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90|回復: 4

[文学研究] 三国演义正面英雄之孙权

  [複製鏈接]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6-7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国演义正面英雄之孙权

雪峰山人(xsjgsgu@sina.com)
  在三国演义中,孙坚破黄巾有功,朝廷授别郡司马,在曹操倡导的讨董卓战争中,孙坚攻破洛阳,私匿传国玉玺,第七回,孙坚跨江击刘表时,被乱箭射死。孙策承父业,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已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因陶谦与孙策母舅丹阳大守吴景不和,孙策乃移母并家属居于曲阿,自己却投袁术。以传国玉玺为质当,向袁术借兵三千、马五百匹,占据了江东。

  第二十九回,孙策病死,孙权承孙策遗命,掌江东之事。孙权走上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

  孙权执掌江东延揽的第一个人才是鲁肃,鲁肃曰: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畔。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谢。

  在赤壁之战前夕,对于与曹操是否兵戎想见,孙权是犹豫的,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最后决计破曹操,于是才有了赤壁之战的故事。

  在整个事件的决策过程,诸葛亮的目的是为了刘备自身的利益,孙权更是如此,是被动应战,没有高举讨汉贼、光复汉室的政治大旗。

  第六十一回,孙权遗书退老瞒,在对阵之际,孙权笑曰: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以令诸侯?吾非不尊汉朝,正欲讨汝以正国家耳。结果孙权却遣人送书求和。书背后批两行云: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欺我也。重赏来使,遂下令班师。

  关云长单刀赴会之后,孙权、曹操在合淝、濡须再度交战,相拒月余,不能取胜。孙权求和,许年纳岁贡。随后曹操称魏王,孙权选送大柑子四十余担敬贺。

  孙权其实是没有什么政治举张的,有的只是对自己固有的利益追求。

  第六十一回,孙权乘刘备征讨西川之际,欲兴兵强夺荆州,吴国太怒曰:吾一生惟有一女,嫁与刘备。今若动兵,吾女性命如何!于是乎孙权设计取回了妹妹。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曹操大怒,发兵进攻刘备,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孙权首先遣人欲与关羽结亲。结果被关羽大骂一场,孙权于是与曹操合兵进攻关羽。第七十六回,孙权杀死关羽,终于夺回了荆州。

  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在抵挡不住刘备的进攻之际,孙权将杀害张飞的凶手送给刘备,欲还荆州,送回夫人。

  刘备死后,第八十六回,诸葛亮遣邓芝到东吴求和,孙权允之。

  孙权并不以听取曹操命令为耻辱。在听或者不听曹操命令问题上,想的只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追求一个平常人的利益。

  但由此就能说明孙权不是正面英雄吗?非也,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对自己在社会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现今电视上常看到的快男,快女选秀节目,这些人实现了心中的理想,难道就不是我们学习的正面英雄?

  平凡的英雄,自我的英雄,孙权就是这样的英雄。

南丘 發表於 2011-6-9 1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整体的评论很有见地,只是对英雄概念的理解,不敢苟同。
英雄,标准是什么?如果不为天下计,凡事自私自利,而可称英雄,则魔王俱英雄矣。
英雄,非指那些拥兵一方,雄霸一处者;乃指为匡正天下,为生民立命,不昔牺牲个人利益而与恶势力抗衡的人。

點評

对英雄概念的理解说到了问题的实质。 现在西方多国空袭利比亚,在空袭中肯定会出现西方价值观的英雄,由于中国与西方多国对空袭利比亚的价值观不同,对于空袭中西方社会的英雄,我们应当如何认识? 空袭利比亚的英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1-6-9 14:50
南丘 發表於 2011-6-9 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平凡的英雄,自我的英雄,孙权就是这样的英雄。
==========
有偷换概念之嫌
 樓主|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6-9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南丘 發表於 2011-6-9 12:06
整体的评论很有见地,只是对英雄概念的理解,不敢苟同。
英雄,标准是什么?如果不为天下计,凡事自私自利 ...

对英雄概念的理解说到了问题的实质。

现在西方多国空袭利比亚,在空袭中肯定会出现西方价值观的英雄,由于中国与西方多国对空袭利比亚的价值观不同,对于空袭中西方社会的英雄,我们应当如何认识?

空袭利比亚的英雄是否是匡正天下,为生民立命,不昔牺牲个人利益而与恶势力抗衡的人?

我们可能不认同西方社会空袭利比亚的英雄,西方社会承认这样的英雄,应当如何认识?
冯伟忠 發表於 2011-8-11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立场不同,看法各有不同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