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7|回復: 0

[考古發現]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4-23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国。1394年,他将都城从开城迁到汉阳。1405年,李氏朝鲜王朝正式宣布定都汉阳(今首尔),之后展开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李氏朝鲜王朝自成立之初,就积极向中国的明王朝学习。因此,首尔的古代建筑有着浓厚的明代印记: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正宫,这座宫殿的设计和建筑理念有很多方面都遵从我国〖周礼〗中对于天子居所的规制;还依照左祖右社的礼制,在景福宫东西两边分别建造了宗庙和社稷坛;甚至朝鲜王朝历代统治者在王陵的石刻中还刻有明代的服饰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李氏朝鲜王朝王宫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

庆会楼专用于接见明朝使臣

来到首尔,一定要买一张1万韩元(约合60元人民币)的五大宫联票。因为拿着这张联票,可以通览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德寿宫四座王宫以及王室祭祀祖先的宗庙。其中,昌德宫和宗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景福宫是李氏朝鲜王朝(1392年至1910年共五百年历史)的正宫,相当于北京的紫禁城。因为其位置位于城市的北部,因此也被称为北阙。李氏朝鲜王朝前期的绝大多数君王,都是在这里处理政务和进行日常起居。这座宫殿的设计和建筑理念有很多方面都遵从了中国〖周礼〗中对于天子居所的规制。

景福宫中的庆会楼,则是按照中国古代明堂的建筑模式进行构建的。中国古代明堂的功用历史上存在很大争议,但总体上是天子用来举行典礼、朝会、祭祀等活动的场所,庆会楼的功用也大抵如此。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楼阁初建的目的,是朝鲜国王用来接待明朝使臣的,甚至可以说是专门用来接待大明使者。曾经有一次日本使者来访,因赶上下雨,朝鲜国王世宗(李裪,1418年-1450年在位)咨询大臣是否可以在庆会楼接见日本来使,这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于礼不合,因此最终作罢。

遗憾的是,在第一次壬辰倭乱(1592年-1596年)中,景福宫不幸被焚毁,此后历代朝鲜王只能将住所从景福宫搬到了位于城市东部,被称为东阙的昌德宫,于是景福宫一下子便荒废了近300年。

直到甲午战争后,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建立大韩帝国(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王室才将景福宫的修复提上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只修复了一些重点建筑。由于日本殖民者不愿意看到景福宫被恢复,因此他们拆除了主殿勤政殿前面的大片建筑,甚至将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迁到了其他地方,并在光化门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座象征殖民统治的朝鲜总督大楼。随着日本殖民时代的结束,总督大楼被拆除,光化门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昌德宫曾供奉明朝三位皇帝

昌德宫是朝鲜太宗(李芳远,1400年-1422年在位)时期兴建起来的一座别宫。在这座宫苑中曾经有一处大报坛。明朝灭亡后,朝鲜王室出于对明朝的感恩之情,特将三位明朝皇帝供奉在此。这三位皇帝分别是明朝开国皇帝,并赐给朝鲜国国号的明太祖朱元璋;协助李氏朝鲜王朝抵御日本侵略者(即壬辰倭乱)的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可惜这座神坛没有留存到今天,同时由于其处于秘苑中规定参观路线以外的地区,所以其遗址难得一见。

昌庆宫是附属于昌德宫的建筑。始建于世宗(李裪,1418年-1450年在位),原本是为了奉养退位的太宗而修建,原名为寿康宫。后来在成宗(李娎,1469年-1494年在位)加以改建,并命名为昌庆宫,以奉养成宗的祖母贞熹王后,母亲昭惠王后和婶母安顺王后。后来,昌庆宫同样没有躲过壬辰倭乱的破坏。虽然此后又进行了恢复性重建,但在日本占领期间,这里被日本人改建成了动物园和植物园,并将昌庆宫改名为昌庆苑。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尔开展了对于昌庆宫的复建,如今这里成为了闹市中一处非常幽静的去处。

德寿宫则是一座见证了韩国近代史的宫殿。这里最早是月山大君(成宗李娎的同母长兄)的私宅,后来在光海君时期(李珲,1608年-1623年在位)对这里有所增建,并作为国王的居所。李氏朝鲜王朝末期高宗(李熙,1864年-1907年在位)在这里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并在宫内兴建了西洋式建筑石造殿,使得这里成为一座东西方建筑融合的场所。

近年来,德寿宫大汉门恢复了王宫守卫换岗仪式。游客能在这里感受到几百年前朝鲜王国的风情。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德寿宫大汉门传统的王宫守卫换岗仪式

按周礼建宗庙社稷坛

李氏朝鲜王朝时期,首尔依照明朝皇城的礼制,在城市周边兴建了很多坛庙建筑。这些建筑如今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但按图索骥,除了保存完好的宗庙、社稷坛等意外,还能找到很多建筑遗存,这也算是首尔之旅的一大收获。

首尔宗庙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太庙,这里是李氏朝鲜王朝祭祀历代国王和王后的场所。这里由于延续了李氏朝鲜王朝的祭祀礼仪而于199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年五月的第一个周日,游客们都能在这里欣赏李氏朝鲜王朝的祭祀大典。

参观宗庙需要预约,中文导游是每天11时,下午1时和3时。参观者需要在宗庙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依照固定路线进行参观。主要参观的内容包括为祭祀准备食物用的典祀厅(相当于神厨神库),正殿和永宁殿(相当于太庙的祧庙)。庙内的神路至今保存较好,为石料砌成,共分为中、左、右三路。其中中路为已故国王王后魂灵专用,左路和右路则分别为当朝国王和世子(相当于我国封建王朝的皇太子)专用。出于对祭祀礼仪的重视,在宗庙神路上立有请勿在神路上行走,此为魂灵专用路径的韩文和英文标识,而且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也会一再提示游客不要在神路上行走。

和宗庙相对应的是社稷坛。这两座坛庙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的规定,依左祖右社的规制而建。宗庙在景福宫东面,而社稷坛则相应地建在了景福宫的西面。北京的社稷坛在民国时被改建为中央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曾在社稷坛拜殿停灵,因此拜殿被更名为中山堂。1928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此地改名为中山公园,其中的主祭坛五色土,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景点。而李氏朝鲜王朝的社稷坛祭坛,则分为社坛(土地神)和稷(五谷神)坛,将两位神祇分别祭祀。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曾供奉三位明朝皇帝(图)

祭祀孔子的大成殿

大成殿内祭祀孔子

除了宗庙社稷这两处被朝鲜王朝视为大祀的祭祀场所以外,首尔有迹可循的古建筑还有先农坛、先蚕坛等。其中先农坛位于首尔市东大门外,地铁1号线祭基洞站北侧,先蚕坛则位于首尔市区北部的城北小学东侧。但二者基本上是仅余基址,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了,如今的东大门已成为韩国人的购物中心。

地铁东大门站向东一站,叫做东庙站。东庙由于地理位置在都城外的东侧而得名,它的全称是东关王庙,所奉祀的神灵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关公关云长。明朝末年,日本入侵朝鲜,万历皇帝派遣明军将士协助朝军作战,最终取得胜利,大家都相信这是武圣关羽的护佑。因此由万历皇帝出资四千金,在东大门外兴建了这座庙宇。中国皇帝出资,奉祀中国古代英雄,这也应该算是首尔的一大特色景观。当然在东庙周边的各类市场也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景观。

首尔还有几处专门奉祀中国人的场所。最为著名的当属位于成均馆内的大成殿了,这里是李氏朝鲜王朝祭祀孔子的场所。而成均馆则相当于北京的国子监兼顺天府学(明朝永乐帝朱棣建成,用于讲授儒家经典,为科举预备)的双重作用,是李氏朝鲜王朝时期,朝鲜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王陵所刻石像穿明代服饰

李氏朝鲜王朝的王陵主要分布在首尔市周边以及京畿道境内。因为李氏朝鲜王朝曾短期在开城定都,故而在今朝鲜境内还有开国君主李成桂的原配王后神懿王后的齐陵和第二代国王的定宗李芳果的厚陵。其余的王、后陵寝则大多以兆域为规制,若干座陵寝形成一片区域的形式分布。

笔者曾经参观过位于首尔时尚之都江南区的宣陵、靖陵以及首尔西郊的西五陵。这些王陵的大体格局比较类似,主要包括红箭门,即一座红色的木栅栏门,这座建筑是祭祀区域的总入口。红箭门内右手边有准备祭品的水刺房和守陵人员居住的守仆房。居中则是祭祀用的主要建筑丁字阁,因其平面布局呈汉字的丁字形而得名为丁字阁。殿阁在举行祭祀大典时会在殿内陈设墓主神位以及祭祀用品。

丁字阁之后便是陵墓的宝顶了。宝顶即民间俗称的坟头,作为国王的宝顶,等级必然要高一些,宝顶周边有十二块地支石围成一圈,以象征十二地支。外围北侧再围矮墙一道,称为曲墙。在宝顶前一般都陈设有石像,石像上所雕刻的石人都是明代的着装,以体现李氏朝鲜王朝和明朝的亲密关系。2009年6月,朝鲜王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补白

李氏朝鲜王朝与明朝的相似之处

李氏朝鲜王朝一直向中国的明朝学习,明朝也把朝鲜列为永不征讨之国,而且1592年至1598年的两次壬辰倭乱中,明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击溃了日本侵略者。因此朝鲜王朝对于明朝的尊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有意思的是,整个李氏朝鲜王朝的经历,和明朝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不妨列举其中的一些史实作出对比:

明朝靖难之役和朝鲜癸酉靖难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由于皇太子朱标早逝,因此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即位不久建文帝便开始着手对自己的叔王们实施削藩政策。受到威胁的燕王朱棣最终反叛中央,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靖难之役。战争打了四年,1402年,朱棣从自己的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成祖永乐皇帝。

无独有偶,朝鲜历史上和朱棣关系极为要好的太宗李芳远,也是通过和自己兄弟之间的残杀,最终夺取了宝位,成为朝鲜第三代国王。1453年,朝鲜国王太宗的孙子世祖李瑈,与明成祖朱棣如出一辙,以靖难为由,将自己的侄儿端宗李弘暐赶下台,成为新一任的朝鲜国王。这一年是癸酉年,所以这场权力斗争在朝鲜王朝历史上也称为癸酉靖难。

明宪宗和朝鲜成宗的姐弟恋

明朝和李氏朝鲜王朝历史上,都有皇帝与妃子演绎姐弟恋,他们分别是明宪宗朱见深和朝鲜国王成宗李娎。前者爱比自己大十九岁的万贵妃,而且对其简直到了姑息纵容的份儿上。万贵妃也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宠爱排除异己,不过,最终万贵妃没有成为皇后。万贵妃去世后几个月,年仅四十岁的宪宗皇帝驾崩。

李氏朝鲜王朝的成宗李娎宠爱的废妃尹氏,按照朝鲜野史的说法,比成宗大十二岁。同样,尹氏也是为了成为王后而不择手段。尹氏受到了成宗生母仁粹大妃的排斥,而且由于尹氏在和成宗发生冲突时伤到了成宗的脸被废,最终尹氏被成宗赐死药自尽。

成宗病逝后,尹氏的儿子成为国王,即李氏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燕山君。为了给自己的生母报仇,燕山君展开了血雨腥风的复仇行动,杀害了大量当年主张废妃和赐给自己母亲死药的大臣。大家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中,长今的父亲徐天寿,便是因为曾经参与赐死药的行动而最终被抓。

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和朝鲜光海君的尴尬地位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在位)的皇后没有生育子女,因此皇太子便要从妃嫔所生的庶子中选择。居长的是恭妃王氏所生的朱常洛。但万历皇帝由于宠爱德妃(后被晋升为皇贵妃)郑氏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但遭到大臣的极力反对,为此,两派斗争了15年,史称国本之争,最终长子朱常洛于1601年被立为太子。

无巧不成书,在同一时期的朝鲜,宣祖(李昖,1567年-1608年在位)也在为国本的事情寝食不安。他的原配王后没有子女,因此由恭嫔(封号竟然都和明廷类似)所生的长子临海君和次子光海君便成了世子的人选。由于临海君个人作风存在很大问题,光海君又在壬辰倭乱中给国家立过功劳,所以大臣们都主张拥立光海君为世子。宣祖将立光海君为太子的决定向明朝提出申请,却遭到了万历皇帝的拒绝,理由就是按照礼制,不能废长立幼。宣祖病逝后,光海君实际上已经继承了王位,万历皇帝仍拒绝承认他的身份。最终万历皇帝考虑到东北地区的安定,不得已才予以册封。

原标题:凝固在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