法要义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技击之手段是以桩法为核心,向试力,发力等功法的过渡。七步功法的操习实质就是静态求整过渡到动态求整。双人实作尽管与功法训练有所不同,但其遵循的法则,依然是桩法劲力在遭受阻截,闪躲,击空等情况下的灵活变通。故脱离桩法的训练,是根本练不出真正的大成功夫的,今笔者就桩法之窍要做阐述,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

一、 争力是混圆整体的基本构成单位:

争力又称矛盾力,即通过某一中心点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的放长运动,混圆力是在上下,左右,前后这三项基本矛盾争力中形成的。故求取混圆之模式,必先从某一项二争力中获得,兹分述如下。

大成拳是以脊柱带动的整体发力,那么我们的桩法求整就必先从脊柱这一核心探讨矛盾争力的形成,上下力的求取首先必须改变人体脊柱的两大生理弯曲,首先是颈弯,通过吊顶,竖项,拔背,含胸这几点要求使颈椎与胸椎形成一条直线;其二是腰弯,由于直立行走及后天劳动形成的压迫,人体的腰椎弯曲幅度最大,也最不易纠正。但腰又是人体的中盘,是连接上下的枢纽,故只能通过桩法要点中的敛臀,提肛,尾椎内敛,掖胯,从臀这几项来改变其内弯形态,使之向外膨胀与颈椎胸椎形成一条直线,这样,上下贯穿的整根脊柱就会形成正直的先天状态,此即为芗斋先生所说的腰紧背直 ” 及 ” 脊椎骨垂线成 ” 。脊柱修复正直以后,利用头颈仍柱的上拔与下肢双足的抓捻形成 ” 头顶青天的长空,脚踩大地俯青山 ” 的上下争力,此项争力的整体混圆之筑基,故芗斋先生云 ” 力这所发在于上下,上下相争为周身共引之法 ” 。笔者在教学中把求上下力做为首要内容,尤其是当脊柱正直后,对下肢的三角构造极为关注,因为下肢若没有相应的要求,脊柱与双足的争力是建立不起来的。下肢的要点是膝前顶,胯后坐形成斜面争力,大腿内裹上提把双膝再纵起来,使下肢成一麻花劲的用力,然后把小腹掖在胯根里,这样上下才能感觉到有一种牵引的矛盾互争之力。

左右之力的形成是在上下相争的基础上建立手臂环抱间架中双肘的横向支撑用力,此即为芗斋先生之 ” 肩撑肘横 ” 。因为肩不撑出,双肘的横撑力就不足。肘是人体手臂的中节,整体劲力的原则是 ” 根节摧,中节抖,梢节刺 ” ,故虽为双肘横撑,但力源则为双肩撑拉呼应所致肘横之重要是芗斋先生二十年代发现并提出的(原传要求是沉肩坠肘),因为对手之攻击虚实不定,如果从正面攻击还可以防住,但若左右抡击,其防护性若没有肘横就会吃大亏。再则,肘不横撑,不符合混圆之构架,更不利呼吸肺量之增加,胸腹之肌肉也只能紧 抱一团形成收缩,横隔膜是最易发紧,此为拳法之忌。形意拳 ? 老牛筋 ” 的练法被芗斋先生升华为桩法的筋腱拉伸放长,通过合理的桩式调配,周身大筋全部绷拉而起,其间架一旦遭受外力冲撞就会象一弹簧架立即产生反作用力,使对手被崩弹出去,肘横之至要是通过此要点把颈部,背部及腑下大筋拉起来并露体表,并与其他筋腱相连,老一辈拳家功夫高深者,从不穿短褂练拳,授拳,就是防止被学者观察出身体的肌肉,筋腱及骨骼的布局,这也是我国失真的一大原因,笔者有感于此,在教授学生时除尽量精心调配外,还展示身体供他们研究,效果极为显著,有聪慧者仅数日即建立起新的生理结构,形成混圆的标准框架,由此可知速成之法在于教授者的教学训练方法是否明确,如无全身心的教学,传统武术将会逐日衰亡,那时何谈继承,又何谈发展!

前后之争力在混圆劲力中最易体现,但又最易出错,人体脊柱作为中心枢纽至关重要,前后力的形成,是以腰背肌肉的横向拉伸为力源,通过双肩的撑出向前合抱至指端而用力,在此,人体脊柱是至关重要的枢纽,前后力之争在于脊柱的正直后绷使腰背肌肉向前裹进,与小臂的前撑合抱形成对拉之势,从肌肉的拉伸形态分析,笔者认为这是张力效应,因此前后之争力的要害不是你的手臂抱得有多圆,而应是你的背部是不是圆的(注:此圆与胖子无关)。故混圆之构成从俯视图来看应是手臂环抱与身体之裹进共同构成一个平面圆环,训练初期,因肌肉,筋腱的拉伸长度不够,会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棱角状态,但随着功夫的深入,生理变化的加大,此棱角会越来越小,其力也越来越圆整,故芗斋先生 混圆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 ” 。值得说明的是,前后之力的求取必须保证双肘的横撑不变才会有效,因为双肘撑力若丢,前后之撑抱力就容易遭到破坏。但双肘不动,前后之力会明显感觉因受限制而击不到对手,而事实这正是大成拳的优势所在,因为大成拳之技击原则是前不逾尺,决不许伸手够人,一旦够人,整体劲力就出现了不均衡,发生破体现象,即使击中,也不会是整体发力,威力不足,大成拳是用身体打人,手臂无非是接点起支撑作用,真正的大成拳击打不是手臂不动,身体催压,点一接触,步法已至,上下相随,炸力透体,又何须用手去够对方。

桩法求取上述之矛盾争力之时当有一先决条件,即必须同时让这三顶矛盾力同步上身。因为混圆之定义取之于均衡的用力,即前后,左右,上下用力的量是相等的。尽管初期可以一项一项地找,但找出后就必须在一个桩中全部体现出来,否则仍不能称之为混圆桩。

二、 意感是本体效应的假借升华:

待桩法劲力通过肌体的变化构成之后,就应在神经系统的不断激发下重新刺激生理机能的不断完善,此阶段是体认在不动之中求微动的桩法争力感应,如 ” 三尺以外,七尺以内,毒蛇猛兽向我袭来,我以桩法应之 ” 。芗斋先生此论似极象,不易体会。笔者举个例子,当一只老虎向你扑来时,你可在桩式不动的情况下突然向老虎做一前发力,用小臂兜卷其咽喉,把它击出去。当然这是一种假设,但在站桩求力中必须要有这种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以及肌体的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利用精神上假借凶险的事物可以激发人的格斗欲望和格斗能力,尤其是在站桩时,尽管外形不动,但其精神和身体犹如一只被缚住的雄狮,恶虎,拼命挣脱,故其形态应是不规则的微动,前后,左右,上下均是以躯干为主向各方向快速位移,因外形动之极小,可视为振颤,精神的无限激发可加大人体结构对外界的冲击能力和感应能力,从而使身体的混圆动力更加均整和活跃,此即芗斋先生所论之 ” 假借无穷意,精力混圆身 ” 。由此,意感训练是把主观的精神假借形成的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状态与人体生理机能的客观物质属性形成的力量完美地进行了统一,从而才能实现拳学格斗中 ” 意到力到 ” 的高妙境界,此即芗斋先生之 ” 反向身外寻的 ” 真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意拳桩法要义

三呼吸的守恒要与大气相呼应:

呼吸系统的平衡能力是格斗中获得胜利至关重要的法宝。大成拳不主张 ” 气沉丹田 ” 。气是人体吐故纳新的呼吸系统对氧碳的吸入与排出,肺功能的提高取决于人体吸入和排出氧碳的活动能力,做一个体能好,耐力强的人一定是肺功能对氧碳的摄取交换能力大于常人,大成拳虽然主张自然呼吸,但由于桩法本身的能量消耗,势必会促进呼吸系统的改进,使之肺活量加大。又因站桩是有氧训练,胸腹始终是放松状态,故横隔肌始终不会发紧,膈肌不紧,人体的呼吸系统就不会因运动量的加大而供氧困难,芗斋先生之 ” 人体要与大气相呼应 ” ,说的是人体的一切运动要与大气压产生平衡,即吸入的氧量与呼出的碳量相等使呼吸永远处在平稳的自然状态,这样的人的精神,动力就极其饱满,芗斋先生早年曾患有哮喘之疾,通过拳学之修练而治愈喘疾,故对呼吸之道感悟尤深,所提之练法也极为中肯,在其一生中无数次关于荣辱的较技中,如果没有呼吸的守恒,不要说整体发力,就是局部发力也会减弱,故今人之曲角芗翁本意,诚为可叹!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