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8|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试论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2)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2-8-13 23: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方教育
语言陌生化带来的异变与多种阐释可能性是文本的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作者的语言陌生化的创作追求给文学文本的解读带来了难度,使读者在阅读作品,试图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时出现异变,导致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是误解。当作者的情感体验经由文学语言表达出来时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也就是说作者使用陌生化语言是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自己的独特体验,然而正恰恰是这种语言使作家自己和作品相分离。读者通过文学语言和作品进行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又一次发生异变,因此,读者看到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已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相去甚远,毕竟,读者不是作者本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何况即使作者本人再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是存在上述变异的。异变是文本存在多种阐释可能性的基础,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是全面评价作品,实现文本价值的基础。异变在阐释上可能与作者的本意有所抵牾,但是作品本身确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是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读者自身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学文本的价值生成和实现。所以说,语言的陌生化制约着对文本的理解,反过来又促进了文本的文学价值的实现。
  由语言的陌生化带来的艺术魅力促进了文本的文学价值实现。语言陌生化的目的是“增加感觉的困难,延长感觉的时间”使读者的阅读期待受挫。一方面,文本在不时的唤起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同时又在不断的用阻拒性的陌生化的文学语言打破读者的期待习惯。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可能因为暂时的受挫而不适,很快又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满足,在这种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体验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读者阅读的难度和时间,但是也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再创造的能力。读者在阅读由陌生化的语言组成的文本时,依据自身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象再现作者创作的人物形象、情感体验,作品的持久的艺术魅力使得文本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使得文本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得以充分的显现。


  参考文献:


  [1]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高名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什克洛夫斯基. ,关于散文理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 刘象愚译.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1981.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