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0|回復: 0

[训诂学] 【每日一字】上·一上一上又一上

[複製鏈接]


a1a9b1d92b9a3bb881105a2358cac34d.jpg
0c8a6152c5268eea2216a01b0bcf3578.png

  道教中常常在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比如太上老君。这是因为太上也就是最高,于人而言就是修养最高的人、圣人。古人有言太上忘情,圣人忘情,但不是无情,只是忘情而至公,或者说有情到了极致,不为情牵,不为情滞,不容易为情绪左右。

c553baf2a3c7b32dce85a4ec4a002605.png


  上的本义其实就是与下相对的方位、上面,故引申即可指高处。甲骨文中的上,由两横画组成,与『二』相似,不过两画长短不一,短横画在长横画的上面,表示其在上,高于下。在甲骨卜辞中,上主要用作上帝或者先王,因为在商人眼中,上帝主宰着自然万物,也可以赐福降祸,日月星辰随其而动,山河湖海听其而行,而先王可以保佑后人、护佑后人安康兴旺,所以他们将其称为『上』。

2b52534425de4b9db24a94f7a0a71e94.png


  金文的上与甲骨文区别不甚大,春秋战国之时,形体较多,大多数写法是在两横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竖,这种写法为隶书所本;或者一竖一横,省去了短横,〖说文解字〗中就将这种写法作为古文,言:『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属皆从丄。上,篆文丄。』

c9dcae324a6c8e2911b5685616bac7c4.png


  上用作动词,可以表示登、上升、向上之意。唐代的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王之涣登鹳雀楼,留下不朽名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茫茫大地万里河山,这是黄河咆哮滚滚而来,而人呢,是穷目力之所及,见山河之辽阔,此处已尽目力所穷,那么还得再上一层楼,才能见更多风景、望到更远的地方。厚积才能薄发,登高方可望远,王之涣这首诗看起来只是说登楼所见,却非常耐人寻味,登高所见若尚且不够,那还需登楼,对于人生世事而言亦是,向上进取是没有止境的。有时候『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便于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身在此而意游八方,总是在摸索着向上去看更美的风光。

a386442bab9b8e3de999b7fc976dec48.png


  唐伯虎有一首诗,直接写出『更上一层楼』之后的所见。这首诗是唐伯虎假扮成乞丐,为『骗』酒喝而作,诗这样写: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

四海五湖皆一望。


  这首诗可谓经典,前两句平淡得没有诗味,只是说了登山登高的过程,是一上一上又一上,可是后两句却境界全出,雄壮而令人振奋。平淡到雄壮只有一线之隔,或许就差那一『上』,而登高『直上』之后原来能见到如此壮丽美景、如此辽阔境界,也不枉自己的『一上一上又一上』、不断向上了。

bd1e8b841ba65bac0ed9ca9c13826fde.png


  当然,古人的『上』,不仅仅是登高望远,枕上一梦黄粱熟,江上司马青衫湿,塞上吹胡笳,马上送明君……于各处、于各方、于很多很多之上,不同的人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但登高之后的所见,总是更容易打动人。

f61401e6057ff756aa0a4e9220d05f98.png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大多数时候平凡地过着日子,就好比一上一上又一上地登楼、爬山,或许路有些坎坷,或许人感到疲惫,或许风景总是没有变化,或许遇见和离别总是匆匆。然而平淡之后会迸发精彩,旅途的困顿反而衬托出得到的珍贵,经历之后方才有『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的壮观与豪迈。

86389a1375992c091b54be546df63519.png


  一上一上又一上,愿你,向上生长。(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0a70c584ee5ac65e1b86fd6a52a97628.png
ea15520f11ff5910d939d0e3d0da1b00.png
82ebc738044f94ef4e082959086f8bc2.png
b6137d8dcc8ba761c4fc6d8acc2e2453.png
347a375e5fc32c26870e0adb70ecb957.png
51465d5a10626a908f23d40e72b84550.png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