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70|回復: 0

[考古發現] 海昏侯墓开创了『发掘』与『展示』同步的新时代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4-19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至少在展示时间上创下了一个纪录,显示出其亲民性,体现了文博工作者文化传播与服务的理念变化和责任担当,预示着更多的考古走近大众、更多的文物走出深阁开口说话

如何协调文物保与用的关系,创新文物资源利用模式,最广泛地实现文化共享,是近些年各级文物部门一直在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很多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海昏侯墓开创了『发掘』与『展示』同步的新时代

海昏侯墓开创了『发掘』与『展示』同步的新时代

2015年12月20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清理现场。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迅速传播开来,文物保护正在迎来一个新时代,文物的保和用的关系,也再次成为文博界关注的焦点。由此想到去年年底以来公众像追剧一样强烈关注的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以及未展先火、连续几周一票难求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之前整整5年的艰辛考古发掘,以及瞬间火爆的文化传播,发人深思:这些年重要的考古发现及文物展览并不少见,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为何会如此引人关注?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是否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是多重的。首先在汉墓十室九空的现状下,作为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有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海昏侯墓园本身及可观的出土文物对研究、了解西汉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墓主即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跌宕的身份变更与历史文献记载的语焉不详,自然容易激起学界与公众的探求兴趣。此外,在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媒体密集的跟踪报道、关键节点的现场直播也起到加温提热的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文博界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发掘与展示同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及时回应社会和公众的关注。

长期以来,我们的重大考古发现成果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非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与公众见面出土文物的登记造册、保护修复及研究比较都是耗时耗力的大工程,满足公众的好奇心、求知欲,显然并不会放在第一位。而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至少在展示时间上创下了一个纪录,显示出其服务大众的亲民性,体现了文博工作者文化传播与公共服务的理念变化和责任担当,预示着更多的考古走近大众、更多的文物走出深阁开口说话。

发掘、保护、利用多管齐下,是海昏侯墓不同于其他考古发掘的大胆尝试,在宏观层面体现出了前瞻性、科学性、统筹性,因此海昏侯墓的发掘,从一开始便没有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一座墓葬的考古发掘上,而是从考古规程、文物的保护修复、科技考古手段的综合运用、多学科合作,乃至后期的申遗工作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都有着深谋远虑的顶层设计,并在微观层面体现出严格的专业性,从而被誉为考古典范:一方面,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探测、低压氧舱文物保护等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地支持了对现场遗存的分析判断和文物保护,以利发掘、研究;另一方面,考古人员和国内有经验的秦汉文保专家一同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国内科研单位的优长进行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最大化地提取文物信息,从而奠定了整个海昏侯聚落遗址完整的保护基础,实现着由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并重发展的设想。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统筹、科技与人力的联姻,以及文博界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发力,第一时间为文物的最大化保护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文物资源保与用的灵活转化。考古发掘的过程本身,成为一次举世瞩目的展示和全民文化共享。作为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也不再是孤立的文物呈现,而是以更立体、更开放、更深入的方式,回顾了5年来的考古进程,展示出考古学最前沿的发展态势,以及这种具有前瞻性的尝试的价值所在一方面,考古全程数字化、影像化,让展览现场得以用文物、图片、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整体的墓葬环境,进而追溯到时光深处,让古老的历史鲜活起来:汉废帝刘贺的故事因为文物而更为丰满,西汉的孝宣之治因为文物而更为具体;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发达的移动互联时代,这种开放性、不求全的展示,让公众、媒体、没有具体参与考古的专家学者都不再只是旁观者。文物可不可以未完成修复和研究就进行展览?相关研究正在进行时的展览是否更有意义?广泛而又层出不穷的传播,加速了社会和业界的双向互动,并一次次走近历史,不断催生新的学术探讨,产生持续的文化思考。

如何协调文物保与用的关系,创新文物资源利用模式,最广泛地实现文化共享,是近些年各级文物部门一直在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文物的资源利用加快,但很多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些地方没有把文物保护纳入国土管理和城乡建设规划之中,文物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和发展不协调,或者由于经费、规划等问题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或者因开发利用过度以至于文物资源受到破坏,不能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具体到文物的研究与展示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虽然让考古不再是专业人士的孤芳自赏,一直是近些年考古界努力的方向,但从根本上看依然面临瓶颈:一方面,传统的展示方式以直接展现研究成果来完成文化对接,常常会因为知识太专业、历史太久远等原因把公众挡在门外,难以深入;另一方面,如何加快学术研究的进度、扩展广度,并防止考古人员公器私用等学术不端行为,仍是考古界的思考点。从这些方面而言,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其文物保护意识与及时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不仅降低了考古的欣赏门槛、激发了公众的热情、提升了公众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使考古工作进一步的开放和透明成为可能,使文化遗产科学客观的研判、多方严谨的论证、立体公开的规划成为可能,不但对学术公器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这一重要指示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现文化共享的过程中,博物馆的助力不可小觑。首博热中,同样赢得好评的还有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从妇好墓呈现神秘的狞厉之美的商代青铜鼎、青铜钺,到海昏侯墓已经步下神坛的青铜编钟等,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青铜文明的兴衰;从妇好墓的圆雕跪坐玉人、玉凤,到海昏侯墓的韘形玉佩饰,可以感受到玉器制造从第一个发展高峰到鼎盛时期的攀升两个展览的精彩呈现,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华文明的变迁、中国历史的沉浮。因此,要想讲好中国故事,要想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除了考古工作者背后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博物馆通过其展览功能和公教功能,发挥润物无声的传播优势,让公众从心灵深处对历史与文化产生敬畏感,从完整的文化环境与体系中洞察到创造的灵光,从而深入思考文物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如何能够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拥有激活传统文化精神、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生命力的可能。

海昏侯墓的发掘与展示,其最可贵的启示意义,或许正在于文博工作者面对历史、面对社会责任、面对公众的意识与担当。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产生,也一定有赖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的活化与转化。期待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这一次积极的探索,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