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5|回復: 0

从酒狂看琴曲的流变

[複製鏈接]
琴痴 發表於 2012-7-15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琴痴 於 2012-7-15 20:34 編輯 9 ]! r. g( ?* @: M% L

. P8 ^, S' S7 r; ?谱本及其流变; ^/ S! e* g* f; n( r: d3 s% E
    s, l5 S0 A% }$ H* S

3 ~' ~7 \3 @( U. e/ {9 I; R《酒狂》初见于明《臞仙神奇秘谱》(1425),此后《风宣玄品》(1539)、《太音传习》(1561)、《理性元雅》(1618)等历代琴谱亦有刊载。就明洪熙至万历年间的七本琴谱来看,《酒狂》一曲可细分为四类:
! f+ [( d. R* l
- B, l- U: ]' ~6 a
7 n5 S8 q1 R1 t9 C2 n. {8 I; k' P# e, v& ^! E
1《臞仙神奇秘谱》 2《西麓堂琴统》 3《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 4《真传正宗琴谱太古遗音》
% d+ {4 }8 A# s) N9 ^) O- C
( p& X6 q/ B% w1《风宣玄品》                                                                                             4《理性元雅》
6 `4 w" T& L; M, E  u$ L* k( t' p! Z% S9 |; J4 _$ E1 _3 F
1《太音传习》
+ y/ p4 D: L) s2 v   
/ K; }2 r! K+ `+ r( ^! P1 n   
3 e5 u" ]  r% k" j" {' i, r# y   2 s+ r) M9 x5 V4 o! w1 s

6 h. T$ l  x0 ^
$ [4 P9 I. B* _& J. a6 ^/ k4 z与《太音传习》本和《臞仙神奇秘谱》本几乎一般无二不同的是,《风宣玄品》本不但将名指“打”与组合指法“齪”(挑打齐声)悉数替换成了中指“勾”与“撮”(挑勾齐声),并适当增加了“撞”“吟”之类的左手装饰性技法,还对旋律进行了修改与扩展,不过基本上保留了《臞仙神奇秘谱》本的整体面貌。
# C  [, K: E8 w; c" [" [) P# p  u" F
8 j+ G$ v  D& i值得一提的是,在《臞仙神奇秘谱》本末尾“仙人吐酒声”段的“长锁”指法,到了《风宣玄品》里,却记作了“抹挑并锁五声”。后世琴谱指法释中“长锁”与“大锁”的混淆,似乎可以从此七声的效果与《臞仙神奇秘谱》本“长锁”九声效果之间近百年的流变中寻出蛛丝马迹。据《太音大全集》指法,“长锁”为九声,“大锁”为七声,而后世诸如《徽言秘旨订》(1692)之类的琴谱,则将两者的效果进行了互换。其后,“大锁”在一般的琴谱中便绝了踪迹,与此同时,“长锁”则正式取代了“大锁”而成为了七声锁的代表流传于世。 & u0 y/ h  P3 y5 ^' q5 F

+ L. g( z" w  Q) U. u明《西麓堂琴统》一本则较为特殊,不但对旋律等做了较大的改动,并且对曲子的意趣做了截然不同的诠释,更名为《流觞》。其解题云,“永和,诸贤修禊兰亭,萧□放达之兴。脍炙千载,后人遂有此曲。江左之风高,概可想见矣。”与《臞仙神奇秘谱》的解题相比,此解题无有一丝内心积郁的阴霾色彩,全然一派闲逸的气象。由于趣旨的不同,乐曲则做出了较大的改动,不但强调了左手的功用,比方说“双撞”,“退复”“飞吟”等,还增加了泛音段落,使得旋律更为婉转、连绵、清越。 8 T) B$ {: m8 R9 A4 f

: Y$ I* F+ \# b9 g% ]& C与前四部琴谱所刊载的版本不同的是,自杨表正的《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西峰琴谱》)(1585)开始,《酒狂》由原来的纯器乐独奏曲一蹴而成了琴歌。《真传正宗琴谱太古遗音》(1609)本《酒狂》与《理性元雅》本大体一致,细微处略有差别。比方说,前者的第一段,头两个谱字分别为“散勾三”,“大指九徽挑六带起”,而《理性元雅》本却作“散勾三”,“(绰)中指十徽勾一”。此类传谱皆基于独奏曲《酒狂》,但由于嵌入大段唱词,因此旋律扩展较纯独奏曲流变更大,而早于这两部琴谱的《西峰琴谱》,不但旋律扩展甚多,并且在原先鲜明的仲吕宫调色彩上多著了一笔,使得原调色彩稍暗,不复原独奏曲明亮。此外,三种版本的琴歌,采用了较多的小撮,迎合了吟唱的需要。
1 z! L5 p: `5 j/ P8 o  O
0 q/ M- v, l. x3 Y   # O  n  j7 F* r" o' S" r/ H. t
; ]0 I2 h3 j5 ~7 Q( b
! s8 K/ Z* q# @- m
  * p3 t* S5 f! o& D
; j' N* e' o+ ]1 g/ a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