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1|回復: 0

[中国方言] 浅谈北京方言 “拔份儿”就是出风头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8-9-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首都之窗
北京方言,儿音较多,一般都是字后缀“儿音”,而这“儿”音要与前面的字连读。例如:“今天”,北京话说“今儿个儿”;“傍晚”,北京话说“晚么晌儿”。如果没有那儿音,也就没有了北京地方话。这就叫京腔京韵,京音京味儿,本节里将逐个儿介绍京味儿方言、俚语。
遛儿早儿:早晨起来散步。例:早上出门见面时打招呼:“遛早儿去呀?”
  歇着吧:(1)休息之意,例:您歇着吧,我来。
  (2)阻止之意。例:你歇着吧,别再给我鼓捣坏了。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
  例:(1)你别在我这儿抖机灵了。
  例:(2)“瞧,来了新领导,他又该抖机灵了。”
  搓火儿:生气、憋气。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
  逗闷子:开玩笑。例:“没事儿别在这儿逗闷子。”
  抖搂:“搂”读轻声,一般此词叠用。
  (1)摆弄、抖动之意。例:“那几件皮衣服在箱子里放了好长时间了,拿出来抖搂抖搂吧,见见风。”
  (2)说一说,亮出来之意。例:“一肚子委屈,全抖搂出来了,他那点儿事儿,给他抖搂抖搂。”
  那主儿:“那”读音nei。指那个人,含贬意。例:“那主儿脾气可大呢,少招惹他。”
  yy:看看。例:“你那本书看完了,让咱也yy”。
  满世界:到处。“界”轻读。例:“他一天到晚满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么呢。”
  套瓷:拉近乎,搞好关系。例:“别跟我套瓷,没用。”
  油儿:滑头。含贬意。例:“嘿,他可油儿着呢,你可斗不过他。”
  谁跟谁呀:表示关系特别好。例:“咱俩谁跟谁呀,不用这么客气。”
  侃,侃爷: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说的人。
  例:(1)“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
  (2)“那主儿整个一个侃爷,没几句真的。”
  颠儿:走跑。例:“吃饱了,颠儿吧!”
  各色:特别,与众不同,怪癖。含贬意,例:“那位可各色着呢,谁也不爱搭理他!”
  骨碌儿:“骨”读gu。一节儿,一段的意思。例:“这杠子上添了一骨碌儿红颜色。”
  大老爷儿们儿:大男人。例:“你一个大老爷儿们儿,怎么这么小气呀!”
  抠门儿:小气,吝啬。例:“这人可抠门儿呢,跟他可借不出什么东西。”
  老爷儿:太阳。例:“老爷儿下山了,天快黑了。”
  末了儿:最后。例:“末了儿,还挨了一顿批评。”
  念秧儿:求别人,但又不直说,而是在闲聊时总提及某事,给人暗示。例:“他那是跟你念秧儿呢,想让你帮帮他。”
  侃
  侃与老北京的相声不同,话语的喻体往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自然界里的生物,而是政治术语。所以北京流传民间的政治笑话也最多。多年前《北京晚报》曾刊登讽刺公款吃喝的顺口溜:“广东菜不但干部爱吃,群众也爱吃。广东菜最容易吃,真正吃好就不容易了。要把广东菜当作新观念来吃,……”这明显是套用某人语气。
  有侃便有听,两者相辅相成,从“侃大山”可以看出北京人普遍的政治热情。政治是北京生活的盐,哪儿都少不了它。最最突出的是王朔的小说。难以想象,若没有“人民群众”、“阶级敌人”、”反动标语”、“忆苦思甜”之类的反讽和隐喻,王朔的名字是否也会那么响亮。
  侃在北京绝对是一种能力,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曾几何时,京城媒体上频频亮相的剧目都是侃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剧里剧外都侃的演员,哪怕丑,也星光灿烂。
  有一个段子:“幽默骗取好感,宏观把握人生,痛说革命家史,单刀直取目标。”这写的是情场上的高手。一时间,北京到处是口若悬河、笑料迭出的文学青年。
  哥们儿
  与北京人交朋友挺好,见面就熟,一两杯酒下肚,就是哥们儿。北京人的热情南方人无法比。一旦熟了,遇事托人一般不会打回票,且最好连谢也别说了,否则哥们儿会说你见外,咱哥们儿谁跟谁呀!但有时事情就是出在哥们儿那里。有一次到北京去出差,快除夕了火车票难买,就去找一位哥们儿。刚说完来意,哥们儿就爽快地说:“没问题,明天什么时候给大姐送去?”托人已是麻烦人家,怎么还好意思让人送?最后说定下午一点去拿。第二天下午我准时到达,哥们儿连影儿都没有。过了半个时辰,哥们儿来了,见面叫大姐,满脸的歉意,连声对不起:“大姐您看,我一整天想着您的事儿,可我那办事儿的哥们儿正好不在。瞧我这事儿给办的。这样吧,您急不急,不急,明儿我还有一哥们儿,他跟我特铁,我去托他,一定办到。”见我很急,他又说:“这样吧,我立马陪您到火车站去等退票。”还有什么可说的,哥们儿是兄弟,总不能计较吧。这哥们儿!
  宰
  北京话中也有从上海借鉴的词儿。上海的“斩”,到了北京就变成了“宰”。尽管描述的对象及表意差不多,但心理表情却大不相同。前者是“剁”,有难以愈合的隐痛。宰,有没成事却成仁的爽快利落。
  京腔
  以上海人的视角来看,北京的美是多方面的,歌儿里唱的天安门,画儿里描的万里长城,明信片儿上夹的香山红叶,老舍念叨的鸽子老人,林语堂写的孩子和女人。上海人喜欢北京,会赞叹故宫的宏伟,长安街的通阔,会迷上大栅栏儿和琉璃厂,会惊喜地发现很早很早的清晨,居然还有骡马拉的大车儿从屋外得得儿走过。北京两字仿佛用浓墨凝固在心上,怎么也晕不开,是颜体隶书的历史,是遥远故乡般的梦。
  但当耳边响起字正腔圆的京腔,又感觉到北京是活生生的,像是一个被长期留在母亲身边的兄弟,虽然与自己一样在长个儿,但总掩饰不了撒娇般的源自内心的傲气。几多地域文化行为语言情感历史在里头,京腔,便不只是普通话意义上的北京话,它爽直而迂回,傲慢而谦恭,世俗而雅训,好听着呐!
  拔份儿
  京腔“拔份儿”是出风头的意思。但与上海人的扎台型又不是完全对等。爱拔份儿的要的不是得人一瞥的面子,而是鹤立鸡群的效果。
  报上载花巨款住总统套房要黑鱼子酱但只吃蛋清而丢了鱼子的,只能产生在北京,要吃二十万元一桌酒席与广东人斗富的,也只能是北京人,比之这样的气派和产生的轰动效果,上海报上载的个体户“掼分”(扔钱)比富,就显得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有一回与京城的朋友一起吃饭,说起买轿车,上海人还只是个梦,觉得买辆桑车才十万,牌照价倒要五分之一,不合算。没想到席间一哥们儿说:“开桑塔那,跌份儿,至少也该是奥迪。”虽然他来的时候开的是“城市猎人”。
  值得拔份儿的除了金钱,还有地位。大学里有位女同学开口“我们院儿里”,起初还以为她家住某某学院或科学院宿舍,后来发现不对。
  原来北京人的大院儿是一个很神秘的住所,说起大院儿,感觉就像说上海的康平路市委机关,住院儿里,就暗示着自己是高干子弟。有一次她入党,宣读自己的经历,大家知道,她父亲是个处级干部,这下连神秘都没有了。
  练
  这是京腔里最形声兼备的话语。是干的意思,可意境要比干丰富得多。早先在天桥卖艺叫“练把式”,改革开放初期摆地摊做小买卖叫“练摊儿”,两人因小事争得不可开交而动手,旁观者会说“哟,开练了嗨!”“干”的是大事,“练”属小打小闹。但有一天,忽然发现“练“无处不在。有一朋友多日不见,突然在路上碰到了,问他:“最近在忙些啥?”对方会满不在乎地回答:“练了一家公司,做了几笔生意。得空还练了一本随笔,下月出。”这感觉很像荒诞派的小说里说在某某州埋了一只缸。
  将“练”这个词提升,要的就是这个感觉:轻描淡写,将一切都看成非正式的,消解了“干”的功利目的,化平凡为高贵。可仔细一想,修辞上的不相称所造成的空缺,正好让人填上惊叹。这种很审美的功利,换一个说法――叫玩世不恭。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