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廿四讲 诚者自成

中庸赏析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6 12:17

诚者,自成自成:自我完善,自我成就也;而道,自道自道:自己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道,音dǎo,引导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知:通“智”也;性之德也,合外外:指成物内:指成己之道也,故时措措:施行之宜也。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而道,是自我的引导。真诚,是万事万物终了和起始所依循的法则;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真诚的人,并不是自我成就就够了,而是还要成就事物。成就自己,就是仁;成就事物,就是智;仁和智都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成物与成己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中庸》第二十五章,是从人道的角度论述“诚”,说明诚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这里所谓“自成”,是指人格的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道”的“道”字,读三声,是引导的意思,“自道”,就是自己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诚,是自我的完善;而道,是自我的引导。”其要义是,强调诚的自主性和自发性。作者认为,诚,既是天道,又是人的本性,它本身就具有一种自律、自动的力量,因此,只要自己不断地追求诚,达到诚的境界,人性所具有的善的价值,诸如仁义礼智四端、良知良能,就可以自然呈现。
第二层,“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意思是说:“真诚,是万事万物终了和起始所依循的法则;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这里所说的物,是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谓“无物”,并不是说事物就不存在了,而是指“没有存在的真实意义了”。具体到一个人,倘若没有内心的真诚,他的一切道德行为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论语·八佾》中,弟子们如实记载了孔子在祭祀时的心态和表情:“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说,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的时候,就如同神真在那里。孔子认为,礼出乎情,没有真实的情感,没有内心之仁,礼就会流于形式。因此,他若亲临祭祀,必是至诚至敬,就如同祖先或神灵真在那里一样。他若不能亲自参与祭祀,是不会让他人代祭的。孔子还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尽孝,最要紧的是一个“敬”字。如果对父母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恭敬之情,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人的一切道德行为,都必须是真诚的,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层,“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这里的“外”字,指成物;“内”字,指成己。“措”字,指施行。意思是说:“真诚的人,并不是自我成就就够了,而是还要成就事物。成就自己,就是仁;成就事物,就是智;仁和智都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成物与成己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这个重要的观点告诉我们,真诚不仅仅是一种主观内在的品质,而且还具有外化到他人和一切事物当中去的功用。君子施行诚道,不仅要成己,而且要成物,使人与万物都能各得其所,和谐共生。这与《论语》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大学》所说“明明德”而“亲民”、与《中庸》第一章中所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一脉相承的。成己,就是要在道德实践中完善自己,是仁心的呈现;成物,就是要做到仁民而爱物,是智者的所为。仁与智,都是天性中所本有的,所以说是“性之德也”。既可成己,又可成物,说明天地万物与我是同体的存在,成己就在成物之中,没有内外的分别,所以说“合外内之道也”。成己就是尽己之性,成物就是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所以说,有了成己成物之德,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