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2|回復: 0

[国学与管理] 国学热: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碰撞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1-6-15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刊特约撰稿人孔晋萍

国学:社会文化流行词

2004年。蒋庆读经、官祭孔子、季羡林等大师联合签署“甲申文化宣言”、“孔子学院”在海外挂牌、新式私塾开办。有舆论称之为“文化保守主义年”。

2005年。“文化保守主义”之风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愈刮愈烈之势。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办北大“乾元国学教室”。中国国学俱乐部正式开张。台湾“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教授走进央视《对话》栏目。

细说中国式管理⋯⋯难怪国学大师徐友渔先生惊呼“2005年是国学年”

刚刚进入以抢年。《北京晨报》又用一整版观点来报道北大乾元国学院“一年的学费元。每月集中两天到北大上课”的国学班引发的讨论。人们对这个有点贵族化的“老板国学班”观点不一。有褒扬的也有置疑的。但是从国学班负责人冀建中教授告诉记者情况我们可以得知。其实他们办这个班已经有很多年了。只是前几年大家对国学不够关注。所以没有注意到。直到最近国学突然热了起来。才发现北大原来有这么一个班。外界盛传的北大“老板班”这次其实已经是第八期了。

做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审视绝不仅始于这两年。也并非偶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包括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道德的缺失等等。社会开始对经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应该更健康、更和谐、可持续如何在改革开放、全球化的潮流中建设我们的新道德、新文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与文化。什么样的伦理与道德。什么样的终极关怀。种种问题发人深思。

困惑的人们期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传统文化回归大潮中。敏锐的企业家们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热衷于各种国学管理课程的学习来提升管理来修身养性他们用传统文化对员工进行培训他们重新解读《孙子兵法》、《三国》、《水浒》等古典名著。

从中探求管理“秘诀”。他们尝试着在企业管理中。寻求外儒内法。强调德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说。国学中不乏关于商业方面的文化蕴涵。它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人。乃至于形成了所谓儒商的传统⋯⋯至近代的徽商。浙商。晋商以及洋务运动。无不是将中国文化传统引申到企业管理之中而创造出奇迹的当代企业家同样可以从千年文明中吸取营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参与全球化竞争奠定基础。这些观念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很多人会把国学等同于儒家学说。从而认为儒家的精髓“中庸”并不适合于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事实上。国学不等于儒家学说。国学精神也绝不是中庸之道所能涵括的⋯⋯比如《荀子》中提出的“人定胜天”的观点。

《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这样的精神体现出一种阳刚向上的、富有竞争的精神向度。类似这样的积极思想正是对以《礼记》《中庸》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修正与补充。

同时。每当历史上中国社会处于平庸、面临挑战时。也总有思想家出来大声疾呼。以求打破平和。超越现状。拼搏进取。晚清年代的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言犹在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种竞争拼搏精神的体现。因此。国学的精神是丰富多彩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传承过去。走向未来。关键是人们的阐释与创新。

企业文化存在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下。又扎根和作用于企业管理在国学热愈演愈烈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做一辩证思考。非常有必要。

引起了人们重视。这也推动着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值得反思的企业文化建设历程

纵观近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应该承认。我们偏重于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借鉴。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本企业优秀文化挖掘、提炼不够。很多企业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企业文化。言必称“基业常青”。

对韦尔奇敬若神明。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利用多限于文化手册中频频出现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义利共生”等字眼。能将传统文化融于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更是要容无几。

而且。即使是在对西方企业文化的引进过程中。中国企业也往往只是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于是。中国企业走向制度化、国际化的同时。种种负面现象也相伴而生。

中国企业更多受美国管理模式的影响。

重视严格的制度管理。推崇竞争、进取和高节奏。这对打破计划经济下的松散、滞后、懈怠的工作状况是必要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中的诚信缺失、忠诚缺失等道德危机逐渐显现。

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的坦中之愈

纵观企业文化发展史。企业文化是在上世纪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

但究其根源。美国的企业文化深受日本的影响。上世纪中后期日本企业创造的经济奇迹。使美国对日本发展模式及其文化推动力产生了浓厚兴趣。

美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吸收日本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改造、加工和发展而产生的。而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企业家甚至熟读《论语》和《道德经》。从中国到日本再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大循环。已成为企业文化内涵中不可或缺的因子之一。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外学西方与审视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矛盾。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

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义利共生的价值取向例如。

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性、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的自内而外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

正因如此。中国企业有天然的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

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进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可以在培养企业的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

使得企业内部人人都能克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儒家文化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投射到现代管理功能、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的架构上。能够显现出发挥人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传统文化对企业人和企业管理影晌深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

且两者作用的对象都是“人”。要探求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必先探讨传统文化对企业人和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

首先是“企业人”。人并非机器。而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传统文化做为人文背景的重要一个方面。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多元影响。其中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文背景。

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建设科学的企业文化。

因此探讨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来凝聚人、鼓舞人、提升人是非常必要的。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有着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但也存在着小富既安、知足长乐等消极因素。挖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研究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激励企业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把握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有助于我们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更有效的激励员工。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官本位、重人治轻法治、重形式轻效率、重权威而轻民主、重治国经验忽视制度研究和机构设计等等。如果不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和控制。这些因素就会成为阻碍企业走向规范、民主、创新的隐型杀手。

其次是“管理模式”。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管理中也就形成了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

以伦理文化为基础的家族管理思想与西方制度化科学管理理论不同。西方管理强调理性准则。不论亲疏远近。一律用统一的组织制度和纪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伦理型管理是以由已及人来看待社会。把治家的伦理道德准则及管理方法运用于企业及国家管理中。企业就像大家庭。员工要像父子、兄弟一样相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照顾到员工饮食起居、生老病死。企业办社会正是这种管理思想的产物。

这种管理模式当然是有利有弊。

好处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比较融洽。

坏处则是在管理中讲人情、讲关系。

平均主义大锅饭。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了影响。企业难以成为高效的组织。无论如何。这种特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的理念内涵、作用方式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考虑文化与管理模式的适应性。

挖掘传统文化必须和引进先进文化相结合

相对于西方理性的管理精神,中国儒家文化着眼于精神层面的感召。顺应人性的自然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和强调恒常的学习、反省。注重自内而外的内化作用。

例如。中西文化中都具有诚信的素质。但中国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道德规则。而西方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商品交易规则。中国古人的诚信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属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体系中的一环。西方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商品交易规则。着重强调诚信对人们商品交换活动的制约。要求人们在签订合同时不欺不诈。在履行合同时不折不扣。这种差异的发展结果是。中国的诚信文化总体上没有转化为制度。只是在思想、道德范畴发挥作用。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西方诚信文化逐步上升为一种制度。超越血缘、超越地缘、超越国别。凝聚为全球通用的一些规则例如下规则。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具体而刚性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作用方式启发

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既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既要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引导作用。也要借鉴别人的先进制度既要拿来。更要消化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

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为哲理与思辩。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必须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

总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融合形态的文化。我们相信。传统文化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同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观念相结合。就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