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19|回復: 0

[历史人物] 王道無名梅振如:【晨讀經典史記114】胡服騎射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6-8-1 1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晨讀經典史記114】胡服騎射

【晨讀經典史記114】胡服騎射


原創2016-08-01王道無名梅振如共同學習


開始讀《趙世家》了,這趙國歷史上,最精彩的莫過於這胡服騎射了!


秦、趙同宗;


傳到中衍,中衍給殷帝太戊趕車。


中衍的後代蜚廉有兩個兒子;


一個兒子取名惡來,侍奉紂王,後被周人殺死,他的後代就是秦人。


惡來的弟弟名叫季勝,他的後代就是趙人。


季勝又生了孟增。


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信,這就是宅皋狼。


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


造父得寵于周穆王。


造父選取了駿馬八匹,與在桃林得到的盜驪、驊騮、綠耳等名馬獻給穆王。


穆王讓造父趕車,到西方去巡視,會見了西王母,快樂忘返。


不久,徐偃王發動叛亂,穆王乘坐造父馬車,日行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徹底打敗。


造父大功一件,於是周穆王把趙城賜給造父,從此就成為趙氏。


至此,我們知道,這歷史上善於駕車的造父,是趙氏的開創者。


後來經歷了“趙氏孤兒”、“三家分晉”,讓歷史從春秋進入到了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中國變革、大爭的時代;


這個時代,各國都逐漸認識到了一個強盛的“秘方”;


那就是“變法”;


率先變法的是魏國的李悝和楚國的吳起,然後是韓國的申不害和秦國的商鞅,及至後來楚、燕、齊等國也相繼開展變法。


西元前325年,趙國到了趙武靈王的時代;


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中山那樣的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


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占。趙國眼看著被別國兼併。


特別是趙國在地理位置上,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邊與匈奴為鄰,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


這些部落都是以遊牧為生,長於騎馬射箭,他們常以騎兵進犯趙國邊境。


趙武靈王也深刻的認識到,只有“變革”,才能圖強,於是便開始了這“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


我們在《楚世家》章中的《一鳴驚人》篇講到,凡是創新和變革,一定會遇到阻力;


這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變革也一樣,已經提出,便遭到了“皇親國戚”的反對。


那麼趙武靈王是如何突破重重阻力,把變革堅持到底,造就一個強大的趙國的呢?


我認為,這個過程比“胡服騎射”本身還要精彩!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


其一,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


其二,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


他對手下說:“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是當今之快速反應部隊,帶著這樣的部隊馳騁疆場哪有不取勝的道理。”


趙武靈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


同時召見肥義(趙國丞相)同他議論天下大事,談了五天才結束。


趙武靈王到北邊巡視中山國的地界,到了房子縣,又去代地,北到無窮,西到黃河,登上黃華山頂。


然後召見樓緩商議說:“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地的君長,連接了漳水、滏(fǔ)水的險阻,修築長城,又奪取了藺城、郭狼,在荏地打敗了林胡人,可是功業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麼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離習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裝。”


樓緩說:“很好。”可實際上,群臣都不願意。


當時肥義正好在旁侍奉;


趙武靈王說:“簡子、襄子二位主君的功業,就在於考慮到了胡、翟之利。做臣子的,受寵時應有明孝悌、知長幼、順從明理的德操,通達時應建立既可利民又能益君的功業,這兩方面是臣子的本份。如今我想繼承襄主的事業,開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間也見不到這樣的賢臣。為了削弱敵人,用力少而能取得更多的功效,可以不耗盡百姓的力氣,就能繼續兩位先主的勳業。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並用這個教練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議論我,怎麼辦呢?”


肥義勸諫說:“我聽說做事猶疑就不會成功,行動猶豫就不會成名。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俗的責難,那末就無需顧慮天下的議論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從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國脫去上衣,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而是必須用這種方法宣揚德政並取得成功。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還不明白,聰明人在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看清,那末您還猶疑什麼呢!”


趙武靈王說:“穿胡服我不猶疑,我恐怕天下之人要嘲笑我。無知的人快樂,也就是聰明人的悲哀;蠢人譏笑的事,賢人卻能看得清。世上有順從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驅使世人都來笑我,胡地和中山國我也一定要佔有。”


於是趙武靈王率先就穿起了胡服。


趙武靈王派王緤轉告公子成(趙武靈王叔父)說:“寡人穿上胡服,將要這樣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家事要聽從雙親,國事要聽從國君,這是古今公認的行為準則。子女不能反對雙親,臣子不能違背君主,這是兄弟們通用的道理。如今我制定政令,改變服裝,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議論。治國有常規,利民是根本;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為重要。宣傳德政要先從平民談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讓貴族信從。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事情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功業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業建立了,然後才算是妥善。如今我恐怕叔父違背了處理政事的原則,因此來幫助叔父考慮。況且我聽說過,做有利於國家的事,行為不會偏邪;依靠貴戚的人,名不會受損害。所以我願仰仗叔父的忠義,來成就胡服的功效。我派王緤來拜見叔父,請您穿上胡服。”


可是公子成拜叩說:“我來已聽說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沒有才能,臥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進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膽回答,是為了盡我的愚忠。我聽說中國是聰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聖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願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於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拋棄了這些而穿起遠方的服裝,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眾人的心意,背棄學者之教,遠離中國風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此事。”


王緤回去如實向趙武靈王稟報了公子成的態度。


各位看官,先就此打住;


請仔細想想,若你是趙武靈王,你會做何處理?


這公子成,說的非常有道理:


我泱泱華夏,是聖賢教化的禮儀之邦,是蠻夷效法學習的對象,你趙武靈王現在丟棄正道、背風離俗,違背人心,竟讓我們學胡人!


這“胡服騎射”,剛剛推行,便在皇親國戚這裡遇到了反對;


若你是趙武靈王,你會怎麼辦?


趙武靈王跟使者說:“我本來知道叔父有病,所以乾脆我要親自去請求他。”


於是,趙武靈王前往公子成家中;


跟叔父公子成說:“衣服是為了便於穿用的,禮是為了便於行事的。聖人觀察鄉俗而順俗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禮儀,這是為了利民富國。剪掉頭發,身上刺花紋,臂膀上繪畫,衣襟開在左邊,這是甌越百姓的習俗。染黑牙齒,額上刺花。戴魚皮帽子,穿粗針大線的衣服,這是大吳國的習俗。所以禮制服裝各地不同,而為了便利卻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會有變化,事情不同禮制也會更改。因此聖人認為如果可以利國,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於行事,禮制不必相同。儒者同一師承而習俗有別,中原禮儀相同而教化互異,何況是為了荒遠地區的方便呢?所以進退取捨的變化,聰明人也不能一致;遠方和近處的服飾,聖賢也不能使它相同。窮鄉僻壤風俗多異,學識淺陋卻多詭辯。不瞭解的事不去懷疑,與自己的意見不同而不去非議的人,才會公正地博采眾見以求盡善。如今叔父所說的是世俗之見,我所說的是為了制止世俗之見。我國東有黃河、薄洛津,和齊國、中山國共有,可是沒有舟船的設施。從常山直到代地、上黨,東邊是燕國、東胡的國境,西邊有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如今沒有騎射的裝備。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舟船的設施,住在河兩岸的百姓,將用什麼守住黃河、薄洛之水呢?改變服裝、練習騎射,就是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韓相鄰的邊界。況且從前簡主不在晉陽以及上黨設要塞,襄主併吞戎地、攻取代國以便排斥各地胡人,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從前中山國仗恃齊國的強大兵力,侵犯踐踏我國土地,虜掠我國百姓,引水圍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鄗城幾乎失守。先王以此為恥,可是這個仇還沒有報。如今有了騎射的裝備,近可以使上黨的地勢更為有利,遠可以報中山國之仇。可是叔父卻順從中原的習俗,違背簡主、襄主的遺志,厭惡變服的名聲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恥辱,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公子成拜叩頭說:“我很愚蠢,沒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亂說世俗的見解,這是我的罪過。如今大王要繼承簡主、襄主的遺志,順從先王的意願,我怎敢不聽從王命呢!”


趙武靈王於是賜給他胡服。


第二天,公子成穿上胡服上朝。


趙武靈王開始正式發佈改穿胡服的命令。


但是阻力接憧而至;


趙文、趙造、周袑、趙俊都來勸阻武靈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來的辦法更適宜。


趙武靈王說:“先王習俗不同,哪種古法可以仿效?帝王們不互相因襲,哪種禮制可以遵循?伏羲神農注重教化,不行誅罰;黃帝、堯、舜使用刑罰,但不殘暴。到了夏、商、週三王,隨時代不同來制定法度,根據實際情況規定禮制。法規政令都順應實際需要,衣服器械都便於使用。所以禮不必只用一種方式,而便利國家也不必效法古代。聖人的興起並不互相因襲卻能統一天下,夏、殷的衰敗並未變禮制也終於滅亡。那麼,違背古制無可厚非,遵循舊禮並不不值得稱道。如果說服裝奇特的人心志浮蕩,那麼鄒、魯一帶就不會有奇特行為的人了;習俗怪異的地方百姓都輕率,那麼吳、越一帶也就不會有出眾的人才了。況且聖人認為,只要有利於身體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於行事就可以稱為禮法。規定進退的禮節,衣服的制度,是為了使平民百姓有統一的遵循,不是為了評論賢人的。所以平民總是和流俗相伴,賢人卻是同變革一道。所以諺語說:‘按照書本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性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學說,不可能治理今世。你們不懂這個道理啊!”


終於克服了重重阻力,開始大力推行胡服並招募士兵練習騎射。


由於實行胡服,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一支軍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即刻顯示出威力來。


在行胡服的第二年,趙國就向侵略趙國已久的中山國發動進攻,一直打到寧葭(今河北獲鹿縣北),直至滅掉了中山國。又西攻胡地,到達榆中(今內蒙古河套東北岸地區),“辟地千里”,林胡王向趙貢獻良馬以求和。


可以說,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成為當時除秦國外,國力最強的國家。


這“胡服騎射”最大的智慧蘊藏在趙武靈王與肥義和公子成的對話中,其中有如下幾點,發人深省:


1、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即治國有常規,利民是根本;
2、從政有經,令行為上;即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能行最為重要;
3、明德先論於賤,而行政先信於貴;即宣傳德政要先從百姓談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讓貴族信從;
4、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
5、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
6、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禮也不必一道,而便國不必古。聖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
7、疑事無功,疑行無名即做事猶疑就不會成功,行動猶豫就不會成名。
8、以書禦者不盡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事之變;即按照理論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性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
9、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這對話中,簡直字字珠璣,含金藏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今始信也!


這趙武靈王,不僅是天下一代雄主,更是超凡絕倫的辯才也!


難怪梁啟超也對趙武靈王讚美有加;


梁啟超在《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中評價說:“七雄中實行軍國主義者,惟秦與趙。商鞅者,秦之俾斯麥;而武靈王者,趙之大彼得也。”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是自商、周以來四千餘年中的第一偉人,他與秦始皇、漢武帝以及南北朝的宋武帝(劉裕)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四位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後代子孫驕傲的一位。


原創2016-08-01王道無名梅振如共同學習原標題:【晨讀經典史記114】胡服騎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