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51|回復: 0

[未解决] 文化是什么?

[複製鏈接]
典故里的中国 發表於 2018-8-10 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化是什么?应该说,文化就像一首流行歌唱的一样,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化这个词,我们天天用,月月用,比如填表的时候常常有一栏:文化程度。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吗?『没文化,真可怕。』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我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讲的。

这个故事题目叫〖老妪〗:有一天,文章里的『我』逛公园,公园里有很多小摊贩。有一档子老太太卖茶叶蛋。可能是因为她太老了,而其他卖家都是花枝招展的少女,所以老太太生意冷清。那么『我』马上生出了同情心,想帮衬一下这个老太太。买蛋的时候,『我』没有零钱,给了张整的,也就多出了两毛钱。『我』因为带着同情来买,于是还没等老太太找钱,就走了。在公园逛了两个多小时,出公园门的时候突然被一把抓住了。原来是那个老太太。老太太用皱巴巴的的手掏出了皱巴巴的两毛钱,塞在了『我』手上。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老太太已经在这等我两个小时了。我当年读到梁晓声的这个故事,鼻子一酸,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慨。

但是现在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文化是什么?这个老太太究竟有没有文化?在我看来,这个老太太是有文化的。这个老太太可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甚至有可能是文盲。但我依然认为这个老太太是有文化的。因为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什么精神?不吃嗟来之食的精神,人活一口气的精神。气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座的很多可能喜欢看好莱坞大片,像什么〖复仇者联盟〗〖黑客帝国〗等等,有一个概念『原力觉醒』的『原力』,就来自中国文化的『气』。但这个『气』并不神秘也并不高大上,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争口气』。

所谓的争气,争的是什么气呢?其实争的一个是意气,一个是骨气,一个是志气。冯小刚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主人公争的是意气,不吃嗟来之食是骨气。奋发图强,做给你看,不在人前矮三分,争的是志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还是很困难,但我们还是要研究原子弹,毛主席把原子弹叫做『争气弹』。所以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要争气。刚才那个不吃嗟来之食的老太太,也是在为自己争气。因为她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不愿意在别人的眼里变成弱者。所以说文化不只是知识水平。它更是一个人的三观,一个社会的三观,一个民族的三观,所以我刚才说,我们的文化是差不多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父亲都给我们家人做早餐。有一次早餐太丰盛了,我吃得有点撑。但早餐里还有煮鸡蛋,我吃不下这个蛋,就揣在兜里,然后坐公共汽车上班。路上很塞。汽车停了好一阵。我看到马路边树下坐着一个乞丐,就在车窗前不远。我想兜里正好有一个蛋,就想干脆把这蛋给这个乞丐。于是想把这个蛋从车上丢到这个乞丐面前。但在举起手的那一下,我犹豫了。为什么?你要给,你可以好好给,走到他面前给。如果你丢过去,这是很不尊重的。乞丐也有自己的尊严。你不能剥夺他的尊严。孟子说过一句话,对乞丐来说,一点吃的就可以活命,但假如你一脚踢过去给他吃,他是不会吃的。因为这失去了尊严,而尊严比生命更可贵。于是我没有把那个鸡蛋丢到那个乞丐面前,我觉得我应该成全他的尊严,于是把那个鸡蛋带到单位自己消化掉。

这个故事和梁晓声的故事都说明什么?人是有尊严感和价值感的。那么尊严感价值感是从哪里来的?它不是天生的,不是来自本能,而是文化赋予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传统传承下来熏陶出来的。假如你是一个领导干部,当有人给一大叠钞票求你办事的时候,你可能会本能地暗爽,但假如你不是一个只凭着本能生活的人,你会觉得这是一种侮辱:我的尊严是可以随随便便收买的吗?我的价值就值这一点臭钱吗?古人说『渴不饮盗泉水。』所以有的人宁可饿死,也不享用不义之财,不吃嗟来之食,就像朱自清先生一样,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其实朱自清先生的事迹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古代伯夷叔齐的故事。

商朝末年,有一个小国叫孤竹国有两个的王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他们因为反对周武王伐纣,认为这是以暴易暴,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就跑到首阳山里。他们不愿意吃周王朝的粮食,于是在山里采摘野菜为食,最终饿死了。朱自清先生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他不吃救济粮的气节,显然也是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再思考一下,文化是什么?

北京人民剧院有一部话剧〖知己〗,讲的是清代诗人顾贞观为了营救被囚禁在东北宁古塔的朋友吴兆骞,不惜到处奔走,后来通过好朋友纳兰性德的关系,找到了当朝宰相,纳兰性德父亲明珠,终于救出了吴兆骞。但吴兆骞在冰天雪地里做苦役做了十几年,已经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又奴颜媚骨的小人。顾贞观很绝望,当他的侍女安慰他,说吴兆骞『能活着回来,就算是赢了』,顾贞观有一段很震撼人心的台词:

『活着,还要活着,是呀,可世间万物,谁个不是为了活着?!蜘蛛结网、蚯蚓松土为了活着,缸里的金鱼摆尾、架上的鹦鹉学舌为了活着、密匝匝蚂蚁搬家、乱纷纷苍蝇争血,也是为了活着,满世界蜂忙蝶乱、牛马奔走、狗跳鸡飞,谁个不是为了活着?!可是人呢,人生在世也只是为了活着?!人,万物之灵长,亿万年修炼的形骸,天地间无与伦比的精魂,也只是为了活着?!哈哈哈,活着!读书人悬梁刺股、凿壁囊萤、博古通今、学究天人,也只是为了活着!哈哈哈,活着,活着!我顾贞观为你吴汉槎到处屈膝求人,也只是为了活着?』

作家余华写过一部小说〖活着〗,认为中国人的哲学只是为活着而活着。但如果真是这样,孔子说的『杀身成仁』,孟子说的『舍生取义』,以及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的实践又如何解释呢?我不主张动不动就说中国人如何如何,对古人知之甚少又对传统文化下严重判断的做法。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死亡这样的问题,是只有人才会问出来的问题,只有拥有了文化生命而不仅仅是自然生命的人才能问得出这样的问题。人不仅追求生存,还追求有尊严有品质有价值的生活。而生活的尊严、品质、价值,来自我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来自我们的文化。那么我们首先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一种超越本能之上的力量,一句话,文化是我们的灵魂,它追求的是美好生活,而不只是简单的生存。

读者们,你们认为呢?文化是什么?

欢迎回复讨论,也欢迎关注作者讨论
我知道答案 回答若採納將獲得10 银币已有0人回答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