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79|回復: 1

[大成拳(意拳)] 意拳推手应注意的问题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2-5-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关于推手中技术运用的问题

1.技术运用全面性

在意拳推手中没有事先设计好的固定路线,双手或是齐出独进,或是单出双回,或是左实右虚,或是上重下轻。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式都可能发生。因为双方都在寻找机会进攻对手,所以任何固定路线的形式都是不可取的。推手中机会往往是可遇不可求,推手中四条臂膀缠绕互动,其形式相当复杂。所以推手时技术的运用不要仅仅局限于旋、偏、挂等几种常用技法,而要善于在变化中随机随势,其攻击的手段也不要仅仅限于手掌和拳头,要浑身都是打击点,周身如一打足了气的球,碰到哪儿哪儿发力,没有固定的规律,只是不要忘记“出入螺旋式”,不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要拧着出去,拧着回来,而不要直来直去。拳谚中讲:“脚踏中门夺敌位,即使神仙也难防。”说明在推手中攻击往往是在进半步或退半步或是更小移动的矛盾状态中进行的,所以步法的灵活性是非常关键的,胜负往往就取决于能否跟上这关键的一步。

同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正面的攻防,而且要注意侧面的攻防。当对方突然转到你的侧面时,如果你来不及以正面应对,就要运用身体侧面的相争之力。一定要充分利用手腕和手臂的曲折封闭住对方的进攻路线,而便于自身攻防的转换。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要想全面掌握意拳推手的技术,纸上谈兵,按图索骥均非良策,只有大胆地探索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姚宗勋先生讲:“学拳的关键是要搞通拳理,若一一具体解说,则会落入说手拆招的俗套,而束缚了学者的思想,难以发挥拳学之潜能。”在实践中,只要不违背意拳的原则原理,任何外在的形式都可以去尝试。

2.技术与功力的辨证关系

姚承光先生曾讲:“如果双方技术实力悬殊,则技术占上风;如果实力相当,则功力深厚者占优势。野牛太强壮了,几只老虎都难以应付。”所以练习推手如没有深厚的功力,单凭技巧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具备深厚的功力,技巧才能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而现在某些意拳练习者在功力与技术问题上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认为站桩是万能的,只要有了深厚的功力,就能搭手飞人。其结果一搭手,却什么也使不出;而有些人却很少站桩,只是一味地钻研技巧,想在推手中运用漂亮的“绝招”来潇洒“战”一回,其结果只能给别人创造“潇洒”的机会。需  要强调的是,意拳训练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锻炼,也就是说要训练反应的灵敏,肢体的灵活,提高本能触觉能力等素质,而不要过分追求技巧,没有功力,技巧只是无源之水。

所以在意拳推手中功力是基础,技术只是功力外在的运用形式。功力与技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功力弱,技术则成了墙上芦苇;技术差,功力则成了茶壶中的饺子。没有功力的技术,好比美丽的肥皂泡,一点就破;而在功力的基础上运用技术则好比打足了气的轮胎,你用的力量越大,它给你的反弹力就越大。故功力与技术的天平绝对不能失衡,否则永远体会不到意拳实作的真谛!

二、关于推手中力量运用的问题

1.力量的均整协调与平衡

推手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对抗中从多角度发力去破坏对方的平衡来建立自己的平衡。推手时要注意整体力量的运用,即源于脚的蹬地拧转作用于身体的力量,而非手臂之力。很多人在基本功中作出的力量很均整平衡,可一推手又散了。这是因为在基本功中培养的平衡,被推手这种新的用力形式给打乱了,你得重新去找才能建立新的平衡。所以说这种均整协调也是相对某一状态而言,也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

2.力量的瞬间变化

姚承光先生曾讲:“意拳推手是游击战,而不是持久战。它要求力量的瞬间变化,即神经肌肉瞬间的松紧转换,其转换愈快,力量就愈灵活,出击愈连续迅猛。”所以推手时要始终保持力量的均匀适中,让对方觉察不出你的意图,即“意不有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根据对方劲力而相应地作出松紧变化。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根据对方的劲力”不是一味地随,随是为了找机会进攻。如果有机会,则直接进攻。假如对方使劲顶,他一顶我就变,不要去硬抗,而是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机会,更好地去进攻对方。在推手中要能瞬间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角度,在力量瞬间变化的同时要注意“推拉互用”的运用。因为只有推没有拉的力量是单向的力量,在实战中是很难奏效的。推手时要求力量处于又去又回,又回又去,刚要去则猛然一回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欲拉先推、欲推先拉的状态,要让周身像弹簧一样。如想推对方时可先作出相反的拉的动作,一旦对方用力后撤,全身发紧,我们可马上顺势上步作向前发力,将对方放出。如对方反应较快,没被击中而是快速后撤来保持自己的平衡,那么我们可顺势做旋法,将其从侧面旋出,总之力量的变化一定要快,而这种力量在瞬间的变化源自于扎实的基本功及临场的经验。

3.力量的疾速爆发,冷脆连续

推手发力时要让对方受到一种震颤,劲力要冷、脆、爆发、疾速,犹如炸弹爆炸一般。即所谓的“惊炸力”,只有这种劲力作用到对方身上,才能起到一定的摧毁性打击。同时,一旦我们有机会就要施以连续性的进攻,如机关枪、连环炮一般,一环扣一环,让对方防不胜防,这一切都源自于神经肌肉松紧转换的频率。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5-5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意拳推手应注意的问题

三、在推手中经常犯的几个错误

1.拧腰化劲

有些人推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甲方搭住乙方手臂,并用力将其手掌按住贴在其前胸上,这时乙方不是利用步伐后撤环绕来化解对方,而是利用拧腰转胯来化解,其结果确实能化开,使推手继续进行。但是假如甲方精于发力,而且反应灵敏,当其将乙方手臂按住贴胸时,早已上步发力将乙方放倒,而此时乙方再去拧腰转胯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当你感觉对方力量已过来或已作用到你身上时,拧腰转胯向侧后偏带,这就导致自身的意力失去中线的要求,造成整体间架的变形,而失去了做整体支撑力和发放力的基本条件。所以说“拧腰化劲”这种动作如果是推手娱乐玩玩无妨,如果用于短兵相接的实战推手,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2.一味盲目画圈,无中线意识

中线是人的重心所在,在推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谁的重心控制得好,谁就有取胜的把握。而现在部分意拳练习者在推手中只是盲目得转圈画圆毫无中线意识,进攻者没有了攻击中线的意识,防守者也丝毫不注意防护中线。这种推手练习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推手的主要目的就是破坏对方的平衡来建立自己的平衡。

你抓不住对方的重心,又怎么去破坏对方的平衡呢?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初级打轮开始就培养中线意识,要将中线意识贯彻意拳推手训练的始终。要把自己想成指南针,对方的中线好比南极,无论对方怎样运动,“指南针”都始终指着“南极”。

3.肘部位置易犯的几种错误

由于肘部位置处于手臂的中节,手臂关节处的各种角度及斜面的变化完全通过肘部变化来完成。所以肘部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推手的胜负。而一些人在推手中却易犯折肘和平肘的毛病。所谓折肘是指肘关节弯曲时角度小于90。;所谓平肘是指小臂失去斜面支撑而呈平置的状态。芗老曾曰:“周身关节皆为钝形三角”,目的就是为了增强间架的支撑力,以保持整体的发力。如果小于90。,间架的支撑力就会大大降低,阻碍整体力的发挥;同时平肘的运用会导致肩部的僵紧,抬着胳膊去推,一会儿就会感到肩部的酸痛。

四、关于推手中的“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意不有象”

在进退反侧的攻防练习中,要始终保持好自身的间架,保持平衡均整的欲动状态,要随机随势发力,挫败对手,即所谓“形不破体”。

关于“力不出尖”,有两方面解释,广义上来讲,就是四肢的运动不要超出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如果前手超出了身体的中线,就会失去全身的均整与平衡。会感到站立不稳和有劲使不出,极易给人以可乘之机。而狭义上即指力量的运用不可专注于一个方面,因为力一旦有了方向,就容易为对方所利用。所以一定要有随机随势改变力的方向的准备。

所谓“意不有象”,是指不能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对方琢磨不透,而处处陷于被动状态。俗话说“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自己始终处于又去又回,时刚时柔,虚实互换,飘忽不定的矛盾状态中。

“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意不有象”是意拳推手乃至散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干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要留有余地,“过”为超出、暴露之意。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都说明了“过”所导致的后果。它是我国传统哲学中“中庸”之道的集中体现。所以在推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平衡与均整,并利用自己的平衡去破坏对方的平衡。

五、关于推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问题

在意拳推手中,关于“松紧互换”、“斜正互参”、“推拉互用”、“动静互根”、“进退吞吐”、“单双轻重”等等诸项矛盾并没有突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只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松紧互换,推手中究竟是松好,还是紧好,松到什么程度,紧到什么地步,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只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方向我进攻,我一味地松,就会被对方冲破防线。那么这时的松就错了。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假如对方向外侧旋我,我一松让他落了牵,没旋动我反而让他失去了重心,这时的松就对了。紧也是这样,发力时要调动全身一切能量,在瞬间一紧,这时是不怕紧的,而且还惟恐紧得不够,还要利用精神假借去激发神经,以发挥更大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紧是对的。而当对方下压发力时,你再紧就是为对方创造条件,这时的紧就大错特错了。总的来说,意拳推手中松是经常的,紧是一瞬间,松紧都是相对而非绝对,即芗老所谓“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互为根”。

六、关于推手中“脱点”的问题

在推手过程中,对方可能会突然抽出缠绕在一起的手臂进行攻击,这种现象称为“脱点”。“脱点”虽然在推手中是不许可的,但是也不可不防。但当对方想抽出手来进攻自己时,从其运动的距离来讲,抽手攻击在移动的路线上要比两点间的直线距离长。此时我们就能利用到“指力”的作用,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点”上的意力始终指向对方的中线。如果点上受到牵制不容易指向对方时,我们还可利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去进攻,如掌根不行时就用腕部,肘部或肩部,逐层阶进。所以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指力,就不怕对方抽手,因为对方抽手运动轨迹为弧线,而我的指力却为直线,故一旦对方抽手,往往是自讨苦吃。

七、关于意拳推手的规律问题

意拳推手是精神肢体的高度统一和整体内外协调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的运用。它可以说既有规律又没有规律。说它没有规律,是指在推手中,双方已接未触之时,变化莫测,间不容发,或出击,或迎击。进退反侧,高低纵横,究竟来的是拳、是掌、是肘、是膝,是直打还是横打,都不好预测,更来不及思考,完全是本能的反应,即“不期然而然,莫知之而至”。如走路时,不经意绊了一跤,而没被摔倒,手碰到热铁上会立即收回都是本能的反应。而所谓方法则是后天的、局部的、片面的东西,就如你被绊倒的瞬间想怎样才能摔不倒,手碰到热铁的瞬间想怎样才能烫不着一样,其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芗老曾日:“拳本无法,有法也空”,是说拳术要发挥人的本能,而不能设置固定的招法。

说意拳推手有规律,是指双方搭手以后,尽管千变万化,但总有若干形式,脱离不了三维空间的范畴。其搭手的形式不外乎双手在上,双手在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一手高,一手低;一手前,一手后;一手里,一手外等;其运动轨迹不外乎上下、左右、前后的直弧线运动;其运用的技术形式不外乎勾、挂、旋、压、挑、偏、带以及在这几种技法基础上演变出的更多的技法。正所谓“一势可变百千势,百千势而归于一势之基也”。意拳推手之法是拳术的原则原理之法,如何培养发挥人体本能之法,而非外部表现形式之法。一张白纸,正因为什么也没有,我们才可以画出各种图案;水正因为无形,才能适合任何容器,成为各种形状;“拳本无法”,正因为无法,才能根据客观情况随机应变,相机而动,演变出各种方法,芗老日曰“一‘法不立,无法不容”。

八、关于推手中进攻与防守的问题

推手时不要一味地防守,有时还要故意露出破绽,诱敌深入。当对方的手接触了我的身体时,我不但不顶,而且从上到下再给他一个裹劲,帮助他在我身上按结实了。这样一来,其力已落实且不易再发生变化,而我此时则先往后坐胯,降低身体重心,而后坐之后则要想弹簧反弹一样向前发力。这时对方按着我身体的手只会给我起到支点的作用。对方会有一种落空的感觉,不舒服不得力,不会对我构成任何威胁,只能为我所利用。实践证明只有大胆地放进来,掌握好反击的机会,才能克敌制胜。姚先生讲:“当对方向你进攻时不要一味地防守,有时你防的意识越强,越容易被对方发现破绽,干脆我们就将计就计,大胆地放进来。放的同时,要学会后坐,谁会做谁能赢。

“坐”是什么意思呢?即胯部的后坐,但这种后坐不是自己懈劲儿,而是利用后坐来懈对方的劲,同时也起到了迷惑对方的作用,让对方随着你的后坐来破体,力出尖,暴露他的意图从而提高自己的进攻效率。实作训练无外乎进攻与防守的相互转换,而意拳推手则要求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结合是意拳推手最显著的特点。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