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9|回復: 0

[训诂学] 【每日一字】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複製鏈接]
4b0757b4169f42f0034f7e385ed9f23a.jpg
32ec7bc1a27b1d4eff350ba09d57493e.png
60d648f2d7a76c3cc3c5e4495b53fb23.gif
5fd0bf5e57b7d12f53e8b3cf8a64e694.jpg

  佛教之中有五根,包括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谈及了信仰、勤奋、忆念、定力、思维等,其实就是指五种能生一切善法的根本法。为什么称之为根,因为草木之根,有着生长的能力,根扎得越深,就越能枝叶繁茂。对于修行之人来说,善念容易萌发,但如果没有生根,就难以持久,『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

0774cda52435938bc9dc22d5419ae573.jpg

  这种意义的引申,来源于根的本义。根,从木从艮,本义是指树根。〖说文解字〗言:『根,木株也。』株即木根,入土的为根,在土上露出的部分为株,守株待兔,待的就是撞在树木露出地面的树根上的兔子。树根对于树木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存在,根深则叶茂,树根扎得深,树叶就长得茂盛,〖淮南子〗中就说『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

d8b56522bafc050c77c3c759352c8064.jpg

  树木之根,有坚固不动之意,也有不断生长之意,由此,根引申为事物的最下部,抽象即指事物的本源、根由、根基、依据。很多与根有关的词汇,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比如根深叶茂用来比喻事物根基雄厚就能兴旺发达,根深蒂固就用来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事实上,对于『根』,中华民族本就有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重视。做什么学问,都讲师承,有什么观点,都论考据,不师出无门,不游谈无根。面对现实的问题,既有对现实的考量,也会从传统文化里找寻借鉴。

df1bc6e6acafd335bfe4d86eb06cc57c.png

  就好比源头是流水保持长流长清的原因一样,根是树木之本,是树木生长、茂盛的来源。树木也好,花草也好,一旦根坏了,那再茁壮、再娇艳,也终究会枯萎。所以无根之木就如同无源之水,因为没有根基、没有源头,无所依傍,无法长久,也容易失却初心。

d32ad5936b37069ab5baf12c2c62bbe5.jpg

  树木如此,人事也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抓住了根本,才能解决问题,扎牢了根基,才能向上发展。宋代的陆九渊在〖与曾宅之书〗中,曾写道:『今终日营营,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采摘汲引之劳,而盈涸荣枯无常。』针对友人所说的『荡而无归』之言,发表不同见解,在他看来,终日依靠别人的言论,而自己没有什么见解和定论,这才是无所归,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即使忙忙碌碌地做着,可所得无常,无法长久。如果能回归到自己的本心,依照本心行事,听从本心指挥,有所坚持、能够坚持,那么也就无愧了。

dee9cc0cfd825806b9c7442fa6b51fa3.jpg

  人事如此,人生更是如此。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就好像树木要扎根泥土,人也要扎根一方土地,如果没有根柢亦没有着落,那和随风飘荡的尘土又有何不同。余光中曾有一句话,说得动人而又缠绵:『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厚土。』可哪里仅仅是汉魂唐魄啊,还有那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沉甸甸的历史,还有那沉积在遗址、文物、传说之中的文明,从远古一直绵延到如今。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就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里,就在这传承已久的中华文化里,就流淌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

7b09a13290ca79c45493a2f1123dd012.jpg

  历史中有文化的根,文化中有民族的根。无论是文字还是器物,无论是技艺还是制度,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事物,背后都有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印记,都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根系所在。我们扎根其中,汲取营养,获得前进的精神力量和知识源泉,寻求民族振兴的家国情怀,不断向上生长。(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b661be939f4633d121a18c87bc38df5e.gif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5 ... Uic6bw/0?wx_fmt=gif);background-size: 100.7329%;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line-height: 1.6;box-sizing: border-box;background-position: 0% 0%;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repeat;">
aa5a72e95c7e4c76a72639f8d39f5f35.jpg
63a177a6fda38aa7fa7fdc63bae93c2f.png
9679d7eda877e66f031ee25c779b3590.jpg
55f53f7d2c5b55a345266aee7d38852a.jpg
b110b751d5b7d1f90258a366973c15eb.jpg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