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85|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仅凭一个字,就能让无数人倾倒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7-2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元353年三月初三,春光明媚,王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极尽雅事。一场微醉,一篇〖兰亭序〗,传唱千年。最迷人的是〖兰亭序〗有13个重字,字字不同,尤其是『之』字竟出现20种不同写法,各逞美态,风流隽永,迷倒无数人。

一场微醉,一篇〖兰亭序〗,传唱千年。

一场微醉,一篇〖兰亭序〗,传唱千年。

看到上图红圈处,对应的是20个『之』字。到底这些『之』字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逐字赏析: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位置: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写法:这是第一个之字, 相对稳健,起笔轻盈,前呼后应,撇捺使转,顿笔回收,方圆共生。

位置:会于山阴之兰亭

位置:会于山阴之兰亭

位置:会于山阴之兰亭

写法横撇重合一线,注意接捺笔使转;重心偏左,上紧下鬆,十分舒展。

位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位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位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写法点似鹅头(也可能与笔毫有关),横撇转折注意顿笔,反捺内收,温润含蓄。

位置:仰观宇宙之大

位置:仰观宇宙之大

位置:仰观宇宙之大写法注意横撇处理,转折处顿笔明显,捺笔出笔方拙。

位置:俯察品类之盛

位置:俯察品类之盛

位置俯察品类之盛写法此字意韵生动,笔断意连。点、横、折、撇运笔轻而快,至捺笔渐趋稳重,顿笔稳收。上快下慢,起笔轻盈与收笔圆润饱满,形成明显对比。

位置:足以极视听之娱。

位置:足以极视听之娱。

位置:足以极视听之娱。写法此字写速较快,矫若游龙,连贯一气。收笔稳健,布白均匀且美观。

位置:夫人之相与

位置:夫人之相与

位置:夫人之相与写法此字一笔完成,点横连绵,重撇转折,捺笔直截,顿笔出锋呼应下字,连贯一气,翻转生动,布白平衡,气息流畅,尽显险劲之姿态。

位置:悟言一室之内

位置:悟言一室之内

位置:悟言一室之内写法这字难度较高,点如鸟啄,横的变化大,起笔重,牵丝未尽撇笔劲扫,反捺迅捷收笔,中间布白虚灵。

位置:放浪形骸之外

位置:放浪形骸之外

位置:放浪形骸之外写法这个『之』字,是全作中唯一与后字草法相连者。写法和布局与上字相当,行笔迅捷,灵动虚空,如春风拂面,气息流畅。

位置:不知老之将至

位置:不知老之将至

位置:不知老之将至写法整体布局敦厚,收放明朗,捺笔内敛成三角状,截锋顿收,沉着痛快。

位置:及其所之既惓

位置:及其所之既惓

位置:及其所之既惓

写法点、横全部是典型的露锋起笔,注意撇与捺笔之连接处有明显顿笔,一曲三唱,意韵悠长。

位置: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位置: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位置: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写法点出锋落笔略提起,横与撇之连接转折处顺势而下,捺笔变化为点且以散锋轻出,整个字如踈柳寒鸦,悠然戏水,得散淡之趣。

位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位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位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写法因为需要遮盖错字,故此『之』在全篇中体量最大,以粗笔为之,多用楷法。

位置:俛仰之间,以为陈迹

位置:俛仰之间,以为陈迹

位置俛仰之间,以为陈迹

写法此字结体均匀,落笔爽劲,捺笔以圆头而收,给人恬然之感。

位置: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位置: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位置: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写法点、横、撇、反捺四笔,以牵丝连之,如玉匣滚珠,戛戛聆音。

位置:每揽昔人兴感之由

位置:每揽昔人兴感之由

位置:每揽昔人兴感之由写法结体上鬆下紧,用笔沉重有力,如万钧之弓蓄势待发。

位置:不能喻之于怀

位置:不能喻之于怀

位置:不能喻之于怀

写法珠圆玉润,无需赘言矣。

位置:後之视今

位置:後之视今

位置:後之视今

写法此为最开张的『之』,横画中间提起,至转折处又极力按下,复以轻盈之笔提起撇出,最後之捺笔平出。整个行笔过程如船出三峡,有滟滪堆之横亘惊险,有巫峡之烟云浩渺,亦有出西陵峡之豁然顿开。中国书法用笔之妙境,能悟此一字足矣。

位置:今之视昔

位置:今之视昔

位置:今之视昔写法很漂亮的一个之,横撇转折处如金铁烟云,力透纸背。至捺处急转而收,如听〖广陵散〗。

位置:後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位置:後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位置:後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法此为〖兰亭序〗最後一句话。『之』字落笔沉稳,横画起笔处顿笔非常肯定,转折处不激不厉,捺画以反捺收束。

|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推荐关注 | 书法自学

有什么想说的,留言告诉自学君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