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3|回復: 0

[国学教育心得] 人教版国学教材正式发行 警惕官方进行犬儒奴化教育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2-11-5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星岛环球网消息:前不久,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这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组八年研究的成果,课题组希望通过这套教材将国学文化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探索中小学国学教育发展道路。

  《羊城晚报》报道,现行中小学教材中也有“国学”内容,课题组为什么要迫切推出一套教材来推广国学?值得注意的是,该套教材不仅将《论语》、《孙子》、《道德经》等经典文献全文选入,还将京剧、茶文化等纳入其中,课题组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是否会加重学生负担?面对诸多疑问,该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国学教育即人格教育

  要达到四个目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羊城晚报:目前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有何迫切性?

  张健:目前民族的道德问题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一百年前,中国的科学实在太落后了,当时作为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以国家的名义推行西方科学教育,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剔除于教育系统之外。到解放之后,我国经历了十年“文革”,民族文化教育再次受到冲击。而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国学,特别是儒家思想,如儒家思想要求“仁义礼智信”、“忠孝勤恭俭”,这些优秀的东西我们在教育上给忽视了。

  而在人格培养上,我们又没有建立起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人格教育体系,比如相互尊重和责任感。在“尊重”上,西方讲究尊重自己、尊重生命,以及尊重环境等;在“责任”上,强调正直、勇敢、忍让、诚信等。

  由于近百年来对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忽视以及没有建立合适的人格教育体系,以致现在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凸显。

  羊城晚报:照您刚才所说,中小学国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道德教育?

  张健:2006年我们做了一个全国调查,结果是当时中小学国学教育没有任何基础:没有教育目标、没有课程规划、没有师资、没有教材,基本上处于零的状态。经过“十一五”这几年,我们解决了前面的两个问题,通过课程实验和专家论证,我们认为国学教育应该属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范畴,我们叫做完美人格教育,即内涵比较丰富的人格;要达到四个目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国学”不仅是“诗词”

  中国的国学文化是一种思想体系,严格地说,在现行的教材里面其实是看不到国学的

  羊城晚报:现行中小学教材中也有“国学”内容,为何需要专门教材?

  张健:目前中小学阶段所谓的“国学”内容只是古诗词或者名篇,这不仅是量不足的问题,而是不懂国学的问题。什么是国学?一国之术,通俗讲就是“儒、释、道、兵、医、艺”等。中国的国学文化是一种思想体系,儒家是一个思想体系,道家是一个思想体系,而古诗词呈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呈现整个国学内容,不能对国学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严格地说,在现行的教材里面其实是看不到国学的。

  羊城晚报:那么新推出的这套教材是怎么选择内容的?

  张健:小学阶段我们推出《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初中有《孙子兵法》、《大学》、《中庸》,高中有《古文观止》和《道德经》。这些经典都是全文保留,书上还有关于茶文化、京剧等国粹和传统文化的内容。

  羊城晚报:这些内容对中小学学生而言是否过于高深?

  张健:其实这些内容并不高深,只要教材编得好,孩子总会看下去,孩子们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跟大人的理解相差也不会太大。而且我觉得孩子会不会理解关键就在老师。之前也有争论,如《弟子规》有些内容该不该删,但最终我们决定不删,每本书总有优势和劣势,不能拿劣势否定全部,我们要把全文呈献给学生。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要靠老师,如何解释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很重要。

  我们的课程是不要求考试的,我们就怕它变成现在的语文课,有标准答案。传统文化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对于人的进步有帮助就够了,我们不求统一,孩子们读了一段话,觉得是美的、对他有借鉴意义就够了。我们是要进行最基本的人的教育。

  羊城晚报:目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比较重,增加国学教育会不会加重负担?

  张健:其实这是错觉。目前中小学有两个薄弱环节,一是没有人格教育,二是没有民族文化教育,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教育就是教孩子怎样成人,所以这不是学业负担问题。

  国学复兴是一百年的事

  如果有一批人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最根本的做人标准,范围就会逐渐扩大

  羊城晚报:教材里有茶文化和京剧等内容,在面对流行文化时,如何让学生接受这些传统文化?

  张健:我曾经看到过小学四年级一节茶文化课,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孩子们会自己去学。而现在的问题是,中小学校根本不让孩子去接触这些,怎能说孩子们肯定会没兴趣?

  羊城晚报:现代社会的很多观念是“倡人欲”的,而国学里的很多内容是“灭人欲”的,二者如何结合?

  张健:现在需要让人回归其本性,也要回归秩序,这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没有“儒家之风”了,如果谁过多地按儒家思想做事,起码从现在来看,肯定要吃亏的。但是事情早晚要做。如果有一批人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最根本的做人标准,范围就会逐渐扩大,而如果没有人去做,社会就会越来越坏。

  这不是一两年的事。当时我们做课题时,一位领导就说,国学的复兴是一百年的事。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的孩子开始读经典,叫做刚刚了解过去,等他们大了以后,以他们的准则去生活、去工作,这时大家才对国学有一定的认识,等他们做爷爷时,他们去教导儿子和孙子,那么这时国学才是刚刚开始复兴,等到祖爷爷那辈时,中国可能出现书香门第的四代。

  羊城晚报:目前教材推广情况怎么样? 还存在哪些困难?

  张健:目前我们的课题实验区申报是自愿的,目前课题研究和新教程实验已在北京、河北、江西、山东、辽宁、青海等多个地区展开。广东的深圳和中山也有些学校在申报我们的实验学校。

  这套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审定,纳入《2012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但是,课程的普及还有一个政策性难点有待突破:国家层面上没有传统文化课程规划和课时配备,学科教学还无法大范围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