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6|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贴春联,一定要注意这六点!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9e4d5852333610385966bcde956792e.jpg

春联就犹如红包,是当今过年必不可少的,因为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象征着吉祥,寓意着新年里的祈愿。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过春节贴春联,在宋代初年渐成一种民间习俗,明清以来流行到今,正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但随之传统文化的偏远,传统春节习俗的流逝,民众对春联的知识和张贴的讲究也慢慢地缺失殆半,又视而不见。为图省事,一些人们选择在市场、超市买上一幅粗制印刷的春联,新春吉祥、家兴财旺、福到好运等,千篇一律,自撰书写的春联更是少有。

为了在五花八门、红火一片的春联市场中挑到一幅好联、或者贴出正确的春联样式,以下错误情况,可不要再犯了。

一、没贴横批

春联,必须是有上联、下联和横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联。

横批就是挂在门楣中间的四字吉语。照古人书写习惯,四字由右往左书写,今天也有从左往右排列的,无伤大雅吧,贴在门框上方中间位置即可。

今年是鸡年,鸡谐音『吉』,大吉大利,长年大吉,吉祥如意,金鸡报晓等四字横批,就十分恰到好处。

60705e322cb4019a2c16b20c5dd23608.jpg

二、春联平仄不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在对联中,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句话说,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但在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这三声为仄。

平仄相对,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字是平声,下联字就要是仄声,反之也如此。

423141e2b29c2625d55ae5f0e28b8691.jpg

贴春联,一般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以常见的七字春联为例,上下联平仄格式有:

(上)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平仄仄仄平仄 (下)仄仄平平平仄平

由于对联和律诗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对联也适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上下联整个对应字的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或者词组为二字,所以就在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对,十分分明。所谓音步位,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

同时,平仄相对的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十分严格。

所以,在七字春联中,看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相对,上下联是否仄起平收,就明了对联是不是对仗工整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又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平仄相对的格式。

三、上下联贴反

根据古人习俗,上联要贴在上方位,就是当你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联就贴在左方。根据对联的『仄起平收』的常识,末字『仄』声字的上联,贴在门右边,末字『平』声字的下联贴在左边。都这样看着比对,就不要再贴反了。

22e2483a605c5be4fce9e06aeff1fb09.jpg

四、内容不贴切

什么春联,还要看贴在什么人居住的屋室或活动场所,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就要贴在年长老人家的门上。『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就不要用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当中。给正在上学念书的青少年,就要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见得贴切。如果意思不符,就会贻笑大方。

五、贴春联时间不恰当

『二十四,写大字』,这是流传百年的民俗谚语,意思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就可以写春联了,但什么时候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

从前人一些记载来看,贴春联最看好的时间是除夕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除夕当晚,古人都有一个隆重的祭祀仪式,其实贴春联,也是其中一个程序。因为过了除夕,万象更新,所以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寓意最好。

766c1502134b9803fdf4e5394296da3e.jpg

现在人,在除夕当晚,都忙着做年夜饭、看春晚,有的还要祭祀,事情较多。趁着下午晚饭前这段空闲时间贴上春联,光线也好,应该是最合理的时间了。

六、福字贴法不当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并不是都要倒着贴。一般家里的大门和室内的主要房门,都讲究贴正『福』,要端端正正地贴,才有『出门见福』、『福入家门』的彩头。只有房中屋角或不通畅的地方,福字倒贴着个,寓意『福气到了』。

984fd5c81db7f3bdbae1ef68eac7e2d9.jpg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