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55|回復: 0

[中国方言] 切莫忽略方言的社会意义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07-12-24 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文,被广为流传。而诗中所言的“乡音”指的就是方言,可见方言音韵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多么温馨的意义。

  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而在当下全世界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过去,由于交通、通讯的不发达,很多方言得以持续使用,现代社会济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对于方言却形成了挑战。为此,继1956年和1999年两次全国语言普查之后,国家语委拟在2008年初启动第三次全国语言普查,并且把上海话、广州话列为重点普查对象之一。

  目前,推广普通话是一项法定性的国策,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明确规定,政府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和学校要推广使用普通话。因此,诸多行业和部门在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方案。当然,从语言学和社会文化角度来说,方言是极具地域特征的一种标志,方言仿佛是一个地方自我展现的名片,推广普通话的真正目的绝对不是排斥方言。

  近年来,方言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处理方言问题的新探索。比如,《陕西省实施办法(草案修改稿)》中就提出,“国家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方言。”另外,《新民晚报》也报道说,轨交3号线上海站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公开征集五种服务用语的方言。

  以上的两个事例,说明了政府管理部门在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置过程中,企业在进行社会服务的路径选择上,对于方言的积极意义开始重新审视,方言这一反映“地方性”特点的“知识”,在不同区域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应该为地方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中的这种自觉做法叫好。

  同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方言的社会地位也不可小觑。去年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曾经以上海为例调查了城市方言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由上海人组成的家庭中,家庭用语基本是普通话的约占15%,上海话和普通话共用的约占40%,以上海话为主的约占45%。而且,上海学生说上海话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在上升,小学生说上海话的比例是37%,而大学生的比例超过了70%。

  由此可见,从传统社会到当今的信息时代,无论就公共事务还是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来看,方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实际功用和社会价值。因此,需要把与方言这一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社会元素,巧妙的纳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去,并且能够以更广阔的社会视野来进行现实的分析,真正厘清重视方言与“地方保护主义”、“故步自封”等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另外,也要避免一味强调“方言优先”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方言成为制约发展和进步的桎梏性因素。

  总之,在推广普通话与和重视方言的问题上,需要多一点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因素之间关系的考量,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切实的把规则性、制度化的理性价值与日常社会生活的感性现实整合起来,惟如此,才可以让方言在社会生活中意义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寇军)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