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2|回復: 0

[中国方言] 北京话教程 吃点什么"过阴天儿"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08-8-4 0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京晚报
当春乃发生,“谷雨”时节,真真的下了一场透雨,这天,大学长黄克在电话中问:“吃什么过阴天儿?”我说:“小碗儿炸酱。多搁面码儿。您呢?”大学长说:“与君同之。”半个世纪的交情,不必时常见面儿,一声电话,牵情即至,更何况在这雨饯春归、苍灵转旆(pèi,茂盛)的季节里,温馨四溢。
这篇小文,不是谈与大学长的交情(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在汇文同学),而是说您的一句话――我的北京话常识,多请益于大学长――即开头儿所说的“过阴天儿”。这是一句常用的北京话,也包含着一点儿习俗。指阴天下雨的时候,不能出门儿做事,在家寻事消遣,比如弄点儿吃的,打打小牌儿,甚至睡个大觉,都是“过阴天儿”的办法,也即“休息”的意思,有点儿像今天所说的“过礼拜六”“过礼拜天”。老舍先生《正红旗下》:“在过阴天儿的时候,可以定买金四把的头号大羊肚子或是烧羊脖子。”“金四把”,回民指称“金四爷”,“把”字要儿化“把儿”。羊肚子、烧羊脖子,只有在阴天下雨的时候才卖,所以要先“定”买,“过阴天儿”的人家儿,此时正可以大快朵颐。
又如《儿女英雄传》,――有读者说了,你怎么竟引这部书?是我不得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关纪新先生,在新著《老舍与满族文化》一书中说,《儿女英雄传》是“标志着京旗语言造诣新峰值的又一文人创作,……是一道京白语体艺术的丰美大餐。不管我们翻开作品的任何一节,扑面而至的,全都是标志着19世纪京师满人最高口语水准的言谈和句式,纯正、动听、明快、酣畅并且富有气韵张力的‘京片子’,在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此言实获我心,要谈北京话,怎能离得开这部书呢。七十多年前,胡适先生就将《儿女英雄传》誉为“京语教科书”(本书序言),可惜人多爱热闹,又浅尝辄止,专拣十三妹、悦来店、能仁寺几段看,本来是一部非常细腻的“社会小说”,而研究者们却将其视为“武侠”一类,误传至今(解放以后,还被视为与《红楼梦》“作对”的“反动作品”。)所以,如今我屡引该书,亦有一种“正名”的意思在内。――还是接着引原书:“一日,正遇着阴天,霎时倾盆价下起大雨来。舅太太说:‘瞧这雨,下得天漆黑的,咱们今天歇天工,弄点甚么吃,过阴天儿罢。’张太太道:‘我过啥阴天儿哪?你让我把这只底子给姑娘纳完了它罢。’”则明白言出“过阴天儿”就是“歇工”休息、“弄点吃的”以遣寂落。
其实,“过阴天儿”也是一种舒适安和的境地,如若像易安居士那样,“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御街行》),这种以“千行泪”过阴天儿的办法,不得其乐,倒是辜负了天公的一片美意,惜哉。
倘然阴雨连绵,几天下来,不得放晴,则烦人难耐(更何况北京老旧房屋,就怕连雨天),“老妈妈论儿”(“论”有音变,读作lìngr,令儿,儿化),则要剪出一个手持簸箕、笤帚的小纸人儿,挂在檐下,谓之“扫天晴”或“扫晴娘”,即可避退阴雨,天光大开。《燕京岁时记》有云:“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悬于门左,谓之‘扫晴娘’。”试想,天公岂可因纸人儿一“扫”而“晴”乎!
(弥松颐)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