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6|回復: 0

[训诂学] 【每日一字】期·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複製鏈接]


0fea80134b684294308cee1cb785bfe6.jpg
cacad4b1fde717a5ece37a952d5b4b66.png

  几年前还是学生或者现在正好是学生的人,对于期中和期末,想必是不会陌生的。在中国,一学年一般分为两个学期。期中期末,是一学期内划分的两个阶段,这时候一般都会举行考试并报告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于是期中考试来了,『哀鸿遍野』,期末考来了,更是『哀鸿遍野』,各门功课争奇斗艳上场,学生则各种求划重点。

1f087dc5a573954f7b881e86bf7dd39c.jpg


  金文的期,或者从日其声,这一字形到战国时期演变为从日几声或丌声;或者从月其声,这一字形渐渐演变,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字。

ea7b0860e32a35ccb3a5f6758cac871f.jpg


  日和月,都是古人用以判断大致时间的对象,昭示着时间和日期。在白天或者夜晚的某一个时刻,人们相约见面,这就是期。〖说文解字〗言『期,会也』,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期其实就是相约某一个时间会合、见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期的字形和内涵,欧阳修的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特别符合:月亮爬上柳树枝头,明月皎皎、杨柳依依,『他们』相约在这一时刻。

0e6bcf2adc4517c6ec59cc141c8a4e42.png


  由此引申,期也就有了约定、约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日期等等意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里〖氓〗的这句,就是女子先申明不是自己耽误了日子,而是男方没有请来媒人,不合礼仪。后来才说要把秋天作为约定的日期(婚期)。这个期,就是男女双方事先商定好、选定好的一个日子。如果耽误规定的期限,没按照约定的日期做某件事,便是愆期、失期、负期、违期,与失信、失约是一样的。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其实还应该加上一句: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我们约定了这个日子,就不要失约了。

a1cbfee6b67966761848ad02ffba3bad.jpg


  不过有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时间定不下来,约定的日子一再错过,甚至已然预料到所约之期对方是不会到来的,这时候人们就充满着度日如年的心情了。离别相送,口语里说『什么时候回来啊』,文雅一点大概就是『何处是归程,何日是归期』。而到了原本应该归来的日子,离人却依旧未归,就只好倚栏远望,不断忆归期、数归期、盼归期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颇有这种伤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归来的日子尚未定,回家的日期还没个准音,巴山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织成一张网,缠绕得让人无法挣脱这万般愁苦相思。

32afea0d7ed230180920fe565cd8576e.png


  因为约定,这个选定的日子也就非常让人期待,这种翘首以待的心情,也就渗入了文字之中,期就引申出了期待、期盼之意。人生当然应该有希望、有所期盼的。从古自今,对于安邦治国的杰出人才,人们总是抱以极大的期盼、期待。以东山再起的谢安为例,他就是一直备受文人推崇和仰慕的,中国古代历史那么厚重,留名千秋的人何止千百,但谢安好像又是其中非常突出和不同的一位。他从外表到气质,从道德到能力,从志趣到追求,都十分契合着当时的文化氛围,也极其符合当时人们的期待。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有这么一个人,恰好在这么一个时候,以这样一种姿态出现,怎么能不令人推崇向往!于是当时的人们将天下苍生的希望,寄托在谢安身上,对他有所期待,对他充满期盼。

ba8f1eae0787c070c5edeb534d2e5901.jpg


  以上这些意义都读作qī,但是期还有一个读音:jī。古人将满一年、一月称之为『期』,所谓期年就是一周年,期月就是一整月,大概就是因为期是约定的时间,就好像年月有一定的规律一样。

a24680a122302bca2ee1a3175069fd85.jpg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唯期去年人依旧,前盟不负,年年此会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7f43d4b269fdf8543490300b1a11aa9d.jpg
c220a14308e41cc95445c94c72664806.png
5b6e8719067682cd15690451c4d96c07.png
77a0686220907ff3984c86c6c18dfa32.jpg
a7c251aa8bd941ec51d34486a046d3ca.jpg
d7db7379bdec7344b0f1cd2d106a9e4d.png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