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齐物论第二(一)

庄子集释作者:郭庆藩发布:懋基

2017-12-24 14:52

內篇齊物論第二

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惡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雖異而彼我均也。

『齊物論』力頓反。李如字。『而惡』烏路反。

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

同天人,均彼我,故外無與為歡,而荅焉解體,若失其配匹。

楚昭王之庶弟,楚莊王之司馬,字子綦。古人淳質,多以居處為號,居於南郭,故號南郭,亦猶市南宜僚、東郭順子之類。其人懷道抱德,虛心忘淡,故莊子羨其清高而託為論首。隱,憑也。噓,嘆也。荅焉,解釋貌。耦,匹也,〔謂〕身與神為匹,物與我〔為〕耦也。子綦憑几坐忘,凝神遐想,仰天而歎,妙悟自然,離形去智,荅焉墜體,身心俱遣,物我〔兼〕忘,故若喪其匹耦也。

『南郭子綦』音其。司馬云:居南郭,因為號。『隱』於靳反,馮也。『机』音紀。李本作几。◎盧文弨曰:案今本作几。『而噓』音虛。吐氣為噓。向云:息也。『荅焉』本又作嗒,同。吐荅反,又都納反。注同。解體貌。◎盧文弨曰:今本作嗒。案解體,即趙岐孟子注所云解罷枝也。◎慶藩案:慧琳一切經音義八十八終南山龍田寺釋法琳本傳卷四引司馬云:荅焉,云失其所,故有似喪耦也。釋文闕。『其耦』本亦作偶,五口反。匹也,對也。司馬云:耦,身也,身與神為耦。◎俞樾曰:喪其耦,即下文所謂吾喪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喪我之義。司馬云耦身也,此說得之。然云身與神為耦則非也。耦當讀為寓。寓,寄也,神寄於身,故謂身為寓。

死灰槁木,取其𡧘莫無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體中獨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動若運槁枝,坐若死灰,行若遊塵。動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於無心而自得,吾所不能二也

姓顏,名偃,字子游。居,安處也。方欲請益,故起而立侍。如何安處,神識凝寂,頓異從來,遂使形將槁木而不殊,心與死灰而無別。必有妙術,請示所由。

『顏成子游』,李云:子綦弟子也,姓顏,名偃,諡成,字子游。『何居』如字,又音姬。司馬云:猶故也。『槁木』古老反。注同。『𡧘』音寂,本亦作寂。◎盧文弨曰:𡧘,舊訛家。今案大宗師云,其容𡧘,釋文云:本亦作寂,崔本作𡧯,據改正。方言云:𡧘,安靜也。漢人碑版多作此字。老子銘,顯虛無之清𡧘,張公神碑,疆界𡧘靜,成皋令任伯嗣碑,官朝𡧘靜,巴郡太守張納碑,四竟𡧘謐。博陵太守孔彪碑,𡧘兮冥冥,皆如此作。今注作寂寞。『莫』本亦作漠。

子游嘗見隱机者,而未有若子綦也。

子游昔見坐忘,未盡玄妙;今逢隱机,實異曩時。怪其寂泊無情,故發驚疑之旨。

一、趙諫議本無解字。

二、為字依上句例補。

三、𡧘莫,趙本作寂漠,世德堂本作寂寞。

四、其於無心而自得,趙本作無心自得。

五、二也,世德堂本作一也。趙本二亦作一,與上句一字下均無也字。

六、世德堂本嘗作常,有作見。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吾喪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識哉!故都忘外內,然後超然俱得。

而,猶汝也。喪,猶忘也。許其所問,故言不亦善乎。而子綦境智兩忘,物我雙絕,子游不悟,而以驚疑,故示隱几之能,汝頗知不。

籟,簫也。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短長高下萬殊之聲。聲雖萬殊,而所稟之度一也,然則優劣無所錯其閒矣。況之風物,異音同是,而咸自取焉,則天地之籟見矣。

籟,簫也,長一尺二寸,十六管,象鳳翅,舜作也。夫簫管參差,所受各足,況之風物,咸稟自然,故寄此二賢以明三籟之義。釋在下文。

『女聞』音汝。下皆同。本亦作汝。◎盧文弨曰:上汝知何以不一律作女?『人籟』力帶反,簫也。『籟夫』音扶。『參』初林反。『差』初宜反。『所錯』七故反。『見矣』賢遍反。

一、人字依注文刪。

子游曰:『敢問其方。』

方,道術也。雖聞其名,未解其義,故請三籟,其術如何。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刀刀〕二乎?』

大塊者,無物也。夫噫氣者,豈有物哉?氣塊然而自噫耳。物之生也,莫不塊然而自生,則塊然之體大矣,故遂以大塊為名。

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言自然之理通生萬物,不知所以然而然。大塊之中,噫而出氣,仍名此氣而為風也。

『大塊』苦怪反。李苦對反。說文同,云:俗凷字也。徐口回反,徐、李又胡罪反。郭又苦猥反。司馬云:大朴之貌,眾家或作大槐,班固同。淮南子作大昧。解者或以為無,或以為元氣,或以為混成,或以為天,謬也。◎慶藩案:慧琳一切經音義九十五正誣經卷五引司馬云:大塊,謂天也。與釋文所引異。◎俞樾曰:大塊者,地也。塊乃凷之或體。說文土部:凷,墣也。蓋即中庸所謂一撮土之多者,積而至於廣大,則成地矣,故以地為大塊也。司馬云大朴之貌,郭注曰大塊者無物也,並失其義。此本說地籟,然則大塊者,非地而何?『噫』乙戒反。注同。一音蔭。

言風唯無作,作則萬竅皆怒動而為聲也。

是者,指此風也。作。起也。言此大風唯當不起,若其動作,則萬殊之穴皆鼓怒呺叫也。

『萬竅』苦弔反。『怒呺』胡刀反,徐又〔許〕口反,又胡到反。

長風之聲。

『翏翏』良救反,又六收反。長風聲也。李本作飂,音同。又力竹反。

大風之所扇動也。

翏翏,長風之聲。畏佳,扇動之貌。而翏翏清吹,擊蕩山林,遂使樹木枝條,畏佳扇動。世皆共睹,汝獨不聞之邪?下文云。

『畏』於鬼反。郭烏罪反。崔本作嵔。『佳』醉癸反。徐子唯反。郭祖罪反。李諸鬼反。李頤云:畏隹,山阜貌。◎盧文弨曰:佳,舊本作隹,今莊子眾家本皆作佳。韻會支韻內引此,似亦可讀追。此所音〔雖〕皆仄聲,然實與佳本音皆相近,故從眾家本改正。

此略舉眾竅之所似。

竅穴,樹孔也。枅,柱頭木也,今之斗㭼是也。圈,畜獸闌也。木既百圍,穴亦奇眾,故或似人之口鼻,或似獸之闌圈,或似人之耳孔,或似舍之枅㭼,或洼曲而擁腫,或污下而不平。形勢無窮,略陳此八事。亦〔猶〕世閒萬物,種類不同,或醜或妍,蓋稟之造化。

『之竅』崔本作窾。『似鼻似口』司馬云:言風吹竅穴動作,或似人鼻,或似人口。『似枅』音雞,又音肩。字林云:柱上方木也。簡文云:欂櫨也。『似圈』起權反。郭音權,杯圈也。徐其阮反,言如羊豕之闌圈也。『似臼』其九反。『似洼者』〔烏〕攜反,李於花反,又烏乖反,郭烏蛙反。司馬云:若洼曲。『污者』音烏。司馬云:若污下。

此略舉〔眾〕竅之聲殊。

激者,如水湍激聲也。謞者,如箭鏃頭孔聲〔也〕。叱者,咄聲也。吸者,如呼吸聲也。叫者,如叫呼聲也。譹者,哭聲也。宎者,深也,若深谷然。咬者,哀切聲也。略舉樹穴,即有八種;風吹木竅,還作八聲。亦〔猶〕人稟分不同,種種差異,率性而動,莫不均齊。假令小大夭壽,未足以相傾。

『激者』經歷反,如水激也。李古弔反。司馬云:聲若激喚也。李又驅弔反。◎慶藩案:慧琳一切經音義六十八阿毘達摩大婆沙論卷四引司馬云:流急曰激也。七十八音經律異相卷十四、九十、高僧傳十三引並同。又文選盧子諒時興詩注、玄應眾經音義十四引亦同。與釋文所引異。『謞者』音孝。李虛交反。簡文云:若箭去之聲。司馬云:若讙謞聲。◎盧文弨曰:舊音考,訛。今注本音孝,從之。『叱者』昌實反。徐音七。司馬云:若叱咄聲。『吸者』許及反。司馬云:若噓吸聲也。『叫者』古弔反。郭古幼反。李居曜反。司馬云:若叫呼聲也。『譹者』音豪。郭又戶報反。司馬云:若譹哭聲。◎盧文弨曰:舊脫者字,今增,與眾句一例。『宎者』徐於堯反。一音杳。又於弔反。司馬云:深者也,若深宎宎然。『咬者』於交反。或音狡。司馬云:聲哀切咬咬然。又許拜反。

夫聲之宮商雖千變萬化,唱和大小,莫不稱其所受而各當其分。

泠,小風也。飄,大風也。于喁,皆是風吹樹動前後相隨之聲也。故泠〔泠〕清風,和聲即小;暴疾飄風,和聲即大;各稱所受,曾無勝劣,以況萬物稟氣自然。

『唱于』,如字。『唱喁』五恭反。徐又音愚。又五斗反。李云:于喁,聲之相和也。『泠風』音零。李云:泠泠,小風也。『小和』胡臥反。下及注皆同。『飄風』鼻遙反,又符遙反。李敷遙反。司馬云:疾風也。爾雅云:回風為飄。『不稱』尺證反。『其分』符問反。下不出者同。

濟,止也。烈風作則眾竅實,及其止則眾竅虛。虛實雖異,其於各得則同。

厲,大也,烈也。濟,止也。言大風止則眾竅虛,及其動則眾竅實。虛實雖異,各得則同耳。況四序盈虛,二儀生殺,既無心於亭毒,豈有意於虔劉!

『厲風』,司馬云:大風。向、郭云:烈風。『濟』子細反。向云:止也。◎慶藩案:厲風濟,濟者止也。詩鄘風載馳篇旋濟,毛傳曰:濟,止也。風止則萬籟寂然,故曰眾竅為虛。

調調刁刁〔刀刀〕,動搖貌也。言物聲既異,而形之動搖亦又不同也。動雖不同,其得齊一耳,豈調調獨是而刁刁〔刀刀〕獨非乎!

而,汝也。調調刁刁〔刀刀〕,動搖之貌也。言物形既異,動亦不同,雖有調〔刀〕之殊,而終無是非之異。況盈虛聚散,生死窮通,物理自然,不得不爾,豈有是非臧否於其間哉!

『調調』音條。『刀刀』徐都堯反。向云:調調刀刀,皆動搖貌。◎盧文弨曰:舊俱作刁,俗;今改依正體。『動搖』如字,又羊照反。

一、闕誤引李本翏作飂,力救切。

二、刀字依世德堂本及盧校改,下注及疏文並同。

三、一下疑脫作喑二字。知北遊篇生者喑醷物也,釋文喑音陰,引李郭云:喑醷,聚氣貌。喑氣亦即聚氣。

四、許字依釋文原本改。

五、抱經堂原刻本唯作脽,誤。此本作唯,亦非。字當作雖。

六、由猶古通用,今以義別之,後不複出。

七、烏字依釋文原本改。

八、眾字依世德堂本及上注文改。趙諫議本亦作異。

九、也字依上下文句例補。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並皆眼見,此則可知。惟天籟深玄,卒難頓悟,敢陳庸,昧請決所疑。

『比竹』毗志反。又必履反。李扶必反。注同。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此天籟也。夫天籟者,豈復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則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天然耳,非為也,故以天言之。〔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豈蒼蒼之謂哉!而或者謂天籟役物使從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況能有物哉!故天者,萬物之總名也,莫適為天,誰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

夫天者,萬物之總名,自然之別稱,豈蒼蒼之謂哉!故夫天籟者,豈別有一物邪?即比竹眾竅接乎有生之類是爾。尋夫生生者誰乎,蓋無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內不資乎我,塊然而生,獨化者也。是以郭注云,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故以天然言之者,所以明其自然也。而言吹萬不同。且風唯一體,竅則萬殊,雖復大小不同,而各稱所受,咸率自知,豈賴他哉!此天籟也。故知春生夏長,目視耳聽,近取諸身,遠託諸物,皆不知其所以,悉莫辨其所然。使其自己,當分各足,率性而動,不由心智,所謂亭之毒之,此天籟之大意者也。

『豈復』扶又反。『莫適』丁歷反。◎慶藩案:文選謝宣城〔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注引司馬云:吹萬,言天氣吹煦,生養萬物,形氣不同。已,止也,使各得其性而止。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注、江文通雜體詩注引同。釋文闕。

物皆自得之耳,誰主怒之使然哉!此重明天籟也。

自取,〔猶〕自得也。言風竅不同,形聲乃異,至於各自取足,未始不齊,而怒動為聲,誰使之然也!欲明群生糾紛,萬象參差,分內自取,未嘗不足,或飛或走,誰使其然,故知鼓之怒之,莫知其宰。此則重明天籟之義者也。

『此重』直用反。

一、四字依世德堂本補。

二、靈運二字依文選原本改。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