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卷一百十一起仁宗明道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发布:福哥

2020-6-5 01:37

巻一百十一明道元年壬申,一〇三二

起仁宗明道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乙亥,以新知江陵府杜衍為河北都轉運使。初,命衍守荊南,殿中侍御史郭勸言衍清直,當留在朝,不宜處外,不聽。會河北乏軍費,乃遷衍一官,往經度之,不增賦於民而用足。本傳云衍在荊南。按衍初除荊南,未赴,即改河北,傳蓋不詳也。

丙子,契丹遣左千牛衛上將軍耶律順、衛尉卿王義府來賀長寧節。

戊子,降閤門宣事舍人夏元正為閤門祗候,坐捧契丹書失儀也。

己丑,降前益州路轉運使、兵部員外郎高覿同判杭州。覿在益州時,有宦者挾富人請置場采金於彭州廣磧、麗水二峽,覿以聚眾山谷間,又逼蠻部,非遠方所宜,且得不償失,奏罷之。王蒙正恃太后親,多占田嘉州,詔勿收賦,覿又極論其不可。既而知嘉州張約受賕,法當死,特杖脊配連州,覿坐失察舉,故貶官。天聖八年二月庚辰,可參考。

癸巳,詔按舉官奏劾所部官吏而反為所訟者,自今毋得受理。

是月,池州言民饑。

二月癸卯,監修國史呂夷簡上三朝寶訓三十巻。賜編纂官直集賢院王舉正三品服、李淑五品服。

以泰州司馬劉舜卿為左班殿直,捕河東軍賊。

甲辰,召輔臣於崇政殿西廡觀講書。

丙午,詔入廣南官者毋得過兩任。初,監察御史蔣堂言:『五嶺,炎瘴之地,人所憚行,而比部員外郎江澤三任皆願官廣南,若非貪黷,何以至此?』故條約之。堂嘗知臨川,縣民李甲恃富,多為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諭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輿物,寘甲死。堂,宜興人也。

庚戌,知許州、定國節度使張士遜為刑部尚書、平章事,呂夷簡加中書侍郎。初,授夷簡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固辭兵部尚書,乃令學士院貼麻,仍遣內侍都知藍繼宗就閤門賜之。

壬子,除明、溫、台三州海蛤沙地民稅。

癸丑,廢河中府慶成軍賣鹼場。民有盜刮鹼土者,令所在收捕之。

甲子,詔員外郎以上致仕者,錄其子為祕書省校書郎,三丞以上為太廟齋郎。

丙寅,詔淮南民大饑,有聚為盜者,其令轉運使張億經畫以聞。

丁卯,以真宗順容李氏為宸妃。是日,宸妃薨。宸妃始生帝,皇太后即以為己子,使皇太妃保視之。帝即位踰十年,宸妃默默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終太后世,帝不自知宸妃所出也。疾革,乃進位,遽薨,年四十六。三宮發哀,成服苑中。贈妃曾祖應已及祖金華主簿延嗣為光祿少卿,父左班殿直仁德為崇州防禦使,母董氏為高平郡太君。攢塗於嘉慶院,葬於洪福院之西北隅。始,宮中未治喪,宰相呂夷簡朝奏事,因曰:『聞有宮嬪亡者。』太后瞿然曰:『宰相亦預宮中事邪?』引帝偕起。有頃,獨出,曰:『卿何閒我母子也!』夷簡曰:『太后他日不欲全劉氏乎?』太后意稍解。有司希太后旨,言歲月未利,夷簡黜其說,請發哀成服,備宮仗葬之。時有詔欲鑿宮城垣以出喪,夷簡遽求對,太后揣知其意,遣內侍羅崇勳問何事,夷簡言鑿垣非禮,喪宜自西華門出。太后復遣崇勳謂夷簡曰:『豈意卿亦如此也!』夷簡曰:『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當廷爭。太后不許,臣終不退。』崇勳三反,太后猶不許,夷簡正色謂崇勳曰:『宸妃誕育聖躬,而喪不成禮,異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謂夷簡今日不言也。』崇勳懼,馳告太后,乃許之。鑿垣事,據魏泰東軒記事。宸妃以二月二十六日薨,輟視朝三日。三月初一日發哀成服,初四日贈三代,十四日葬,又輟朝。今并書之。宸妃之號,前此亦未見,恐是創置也。當考

詔京朝官就移差遣,不拘以中書審官,但自近移遠者,即及三年,並與磨勘。

詔選人求試律斷案者,須歷任三考以上。

三月乙亥,詔淮南饑民有願隸軍而不中者,聽隸下軍。

丙子,詔舉人授上佐文學、助教、參軍者,聽自便。以蘄州言文學戚元彧嘗舉進士,授散官,而例與負販者不得私出入也。

己卯,詔永興軍毋縱畜牧蹂踐秦始皇陵廟。

先是,緣邊主兵官多役軍士斬薪燒炭,往往逃避山谷,或聚而為盜。庚辰,下詔禁之,仍令轉運使察舉。

戊子,始行天聖編敕。

詔淮南災傷州軍募人輸粟,以濟饑民。實錄于十二月癸丑再書募淮南民入粟救饑者,今止一書。李𡌴十朝綱要:淮南、江東大饑。

太常博士明鎬者,安邱人,初為蘄州幕職,知州鄧餘慶貪暴不法,州事皆鎬持正之。薛奎領秦州、益州,皆辟鎬自隨。於是,鎬罷益州通判,還朝賜對。上問輔臣以鎬所能者,奎曰:『鎬文妙學博,而沈鷙有謀,能斷大事,願陛下亟用之。』己丑,命鎬權開封府推官,尋即真。

初,李宸妃入宮,其弟用和纔七歲,後不復相聞知。用和窮困,鑿紙錢為業,居京師。妃既生子,太后使劉美及張懷德訪妃親屬,得用和於民間,補三班奉職,累遷右侍禁、閤門祗候。癸巳,特遷用和禮賓副使。

三司請下陝西市材木二十九萬,詔減其半。

甲午,天章閣待制王騣為淮南災傷州軍體量安撫使,閤門祗候王永錫副之。

丙申,龍圖閣直學士馬季良為江南東路災傷州軍體量安撫使,西上閤門使曹儀副之。遣官祈雨。

丁酉,詔河北路練士馬、葺器械,毋得弛備。

上封者言在京百司歲補正名者三十餘人,又選滿出官者無定數,望自今罷逐年試補及出官,惟遇南郊許試補五十人,其出官之數亦如之。詔可。尋復詔每歲試補以二十人為額,仍毋得陳乞優試。舊制,百司人問律文並疏義,既所對合格,復令口誦之,蓋防懷挾傳授之弊。其自敘勞績,或臣僚為之陳乞,特免口誦,謂之優試者率中選。故條約之。後詔乃四月己酉,今聯書之。

黎州言卭部川山前後百蠻都王黎在請三歲一入貢,詔諭以道路遐遠,令五年一入貢。

戊戌,詔曰:『江、淮之間,仍歲旱暵,民之失職,朕甚閔焉。比遣使安撫,其與長吏慮繫囚,流以下降一等,杖笞釋之。』

兩浙轉運司言大中祥符五年已放諸路丁身錢,而婺、秀二州尚輸錢如故。己亥,詔悉除之。

詔權停貢舉。

四月丙午,御崇政殿錄繫囚。

辛亥,契丹遣安東軍節度使蕭好古、太僕卿王永孚來賀乾元節。

戊午,詔流內銓,自今初等幕職官本資應入令錄而願知縣者,聽之。

詔近臣非受詔毋得舉官乞試館職,其已試而推恩者毋得再求試。

武昌留後錢惟濟在定州五年,於是入覲,命再守成德,以疾不行。惟濟喜賓客,豐宴犒,家無餘貲,帝特賜白金二千兩,舊負公使錢七百萬,一切貸之。及卒,別賜賻錢二百萬、絹千匹。惟濟頗知書,少挾文藝。性皦察,自謂有將帥才。前在成德,凡六年,曹瑋將兵屯真定,頗稱其能戢下。然苛忍,所至牽蔓滿獄。凡重囚棄市,或令人斷手足、探肝膽,加備諸毒,用以威眾,觀者莫不色動,而惟濟自若,人畏之,道不拾遺。在定州,有婦人視其夫前妻之子不仁,至燒銅錢以灼臂,惟濟取其所生兒置雪中,械母使視兒死,其慘如此。惟濟卒在是年十二月,因是月命再知成德,附見此事。

五月癸酉,命內殿崇班、閤門祗候劉永釗點檢河北東、西路城池器甲,仍密訪官吏能否及緣邊利害以聞。

庚辰,詔:『大理寺所斷,舊皆納中書刑房,而歲久殘蠹。自今令月用堂印封送刑部別庫藏之,仍令舊詳覆官一員季一檢舉。』

又詔太常禮院日輪知院一員,在院點檢典禮公事。初,同知太常禮院薛紳言:『漢、魏以來,朝廷大政,必下禮官博士定議。唐六典,太常置博士四人。今知禮院官,蓋古博士之任也。國朝,同知院四員,日更直本院,其後或別領職事,因循廢直。請如故事,輪一員在院。』乃下兩制議,而翰林學士馮元等言:『咸平元年正月,敕太常禮院同判院官輪一員在院點檢典禮公事。又大中祥符七年四月,敕同判院官四員張復、楊嵎專領祠祭,而宋綬、晏殊常在禮儀院祗應文字。後移三館於右掖門西,與禮儀院相接,而同判院官皆帶館職,因而更不赴。今既廢禮儀院,又三館移入禁中,請如紳所奏施行。』紳,映子也。

壬午,廢杭、秀二州鹽場。

丙戌,詔:『贈父官,子官卑者毋得過其子三資。中書、樞密院、節度使以上及一品者,並不定所止。其見任大兩省、大卿監、上將軍、防禦使、遙郡觀察使、景福殿使、客省使以上,或父嘗歷是官,亦許贈至三公。』

開封府言編敕禁軍糧錢三百犯階級者斬,刑名太重。壬辰,詔增至五百。

乙未,以後宮尚氏父延福為國子四門助教。據尚氏本傳,父乃名繼斌。景祐元年四月庚子,除右侍禁;八月甲戌,編管鄧州。今明道元年五月乙未,乃有後宮尚氏父延福為國子助教,不知何也,或別一尚氏,當考。

初,譯經潤文使夏竦請


注釋御所製三寶讚及皇太后發願文,既許之,於是又請擇館職官同
注釋,詔以命直集賢院李淑、集賢校理鄭戩,尋又詔宰臣呂夷簡都大參詳。

六月丁未,除江寧府便錢稅。

殿中侍御史張存上疏曰:『陛下嗣統以來,延納至言,罔有忌諱,函夏之人,共思讜直。自前秋忽詔罷百官轉對,去冬黜降御史曹修古等,昨又聞進士林獻可因奏封事竄遠惡,人心惶惑,中外莫測。臣恐自今忠直之言與理亂安危之機,蔽而不達。』因歷引周昌、朱雲、辛慶忌、辛毗事以廣帝意。存,冀州人也。存上疏不得其時。按蘇舜欽作林書生詩,云生得罪未十旬,禁中火,則生奏封事蓋五月間存上疏必相繼,今附見六月末。林獻可本末,史失不載,今取舜欽詩附見,更竢考求。詩曰:『瞽說聖所擇,愚謀帝不罪。況乎言有文,白黑明利害。前日林書生,自謂胸臆大。潛心摭世病,策成謂可賣。投顙觸諫函,獻言何耿介。云昨見凶星,上帝下警戒。意若曰昏㧻,出處恣蜂蠆。安坐弄神器,開門納珍賄。宗支若繫囚,親親禮日殺。大臣尸其柄,咋舌希寵拜。速速代虎業一〇,無使自沈瘵。陛下幸察之,聰明斯不壞。如睹賤臣言一一,不瞬防禍敗。一封朝飛入,羣目已睚眦。力夫暮塞門,執縛不容喟一二。十手捽其胡一三,如負殺人債。幽諸死牢中一四,繫灼若龜蔡。亦既下風指,黥面播諸海一五。長塗萬餘里,一錢不得帶。必令朝夕間,渴飢死于械。從前有口者,縮脰氣如鞴。獨夫已去除一六,易若吹糠稗一七。奈何上帝明,非德不可蓋一八。倏忽未十旬,炎官下其怪。乙夜紫禁中,一燎不存芥。天王下牀走,倉猝畏挂礙。連延舊寢廷,頓失若空寨。明朝黃紙出,大赦徧中外。嗟乎林書生,生命不可再。翻令凶惡囚,纍纍受恩貸。』按天文志,是年三月癸巳,星出中台,貫北河,入東井沒,炸烈有聲,燭地。食頃,又有星出天市垣宗人側,東流入濁一九。四月乙巳,星出貫索,大如杯,沒于鉤星側,光照地。又六月六日乙巳,客星出東北方,近濁,木星太微有芒彗,至于丁巳,凡十三日而沒。不知舜欽詩所指凶星是何星也。又云宗支繫囚,亦不詳其所謂。

七月庚午朔,詔知大名真定京兆鳳翔河中江陵江寧等府、兖鄆青陳許亳襄鄧孟潞并延秦陝潭杭越蘇揚洪泉福等州,自今並理三司判官、轉運使副資序。

錄故延州膚施縣令張歸正子思齊為郊社齋郎,以歸正頃陷契丹及為縣嘗辨冤獄未及賞而卒,特錄之。

辛未,廣真州羅城。

壬申,錄馮道、王朴後。

益利路鈐轄司言,自今兩川配隸軍籍之人,其元犯凶惡者,不得還鄉里,從之。

甲戌,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王博文為樞密直學士,知秦州。前二歲,博文知秦州,走馬承受賈德昌入朝毀博文,詔徙鳳翔府,又徙永興軍。於是,德昌坐贓敗,乃命加職,復知秦州。初,緣邊軍民之逃者為熟戶畜牧,又或以遺遠蕃易羊馬,故常沒者數百人。其禽生蕃部則以錦袍、銀帶、茶絹賞之。間雖有自歸,而中道為蕃所得,亦不能辨,坐法皆斬。博文乃遣習知蕃事者,密持信紙往招,至則悉貸其罪,由是歲減殊死甚眾。朝廷下其法旁路。又言河西回鶻多緣互市家秦、隴間,請悉遣出境,戒守臣使稽察之。天聖四年十月己亥,已載蕃部執送逃軍事,但不詳耳。

詔淮南轉運使並知楚州,而諸州申發文字報復不時,其徙一員治廬州。

許壽州立學,仍賜九經,知州、侍御史朱諫請之也。

乙亥,上封者言:『外任官有貪污不公,而監司不即按劾,乃奏見體量者。其後事敗,因免從坐之責,而貪污者或得善代以去。請自今但曾經監司體量,替日,並降差遣。』從之。

壬午,除澤州晉城縣逃戶乾食鹽錢。

乙酉,工部侍郎、參知政事王曙罷為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以疾自請也。

封天章閣待制范諷母萬年縣太君劉氏為永嘉郡太君,時上御藥張懷德傳宣中書而特封之。

置黔州永安寨、永州古城寨。

庚寅,錄宜州普義寨監押、左班殿直高德子信為下班殿侍,以德與蠻賊戰死也。

辛卯,以門下省為諫院,徙舊省於右掖門之西。先朝雖除諫官而未嘗置院,及陳執中為諫官,屢請之。置諫院自此始。

丙申,詔諸路轉運使舉通明經義可為國子監講官者,以名聞。

丁酉,詔天下舉人,依大中祥符八年額解五分外,其人多額少處,許計就試人數解十之二。

戊戌,權免淮南災傷州軍耕牛稅。又免潁州正陽渡錢。

是月,太白晝見終月。

八月辛丑,以三司使、兵部侍郎晏殊為樞密副使。

乙巳,治大名古遙隄。

丙午,以樞密副使晏殊為參知政事,立位在趙稹上。

詔淮南災傷州軍作糜粥,以濟饑民。

辛亥,權免江南災傷州軍果稅。

壬子,以鹽鐵副使、刑部員外郎劉隨為契丹國母生辰使,內殿承制、閤門祗候王德基副之;開封府判官、職方員外郎楊日嚴為國主生辰使,客省副使王克基副之;太常博士、直集賢、同修起居注胥偃為國母正旦使,閤門宣事舍人王從益副之;監察御史崔暨為國主正旦使,東染院副使趙振副之。尋命內殿崇班、閤門祗候張懷志代振。德基,超子;克基,承衍孫。日嚴,河南人也。

甲寅,以殿前副都指揮使、鎮南節度使楊崇勳為武寧節度使、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

除安利軍客戶乾食鹽錢。

乙卯,詔:『河東、陝西諸州,向罷軍士伐薪燒炭。如聞苦寒,公用不給。自今知州、部署聽差廂軍七人,鈐轄五人,都監三人,每季代之。過其數者,以違制論。』

丙辰,樞密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張耆加右僕射,賜方團金帶佩魚。

丁巳,以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興州防禦使曹儀為環慶路副都部署,兼知邠州。先是,儀季父瑋知邠州,有弓箭手都校李文扆者,習知蕃漢事,邊人多畏伏,其後帥府亦以為腹心。一日,輒為人告將叛,朝廷下儀察其狀,文扆惶恐不自安,而儀益委用之,於是邊人皆感悅。

戊午,詔國子監重修七十二賢堂,其左邱明而下二十一人,並以本品衣冠圖之。

庚申,詔淮南薦饑,長吏有能撫存流亡者,轉運使具以聞。

辛酉,以邈川大首領唃厮囉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亞然家首領溫逋奇為歸化將軍。始,立遵與曹瑋戰三都谷,不勝;又襲西涼,兵敗。厮囉遂與立遵不協,更徙邈川,用溫逋奇為論逋,數使人至秦州求內屬,故有是命。已而逋奇作亂,囚厮囉置穽中,出收不附己者,守穽人間出,厮囉集卒殺逋奇,徙居青唐。

壬戌,修文德殿成。

是夜,大內火,延燔崇德、長春、滋福、會慶、崇徽、天和、承明、延慶八殿。上與皇太后避火於苑中。

癸亥,移御延福宮。

甲子,放朝,近臣詣宮門問起居。以宰相呂夷簡為修葺大內使,樞密副使楊崇勳副之,殿前副都指揮使夏守贇二〇都大管勾修葺,入內押班江德明、右班副都知閻文應管勾,令京東西、淮南、江東、河北諸路並發工匠赴京師。

乙丑,詔羣臣直言闕失。又詔隻日權御崇政殿視朝,百官並入拱宸門。先是,百官晨朝,而宮門不開。輔臣請對,帝御拱宸門,追班百官拜樓下,宰相呂夷簡獨不拜。帝使問其故,曰:『宮廷有變,羣臣願一望清光。』帝舉簾見之,夷簡乃拜。

丁卯,大赦。詔營造殿宇,宜約祖宗舊制,更從減省。時宦者置獄治火事,得縫人火斗,已誣伏,下開封府使具獄二一。權知府事程琳辨其不然,乃命工圖火所經處,且言:『後宮人多,所居隘,其鍋醦近板壁,歲久燥而焚,此殆天災,不可以罪人。』監察御史蔣堂亦言:『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陛下宜修德應變,今乃欲歸咎宮人,且宮人付獄,何求不可,而遂賜之死,是重天譴也。』帝為寬其獄,卒無坐死者。

是月,殿中丞滕宗諒、祕書丞劉越準詔上封事。宗諒言:『夫攻玉必以石,濯錦必以魚。物有至賤能成至貴者,人亦有之。故穎考叔舍肉以啟莊公之孝,少孺子挾彈而罷吴王之兵。臣之區區,竊慕於此。伏見掖庭遺燼,延熾宮闥,雖緣人事,實繫天時。詔書亟下,引咎滌瑕,中外莫不感動。然而詔獄未釋,鞫訊尚嚴,恐違上天垂戒之意,深累兩宮好生之德,且婦人柔弱,箠楚之下,何求不可!萬一懷冤,足累和氣。祥符中,宮掖火,先皇帝盡索其類,屬之有司,明寘以法,欲申戒於後人。若患可防而刑可止,豈復有今日之虞哉?況變警之來,近在禁掖,誠願修政以禦之,思患以防之。凡逮繫者,特從原免。庶幾咎災可消,而福祥來格也。』又言:『國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因請太后還政。而越請太后還政,言尤鯁直,皆不報。宗諒,河南人;越,大名人也。

九月庚午,以景福殿使、雅州防禦使、入內都知韓守英為都知,仍月增俸三萬;宮苑使、忠州防禦使、入內都知藍繼宗為昭宣使,西京作坊使、文州刺史、入內押班江德明為如京使,入內副都知、禮賓使、入內押班盧守懃領昌州刺史;又自上御藥而下至內品,凡遷擢十五人。並以宮庭火,錄衛乘輿之勞也。火始作,小黃門王守規獨先覺,自寢殿至後苑門,皆擊去其鏁,亟奉帝及太后至延福宮,回視所經處,已成煨燼。及執政候起居,帝曰:『非王守規引朕至此,幾與卿等不相見。』乃以守規為入內殿頭。守規,承勳幼子也。

甲戌,詔百官五日一朝。

降涇原路副都部署、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龔州防禦使高化為滑州部署,知渭州、西上閤門使安繼昌知丹州,涇原都監、左騏驥使英州刺史王懷節為河陽都監,知鎮戎軍、內殿崇班、閤門祗候高繼嵩為陝西都監,並坐掩擊明珠族失利也。先是,化等以盛夏出兵,徑抵賊帳,一日行幾百里,兵素不整,涉險皆困乏,既與賊遇,首尾不能相救,遂自奔潰,騎士渴死者又三之一。自是指明珠為彊族,不敢復言攻取云。此據聚米圖經。

丁亥,永興軍言左衛大將軍、分司西京李士衡卒,其後,諸子訴其父有勞於國,非意左遷。詔追復同州觀察使。士衡前後筦計二十年,雖才智過人,然素貪,家貲至累鉅萬,建大第長安里中,儼若官府云。當附士衡復官時。

己丑,廢真定府石炭務。

貸淮南災傷州軍貧民種糧。

庚寅,重作寶冊,命參知政事陳堯佐書皇帝受命冊寶,參知政事薛奎書尊號冊寶,宰臣張士遜書上為皇太子冊寶,參知政事晏殊書皇太后尊號冊寶,以舊冊寶為宮火所焚也。既而有司言重作冊寶,其沿寶法物,凡用黃金二千七百兩,詔易以銀而金塗之。二年正月十七日、景祐二年八月十七日可考。

丙申,詔以皇太后及上閣中金銀器物量留供需外,盡付左藏庫,易緡錢二十萬,助修大內。

丁酉,環慶走馬承受李德言西賊寇邊,詔都署司嚴飭兵備,又令鄜延路移文夏州戒約之。此事當是元昊襲甘州及西涼府時也。

戊戌,賜修內役卒緡錢。

冬十月甲辰,改崇德殿曰紫宸,長春殿曰垂拱,滋福殿曰皇儀,會慶殿曰集英,承明殿曰端明,延慶殿曰福寧,崇徽殿曰寶慈,天和殿曰觀文,大寧門曰宣祐,宣和門曰迎陽二二,左、右勤政門曰左、右嘉福。

乙巳,以知江寧府、太常少卿李允元兼江南東路災傷州軍安撫使,知揚州、兵部郎中王立兼淮南災傷州軍安撫使。

己酉,再賜修內役卒緡錢。

甲寅,壽州言歲饑,乏稻種,請於浙西市三萬斛以貸民,從之。

以鎮戎軍新修赤嵩城為懷遠城。

乙卯,詔災傷州軍監臨官虧課而已經科罰者,勿以為負。

丁巳,令漢陽軍發廩粟以賑饑民。

戊午,加贈鎮王元儼母昭媛王氏為太儀。元儼事母孝謹,每有疾,躬侍藥劑,晨夕盥潔,焚香以請命,憂念或至不食,及其終,哀戚過人。

十一月甲戌,上以修內成,恭謝天地於天安殿,遂謁太廟,大赦,改元,優賞諸軍,百官皆進官一等,不隔磨勘,選人及十二考歷任無贓罪並許磨勘引見。百官進官一等,此據本紀。不隔磨勘二三,此據朔曆。實錄但云加恩。若止加恩,則非進官,實錄誤也。今州縣所有慶曆新編赦書,亦與本紀、朔曆同。祖宗故事云:明道改元,非次恩賞,尚有不滿之意,朝廷別為施恩。此事當考。

是日,還自延福宮。

己卯,冬至,宋朝要錄『至』字下有『上率』二字。百官賀皇太后於文德殿,宋朝要錄『殿』字下有『既退』二字。上御天安殿受朝。

癸未,宰臣呂夷簡加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張士遜加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夷簡固辭所加官,乃令翰林貼麻,改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鎮安忠武節度使、太尉、尚書令二四、兼中書令鎮王元儼為河陽三城、武成節度使二五,守太師,徙封孟王。樞密使張耆改為昭德節度使、兼侍中,副使楊崇勳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夏竦為尚書左丞,趙稹為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晏殊為尚書左丞,陳堯佐、薛奎並為禮部侍郎。定難節度使二六、守太傅、尚書令、兼中書令西平王趙德明封夏王。

乙酉,進封鄧國大長公主為楚國,冀國大長公主為魏國。

戊子,如京使、文州刺史、入內副都知江德明為文思使、普州團練使,左藏庫副使、右班都知閻文應為洛苑使、開州刺史,並錄管勾修內之勞也。其餘督作、承受、奏事遷擢者又十三人。

庚寅,以左驍衛上將軍劉承珪子左藏庫使從愿為洛苑使、內侍高品從政為殿頭,孫惟恭、惟明並為三班借職,弟供奉官承鈞為內殿崇班。時承珪妻申國太夫人彭氏卒,特推恩也。

兵部員外郎、知信州梁頠坐受賕及盜官碌礬,法當死,以更赦,特除名。本路轉運使蕭貫失察舉,降知饒州。

有撫州司法參軍孫齊者,初以明法得官,留其妻杜氏里中,而紿娶周氏入蜀,後周欲訴於官,齊斷髮誓出杜氏。久之,又納倡陳氏,挈周所生子之撫州。未踰月,周氏至,齊捽置廡下,出偽券曰:『若傭婢也,敢爾邪!』乃殺其所生子。周訴於州及轉運使,皆不受。人或告之曰:『得如饒州蕭使君者訴之,事當白矣。』周氏以衣書姓名二七,乞食道上,馳告貫。撫非所部,而貫特為治之。更赦,猶編管齊濠州。

辛卯,孟王元儼徙封荊王,為永興、鳳翔節度使。

詔:『舒州吴塘堰,自今令本縣令佐一員歲檢功料,以上戶為陂頭,部眾修築之。仍禁民近塘置水碓磑及於陂腹種蒔。其盜決者,論如律。』初,淮南安撫使王騣,言舒州民多近塘置碓磑,以奪水利。事下淮南轉運司,而轉運使舒式言吴塘聚竹落石為堰,其長百丈,折水而南,歷五門北至竹子陂,凡十七堰,溉田千頃,非官為修治,則寖以隳廢。故條約之。

壬辰,交趾郡王李德政加同平章事。

夏王趙德明凡娶三姓,米母氏生元昊,咩迷氏生成遇訛藏,屈懷氏生成嵬。元昊小名崖埋,羌語謂惜為『崖』,富貴為『埋』。性凶鷙猜忍,圓面高準,長五尺餘。少時衣長袖緋衣,冠黑冠,佩弓矢,從衛步卒張青蓋。出乘馬,以二騎引,百餘騎自從。曉浮屠學,通蕃漢文字,案上置法律書,常攜野戰歌、太乙金鑑二八。忽引兵襲夜落隔可汗王,破之,奪甘州。數諫德明無臣中國,德明輒戒之曰:『吾久用兵,終無益,徒自疲耳。吾族三十年衣錦綺衣,此聖宋天子恩,不可負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既陷甘州,復舉兵攻拔西涼府。未踰時,德明死,元昊繼立,延州以聞。詔輟視朝三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命開封府判官、度支員外郎朱昌符為祭奠使,六宅副使、內侍押班馮仁俊副之,賜賻絹七百匹、布三百匹,副以羊麪、上尊酒,將葬,賜物稱是。皇太后所賜亦如之。帝與皇太后為德明成服於苑中,百官奉慰。實錄、正史並稱德明既攻陷甘州,拔西涼府,未踰時乃死。按甘州及西涼府陷沒二九,實錄、正史並不記其年月日,所稱未踰時,或即德明死之年。然德明每不聽元昊用兵,其攻陷甘州及西涼府,想非德明意。傳又稱元昊忽引兵襲甘州,可見德明不在兵間三〇。西涼府亦必元昊自拔之,德明不與也。實錄、正史載此事不詳,因德明死時乃附著之,蓋誤矣,今皆刪修,使不相牴牾,要檢尋他書;或載甘州及西涼府陷沒時,則別修附。

癸巳,制授元昊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西平王,以司封員外郎、判開拆司楊告為旌節官告使,禮賓副使朱允中副之。元昊既襲封,即陰為叛計。時改元明道,而元昊避父名,輒稱顯道於國中三一,雖亦貢奉,然僭已萌矣。初對使者,設席自尊大,而告徙坐即賓位,不為屈。又聞屋後有數百人鍛聲,知其必叛,獨畏懦不敢言。告,允恭子也。告,或已見允恭沒時。

淮南、江東民饑,詔制置發運司轉米三十萬斛賑濟之。

詔上御藥自今比內殿承制,上御藥供奉比崇班,仍居本品之上。

乙未,詔三班院,宗室壻年及格者,與在京差遣。

丙申,詔蘇州所沒丁謂莊田,還給其家,仍以其子前內殿承制珝為供奉官。

十二月庚子,詔以來年二月躬耕藉田,先請皇太后恭謝宗廟,權罷南郊之禮三二,其恩賞並就禮畢施行。

辛丑,命直集賢院王舉正、李淑與禮官詳定藉田及皇太后謁廟儀注。禮官議皇太后宜準皇帝衮服減二章,衣去宗彞,裳去藻,不佩劍,龍花十六株,前後垂珠翠各十二旒,以衮衣為名。詔名其冠曰儀天。又言:『皇太后乘玉輅,服褘衣,九龍花釵冠。行禮,服衮衣,冠儀天冠。皇太妃、皇后乘重翟車,服鈿釵,禮衣以緋羅為之,具蔽膝革帶佩綬履,其冠用十二株花釵。太廟行禮,並服褘衣。』詔可之,敕有司製禮衣及重翟以下六車。始,太后欲純被帝者之服,參知政事晏殊以周官王后之服為對,失太后旨,輔臣皆依違不決。薛奎獨爭曰:『太后必御此見祖宗,若何而拜?』固執不可。雖終不納,猶少殺其禮焉。殊事據神道碑,正傳不取三三,奎墓誌云太后乃改他服,誤也。

壬寅,知天雄軍、天平節度使王曾加同平章事,知天雄軍如故。又加彰德節度使柴宗慶同平章事。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崇勳為樞密使。崇勳曲謝,太后與上言:『先帝最稱崇勳質信,可任大事。』又超遷之。

甲辰,以宰相呂夷簡為恭謝太廟藉田大禮使三四,張士遜為禮儀使,樞密使張耆為儀仗使、楊崇勳為鹵簿使,樞密副使夏竦為橋道頓遞使。

丙午,追封秦國賢肅長公主為大長公主。秦國降王承衍。

羣臣上皇帝尊號曰睿聖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上皇太后尊號曰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凡五上,乃許之。

壬子,江東轉運司言本部災傷,請權罷上供物,從之。

太常博士楊偉、郭稹並為集賢校理,殿中丞宋祁為直史館,太子中允韓琦為太常丞、直集賢院,大理評事石延年趙宗道、上元縣主簿吴嗣復、合肥縣主簿胡宿並加為館閣校勘。仍詔館閣校勘自今須召試,毋得陳乞。偉,億從弟三五。琦,安陽人。延年,宋城人。宗道,賀子。宿,晉陵人也。稹、祁已見,嗣復未見。

職方員外郎陸參為崇文院檢討。參少好學,淳謹,獨與母居。鄰家失火,母急呼,參不應,蹴之墮牀下,良久,束帶執燭而至,曰:『大人嚮者呼參,參未束帶,故不敢應。』及長,舉進士及第。嘗為縣令,有劫盜被縛甚急,參愍之,呼謂曰:『汝迫於飢寒為是耳,非性不善也。』命緩其縛。一夕逸去,吏亟以白,參命捕之,嘆曰:『我以仁惻緩汝,汝乃忍負參如此三六。脫復捕得,胡顏見參!』又有訟田者,判其狀尾而授之曰:『汝不見虞、芮之事乎?』訟者齎以示所司,皆不能解,復以見參,又判其後曰:『嗟乎,一縣之人,曾無深於詩者!』人皆傳以為笑。蔡齊以為有淳古風,薦之朝,授以館職。參未詳邑里,其本末據司馬光記聞及江休復雜志。

丙辰,以給事中李若谷知壽州。安豐芍陂皆美田,多豪右分占,盛夏雨溢壞田,輒盜決。若谷擿冒占者逐之,每決,輒調瀕陂諸豪使塞隄三七,其後盜決乃止。

戊午,詔獲劫盜而情涉巨害者,毋得擅行陵遲,須奏聽裁。初,廬、壽、光等州都巡檢使梁紹熙,言獲累行劫盜者六人,陵遲處死,故條約之。

己未,上封者言:『比詔淮南民饑,有以男女雇人者,官為贖還之。今民間不敢雇傭人,而貧者或無以自存三八,望聽其便。』從之。

庚申,命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李諮、翰林學士盛度、侍讀學士王隨同議解鹽法。天聖八年,始聽解鹽通商,行之一年,歲入視天聖七年增緡錢十五萬,明年,更損九萬,其後歲益耗,故令諮等議之。度、隨皆初以通商為便者也。

壬戌,契丹遣奉先軍節度使蕭式、少府監張推保來賀皇太后正旦。

癸亥,契丹遣左驍衛上將軍蕭察、安東軍節度使夏亨謐來賀正旦。

是歲,契丹主改元重熙。邊吏言諜知契丹將大入寇,輔臣爭言擇帥備邊之策,參知政事薛奎獨曰:『先帝與契丹約和,歲遺甚厚,必不敢輕背約。』已而皆如奎所料。帝嘗謂輔臣曰:『臣之事君,多見其有始無終者。』奎對曰:『保終之道,匪獨臣下然也。如唐明皇開元之初,勵精圖治,天下宴然;及其末也,放意荒侈,卒至大亂。此不可不監也。』帝深然之。

上封者言:『自河南六監廢,京師須馬,取之河北,道遠非便。』詔遣左廂提點王舜臣往度利害。舜臣言:『鎮寧、靈昌三九、東平、淳澤四監雖廢,然其地猶牧本監並騏驥院馬。洛陽、單鎮監去京師近,罷之非便。』乃詔復二監,以牧河北孳生馬。此據本志,不得其時,附見年末。


注釋

故條約之『故』原作『宜』,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改。

李甲原作『李申』,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巻二九八蔣堂傳改。

魏泰東軒記事『東軒』原作『東齋』,據長編紀事本末巻三三追尊章懿太后改。按宋史巻二〇六藝文志著錄魏泰東軒筆錄十五巻,即此書也,今存。本編所載,見筆錄巻四。

當考原脫,據宋本、宋撮要本及上引長編紀事本末補。

大中祥符五年已放諸路丁身錢『五年』,閣本同。編年綱目巻九作『六年』。按本書巻七六大中祥符四年七月壬申編云:兩浙、福建、荊湖、廣南諸州循偽制輸丁身錢,詔悉除之。通考巻一一戶口考同本書巻七六,作『四年』。

禁軍糧錢三百犯階級者斬『糧錢』,宋會要刑法七之一一作『料錢』。

則生奏封事蓋五月間『生』原作『坐』,據宋本、宋撮要本及長編紀事本末巻三三反章獻太后之政改。

詩曰『曰』字原脫,據同上書補。

白黑明利害『明』,上引長編紀事本末同;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蘇舜欽蘇學士文集巻一感興三首俱作『時』。

一〇速速代虎業上引長編紀事本末同;上引蘇學士文集則作『速速伐虎叢』。覈以各本異文,似以從文集為勝。

一一如睹賤臣言『如睹』,上引長編紀事本末同;上引蘇學士文集則作『如忽』。

一二執縛不容喟上引長編紀事本末作『縛急不用待』。

一三十手捽其胡『胡』原作『頭』,據宋本及上引長編紀事本末及蘇學士文集改。

一四幽諸死牢中『諸』原作『請』,據同上書及宋撮要本、閣本改。

一五黥面播諸海『面』,上引長編紀事本末同;各本及上引蘇學士文集均作『而』。

一六獨夫已去除『去』原作『袪』,據同上書改。上引長編紀事本末則作『驅』。

一七易若吹糠稗『糠』原作『櫸』,據宋本、宋撮要本及上引蘇學士文集改。

一八非德不可蓋上引長編紀事本末作『飛惡不可蓋』。

一九東流入濁『濁』原作『蜀』,據各本及宋史巻五七天文志改。下同改。

二〇殿前副都指揮使夏守贇『殿前』原作『前殿』,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宋史巻二九〇本傳乙正。

二一下開封府使具獄『府』原作『并』。按宋史全文巻七上、長編紀事本末巻三二大內災,此句『開封』下均作『府』字。今循本書文例,改『并』為『府』。

二二宣和門曰迎陽『迎陽』原作『寧陽』,據宋本、宋撮要本、宋會要方域一之七、編年綱目巻九及上引長編紀事本末改。

二三不隔磨勘『隔』字原脫,據閣本及本編正文補。

二四尚書令『令』原作『分』,據宋本、閣本及宋史巻二四五周王元儼傳改。

二五武成節度使『武成』原作『武城』,據宋本、宋會要帝系一之三一及上引宋史改。

二六定難節度使『定難』原作『定南』,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宋史全文巻七上改。

二七周氏以衣書姓名按宋史巻四四二蕭貫傳著此文句作『周氏以布衣書姓名』。

二八太乙金鑑其下宋史巻四八五夏國傳有『訣』字。

二九按甘州及西涼府陷沒『按』字原脫,據宋本、宋撮要本補。

三〇可見德明不在兵間『兵』原作『其』,據同上書改。

三一輒稱顯道於國中『國中』原作『中國』,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宋史巻四八五夏國傳乙正。

三二權罷南郊之禮『權』下原衍『奉』字,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宋史全文巻七上、長編紀事本末巻二九耕籍田刪。

三三正傳不取『取』原作『改』,據上引長編紀事本末改。

三四恭謝太廟藉田大禮使『太廟』原作『太后』,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上引長編紀事本末改。

三五偉億從弟『億』字原脫,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補。按宋史巻三〇五楊億傳,偉為億弟。

三六汝乃忍負參如此『如此』原作『如何』,據涑水紀聞巻三改。

三七輒調瀕陂諸豪使塞隄『塞隄』原作『隄塞』,據宋史巻二九一李若谷傳乙正。按東都事略巻五七本傳作『獨調瀕陂之民使之全築』,隆平集巻七本傳略同。

三八而貧者或無以自存『存』原作『處』,據宋本、閣本及續通鑑巻三八改。

三九靈昌原作『靈武』,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會要兵二一之五、宋史巻一九八兵志改。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