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91|回復: 0

[大成拳(意拳)] 意拳与人体仿生学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意拳为世人所倾慕,然求者众而得髓者寡,细究其因,仅为表象所迷,不知内在原理机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今笔者不揣浅陋,结合动物的运动原理谈意拳的创新,故此文定名为 ” 人体仿生学 ” 。

世人多知意拳站桩之形,却不明站桩求力之法。若以意求力不但繁琐杂乱,而且顾此失彼,从 ” 仿生学 ” 的观点分析,站桩的原理是以动物的四肢履地状态进化而得。如果一个人象动物一样形成四腩履地状态,其肝关节,腕关节由于随体重的传导而变得牢固异常。这就是站桩的肩撑肘横形成的左右支撑力的原理,至于前后撑抱力则更易体会。动物四肢履地,由于身体接收地心引力,身体应该是向下坠落,但为了保持运动奔走状态,动物的阳面系统不是接收地心引力而是脱地心引力向上凸起的,这样就保证了四肢与身体形成的相反用力这就是前后撑抱力的原理。(由于人体的直立行走状态,他的前后力是动物的上下力)。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刚睡醒的猫,当其向上弓腰抻拔时,它的四肢随之暴长,而脊柱竟可以弯曲至 90 度左右。人体的上下力是为了恢复脊柱先天的垂直状态,之后使脊柱五一节得以有效拉长,使脊柱催动身体做各种形式的发力动作,据张恩桐,卢忠仁等先生亲自观察,芗斋先生以身体为核心双臂况可拉出一尺的 ” 量 ” ,脊柱上下抻位也有半尺的 ” 量 ” 。由此可知,中华武学内在力量的根本就是从动物运动机制中提炼出的抻筋拔骨的训练方法。所以站桩的原始意义是在外形静止的状态下合理地拉长人体的筋肉,骨骼,人是直立行走的高级生命,决不可能为了具备混圆力而又退化至动物的四肢履地状态,这一矛盾对立的解决方法是:在意识引导下保持四肢履地状态,把地面竖于体前面保证直立状态下的整体如束的间架结构。

自然界中凶猛的动物一般身体都很松软没有僵肌,所以一些人竟错误地认为只有浑身放松才能具备野兽的本能之力,这是没有对动物及人体内在结构全面了解产生的误导。由于体力劳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使人类已丧失了自然本能,僵肌布满全身,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站桩把僵肌整体放长,使肌肉纤维变细,变长,使肌肉富于弹性。科学实验证明,动态发力中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长度而不是肌肉的粗壮程度。肌肉拉长后产生的弹性是意拳中真正的松,大家可以触摸一下猫,狗等动物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一经触觉,其全身必定齐拦,接触点同时产生弹性收缩力。所以恢复先天本能状态的训练手段是紧不是松。芗老明训: ”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 ,盖松与懈,紧与僵本质不同,切勿混为一谈。动物的阴阳面最为明显,以老虎为例,腰背黄毛处为阳面,胸腹白毛处为阴面。阳面皮肉是以脊柱为中线向阴面坠下的,其状态是 ” 紧中松 ” ,而阴面皮肉由于连接阳面皮肉,托起内脏系统,其状态是 ” 松中紧 ” ,所以芗老谓之 ” 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互为 ” 。但是由于人类进化成直立行走,其内脏系统已区别于动物的四肢履地状态,是如墙上之钟,挂在体内。故承受外界击打能力十分有限。所以上肢就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姿式来防御暴露出来的阴面系统,由此可知,站桩不但是为了求得六面劲力,也是为了寻求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混圆力的形成虽然在技击中起到了 ” 量变 ” 的作用,但是必须从动态中求取 ” 质变 ” 才能使混圆力得以发挥。野兽天生具备整体力,而在捕食,搏斗中也同样是内在运动机制的最佳组合状态,中华武学的最高境界也无非如此,所以,以仿生学术为指导的模拟动作就成为意拳的关键 — 步法试力。步法试力多种多样,但其最根本原则是肩胯以旋转为主催动身体向各方向运动。猛兽的运动状态是关节立式旋转肩胯极活,而人类上肢进行长期的体力劳动,下肢承受上肢的重量负荷造成四大关节主轴僵化,故步法试力就是通过合理的动作来改变肩胯的后天僵滞状态。芗老提出许多寓意深刻的练法如 ” 迈步似猫行 ” 及 ” 起如担担,动如槐虫 ” 等等。肩胯关节若活则在保持桩架基础上进行角度,身形的变化就很容易理解身体催动四肢的含义,这也就是所谓有合并试力练习。试力的瞬间停顿就是拳学中的整体发力,所以各项试力应该理解为发力的慢镜头。

由于试力,发力都是站桩空间的延伸,故它的运动轨迹依旧是取意于野兽搏斗,猎食的仿生。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老虎在奔跑状态下的运动机制是背部脊柱的凸起和凹陷来催动躯体向前惯出去的,其凸起与人体脊柱后援助一致为蓄力(是涨),其凹陷则是脊柱发生弹性收缩,使总重心突然压缩把身体如射箭般弹出去的(是缩)。所以在进行各种试力时都应保持间架固定于空间,身体则相应做上下左右,高低反侧的松紧运动,把四肢关节旋转起来。这种 ” 关节运动 ” 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力时由于打击方位的定向造成的发而不中的矛盾, ” 关节运动的旋转形式为四肢运动的轨迹向空间延伸了无数个切,抹,削,剪的劲力。如机械行业中的齿轮飞锯都是由于高速旋转才能切削掉各类金属。从各种资料参考得证,中华武学的整体劲力发放就是目前濒临失传的 ” 古代射法 ” 。原传功法要雇为 ” 一身备五弓 ” ,发力形式为 ” 蓄力如拉弓,发手似放箭 ” 。奉劝学者应认真研讨一下射箭的原理,对拳学必会产生本质上的认识。意拳的创新裨就是承袭了原传功法的精华,舍弃一切虚无不切实际低效的东西,从根本入手的,即学习于实践再服务于实践猛虎扑食一击必中的原因是在奔逐猎物时并不急于扑倒对方,而是始终与猎物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往往在首尾相接之际骤然起动,这一点在意拳中称之 ?quot; 夺势 ” ,只有解决了 ” 夺势 ” 总是才能使对手攻我不下,逃之无门。若不谙些道,空负千斤神力,故老谱中 ” 打不中不打 ” 即是此理,芗斋先生的 ” 三尺之外,七尺之内 ” 早明示了夺势的空间距离,若在此范围内须加快运动的频率就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上述的原理若有体会,只要利用整体放长的原理求取打法动作的技术组合,现在不少习意拳者与人对敌死抱桩架,硬顶硬抗,害怕失去间架被讥为不是正宗,另外有人则是交手时抱着桩架,打起来就成了拳击动作,不伦不类。其实意拳的打法是以站桩为模式,放长收缩形成的角度变化就是技术手段。如炮拳的打法是间架向前争拉的同时,身体从 45 度突然变为 15 度角(为前手炮拳)。突然从 15 度角变为 45 度角是后手炮拳。发力力量的大小全赖变面的速度。而劈拳则是两肩两胯同时下沉变面,钻拳不是勾而是身体与胳膊形成相反方向的拧旋动作,由此可知,意拳的技法有内在的形成因素。并不是任何拳种技术所能代替的,用桩顶撞是不明桩法的变化,而打起来就失去整体劲力的人实质就是不具备意拳的桩功劲力而已。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