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27|回復: 0

[训诂学] 【每日一字】柴·此木为柴山山出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 發表於 2017-1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310b857462992e6ac18aa536b2daf4a.jpg
d9ce33b9032501d09dcd550a11e7fd88.png


173e6290d8ba9bfe0be93418aa885c04.jpg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的〖鹿柴〗,描写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刻的景色,无言而有画意。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这个柴,读作zhài。


3b4891ceea8e6215f291c42946ad8ed5.png

  〖说文解字〗言『柴,小木散材。』柴的本义是指枯枝。这些枯枝散木不能做栋梁,人们便将其收集拾落,用来烧火、做饭、取暖,或者上山砍柴、打柴,下山卖柴,来维持生活。汉代的朱买臣,原本就是依靠上山砍柴、下山卖柴为生的。另外,柴又可用于祭祀之中。〖礼记·月令〗中说:『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收集柴火,以供各种祭祀所需。薪也是柴火,如果将薪与柴再作细分,其中那些大一点的可以劈开分小的是薪,而那些捆束的细木则是柴,『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


2881f7a7544642db690fc4e1f11ada6e.png

  除此之外,这些细细散散的小木材,也常常被人们用来搭建篱笆、栅栏,因此柴也就引申为用于防卫的篱笆或栅栏。古代军队在野外行进,半路驻扎的时候,会竖起一些散木以为区落,时人谓之『柴篱』,后来不知怎的,这个意义的『柴』的字音在流传之中,转入去声,读作zhài,也就是后来的『寨』字。


40d14ec415c09d99fb877a2e6ca133ba.png

  当然了,对于大部分贫苦百姓而言,柴还可以做成门。用柴木做门,可见人家之贫寒、房屋之简陋了,因此柴门就与茅屋、草径一起,构成了一种经典的陋室形象。不过在隐居士人看来,柴门又别有一种安逸与静谧,与隐居生活联系起来,在简陋之外显现出一种安静的隐士风味。


1229810fd25689108bcca15e194758b5.jpg

钱选 归去来辞图 局部

  扁舟乘兴,读书相映,不如高卧柴门静。钱选画陶渊明,就画陶渊明乘着小船归来,岸上柳树掩映之下,是一道土墙、一扇柴门,不免让人联想起〖归去来兮辞〗中的『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段场景,柴门打开,迎接着归隐而来的主人。在诗词之中,柴门也多用来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比如王维有诗言『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听风,傍晚的蝉声隐隐约约,寒山的清泉叮叮咚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片和谐静谧。


dea95ed65bad1d48eeaff85bb70d8e07.jpg

  对于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农耕社会来说,渔樵耕读,是大部分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其中渔父打鱼为生,樵夫砍柴为生。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身份,在中国古代文学里,却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桃花扇〗结尾,已经成为樵夫的苏昆生,进城卖柴,看到当时场景,一路伤心,回来编成一套北曲,唱出了一段历史沧桑。〖水浒传〗第九十七回,也描写了一个颇为不同的樵夫,他腰插柯斧,将扁担做个拐杖,口中还唱着歌,歌词富有意味:上山如挽舟,下山如顺流。挽舟当自戒,顺流常自由。我今上山者,预为下山谋。


9ef8f05a6a0862c965db0dafe19c326b.jpg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渔父和樵夫,好像是入世又出世的隐士高人,他们一个打鱼,一个砍柴,在日常生计之外,却能有『惯看风月』的胸怀,能将千古的功业当作闲话笑谈。『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古今世事便化为一曲樵歌一首渔唱,在他们轻盈的声音里,带出历史的沉重。


eba29e4acf7b4291a09df7d64bc5417c.jpg

  不过在文学之外,樵夫更多的还是过着平常的生活。日日上山,日日砍柴,背柴下山,挑柴换钱,延续着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生活,一板一眼,一步一印,踏实、稳妥且安静地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好像只有燃烧柴火发出的哔哔啵啵的声音,证明这岁月在其所经之处留下的痕迹。


014644a4161ffc8ea00ff57121719eab.png

  正是这种惯常的生活,积累了不少生活中的智慧。比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都有拣柴打柴的心气,人人都有添砖加瓦的意愿,火就旺,力量就大,目标就更能实现。再比如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樵夫,从不吝啬磨刀的功夫,因为他知道,刀磨快了,砍起柴来才更快。砍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c143a1c2796ab9c50667587d65f02bee.jpg

  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穿梭于山林的樵夫,为了能有足够的柴火,需要深谙这片山林、准备趁手的工具,需要练好身手、提起干劲。汇聚拾柴的力量,燃起时代的火炬;练好砍柴的本领,做时代的樵夫。(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