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测试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朱熹发布:一叶知秋

2020-10-31 03:28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 按时 习  同“悦”,愉快 乎 有 志同道合的人  远方 不 生气,恼怒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2. 每天 泛指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不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习乎

3.十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五 耳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不 越过 法度  四十而不 迷惑,疑惑  三十而 有所成就  知天命 上天的旨意

4.温 学过的知识 而知 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 可以凭借

5.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6.人不 能忍受   品质高尚

7.懂得 之者 好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也指仁德 者  喜爱,爱好,以……为快乐 之者

8.饭 疏 粗粮 食 饮水 冷水  曲肱 胳膊  不义 用不正当的手段  于 对于 我如浮云

9. 几个 人  于此,在其中   优点 者 而 学习 之 不善 缺点

10.子在 河流 上曰  往,离去 者如 代词,这,指河水 夫 不 停留

11.三 军队 改变 帅 匹夫 泛指平民百姓

12. 坚定 志 切问 恳切地发问求教  近思 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德 在其中

二、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贤哉,回也!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种清苦,颜回却依然不改变他的乐趣。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某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标准答案查看

三、填空。

1.《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 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共 20 篇。孔子,名,字 仲尼 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 家、 政治 家、 教育 家。

2.《论语》与《 大学 》、《 中庸 》、《 孟子 》合称为“四书五经”中的 四书

3.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一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的一句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曾子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指出在温习旧知识后,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重要性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9.《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14.《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四、对比阅读,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 生气,发怒    

(2)不能 离开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

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

D.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并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段选文。

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二)对比阅读,完成5~8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吾日三吾身  自我检查、反省

(2)传不乎  温习

(3)食  充足

(4)去  食物

6.下列加粗词与“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解析:题中“而”字可以解释为“的”“地”,答案中只有第D项的“而”亦可以解释为“的”“地”)

A.温故而知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思而不学则殆

D.潭西南而望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8.【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共同强调的是诚信。

示例: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