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77|回復: 0

[華夷之辨] 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

[複製鏈接]
辅仁文学社 發表於 2018-12-11 0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的华夷之辨不是现代圣母所能理解的

文丨辅仁君

本来孔子是非常厌弃管仲的,盖因为管仲不知礼。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虽然在君臣礼节上,管仲有亏, 然而,孔子并未完全否定之。在他看来,虽然管仲礼节有亏,但在某些大是大非上,他做到了大仁大义。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有人会说了,孔子在饶舌吗?绝不!因为管仲之仁,非一般妇人之仁,不以兵车而能九合诸侯,乃拯救天下黎民之大仁义也。当子贡产生疑惑时候,请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

bf5532de09492cacc39af275e428c899.jpg

孔子在这段话中揭示了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那就是『保合诸夏,协和万邦,驱除鞑虏』的『尊王攘夷』之思想。管仲作风有问题,不是大问题。

那么,什么是大问题?

想必你已经知道了,对,就是天下存亡,华夏民族在外敌入侵时候的生存问题。孔子最担心的,便是夷狄入侵,华夏沦亡,礼乐丧失,百姓『披发左衽』,沦为夷狄的奴隶。因此,在孔子作〖春秋〗,无处不讲究礼乐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和夷狄对华夏的危害性。

孔子对礼的重视是上升到民族国家天下层面的。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强调夷狄即使有国君,但不明礼义,还不如诸夏即便国君没了,但民仍保有礼义。孔子作春秋大义,提倡华夷之辨。

有人说,我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同化』之力,夷狄入侵,可以用文化同化之。

是的,我承认华夏文化在某些时代具有对周边夷狄的强大的吸引力,但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存在,在外敌入侵时候,抵抗侵略的决心和行动还是要有的,并不能因为后来的某些夷狄『进入』了所谓的中华民族里边,就否定了历史上夷狄入侵的事实和危害性。在孔子看来,没有管仲九合诸侯,攘斥夷狄,则『吾其被发左衽矣』!那么,为了避免悲剧的产生,保合诸夏,驱除鞑虏,就是第一要务。

于是,『尊王攘夷』的华夏大政方针便成了春秋五霸们的共识。今天我们就好好领略一下尊王攘夷的精神内涵。

什么是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攻守易形,制止内卷化,指导方针是『尊崇周王室,诸侯不兼并,侵夺外夷地』。简单说,就是作为华夏民族内部的兄弟,不要天天干仗,即使非要干仗不可,也要看清形势,当夷狄入侵时候放下面子,合起来攻打共同的敌人。

而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众多华夏诸侯相互扶持,甚至挽救兄弟国家被夷狄灭国的佳话。就以,管仲而言,他之所以伟大,就是九合诸侯,抵制夷狄入侵,他帮助燕国恢复了被北狄侵占的国土,还勉励燕国国君为华夏周室守卫边疆。

当然,尊王攘夷、奋发图强的同时,能够让华夏礼乐文明盛名远播也是众多诸侯国的理想。在民族不断受到四夷骚扰的春秋战国时代,靠圣母心来感化夷狄向化王道,不要侵扰自己,不过是与虎谋皮,自找苦吃。所以,要扩大文明之边界,更多时候是靠『侵夺外夷地』,拓展疆土。比如秦国灭西戎众部落,又囊括巴蜀之地;赵国豪言壮语向北出击,要拿下匈奴、中山等夷狄土地;楚国大驱群蛮,拓展华夏疆界。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想到了华夏对外的侵略扩张呢?没错,中国自夏至汉唐,管辖面积不断扩大,无非就是驱除鞑虏之后,对外扩张,也就是管仲鼓励大家『侵夺外夷地』。不然,处在大周朝最外围的诸侯国怎么会有越来越大的领土呢?

除了秦国兼并义渠、巴蜀等夷狄,赵国北逐匈奴而有其地,楚国大驱群蛮,扩土千里,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也『兄弟阋墙』,如何能保证华夏内部大一统,不内讧,这也是管仲首要解决的问题。

a970a9a285508a6525c2dc32c4c7fa11.jpg

回顾春秋五霸那些事

话说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内战导致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华夏文明面临空前的危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侵夺诸夷土地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

西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齐国任用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扩充疆界。通过改革国富国强兵,齐桓公在召集诸侯葵丘会盟 ,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

671416534bd9aa4704c01b05b90305f4.jpg

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实施下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燕这样的诸侯来实现对中原的征服,游牧民族反而要时刻面对来自诸侯侵夺牧场领地的威胁。

于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屡屡上演『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剧目。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

管仲因为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受到圣贤们的高度评价。

孔子称赞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朱熹亦称赞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顾炎武更称赞管仲:『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尊王攘夷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尊王室,合诸夏,驱夷狄』,这种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华夏民族团结奋进,抵抗侵略,保家卫国,延续文明的精神支柱,其影响远及东亚各国。尤其是日本,在受到西方列强入侵,国家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援引儒家『尊王攘夷』的大义,倒幕尊王,维新变法,力挽狂澜,避免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悲惨境地,成为亚洲强国。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