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6|回復: 0

[中医世家] 柳少逸谈医经学派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7-11-24 1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柳少逸,山东省名中医,山东省莱阳康复医院顾问。1943年出生,山东名医柳吉忱之子,世医牟永昌之高徒。幼承庭训,长有师承,兼习律吕、历法、数术及诸子之学。他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内经〗医学思想、方法和概念,阐发医经学派学术结构和学术特点,学术研究注重『沟通』。

中医学的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问及柳少逸『何为医经学派有序传承』时,他用一句谚语形象地回答:『根朝下扎,树往上长。』这位对医经学派研究颇丰、造诣颇深的名中医,先后撰写〖内经中的古医学——中国象数医学概论〗〖经络腧学原始〗〖五运六气三十三讲〗〖<内经>针法针方讲记〗〖成人推拿讲稿——医经学派传承录〗等。

记者:什么是医经学派?其学术地位如何?

柳少逸:首先弄清什么是『医经』?从〖汉书·艺文志〗中可知,『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此段文字表述了『医经』是推究中医学的知识结构,即藏象、经络、阴阳、五行、病因病机等学说及辨证施治体系。按照这个学术结构、辨证体系和治疗方法从事中医,就是医经学派。简言之,医经学派即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故后世有『医家之宗』之誉。明·宋谦尝云:『古之医师,必通三世之书。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经〗,三曰〖素女脉诀〗。〖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之所以流传至今,说明了其乃医理之总汇,临证之极则。

记者: 医经学派学术体系源远流长,请您谈谈其发展脉络。

柳少逸:『医经』有〖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旁经〗,计『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白氏内外经〗〖扁鹊内外经〗〖黄帝外经〗及〖旁经〗均已失传,但其内容多存于现今的〖黄帝内经〗之中。从现在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可知,其引用了古代21种医书,计有〖脉变〗〖针经〗〖阴阳〗〖金匮〗等,多为扁鹊学派所承传之医籍。

在黄帝时期,医药有很大的进步,相传名医有岐伯、雷公、俞拊等。鉴于黄帝时期的医药,尚处于中医药学的萌芽时期,在扁鹊秦越人之前并无黄帝医学流派存在。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称『扁鹊言医,为方者宗』,说明以扁鹊为代表的医学流派,是集先秦医学之大成者。

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可知,扁鹊以其独特的脉色诊法和临床疗法,治愈了赵简子和虢太子之病。他不但具有很高的诊断技术,同时尚掌握了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内服法与外治法等技术。因其典案多系急症,故多用针灸、药熨、按摩等外治法,以救其急,待病缓,再以汤剂,图其愈病。故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法门。

先秦时期,药物方法多是单味药应用,配伍应用尚处萌芽状态,故有〖本草经〗形成。该书标志了经方之起源,在『汤液经法』、『经方十一家』形成以后,标志了经方理论的形成,至〖伤寒论〗传世,经方理论体系则得以完善。

礼记〗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三世之书』提示了自古就形成了中医学的三大知识结构,一是以伏羲氏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二是从黄帝、岐伯讨论脏腑经脉的传说,到总结成〖素女脉诀〗;三是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于是形成了后世所称谓的『三世医学』。由于书名的变更,『三世之书』即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大经典著作:〖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从〖史记〗中所记载的扁鹊所承传的诊疗技术,〖汉书〗中所记载的扁鹊的医学著作,及传〖难经〗为扁鹊所著来看,广义之『方』,含概了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诊疗技术。

记者:医经学派有何学术特点?

柳少逸:包括诊断技术、治疗技术以及治未病三个方面。

一是诊断技术。从『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及『合色脉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其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可知,医经学派一是具有四诊合参的学术特点。从『色脉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关,乃可以论』;及『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可知,是具有天人相应系统整体观的学术思想。

必审诊 即用一定的方法探求致病的原因、病变的所在,及病情变化和证候特点,从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决定治疗方针,即今天所谓的诊法。此亦是扁鹊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闻治虢太子、望诊齐桓侯有疾;预见赵简子疾『不出三日必閒』三件事中可以看出,扁鹊是运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四法,来完成『言病之所在』,即『必审诊』,从而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并逐步形成了〖内经〗诊法。

起度量 即制定一定的尺度并以此建立规矩,确立准则。对『起度量』的重要性,〖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有『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恍惚之数,生于毫氂,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的记载。

与天地相应,参合与人 仓公为汉代扁鹊医学之承传者,在该〖〗中,仓公有『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之言,来阐述扁鹊医学的学术思想,此即天人相应的系统整体观。古人把超越人体适应能力的自然变化和能够导致人生病的其它外在因素称为『邪』,把人体的调节机能和抗病能力称为『正』。疾病的发生与否,就决定邪正双方势力的消长。如昼夜的变化对人之疾病亦有明显的影响。

合脉色 即色脉合参诊法,即四诊合参法,此乃形神论的象论。通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可知,色脉诊法是秦越人的主要诊断技术。对色脉合参法,至〖内经〗时期则已形成较完善的四诊合参法。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切脉动静而视静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故清·陈修园有『善诊者。当先察其精气神,而后切其脉也』之论。亦即『色脉大要,以神为主』之谓也。

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 阴阳为八纲辨证之总纲。制定规矩,公布准则,考察法度,测算阴阳之意,是指治疗的原则,即『治则』。它是以『必审诊』、『起度量』、『合色脉』之四诊中获得的客观资料为基础,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临证的治疗规律。不同类的疾病,只要在病变过程中具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可运用同一的法则进行处理;反之,虽同一疾病,因病变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病理机制的不同,而治疗原则也不同,此即『悬权衡』。亦即今天之『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法则。

由此可见,〖仓公传〗中所述之扁鹊诊法,已寓有了〖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之雏形,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辨证观。就扁鹊医学的内容而论,已具有了〖黄帝内经〗中医学的结构,即『夫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与神俱』,及『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中医学结构。其『道』即『广义中医学』,是由医道、医术、医学组成。医道:指医学哲学,即医学辨证法,讲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属太极论的道论范畴。医术:即术数。中国特有的象数哲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属三五论的数论范畴。医学(狭义医学):指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概念及诊察、治疗、预防和保健。其主要内容是医疗,属形神论的象论范畴。

二是治疗技术。『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此乃扁鹊医学中的治疗方法。如治虢太子『暴厥』时运用『厉针砭石』(石针)、『五分之熨』(热熨)、『八减之剂』(药剂),而使太子『起死回生』。扁鹊时代还有如下治疗技术:『汤液』即汤剂。『醴灑』即酒剂。『镵石』又称『砭石』,古代的针刺术,以石针行杵针、砭针治病。『撟引』即导引术。『案扤』即按摩推拿术。『毒熨』:毒,指药物;熨,是热敷法。毒熨即应用药物烫贴的热敷之法等等。

综上所述,扁鹊时代或〖黄帝内经〗时代的治疗方法,是由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组成。仓公得扁鹊医术之再传,有『热蹶』『刺其足心』『灸其足厥阴之脉』,治愈『病气疝』。并有运用『下气汤』、『火剂汤』、『苦参汤』治病之医案。由此可见,仓公以前至扁鹊时代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非药物疗法及药物外治法,至汉初仓公时代,『坐堂医』形成,方使以〖神农本草经〗及〖经方十一家〗为学术内容的『经方派』得以发展,药物内服法才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三是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此乃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表述了扁鹊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治未病有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前者主要内容是摄生,即养生之道;后者是疾病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主要内容是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对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从〖扁鹊传〗中扁鹊过齐诊齐桓侯之疾时,预见齐侯之病机,阐明其『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它如〖难经·七十七难〗中有预防疾病传变的论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对此,〖黄帝内经〗中尝有详尽的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及『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摄生观点。此即阐明了调摄精神形体,增强身体健康,对人体能否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防御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周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