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16|回復: 1

[大成拳(意拳)] 姚宗勋拳学思想研究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姚宗勋先生(1917-1985)当代著名武学家,原任北京市武协顾问,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是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得芗斋先生的拳道真髓,积数十年实践经验,搏采众长。参以科学研究,使意拳不断创新,日臻完善,在意拳发展史和中国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恩师诞辰85周年和逝世17周年之际,为缅怀先生,谨以此文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一)古为今用,去芜存箐

意拳的魅力来源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意拳也由此具备传统文化中”广博”、”精微”、”包容”、”实效”和永不满足现状等特点。姚宗勋先生的一生继承和发展了王芗斋先生的拳学思想,对意拳的传统文化内涵始终赋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对旧的拳学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剖析、研究、改革并和芗斋先生一起创立了拳学的全新体系。姚先生始终把握着传统文化的主脉–传统浑元思想,即”一”的思想。前人曾有:”夫一者,乃道之根,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一也”之论。他认为意拳的精神实质就是”一”,而宇宙间万物变化(包括拳术各种变化)都是”一”衍生出来的,正如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也”。道即是宇宙间的总规律,”-”是浑元之气,”=”是阴阳,”三”即是阴阳的和谐与转化,而当两种对立的矛盾因素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动态平衡时,便会相摩相荡,生生不己,产生出无穷尽的变化。姚宗勋先生认为,只有在”一”的思想指导下,才会衍生出拳术中的”二”,即”阴阳”与”松紧”"虚实”矛盾的建立。他还认为”松紧”和”虚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灵活、协调、耐力等运动素质,无不受到人体意识和肌肉”松紧”的制约。因而就意拳全部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掌握和运用”松紧”问题,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松紧,,心理的松紧,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因为任何肌肉活动都是靠神经支配的,神经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响,因此精神意志的控制是首要的。就站桩而言,其关键点也在于”松紧”的矛盾建立和转换。站桩功在技击和养生两方面的运用中,好似完全不同的两类问题,但从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看,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仅是松紧矛盾相互转换方向和程度不同的技术问题。这里要指出的是:松紧矛盾的”转换”就是所谓的”三”,而拳术中的各种变化都脱离不开”松紧”矛盾的转换。即”三生万物也”。不管是实战技击中所需的力量、速度、反应、耐力等基本运动素质,还是养生保健中的身心调节,疲劳恢复、微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调整等,其运作的基本单元仍然为”松紧”矛盾,而松紧矛盾的建立和转换的”钥匙”就在于精神的假借和意念的诱导,因此对精神和意念的控制是首要的,从而又归于”一”即传统的浑元思想。因此姚先生在意拳的实践中,始终突出一个”-”字。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姚宗勋先生在拳学实践中,始终把握着”去芜存箐”"去粗取精”这一精神内涵;此外,他还十分关注”文化传统扬弃”的精神实质,强调对于传统拳术中不合理的部分必须大胆丢弃,才能建立合理正确的拳学体系。在具体的操作中,他又十分谨慎,在实践和教学中反复验证后,才会以更为合理精到的方法去取代原有的技术,逐渐建立起更为简捷、实用、科学的拳学技术体系。及至今日,意拳的核心思想-传统浑圆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已扩展到几乎所有领域,随着的时代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科学理论融入浑圆思想之中,它会更好的指导意拳的实践活动。

在芗斋先生和姚先生的共同努力下,意拳从传统套路的训练铚栲中解脱出来,找到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即站桩、试力、发力等一系列合理的训练内容,并且始终贯穿着”意”字,使之在不动、微动、大动等系统运动轨迹中,均能随时发出”无点不弹簧”的爆炸力量。由于认识清楚,目的明确,方法合理,意拳已成为一门远胜于套路和招式传统训练效果的新兴的拳学。

(二)洋为中用,发展创新

姚宗勋先生在拳学实践中,不断吸收现代拳法的优点,特别是还进行现代体育科学的研究以充实自己的学识,将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体育科学相结合。姚先生在三十年代受到系统的高等教育,除了学习研究传统拳术及拳理和佛、儒、道、医之理外,还在大学和基督教青年会中系统的研习田径、球类和拳击等现代体育项目,同时又在实践过程中,刻苦钻研现代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力学、神经医学、运动训练等相关理论。姚先生在长期的实践中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一生中与众多国内外拳术高手进行了多次较量,并在实战搏击中实地考察研讨外来民族的拳术优劣,对其中优秀科学的部分,采取兼收并蓄。在意拳训练时,通过引进、吸收,借鉴其中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充实和补充自己。他毕生都是抱着这样科学的态度看待外来民族的搏击术和现代体育项目。在继承形意、八卦、太极以及长拳等优秀传统拳术的基础上,恰当地借鉴优秀拳种的精华和吸收其营养,使意拳兼备了中国传统武术及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拳术先进、科学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与东西方搏击术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又相得益彰的中西合壁的典型风范。姚先生提出:在拳术训练中,要务必使训练手段、训练护具、用具更接近实战状态,尽可能地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感。强调:要提高对练与用统一的把握,和提高练、用与自养之间辩证关系的再认识。为此,他在原有的基础上,长期的致力于练、用、养自然统一的研究与实践,并在更大范围的空间和时间中推广与发挥,走出了一条更为实用、创新的道路。他勇敢的抛弃一些被视为”正宗”的传统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实效性,大胆地引进现代搏击训练中的工具、用具、护具和先进手段,较好地与意拳中先进合理的方法相融合。当年,姚先生在先农坛体育场训练学生时,就曾要求学生在进行中长跑训练中,围绕体育场外的环形马路一边跑步一边作类似汽车刹车的传统惯性发力等动作。对于佩戴护具和拳套,武林界中历来有些微词。然而早在三、四十年代,姚先生就将防护用具和手靶、脚靶等器材科学合理的运用于意拳训练之中,至今这一有效性已为国外搏击大量实践和近些年中国武术散打训练成果所证实。同时在意拳站桩、试力、发力、试声、走步、推手、散手等系统训练方法的功能分类上,他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归纳、总结与提高。在技击实战交流中,姚先生经常允许对手不戴拳套,而自己却佩带拳套,以便保护对方,但交流过后对手无不畏威而怀德。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17 | 顯示全部樓層

姚宗勋拳学思想研究

姚先生还从实践的角度不断充实、提高意拳训练中的手段和方法,并同时完善理论内容。提出:在浑元力的训练中,体内能量的集聚、储备和能量分配,综合运用以及物质能量与精神、意感之间关系等系列问题,是拳术训练最关键的内容。他大力阐发了对精神意念的支配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内在能量和潜力的研究见解。还提出:意念的诱导及假借和精神的激发是物质能量得以开发、调整、调动、运作的根本,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研究精神和肢体的松紧转换问题时,他强调:松紧转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体在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方面的运动体能和素质。又提出:要通过意念诱导与假借的独特手段,来贯彻松紧相互转换的全部内容,以达到促进身体的各项体能和素质全面提高的看法。并要求对于精神、意感与形体之间要有准确客观的把握。同时提醒习拳者既要注意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精确与模糊的辩证关系,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运动中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统一。强调拳学水平的高低,就在于对拳术中的”火候”的理解和把握。在实际运作中,他十分关注如何缩小传统浑元力训练与现代体育体能和运动素质训练的距离,并积极主动地采纳相应的具体有效措施和方法,极大丰富意拳训练方法的内容,增大运动训练学的深度和适用面,弥补传统训练和现代体育训练体系中固有的不足,并在中西方训练思想的融合与交叉中,得到相互补充和提高。姚先生曾与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了意拳的构架及意拳的训练方法体系,促进意拳的推广和提高。姚先生还与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携手,将意拳训练方法中的独特内容,具体、巧妙、恰当地运用到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足球等现代体育运动的训练之中,获得良好的成效。如在训练射击运动员时,运用意拳的”精神杠杆放大”的训练原理,在意念上将运动员手中的枪杆与靶心直接连索,提高了命中率,使几名运动员成绩大幅度提高,在一次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姚先生是在芗斋先生的拳学思想基础上,对其所创立的学说进行大量的补充和完善,使之更趋于成熟和科学。意拳体系由于几代人的不懈的努力,正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三)执着进取, 永不满足

对于前人论述的拳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姚宗勋先生终身都在实践和探索着,并且仔细体认,用心思考,反复验证,参照现代科学理论提出更为先进合理的拳学理论体系,以取代旧有的体系,指导拳学的具体实践。姚先生是用毕生心血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研究拳学的,从不满足现状。正如他生前所讲:”审视拳学一生,我从未对自己满意过”。姚先生拳学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取的一生,并且身体力行的引导自己的学生,殷切的希望学生务必努力以继续他的未竟事业。他多次对学生讲:”我希望你们做拳学家,不要当打手;你们超过我,才是我所希望的”。对于意拳和大成拳的称谓,他也曾多次谈到:学无止境,何来大成。从学术角度上看,他对芗斋先生后称之为”拳学”更为赞同。

姚先生对拳学技术体系可以说是精益求精的求索,对于每一个微小动作的”火候”把握都力争做到完美、恰到好处。同时,对于拳学理论体系也十分重视,孜孜求证,细致把握。努力探索, 对 《拳论》中所说”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姚宗勋先生也是通过大量实践并参照现代理论认识到”运动的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是建立在正确的条件反射上,而条件反射首先需要一个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只有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条件反射,最终达到自动化阶段,才算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他还认为《拳论》中所说的高级化境阶段,其实质就是自动化阶段。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不能只凭肌肉运动,而更应注意神经意念的支配,从而达到与肢体运动的高度协调,即拳术上的”整”。而化境的实质就是精神、意念、肢体内外运动的高度协调,使之在拳术运动中随心所欲,即是所谓”拳拳服膺”,科学地阐述了拳术化境的形成机制。对于拳学中的核心问题-爆发力的形成机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构架,即”通过意境的再现,使得自身精神的激发,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浑圆爆炸力。”

姚宗勋先生的拳学的一生是理解消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融合国外优秀文化并不断创新的一生,是不断进步,永不停顿的一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