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3776|回復: 208

[二十四史] 元史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撰紀傳體元代史。共二百十一卷,有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九卷。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二年(1369年)下令修《元史》,以徐達從元大都取得的「十三朝實錄」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經世大典》為基礎,命左丞相李善長為監修官,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禕為緫裁官,徵山林遺逸之士汪克寬、胡翰、宋僖、陶凱、陳基、曾魯、高啟、趙汸、張文海、徐尊生、黃篪、傅恕、王錡、傅著、謝徽等十六人為纂修官[1],開局於天界寺,宋濂是主要負責人,八月十一日,完成了本紀三十七卷,志五十三卷,表六卷,列傳六十三卷。由於元順帝脫歡帖木兒以後的實錄,暫付闕如,全書沒有完成;朱元璋又遣歐陽佑等十二人,收集史料。洪武三年明太祖再次下詔重修《元史》,二月六日重開史局,仍以宋濂、王禕為緫裁,以趙壎、朱右、貝瓊、朱世廉、王廉、王彝、張盂兼、高遜志、李懋、張宣、李汶、張簡、杜寅、俞寅、殷弼等十五人為纂修官。是年七月一日,纂成順帝一朝本紀十卷,志五卷、表二卷、列傳三十六卷。至此《元史》粗成,前後兩度開館修史,成書僅用331天。記元太祖成吉思汗(1206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


《元史》的〈本紀〉和〈志〉佔全書一半,而〈本紀〉佔全書近四分之一,《文宗紀》幾是一年一卷。清代學者錢大昕(1728年—1804年)說:「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無如《元史》者。」主要認為它的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清代汪輝祖的《元史本證》指出《元史》中3700餘項錯誤。例如:《元史》中存在有一人兩傳的缺失,如速不台與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與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與石抹阿辛是一個人,《元史》中都列有兩傳。再者,譯名不一,如八思巴,又譯八合思八、巴思八、八合斯巴等。錢大昕有志重修元史,但只完成了《氏族表》和《藝文志》。明清以來即有許多學者進行補正、重修,但始終不能替代《元史》。


清代洪鈞出使歐洲各國後,發現西方各國之蒙古學研究甚豐,遂羅集當時西方有關蒙古之書,翻譯成《元史譯文証補》,在中國印行後,震驚史學界,引起中國參考西書重修元史之風,如:魏源《元史新編》、邵遠平《元史類編》。


直到清末民初柯劭忞(1848年~1933年)集三十年努力撰成《新元史》,凡二百五十七卷,才算有了一部差強人意的元代史書。1921年,北洋政府大緫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為「正史」,與舊有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縱使如此,從史學角度而言,由於《大元一統志》、《經世大典》等書已經散佚,《元史》作為研究元代之原始史料之價值,仍然是不能忽視的。


以上資料來源:維基文庫  文献来源: 漢川草廬  作者: 漢川草廬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 太祖〖元史〗卷二‧本紀第二 太宗
〖元史〗卷三‧本紀第三 憲宗〖元史〗卷四‧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卷五‧本紀第五 世祖二〖元史〗卷六‧本紀第六 世祖三
〖元史〗卷七‧本紀第七 世祖四〖元史〗卷八‧本紀第八 世祖五
〖元史〗卷九‧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卷十‧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卷十一‧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元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 世祖九
〖元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元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 世祖十一
〖元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元史〗卷十六‧本紀第十六 世祖十三
〖元史〗卷十七‧本紀第十七 世祖十四〖元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 成宗一
〖元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成宗二〖元史〗卷二十‧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 成宗四〖元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 武宗一
〖元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 武宗二〖元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 仁宗一
〖元史〗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卷二十七‧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卷二十八‧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卷三十‧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卷三十一‧本紀第三十一 明宗〖元史〗卷三十二‧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卷三十三‧本紀第三十三 文宗二〖元史〗卷三十四‧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卷三十五‧本紀第三十五 文宗四〖元史〗卷三十六‧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元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元史〗卷三十八‧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
〖元史〗卷三十九‧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卷四十‧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卷四十一‧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元史〗卷四十二‧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卷四十五‧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元史〗卷四十六‧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卷四十七‧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元史〗卷四十八‧志第一 天文一
〖元史〗卷四十九‧志第二 天文二〖元史〗卷五十‧志第三上 五行一
〖元史〗卷五十一‧志第三下 五行二〖元史〗卷五十二‧志第四 曆一
〖元史〗卷五十三‧志第五 曆二〖元史〗卷五十四‧志第六 曆三
〖元史〗卷五十五‧志第七 曆四〖元史〗卷五十六‧志第八 曆五
〖元史〗卷五十七‧志第九 曆六〖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 地理一
〖元史〗卷五十九‧志第十一 地理二〖元史〗卷六十‧志第十二 地理三
〖元史〗卷六十一‧志第十三 地理四〖元史〗卷六十二‧志第十四 地理五
〖元史〗卷六十三‧志第十五 地理六〖元史〗卷六十四‧志第十六 河渠一
〖元史〗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元史〗卷六十六‧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元史〗卷六十七‧志第十八 禮樂一〖元史〗卷六十八‧志第十九 禮樂二
〖元史〗卷六十九‧志第二十 禮樂三〖元史〗卷七十‧志第二十一 禮樂四
〖元史〗卷七十一‧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元史〗卷七十二‧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
〖元史〗卷七十三‧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元史〗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元史〗卷七十五‧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元史〗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七上 祭祀五
〖元史〗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元史〗卷七十八‧志第二十八 輿服一
〖元史〗卷七十九‧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元史〗卷八十‧志第三十 輿服三
〖元史〗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元史〗卷八十二‧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
〖元史〗卷八十三‧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元史〗卷八十四‧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
〖元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元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
〖元史〗卷八十七‧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元史〗卷八十八‧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
〖元史〗卷八十九‧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元史〗卷九十‧志第四十 百官六
〖元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元史〗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
〖元史〗卷九十三‧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元史〗卷九十四‧志第四十三 食貨二
〖元史〗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四 食貨三〖元史〗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五上 食貨四
〖元史〗卷九十七‧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元史〗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 兵一
〖元史〗卷九十九‧志第四十七 兵二〖元史〗卷一百‧志第四十八 兵三
〖元史〗卷一百0一‧志第四十九 兵四〖元史〗卷一百0二‧志第五十 刑法一
〖元史〗卷一百0三‧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元史〗卷一百0四‧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
〖元史〗卷一百0五‧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元史〗卷一百0六‧表第一 后妃表
〖元史〗卷一百0七‧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元史〗卷一百0八‧表第三 諸王表
〖元史〗卷一百0九‧表第四 諸公主表〖元史〗卷一百一十‧表第五上 三公表一
〖元史〗卷一百一十一‧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元史〗卷一百一十二‧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一
〖元史〗卷一百一十三‧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元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一
〖元史〗卷一百一十五‧列傳第二〖元史〗卷一百一十六‧列傳第三
〖元史〗卷一百一十七‧列傳第四〖元史〗卷一百一十八‧列傳第五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列傳第六〖元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
〖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八〖元史〗卷一百二十二‧列傳第九
〖元史〗卷一百二十三‧列傳第十〖元史〗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十一
〖元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二〖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三
〖元史〗卷一百二十七‧列傳第十四〖元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五
〖元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六〖元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七
〖元史〗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十八〖元史〗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十九
〖元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元史〗卷一百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一
〖元史〗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二〖元史〗卷一百三十六‧列傳第二十三
〖元史〗卷一百三十七‧列傳第二十四〖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二十五
〖元史〗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二十六〖元史〗卷一百四十‧列傳第二十七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二十八〖元史〗卷一百四十二‧列傳第二十九
〖元史〗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三十〖元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一
〖元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二〖元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三
〖元史〗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三十四〖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三十五
〖元史〗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三十六〖元史〗卷一百五十‧列傳第三十七
〖元史〗卷一百五十一‧列傳第三十八〖元史〗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三十九
〖元史〗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四十〖元史〗卷一百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一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二〖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三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四〖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傳第四十五
〖元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六〖元史〗卷一百六十‧列傳第四十七
〖元史〗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四十八〖元史〗卷一百六十二‧列傳第四十九
〖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五十〖元史〗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一
〖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二〖元史〗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四〖元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五
〖元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六〖元史〗卷一百七十‧列傳第五十七
〖元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八〖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六十〖元史〗卷一百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一
〖元史〗卷一百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二〖元史〗卷一百七十六‧列傳第六十三
〖元史〗卷一百七十七‧列傳第六十四〖元史〗卷一百七十八‧列傳第六十五
〖元史〗卷一百七十九‧列傳第六十六〖元史〗卷一百八十‧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卷一百八十一‧列傳第六十八〖元史〗卷一百八十二‧列傳第六十九
〖元史〗卷一百八十三‧列傳第七十〖元史〗卷一百八十四‧列傳第七十一
〖元史〗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七十二〖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卷一百八十七‧列傳第七十四〖元史〗卷一百八十八‧列傳第七十五
〖元史〗卷一百八十九‧列傳第七十六〖元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七
〖元史〗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七十八〖元史〗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七十九
〖元史〗卷一百九十三‧列傳第八十〖元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一
〖元史〗卷一百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二〖元史〗卷一百九十六‧列傳第八十三
〖元史〗卷一百九十七‧列傳第八十四〖元史〗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八十五
〖元史〗卷一百九十九‧列傳第八十六〖元史〗卷二百‧列傳第八十七
〖元史〗卷二百0一‧列傳第八十八〖元史〗卷二百0二‧列傳第八十九
〖元史〗卷二百0三‧列傳第九十〖元史〗卷二百0四‧列傳第九十一
〖元史〗卷二百0五‧列傳第九十二〖元史〗卷二百0六‧列傳第九十三
〖元史〗卷二百0七‧列傳第九十四〖元史〗卷二百0八‧列傳第九十五
〖元史〗卷二百0九‧列傳第九十六〖元史〗卷二百一十‧列傳第九十七
進元史表 

相關帖子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本紀第一  太祖 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諱鐵木真,姓奇渥溫氏,蒙古部人。
其十世祖孛端义兒,母曰阿蘭果火,嫁脫奔咩哩犍,生二子,長曰博寒葛荅黑,次曰博合覩撒里直。既而夫亡,阿蘭寡居,夜寢帳中,夢白光自天窗中入,化為金色神人,來趨卧榻。阿蘭驚覺,遂有娠,產一子,即孛端义兒也。孛端义兒狀貌奇異,沉默寡言,家人謂之癡。獨阿蘭語人曰:「此兒非癡,後世子孫必有大貴者。」阿蘭沒,諸兄分家貲不及之。孛端义兒曰:「貧賤富貴,命也,貲財何足道。」獨乘青白馬,至八里屯阿懶之地居焉。食飲無所得,適有蒼鷹搏野獸而食,孛端义兒以緡設機取之,鷹即馴狎。乃臂鷹獵兔禽以為膳,或闕即繼,似有天相之。居數月,有民數十家自統急里忽魯之野逐水草來遷,孛端义兒結茅與之居,出入相資,自此生理稍足。一日,仲兄忽思之,曰:「孛端义兒獨出而無齎,近者得無凍餒乎?」即自來訪,邀與俱歸。孛端义兒中路謂其兄曰:「統急里忽魯之民無所屬附,若臨之以兵,可服也。」兄以為然。至家,即選壯士,令孛端义兒帥之前行,果盡降之。
孛端义兒歿,子八林昔黑剌禿合必畜嗣,生子曰咩撚篤敦。咩撚篤敦妻曰莫挐倫,生七子而寡。莫挐倫性剛急。時押剌伊而部有群小兒掘田間草根以為食,莫挐倫乘車出,適見之,怒曰:「此田乃我子馳馬之所,群兒輒敢壞之邪。」驅車徑出,輾傷諸兒,有至死者。押剌伊而忿怨,盡驅莫挐倫馬群以去。莫挐倫諸子聞之,不及被甲,往追之。莫挐倫私憂曰:「吾兒不甲以往,恐不能勝敵。」令子婦載甲赴之,已無及矣。既而果為所敗,六子皆死。押剌伊而乘勝殺莫挐倫,滅其家。唯一長孫海都尚幼,乳母匿諸積木中,得免。先是,莫挐倫第七子納真,於八剌忽民家為贅壻,故不及難。聞其家被禍,來視之,見病嫗十數與海都尚在,其計無所出。幸驅馬時,兄之黃馬三次掣套竿逸歸,納真至是得乘之。乃偽為牧馬者,詣押剌伊而。路逢父子二騎先後行,臂鷹而獵。納真識其鷹,曰:「此吾兄所擎者也。」趨前紿其少者曰:「有赤馬引群馬而東,汝見之乎?」曰:「否。」少者乃問曰:「爾所經過有鳧雁乎?」曰:「有。」曰:「汝可為吾前導乎?」曰:「可。」遂同行。轉一河隈,度後騎相去稍遠,刺殺之。縶馬與鷹,趨迎後騎,紿之如初。後騎問曰:「前射鳧雁者吾子也,何為久卧不起耶?」納真以鼻衂對。騎者方怒,納真乘隙刺殺之。復前行至一山下,有馬數百,牧者唯童子數人,方擊髀石為戲。納真熟視之,亦兄家物也。紿問童子,亦如之。於是登山四顧,悄無來人,盡殺童子,驅馬臂鷹而還,取海都并病嫗,歸八剌忽之地止焉。海都稍長,納真率八剌忽怯谷諸民,共立為君。海都既立,以兵攻押剌伊而,臣屬之,形勢寖大。列營帳於八剌合黑河上,跨河為梁,以便往來。由是四傍部族歸之者漸衆。
海都歿,子拜姓忽兒嗣。拜姓忽兒歿,子敦必乃嗣。敦必乃歿,子葛不律寒嗣。葛不律寒歿,子八哩丹嗣。八哩丹歿,子也速該嗣,并吞諸部落,勢愈盛大。也速該崩,至元三年十月,追諡烈祖神元皇帝。
初,烈祖征塔塔兒部,獲其部長鐵木真。宣懿太后月倫適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異之,因以所獲鐵木真名之,志武功也。
族人泰赤烏部舊與烈祖相善,後因塔兒不台用事,遂生嫌隙,絕不與通。及烈祖崩,帝方幼沖,部衆多歸泰赤烏。近侍有脫端火兒真者亦將叛,常自泣留之。脫端曰:「深池已乾矣,堅石已碎矣,留復何為!」竟帥衆馳去。宣懿太后怒其弱己也,麾旗將兵,躬自追叛者,驅其太半而還。
時帝麾下搠只別居薩里河。札木合部人禿台察兒居玉律哥泉,時欲相侵凌,掠薩里河牧馬以去。搠只麾左右匿群馬中,射殺之。札木合以為怨,遂與泰赤烏諸部合謀,以衆三萬來戰。帝時駐軍荅闌版朱思之野,聞變,大集諸部兵,分十有三翼以俟。已而札木合至,帝與大戰,破走之。
當是時,諸部之中,唯泰赤烏地廣民衆,號為最強。其族照烈部,與帝所居相近。帝嘗出獵,偶與照烈獵騎相屬,帝謂之曰:「今夕可同宿乎?」照烈曰:「同宿固所願,但從者四百,因糗糧不具,已遣半還矣,今將奈何?」帝固邀與宿,凡其留者,悉飲食之。明日再合圍,帝使左右驅獸向照烈,照烈得多獲以歸。其衆感之,私相語曰:「泰赤烏與我雖兄弟,常攘我車馬,奪我飲食,無人君之度。有人君之度者,其惟鐵木真太子乎?」照烈之長玉律,時為泰赤烏所虐,不能堪,遂與塔海荅魯領所部來歸,將殺泰赤烏以自效。帝曰:「我方熟寐,幸汝覺我,自今車轍人跡之塗,當盡奪以與汝矣。」已而二人不能踐其言,復叛去。塔海荅魯至中路,為泰赤烏部人所殺,照烈部遂亡。
時帝功德日盛,泰赤烏諸部多苦其主非法,見帝寬仁,時賜人以裘馬,心悅之。若赤老溫、若哲別、若失力哥也不干諸人,若朶郎吉、若札剌兒、若忙兀諸部,皆慕義來降。
帝會諸族薛徹、大丑及薛徹別吉等,各以旄車載湩酪,宴于斡難河上。帝與諸族及薛徹別吉之母忽兒真之前,共置馬湩一革囊;薛徹別吉次母野別該之前,獨置一革囊。忽兒真怒曰:「今不尊我,而貴野別該乎?」疑帝之主膳者失丘兒所為,遂笞之。於是頗有隙。時皇弟別里古台掌帝乞列思事,乞列思,華言禁外繫馬所也。播里掌薛徹別吉乞列思事。播里從者因盜去馬靷,別里古台執之。播里怒斫別里古台,傷其背。左右欲鬪,別里古台止之,曰:「汝等欲即復讎乎?我傷幸未甚,姑待之。」不聽,各持馬乳橦疾鬪,奪忽兒真、火里真二哈敦以歸。薛徹別吉遣使請和,因令二哈敦還。會塔塔兒部長蔑兀真笑里徒背金約,金主遣丞相完顏襄帥兵逐之北走。帝聞之,發近兵自斡難河迎擊,仍諭薛徹別吉帥部人來助。候六日不至,帝自與戰,殺蔑兀真笑里徒,盡虜其輜重。
帝之麾下有為乃蠻部人所掠者,帝欲討之,復遣六十人徵兵於薛徹別吉。薛徹別吉以舊怨之故,殺其十人,去五十人衣而歸之。帝怒曰:「薛徹別吉曩笞我失丘兒,斫傷我別里古台,今又敢乘敵勢以陵我耶!」因帥兵踰沙磧攻之,殺虜其部衆,唯薛徹、大丑僅以妻孥免。越數月,帝復伐薛徹、大丑,追至帖烈徒之隘,滅之。
克烈部札阿紺孛來歸。札阿紺孛者,部長汪罕之弟也。汪罕名脫里,受金封爵為王,番言音重,故稱王為汪罕。
初,汪罕之父忽兒札胡思盃祿既卒,汪罕嗣位,多殺戮昆弟。其叔父菊兒帥兵與汪罕戰,逼於哈剌溫隘敗之;僅以百餘騎脫走,奔于烈祖。烈祖親將兵逐菊兒走西夏,復奪部衆歸汪罕。汪罕德之,遂相與盟,稱為按荅。按荅,華言交物之友也。烈祖崩,汪罕之弟也力可哈剌,怨汪罕多殺之故,復叛歸乃蠻部。乃蠻部長亦難赤為發兵伐汪罕,盡奪其部衆與之。汪罕走河西、回鶻、回回三國,奔契丹。既而復叛歸,中道糧絕,捋羊乳為飲,刺橐駝血為食,困乏之甚。帝以其與烈祖交好,遣近侍往招之。帝親迎撫勞,安置軍中振給之。遂會于土兀剌河上,尊汪罕為父。
未幾,帝伐蔑里乞部,與其部長脫脫戰于莫那察山,遂掠其資財、田禾,以遺汪罕。汪罕因此部衆稍集。
居亡何,汪罕自以其勢足以有為,不告於帝,獨率兵復攻蔑里乞部。部人敗走,脫脫奔八兒忽真之隘。汪罕大掠而還,於帝一無所遺,帝不以屑意。
會乃蠻部長不魯欲罕不服,帝復與汪罕征之,至黑辛八石之野,遇其前鋒也的脫孛魯者,領百騎來戰,見軍勢漸逼,走據高山,其馬鞍轉墜,擒之。曾未幾何,帝復與乃蠻驍將曲薛吾撒八剌二人遇,會日暮,各還營壘,約明日戰。是夜,汪罕多燃火營中,示人不疑,潛移部衆於別所。及旦,帝始知之,因頗疑其有異志,退師薩里河。既而汪罕亦還至土兀剌河,汪罕子亦剌合及札阿紺孛來會。曲薛吾等察知之,乘其不備,襲虜其部衆于道。亦剌合奔告汪罕,汪罕命亦剌合與卜魯忽 469f.gif 成擒。流矢中亦剌合馬胯,幾為所獲。須臾四將至,擊乃蠻走,盡奪所掠歸汪罕。已而與皇弟哈撒兒再伐乃蠻,拒鬪於忽闌盞側山,大敗之,盡殺其諸將族衆,積屍以為京觀。乃蠻之勢遂弱。
時泰赤烏猶強,帝會汪罕於薩里河,與泰赤烏部長沆忽等大戰斡難河上,敗走之,斬獲無筭。
哈荅斤部、散兄兀部、朶魯班部、塔塔兒部、弘吉剌部聞乃蠻、泰赤烏敗,皆畏威不自安,會於阿雷泉,斬白馬為誓,欲襲帝及汪罕。弘吉剌部長迭夷恐事不成,潛遣人告變。帝與汪罕自虎圖澤逆戰於盃亦烈川,又大敗之。
汪罕遂分兵,自由怯綠憐河而行。札阿紺孛謀於按敦阿述、燕火脫兒等曰:「我兄性行不常,既屠絕我昆弟,我輩又豈得獨全乎?」按敦阿述泄其言,汪罕令執燕火脫兒等至帳下,解其縛,且謂燕火脫兒曰:「吾輩由西夏而來,道路饑困,其相誓之語,遽忘之乎?」因唾其面。坐上之人皆起而唾之。汪罕又屢責札阿紺孛,至於不能堪。札阿紺孛與燕火脫兒等俱奔乃蠻。
帝駐軍於徹徹兒山,起兵伐塔塔兒部。部長阿剌兀都兒等來逆戰,大敗之。
時弘吉剌部欲來附,哈撒兒不知其意,往掠之。於是弘吉剌歸札木合部,與朶魯班、亦乞剌思、哈荅斤、火魯剌思、塔塔兒、散只兀諸部,會于犍河,共立札木合為局兒罕,盟于禿律別兒河岸,為誓曰:「凡我同盟,有洩此謀者,如岸之摧,如林之伐。」誓畢,共舉足蹋岸,揮刀斫林,驅士卒來侵。塔海哈時在衆中,與帝麾下抄吾兒連姻,抄吾兒偶往視之,具知其謀,即還至帝所,悉以其謀告之。帝即起兵,逆戰於海剌兒、帖尼火魯罕之地,破之。札木合脫走,弘吉剌部來降。
歲壬戌,帝發兵於兀魯回失連真河,伐按赤塔塔兒、察罕塔塔兒二部。先誓師曰:「苟破敵逐北,見棄遺物,慎無獲,俟軍事畢散之。」既而果勝,族人按彈、火察兒、荅力台三人背約,帝怒,盡奪其所獲,分之軍中。
初,脫脫敗走八兒忽真隘,既而復出為患,帝帥兵討走之。至是,又會乃蠻部不魯欲罕約朶魯班、塔塔兒、哈荅斤、散只兀諸部來侵。帝遣騎乘高四望,知乃蠻兵漸至,帝與汪罕移軍入塞。亦剌合自北邊來據高山結營,乃蠻軍衝之不動,遂還。亦剌合尋亦入塞。將戰,帝遷輜重於他所,與汪罕倚阿蘭塞為壁,大戰于闕奕壇之野,乃蠻使神巫祭風雪,欲因其勢進攻。既而反風,逆擊其陣。乃蠻軍不能戰,欲引還。雪滿溝澗,帝勒兵乘之,乃蠻大敗。是時札木合部起兵援乃蠻,見其敗,即還。道經諸部之立己者,大縱掠而去。
帝欲為長子朮赤求昏於汪罕女抄兒伯姬,汪罕之子禿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諧。自是頗有違言。初,帝與汪罕合軍攻乃蠻,約明日戰。札木合言於汪罕曰:「我於君是白翎雀,他人是鴻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鴻雁遇寒則南飛就暖耳。」意謂帝心不可保也。汪罕聞之疑,遂移部衆於別所。及議昏不成,札木合復乘隙謂亦剌合曰:「太子雖言是汪罕之子,嘗通信於乃蠻,將不利於君父子。君若能加兵,我當從傍助君也。」亦剌合信之。會荅力台、火察兒、按彈等叛歸亦剌合,亦說之曰:「我等願佐君討宣懿太后諸子也。」亦剌合大喜,遣使言於汪罕。汪罕曰:「札木合,巧言寡信人也,不足聽。」亦剌合力言之,使者往返者數四。汪罕曰:「吾身之存,實太子是賴。髭鬚已白,遺骸冀得安寢,汝乃喋喋不已耶?汝善自為之,毋貽吾憂可也。」札木合遂縱火焚帝牧地而去。
歲癸丑,汪罕父子謀欲害帝,乃遣使者來曰:「向者所議姻事,今當相從,請來飲布渾察兒。」布渾察兒,華言許親酒也。帝以為然,率十騎赴之。至中道,心有所疑,命一騎往謝,帝遂還。汪罕謀既不成,即議舉兵來侵。圉人乞力失聞其事,密與弟把帶告帝。帝即馳軍阿蘭塞,悉移輜重於他所,遣折里麥為前鋒,俟汪罕至即整兵出戰。先與朱力斤部遇,次與董哀部遇,又次與火力失烈門部遇,皆敗之;最後與汪罕親兵遇,又敗之。亦剌合見勢急,突來衝陣,射之中頰,即斂兵而退。怯里亦部人遂棄汪罕來降。
汪罕既敗而歸,帝亦將兵還至董哥澤駐軍,遣阿里海致責於汪罕曰:「君為叔父菊兒所逐,困迫來歸,我父即攻菊兒,敗之於河西,其土地人民盡收與君。此大有功於君一也。君為乃蠻所攻,西奔日沒處。君弟札阿紺孛在金境,我亟遣人召還。比至,又為蔑里乞部人所逼,我請我兄薛徹別及及我弟大丑往殺之。此大有功於君二也。君困迫來歸時,我過哈丁里,歷掠諸部羊、馬、資財,盡以奉君,不半月間,令君饑者飽,瘠者肥。此大有功於君三也。君不告我往掠蔑里乞部,大獲而還,未嘗以毫髮分我,我不以為意。及君為乃蠻所傾覆,我遣四將奪還爾民人,重立爾國家。此大有功於君四也。我征朶魯班、塔塔兒、哈荅斤、散只兀、弘吉剌五部,如海東鷙禽之於鵝雁,見無不獲,獲則必致於君。此大有功於君五也。是五者皆有明驗,君不報我則已,今乃易恩為讎,而遽加兵於我哉。」汪罕聞之,語亦剌合曰:「我向者之言何如?吾兒宜識之。」亦剌合曰:「事勢至今日,必不可已,唯有竭力戰鬪。勝則并彼,彼我勝則并我耳。多言何為。」
時帝諸族按彈、火察兒皆在汪罕左右。帝因遣阿里海誚責汪罕,就令告之曰:「昔者吾國無主,以薛徹、太丑二人實我伯祖八剌哈之裔,欲立之。二人既已固辭,乃以汝火察兒為伯父聶坤之子,又欲立之,汝又固辭。然事不可中輟,復以汝按彈為我祖忽都剌之子,又欲立之,汝又固辭。於是汝等推戴吾為之主,初豈我之本心哉,不自意相迫至於如此也。三河,祖宗肇基之地,毋為他人所有。汝善事汪罕,汪罕性無常,遇我尚如此,況汝輩乎。我今去矣,我今去矣。」按彈等無一言。
帝既遣使於汪罕,遂進兵虜弘吉利別部溺兒斤以行。至班朱尼河,河水方渾,帝飲之以誓衆。有亦乞烈部人孛徒者,為火魯剌部所敗,因遇帝,與之同盟。哈撒兒別居哈剌渾山,妻子為汪罕所虜,挾幼子脫虎走,糧絕,探鳥卵為食,來會于河上。時汪罕形勢盛強,帝微弱,勝敗未可知,衆頗危懼。凡與飲河水者,謂之飲渾水,言其曾同艱難也。汪罕兵至,帝與戰于哈闌真沙陀之地,汪罕大敗。其臣按彈、火察兒、札木合等謀弒汪罕,弗克,往奔乃蠻。荅力台、把憐等部稽顙來降。
帝移軍斡難河源,謀攻汪罕,復遣二使往汪罕,偽為哈撒兒之言曰:「我兄太子今既不知所在,我之妻孥又在王所,縱我欲往,將安所之耶?王儻棄我前愆,念我舊好,即束手來歸矣。」汪罕信之,因遣人隨二使來,以皮囊盛血與之盟。及至,即以二使為向導,令軍士銜枚夜趨折折運都山,出其不意,襲汪罕,敗之。盡降克烈部衆。汪罕與亦剌合挺身遁去。汪罕嘆曰:「我為吾兒所誤,今日之禍悔將何及!」汪罕出走,路逢乃蠻部將,遂為其所殺。亦剌哈走西夏,日剽掠以自資。既而為西夏所攻走,至龜茲國,龜茲國主以兵討殺之。
帝既滅汪罕,大獵於帖麥該川,宣布號令,振凱而歸。時乃蠻部太陽罕心忌帝能,遣使謀於白達達部主阿剌忽思曰:「吾聞東方有稱帝者。天無二日,民豈有二王邪?君能益吾右翼,吾將奪其弧矢也。」阿剌忽思即以是謀報帝,居無何,舉部來歸。
歲甲子,帝大會於帖麥該川,議伐乃蠻。群臣以方春馬瘦,宜俟秋高為言。皇弟斡赤斤曰:「事所當為,斷之在早,何可以馬瘦為辭。」別里古台亦曰:「乃蠻欲奪我弧矢,是小我也,我輩義當同死。彼恃其國大而言誇,苟乘其不備而攻之,功當可成也。」帝悅,曰:「以此衆戰,何憂不勝。」遂進兵伐乃蠻。駐兵於建忒該山,先遣虎必來、哲別二人為前鋒。太陽罕至自按臺,營於沆海山,與蔑里乞部長脫脫、克烈部長阿憐太石、猥剌部長忽都花別吉,暨禿魯班、塔塔兒、哈荅斤、散只兀諸部合,兵勢頗盛。時我隊中羸馬有驚入乃蠻營中者,太陽罕見之,與衆謀曰:「蒙古之馬瘦弱如此,今當誘其深入,然後戰而擒之。」其將火力速八赤對曰:「先王戰伐,勇進不回,馬尾人背,不使敵人見之。今為此遷延之計,得非心中有所懼乎?苟懼之,何不令后妃來統軍也。」太陽罕怒,即躍馬索戰。帝以哈撒兒主中軍。時札木合從太陽罕來,見帝軍容整肅,謂左右曰:「乃蠻初舉兵,視蒙古軍若 26369.gif 437d.gif 羔兒,意謂蹄皮亦不留。今吾觀其氣勢,殆非往時矣。」遂引所部兵遁去。是日,帝與乃蠻軍大戰至晡,禽殺太陽罕。諸部軍一時皆潰,夜走絕險,墜崖死者不可勝計。明日,餘衆悉降。於是朶魯班、塔塔兒、哈荅斤、散只兀四部亦來降。
已而復征蔑里乞部。其長脫脫奔太陽罕之兄卜魯欲罕;其屬帶兒兀孫獻女迎降,俄復叛去。帝至泰寒寨,遣孛羅歡、沈白二人領右軍往平之。
歲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經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駝而還。
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是歲實金泰和之六年也。
帝既即位,遂發兵復征乃蠻。時卜魯欲罕獵於兀魯塔山,擒之以歸。太陽罕子屈出律罕與脫脫奔也兒的石河上。
帝始議伐金。初,金殺帝宗親咸補海罕,帝欲復讎。會金降俘等具言金璟肆行暴虐,帝乃定議致討,然未敢輕動也。
二年丁卯秋,再征西夏,克斡羅孩城。
是歲,遣按彈、不兀剌二人使乞力吉思。既而野牒亦納里部、阿里替也兒部,皆遣使來獻名鷹。
三年戊辰春,帝至自西夏。
夏,避暑龍庭。
冬,再征脫脫及屈出律罕。時斡亦剌部等遇我前鋒,不戰而降,因用為向導。至也兒的石河,討蔑里乞部,滅之。脫脫中流矢死。屈出律奔契丹。
四年己巳春,畏吾兒國來歸。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師來戰,敗之,獲其副元帥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進至克夷門,復敗夏師,獲其將嵬名令公。薄中興府,引河水灌之。堤決,水外潰,遂撤圍還。遣太傅訛荅入中興,招諭夏主,夏主納女請和。
五年庚午春,金謀來伐,築烏沙堡。帝命遮別襲殺其衆,遂略地而東。
初,帝貢歲幣于金,金主使衛王允濟貢於靜州。帝見允濟不為禮。允濟歸,欲請兵攻之。會金主璟殂,允濟嗣位,有詔至國,傳言當拜受。帝問金使曰:「新君為誰?」金使曰:「衛王也。」帝遽南面唾曰:「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即乘馬北去。金使還言,允濟益怒,欲俟帝再入貢,就進場害之。帝知之,遂與金絕,益嚴兵為備。
六年辛未春,帝居怯綠連河。西域哈剌魯部主阿昔蘭罕來降。畏吾兒國主亦都護來覲。
二月,帝自將南伐,敗金將定薛於野狐嶺,取大水濼、豐利等縣。金復築烏沙堡。
秋七月,命遮別攻烏沙堡及烏月營,拔之。
八月,帝及金師戰于宣平之會河川,敗之。
九月,拔德興府,居庸關守將遁去。遮別遂入關,抵中都。
冬十月,襲金群牧監,驅其馬而還。耶律阿海降,入見帝于行在所。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分徇雲內、東勝、武、朔等州,下之。
是冬,駐蹕金之北境。劉伯林、夾谷長哥等來降。
七年壬申春正月,耶律留哥聚衆于隆安,自為都元帥,遣使來附。帝破昌、桓、撫等州。金將紇石烈九斤等率兵三十萬來援,帝與戰于獾兒觜,大敗之。
秋,圍西京。金元帥左都監奧屯襄率師來援,帝遣兵誘至密谷口逆擊之,盡殪。復攻西京,帝中流矢,遂撤圍。
九月,察罕克奉聖州。
冬十二月甲申,遮別攻東京不拔,即引去,夜馳還,襲克之。
八年癸酉春,耶律留哥自立為遼王,改元元統。
秋七月,克宣德府,遂攻德興府。皇子拖雷、駙馬赤駒先登,拔之。帝進至懷來。及金行省完顏綱、元帥高琪戰,敗之,追至北口。金兵保居庸,詔可忒、薄剎守之。遂趨涿鹿。金西京留守忽沙虎遁去。帝出紫荊關,敗金師于五回嶺,拔涿、易二州。契丹訛魯不兒等獻北口,遮別遂取居庸,與可忒、薄剎會。
八月,金忽沙虎弒其主允濟,迎豐王珣立之。
是秋,分兵三道:命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為右軍,循太行而南,取保、遂、安肅、安定、邢、洺、磁、相、衛、輝、懷、孟,掠澤、潞、遼、沁、平陽、太原、吉、隰,拔汾、石、嵐、忻、代、武等州而還;皇弟哈撒兒及斡陳那顏、拙赤、薄剎為左軍,遵海而東,取薊州、平、灤、遼西諸郡而還;帝與皇子拖雷為中軍,取雄、霸、莫、安、河間、滄、景、獻、深、祁、蠡、冀、恩、濮、開、滑、博、濟、泰安、濟南、濱、棣、益都、淄、濰、登、萊、沂等郡。復命木華黎攻密州,屠之。史天倪、蕭勃迭率衆來降,木華黎承制並以為萬戶。帝至中都,三道兵還,合屯大口。
是歲,河北郡縣盡拔,唯中都、通、順、真定、清、沃、大名、東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
九年甲戌春三月,駐蹕中都北郊。諸將請乘勝破燕,帝不從。乃遣使諭金主曰:「汝山東、河北郡縣悉為我有,汝所守惟燕京耳。天既弱汝,我復迫汝於險,天其謂我何。我今還軍,汝不能犒師以弭我諸將之怒耶?」金主遂遣使求和,奉衛紹王女岐國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馬三千以獻,仍遣其丞相完顏福興送帝出居庸。
夏五月,金主遷汴,以完顏福興及參政抹撚盡忠輔其太子守忠,留守中都。
六月,金乣軍斫荅等殺其主帥,率衆來降。詔三摸合、石抹明安與斫荅等圍中都。帝避暑魚兒濼。
秋七月,金太子守忠走汴。
冬十月,木華黎征遼東,高州盧琮、金扑等降。錦州張鯨殺其節度使,自立為臨海王,遣使來降。
十年乙亥春正月,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以通州降,以七斤為元帥。
二月,木華黎攻北京,金元帥寅荅虎、烏古倫以城降,以寅荅虎為留守,吾也而權兵馬都元帥鎮之。興中府元帥石天應來降,以天應為興中府尹。
三月,金御史中丞李英等率師援中都,戰于霸州,敗之。
夏四月,克清、順二州。詔張鯨緫北京十提控兵從南征。鯨謀叛伏誅。鯨弟致遂據錦州,僭號漢興皇帝,改元興龍。
五月庚申,金中都留守完顏福興仰藥死,抹撚盡忠棄城走,明安入守之。是月,避暑桓州涼涇。遣忽都忽等籍中都帑藏。
秋七月,紅羅山寨主杜秀降,以秀為錦州節度使。遣乙職里往諭金主以河北、山東未下諸城來獻,及去帝號為河南王,當為罷兵。不從。詔史天倪南征,授右副都元帥,賜金虎符。
八月,天倪取平州,金經略使乞住降。木華黎遣史進道等攻廣寧府,降之。
是秋,取城邑凡八百六十有二。
冬十月,金宣撫蒲鮮萬奴據遼東,僭稱天王,國號大真,改元天泰。
十一月,耶律留哥來朝,以其子斜闍入侍。史天祥討興州,擒其節度使趙守玉。
十一年丙子春,還廬朐河行宮。張致陷興中府,木華黎討平之。
秋,撒里知兀三摸合拔都魯率師由西夏趨關中,遂越潼關,獲金西安軍節度使尼龐古蒲魯虎,拔汝州等郡,抵汴京而還。
冬十月,蒲鮮萬奴降,以其子帖哥入侍。既而復叛,僭稱東夏。
十二年丁丑夏,盜祁和尚據武平,史天祥討平之,遂擒金將巢元帥以獻。察罕破金監軍夾谷於霸州,金求和,察罕乃還。
秋八月,以木華黎為太師,封國王,將蒙古、乣、漢諸軍南征,拔遂城、蠡州。
冬,克大名府,遂東定益都、淄、登、萊、濰、密等州。
是歲,禿滿部民叛,命鉢魯完、朶魯伯討平之。
十三年戊寅秋八月,兵出紫荊口,獲金行元帥事張柔,命還其舊職。木華黎自西京入河東,克太原、平陽及忻、代、澤、潞、汾、霍等州。金將武仙攻滿城,張柔擊敗之。
是年,伐西夏,圍其王城,夏主李遵頊出走西涼。契丹六哥據高麗江東城,命哈真、札剌率師平之;高麗王 3b1a.gif 遂降,請歲貢方物。
十四年己卯春,張柔敗武仙,降祁陽、曲陽、中山等城。
夏六月,西域殺使者,帝率師親征,取訛荅剌城,擒其酋哈只兒只蘭禿。
秋,木華黎克岢、嵐、吉、隰等州,進攻絳州,拔其城,屠之。
十五年庚辰春三月,帝克蒲華城。
夏五月,克尋思干城,駐蹕也石的石河。
秋,攻斡脫羅兒城,克之。木華黎徇地至真定,武仙出降。以史天倪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行府事,仙副之。東平嚴實籍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滑、濬等州戶三十萬來歸,木華黎承制授實金紫光祿大夫、行尚書省事。
冬,金邢州節度使武貴降。木華黎攻東平不克,留嚴實守之,撤圍趨洺州,分兵徇河北諸郡。
是歲,授董俊龍虎衛上將軍、右副都元帥。
十六年辛巳春,帝攻卜哈兒、薛迷思干等城,皇子朮赤攻養吉干、八兒真等城,並下之。
夏四月,駐蹕鐵門關,金主遣烏古孫仲端奉國書請和,稱帝為兄。不允。金東平行省事忙古棄城遁,嚴實入守之。宋遣苟夢玉來請和。
夏六月,宋連水忠義統轄石珪率衆來降,以珪為濟、兗、單三州緫管。
秋,帝攻班勒紇等城,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分攻玉龍傑赤等城,下之。
冬十月,皇子拖雷克馬魯察葉可、馬魯、昔剌思等城。木華黎出河西,克葭、綏德、保安、鄜、坊、丹等州,進攻延安,不下。
十一月,宋京東安撫使張琳以京東諸郡來降,以琳為滄、景、濱、棣等州行都元帥。
是歲,詔諭德順州。
十七年壬午春,皇子拖雷克徒思、匿察兀兒等城。還經木剌夷國,大掠之。渡搠搠闌河,克也里等城。遂與帝會,合兵攻塔里寒寨,拔之。木華黎軍克乾、涇、邠、原等州,攻鳳翔不下。
夏,避暑塔里寒寨。西域主札闌丁出奔,與滅里可汗合,忽都忽與戰不利。帝自將擊之,擒滅里可汗;札闌丁遁去,遣八剌追之,不獲。
秋,金復遣烏古孫仲端來請和,見帝于回鶻國。帝謂曰:「我向欲汝主授我河朔地,令汝主為河南王,彼此罷兵,汝主不從。今木華黎已盡取之,乃始來請耶?」仲端乞哀,帝曰:「念汝遠來,河朔既為我有,關西數城未下者,其割付我。令汝主為河南王,勿復違也。」仲端乃歸。金平陽公胡天祚以青龍堡降。
冬十月,金河中府來附,以石天應為兵馬都元帥守之。
十八年癸未春三月,太師國王木華黎薨。
夏,避暑八魯彎川。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及八剌之兵來會,遂定西域諸城,置達魯花赤監治之。
冬十月,金主珣殂,子守緒立。
是歲,宋復遣苟夢玉來。
十九年甲申夏,宋大名緫管彭義斌侵河北。史天倪與戰於恩州,敗之。
是歲,帝至東印度國,角端見,班師。
二十年乙酉春正月,還行宮。
二月,武仙以真定叛,殺史天倪。董俊判官李全亦以中山叛。
三月,史天澤擊仙走之,復真定。
夏六月,彭義斌以兵應仙,天澤禦於贊皇,擒斬之。
二十一年春正月,帝以西夏納仇人赤臘喝翔昆及不遣質子,自將伐之。
二月,取黑水等城。
夏,避暑於渾垂山。取甘、肅等州。
秋,取西涼府搠羅、河羅等縣,遂踰沙陀,至黃河九渡,取應里等縣。
九月,李全執張琳,郡王帶孫進兵圍全於益都。
冬十一月庚申,帝攻靈州,夏遣嵬名令公來援。丙寅,帝渡河擊夏師,敗之。丁丑,五星聚見於西南。駐蹕鹽州川。
十二月,李全降。授張柔行軍千戶、保州等處都元帥。
是歲,皇子窩闊台及察罕之師圍金南京。遣唐慶責歲幣于金。
二十二年丁亥春,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師渡河攻積石州。
二月,破臨洮府。
三月,破洮、河、西寧二州。遣斡陳那顏攻信都府,拔之。
夏四月,帝次龍德,拔德順等州,德順節度使愛申、進士馬肩龍死焉。
五月,遣唐慶等使金。
閏月,避暑六盤山。
六月,金遣完顏合周、奧屯阿虎來請和。帝謂群臣曰:「朕自去冬五星聚時,已嘗許不殺掠,遽忘下詔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是月,夏主李晛降。帝次清水縣西江。
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讎,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擣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衆,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言訖而崩,壽六十六。葬起輦谷。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諡聖武皇帝。至大二年冬十一月庚辰,加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在位二十二年。
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衆,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云。
戊子年。是歲,皇子拖雷監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二‧本紀第二  太宗  定宗 太宗英文皇帝,諱窩闊台,太祖第三子。母曰光獻皇后,弘吉剌氏。太祖伐金、定西域,帝攻城略地之功居多。太祖崩,自霍博之地來會喪。
元年己丑夏,至忽魯班雪不只之地。皇弟拖雷來見。
秋八月己未,諸王百官大會于怯綠連河曲雕阿蘭之地,以太祖遺詔即皇帝位于庫鐵烏阿剌里。始立朝儀,皇族尊屬皆拜。頒大札撤。華言大法令也。金遣阿虎帶來歸太祖之賵,帝曰:「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于兵間,吾豈能忘也,賵何為哉!」卻之。遂議伐金。敕蒙古民有馬百者輸牝馬一,牛百者輸牸牛一,羊百者輸羒羊一,為永制。始置倉廩,立驛傳。命河北漢民以戶計,出賦調,耶律楚材主之;西域人以丁計,出賦調,麻合沒的滑剌西迷主之。印度國主、木羅夷國主來朝。西域伊思八剌納城酋長來降。
是歲,金復遣使來聘。不受
二年庚寅春正月,詔自今以前事勿問。定諸路課稅,酒課驗實息十取一,雜稅三十取一。
是春,帝與拖雷獵于斡兒寒河,遂遣兵圍京兆。金主率師來援,敗之,尋拔其城。
夏,避暑于塔密兒河。朶忽魯及金兵戰,敗績,命速不台援之。
秋七月,帝自將南伐,皇弟拖雷、皇姪蒙哥率師從,拔天成等堡,遂渡河攻鳳翔。
冬十一月,始置十路徵收課稅使,以陳時可、趙昉使燕京,劉中、劉桓使宣德,周立和、王貞使西京,呂振、劉子振使太原,楊簡、高廷英使平陽,王晉、賈從使真定,張瑜、王銳使東平,王德亨、侯顯使北京,夾谷永、程泰使平州,田木西、李天翼使濟南。是月,師攻潼關、藍關,不克。
十二月,拔天勝寨及韓城、蒲城。
三年辛卯春二月,克鳳翔,攻洛陽、河中諸城,下之。
夏五月,避暑于九十九泉。命拖雷出師寶雞。遣搠不罕使宋假道,宋殺之。復遣李國昌使宋需糧。
秋八月,幸雲中。始立中書省,改侍從官名。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粘合重山為左丞相,鎮海為右丞相。是月,以高麗殺使者,命撤禮塔率師討之,取四十餘城。高麗王 3b1a.gif 遣其弟懷安公請降。撒禮塔承制設官分鎮其地,乃還。
冬十月乙酉,帝圍河中。十二月己未,拔之。
四年壬辰春正月戊子,帝由白坡渡河。庚寅,拖雷渡漢江,遣使來報,即詔諸軍進發。甲午,次鄭州。金防城提控馬伯堅降,授伯堅金符,使守之。丙申,大雪。丁酉,又雪。次新鄭。是日,拖雷及金師戰于鈞州之三峰,大敗之,獲金將蒲阿。戊戌,帝至三峰。壬寅,攻鈞州,克之,獲金將合達。遂下商、虢、嵩、汝、陝、洛、許、鄭、陳、亳、潁、壽、睢、永等州。
三月,命速不台等圍南京,金主遣其弟曹王訛可入質。帝還,留速不台守河南。
夏四月,出居庸,避暑官山。高麗叛,殺所置官吏,徙居江華島。
秋七月,遣唐慶使金諭降,金殺之。
八月,撒禮塔復征高麗,中矢卒。金參政完顏思烈、恒山公武仙救南京,諸軍與戰,敗之。
九月,拖雷薨,帝還龍庭。
冬十一月,獵于納蘭赤剌溫之野。
十二月,如太祖行宮。
五年癸巳春正月庚申,金主奔歸德。戊辰,金西面元帥崔立殺留守完顏奴申、完顏習捏阿不,以南京降。
二月,幸鐵列都之地。詔諸王議伐萬奴,遂命皇子貴由及諸王按赤帶將左翼軍討之。
夏四月,速不台進至青城,崔立以金太后王氏、后徒單氏及荊王從恪、梁王守純等至軍中,速不台遣送行在,遂入南京。
六月,金主奔蔡,塔察兒率師圍之。詔以孔子五十一世孫元楷襲封衍聖公。
秋八月,獵于兀必思地。以阿同葛等充宣差勘事官,括中州戶,得戶七十三萬餘。
九月,擒萬奴。
冬十一月,宋遣荊鄂都統孟珙以兵糧來助。
十二月,諸軍與宋兵合攻蔡,敗武仙于息州。金人以海、沂、萊、濰等州降。
是冬,帝至阿魯兀忽可吾行宮。大風霾七晝夜。敕修孔子廟及渾天儀
六年甲午春正月,金主傳位于宗室子承麟,遂自經而焚。城拔,獲承麟,殺之。宋兵取金主餘骨以歸。金亡。
是春,會諸王,宴射于斡兒寒河。
夏五月,帝在達蘭達葩之地,大會諸王百僚,諭條令曰:「凡當會不赴而私宴者,斬。諸出入宮禁,各有從者,男女止以十人為朋,出入毋得相雜。軍中凡十人置甲長,聽其指揮,專擅者論罪。其甲長以事來宮中,即置權攝一人、甲外一人,二人不得擅自往來,違者罪之。諸公事非當言而言者,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論死。諸千戶越萬戶前行者,隨以木鏃射之。百戶、甲長、諸軍有犯,其罪同。不遵此法者,斥罷。今後來會諸軍,甲內數不足,於近翼抽捕足之。諸人或居室,或在軍,毋敢喧呼。凡來會,用善馬五十匹為一羈,守者五人,飼羸馬三人,守乞烈思三人。但盜馬一二者,即論死。諸人馬不應絆於乞烈思內者,輒沒與畜虎豹人。諸婦人製質孫燕服不如法者,及妒者,乘以驏牛徇部中,論罪,即聚財為更娶。」
秋七月,以胡土虎那顏為中州斷事官。遣達海紺卜征蜀。
是秋,帝在八里里荅闌荅八思之地,議自將伐宋,國王查老溫請行,遂遣之。
冬,獵于脫卜寒地。
七年乙未春,城和林,作萬安宮。遣諸王拔都及皇子貴由、皇姪蒙哥征西域,皇子闊端征秦、鞏,皇子曲出及胡土虎伐宋,唐古征高麗。
秋九月,諸王口溫不花獲宋何太尉。
冬十月,曲出圍棗陽,拔之,遂徇襄、鄧,入郢,虜人民牛馬數萬而還。
十一月,闊端攻石門,金便宜都緫帥汪世顯降。中書省臣請契勘大明曆,從之。
八年丙申春正月,諸王各治具來會宴。萬安宮落成。詔印造交鈔行之。
二月,命應州郭勝、鈞州孛朮魯九住、鄧州趙祥從曲出充先鋒伐宋。
三月,復修孔子廟及司天臺。
夏六月,復括中州戶口,得續戶一百一十餘萬。耶律楚材請立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編集經史,召儒士梁陟充長官,以王萬慶、趙著副之。
秋七月,命陳時可閱刑名、科差、課稅等案,赴闕磨照。詔以真定民戶奉太后湯沐,中原諸州民戶分賜諸王、貴戚、斡魯朶:拔都,平陽府;茶合帶,太原府;古與,大名府;孛魯帶,邢州;果魯干,河間府;孛魯古帶,廣寧府;野苦,益都、濟南二府戶內撥賜;按赤帶,濱、棣州;斡陳那顏,平、灤州;皇子闊端、駙馬赤苦、公主阿剌海、公主果真、國王查剌溫、茶合帶、鍛真、蒙古寒札、按赤那顏、坼那顏、火斜、朮思,並於東平府戶內撥賜有差。耶律楚材言非便,遂命各位止設達魯花赤,朝廷置官吏收其租頒之,非奉詔不得徵兵賦。闊端率汪世顯等入蜀,取宋關外數州,斬蜀將曹友聞。
冬十月,闊端入成都。詔招諭秦、鞏等二十餘州,皆降。皇子曲出薨。張柔等攻郢州,拔之。襄陽府來附,以游顯領襄陽、樊城事。
九年丁酉春,獵于揭揭察哈之澤。蒙哥征欽察部,破之,擒其酋八赤蠻。
夏四月,築掃鄰城,作迦堅茶寒殿。
六月,左翼諸部訛言括民女。帝怒,因括以賜麾下。
秋八月,命朮虎乃、劉中試諸路儒士,中選者除本貫議事官,得四千三十人。
冬十月,獵于野馬川。幸龍庭,遂至行宮。
是冬,口溫不花等圍光州,命張柔、鞏彥暉、史天澤攻下之。遂別攻蘄州,降隨州,略地至黃州。宋懼請和,乃還。
十年戊戌春,塔思軍至北峽關,宋將汪統制降。
夏,襄陽別將劉義叛,執游顯等降宋。宋兵復取襄、樊。帝獵于揭揭察哈之澤。築圖蘇湖城,作迎駕殿。
秋八月,陳時可、高慶民等言諸路旱蝗,詔免今年田租,仍停舊未輸納者,俟豐歲議之。
十一年己亥春,復獵于揭揭察哈之澤。皇子闊端軍至自西川。
秋七月,游顯自宋逃歸。以山東諸路災,免其稅糧。
冬十一月,蒙哥率師圍阿速蔑怯思城,閱三月,拔之。
十二月,商人奧都剌合蠻買撲中原銀課二萬二千錠,以四萬四千錠為額,從之。
十二年庚子春正月,以奧都剌合蠻充提領諸路課稅所官。皇子貴由克西域未下諸部,遣使奏捷。命張柔等八萬戶伐宋。
冬十二月,詔貴由班師。敕州郡失盜不獲者,以官物償之。國初,令民代償,民多亡命,至是罷之。
是歲,以官民貸回鶻金償官者歲加倍,名羊羔息,其害為甚,詔以官物代還,凡七萬六千錠。仍命凡假貸歲久,惟子本相侔而止,著為令。籍諸王大臣所俘男女為民。
十三年辛丑春二月,獵于揭揭察哈之澤。帝有疾,詔赦天下囚徒。帝瘳。
秋,高麗國王王以族子綧入質。
冬十月,命牙老瓦赤主管漢民公事。
十一月丁亥,大獵。庚寅,還至鈋鐵 28b1f.gif 胡蘭山。奧都剌合蠻進酒,帝歡飲,極夜乃罷。幸卯遲明,帝崩于行殿。在位十三年,壽五十有六。葬起輦谷。追諡英文皇帝,廟號太宗。
帝有寬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時度力,舉無過事,華夏富庶,羊馬成群,旅不齎糧,稱時治平。
壬寅年春,六皇后乃馬真氏始稱制。
秋七月,張柔自五河口渡淮,攻宋揚、滁、和等州。
癸卯年春正月,張柔分兵屯田于襄城。
夏五月,熒惑犯房星。
秋,后命張柔緫兵戍杞。
甲辰年夏五月,中書令耶律楚材薨。
乙巳年秋,后命馬步軍都元帥察罕等率騎三萬與張柔掠淮西,攻壽州,拔之,遂攻泗州、盱眙及揚州。宋制置趙蔡請和,乃還。
定宗
定宗簡平皇帝,諱貴由,太宗長子也。母曰六皇后,乃馬真氏,以丙寅年生帝。太宗嘗命諸王按只帶伐金,帝以皇子從,虜其親王而歸。又從諸王拔都西征,次阿速境,攻圍木柵山寨,以三十餘人與戰,帝及憲宗與焉。太宗嘗有旨以皇孫失烈門為嗣。太宗崩,皇后臨朝,會諸王百官於荅蘭荅八思之地,遂議立帝。
元年丙午春正月,張柔入覲於和林。
秋七月,即皇帝位于汪吉宿滅禿里之地。帝雖御極,而朝政猶出於六皇后云。
冬,獵黃羊于野馬川。權萬戶史權等耀兵淮南,攻虎頭關寨,拔之,進圍黃州。
二年丁未春,張柔攻泗州。
夏,避暑于曲律淮黑哈速之地。
秋,西巡。
八月,命野里知吉帶率搠思蠻部兵征西。是月,詔蒙古人戶每百以一名充拔都魯。
九月,取太宗宿衛之半,以也曲門荅兒領之。
冬十月,括人戶。
三年戊申春三月,帝崩于橫相乙兒之地。在位三年,壽四十有三。葬起輦谷。追諡簡平皇帝,廟號定宗。
是歲大旱,河水盡涸,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諸王及各部又遣使於燕京迤南諸郡,徵求貨財、弓矢、鞍轡之物,或於西域回鶻索取珠璣,或於海東樓取鷹鶻,馹騎絡繹,晝夜不絕,民力益困。然自壬寅以來,法度不一,內外離心,而太宗之政衰矣。
己酉年。
庚戌年。
定宗崩後,議所立未決。當是時,已三歲無君。其行事之詳,簡策失書,無從考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三‧本紀第三  憲宗 憲宗桓肅皇帝,諱蒙哥,睿宗拖雷之長子也。母曰莊獻太后,怯烈氏,諱唆魯禾帖尼。歲戊辰,十二月三日生帝。時有黃忽荅部知天象者,言帝後必大貴,故以蒙哥為名。蒙哥,華言長生也。太宗在潛邸,養以為子,屬昂灰皇后撫育之。既長,為娶火魯剌部女火里差為妃,分之部民。及睿宗薨,乃命歸藩邸。從征伐,屢立奇功。嘗攻欽察部,其酋八赤蠻逃于海島。帝聞,亟進師,至其地,適大風刮海水去,其淺可渡。帝喜曰:「此天開道與我也。」遂進屠其衆。擒八赤蠻,命之跪。八赤蠻曰:「我為一國主,豈苟求生。且身非駝,何以跪人為。」乃命囚之。八赤蠻謂守者曰:「我之竄入于海,與魚何異。然終見擒,天也。今水迴期且至,軍宜早還。」帝聞之,即班師,而水已至,後軍有浮渡者。復與諸王拔都征斡羅思部,至也烈贊城,躬自搏戰,破之。
歲戊申,定宗崩,朝廷久未立君,中外恟恟,咸屬意於帝,而覬覦者衆,議未決。諸王拔都、木哥、阿里不哥、唆亦哥禿、塔察兒,大將兀良合台、速你帶、帖木迭兒、也速不花,咸會于阿剌脫忽剌兀之地。拔都首建議推戴。時定宗皇后海迷失所遣使者八剌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孫失烈門為嗣,諸王百官皆與聞之。今失烈門故在,而議欲他屬,將置之何地耶?」木哥曰:「太宗有命,誰敢違之。然前議立定宗,由皇后脫忽列乃與汝輩為之,是則違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誰咎耶?」八剌語塞。兀良合台曰:「蒙哥聰明睿知,人咸知之,拔都之議良是。」拔都即申令於衆,衆悉應之,議遂定。
元年辛亥夏六月,西方諸王別兒哥、脫哈帖木兒,東方諸王也古、脫忽、亦孫哥、按只帶、塔察兒、別里古帶,西方諸大將班里赤等,東方諸大將也速不花等,復大會于闊帖兀阿闌之地,共推帝即皇帝位於斡難河。失烈門及諸弟腦忽等心不能平,有後言。帝遣諸王旭烈與忙可撒兒帥兵覘之。諸王也速忙可、不里、火者等後期不至,遣不憐吉 469f.gif 、暢吉、爪難、合荅、曲憐、阿里出及剛疙疸、阿散、忽都魯等,務持兩端,坐誘諸王為亂,並伏誅。遂頒便益事宜於國中:凡朝廷及諸王濫發牌印、詔旨、宣命,盡收之;諸王馳驛,許乘三馬,遠行亦不過四;諸王不得擅招民戶;諸官屬不得以朝覲為名賦歛民財;民糧遠輸者,許於近倉輸之。罷築和林城役千五百人。
冬,以宴只吉帶違命,遣合丹誅之,仍籍其家。
二年壬子春正月,幸失灰之地。遣乞都不花攻末來吉兒都怯寨。皇太后崩。
夏,駐蹕和林。分遷諸王於各所:合丹於別石八里地,蔑里於于葉兒的石河,海都於海押立地,別兒哥於曲兒只地,脫脫於葉密立地,蒙哥都及太宗皇后乞里吉忽帖尼於擴端所居地之西。仍以太宗諸后妃家貲分賜親王。定宗后及失烈門母以厭禳事覺,並賜死。謫失烈門、也速、孛里等於沒脫赤之地。禁錮和只、納忽、孫脫等於軍營。
秋七月,命忽必烈征大理,諸王禿兒花、撒丘征身毒,怯的不花征沒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諸國。詔諭宋荊南、襄陽、樊城、均州諸守將,使來附。
八月,忽必烈次臨洮,命緫帥汪田哥以城利州聞,欲為取蜀之計。
冬十月,命諸王也古征高麗。帝駐蹕月帖古忽闌之地。時帝因獵墮馬傷臂,不視朝百餘日。
十二月戊午,大赦天下。以帖哥紬、闊闊朮等掌帑藏;孛闌合剌孫掌斡脫;阿忽察掌祭祀、醫巫、卜筮,阿剌不花副之。諸王合剌薨。以只兒斡帶掌傳驛所需,孛魯合掌必闍赤寫發宣詔及諸色目官職。徙諸匠五百戶修行宮。
是歲,籍漢地民戶。諸王旭烈薨。
三年癸丑春正月,汪田哥修治利州,且屯田,蜀人莫敢侵軼。帝獵于怯蹇义罕之地。諸王也古以怨襲諸王塔刺兒營。帝遂會諸王于斡難河北,賜予甚厚。罷也古征高麗兵,以札剌兒帶為征東元帥。遣必闍別兒哥括斡羅思戶口。
三月,大兵攻海州,戍將王國昌逆戰于城下,敗之,獲都統一人。
夏六月,命諸王旭烈兀及兀良合台等帥師征西域哈里發八哈塔等國。又命塔塔兒帶撒里、土魯花等征欣都思、怯失迷兒等國。帝幸火兒忽納要不花之地。諸王拔都遣脫必察詣行在,乞買珠銀萬錠,以千錠授之,仍詔諭之曰:「太祖、太宗之財,若此費用,何以給諸王之賜。王宜詳審之。此銀就充今後歲賜之數。」
秋,幸軍腦兒。以忙可撒兒為萬戶,哈丹為札魯花赤。
九月,忽必烈次忒剌地,分兵三道以進。
冬十二月,大理平。帝駐蹕汪吉地。命宗王耶虎與洪福源同領軍征高麗,攻拔禾山、東州、春州、三角山、楊根、天龍等城。
是歲,斷事官忙哥撒兒卒。
四年甲寅春,帝獵于怯蹇义罕。
夏,幸月兒滅怯之地。遣札剌亦兒部人火兒赤征高麗。
秋七月,詔官吏之赴朝理筭錢糧者,許自首不公,仍禁以後浮費。
冬,大獵于也滅干哈里义海之地。忽必烈還自大理,留兀良合台攻諸夷之未附者,入覲於獵所。
是歲,會諸王于顆顆腦兒之西,乃祭天于日月山。初籍新軍。帝謂大臣,求可以慎固封守、閑於將略者。擢史樞征行萬戶,配以真定、相、衛、懷、孟諸軍,駐唐、鄧。張柔移鎮亳州。權萬戶史權屯鄧州。張柔遣張信將八漢軍戍潁州。王安國將四千戶渡漢南,深入而還。張柔以連歲勤兵,兩淮艱於糧運,奏據亳之利。詔柔率山前八軍,城而戍之。柔又以渦水北隘淺不可舟,軍既病涉,曹、濮、魏、博粟皆不至,乃築甬路自亳抵汴,堤百二十里,流深而不能築,復為橋十五,或廣八十尺,橫以二堡戍之。均州緫管孫嗣遣人齎蠟書降,且乞援,史權以精甲備宋人之要,遂援嗣而來。其後驍將鍾顯、王梅、杜柔、袁師信各帥所部來降。
五年乙卯春,詔徵逋欠錢穀。
夏,帝幸月兒滅怯土。
秋九月,張柔會大帥于符離。以百丈口為宋往來之道,可容萬艘,遂築甬路,自亳而南六十餘里,中為橫江堡。又以路東六十里皆水,可致宋舟,乃立柵水中,惟密置偵邏於所達之路。由是鹿邑、寧陵、考、柘、楚丘、南頓無宋患,陳、蔡、潁、息皆通矣。
是歲,改命劄剌與洪福源同征高麗。後此又連三歲,攻拔其光州、安城、忠州、玄風、珍原、甲向、玉果等城。
六年丙辰春,大風起北方,砂礫飛揚,白日晦冥。帝會諸王、百官于欲兒陌哥都之地,設宴六十餘日,賜金帛有差,仍定擬諸王歲賜錢穀。忽必烈遣沒兒合石詣行在所,奏請續簽內郡漢軍,從之。
夏四月,駐蹕于荅密兒。
五月,幸昔剌兀魯朶。
六月,太白晝見。幸亦兒阿塔。諸王亦孫哥、駙馬也速兒等請伐宋。帝亦以宋人違命囚使,會議伐之。
秋七月,命諸王各還所部以居。諸王塔察兒、駙馬帖里垓軍過東平諸處,掠民羊豕。帝聞,遣使問罪。由是諸軍無犯者。
是歲,波麗國王細嵯甫、雲南酋長摩合羅嵯及素丹諸國來覲。兀良合台討白蠻等,克之;遂自昔八兒地還至重慶府,敗宋將張都統。賜金縷織文衣一襲、銀五十兩、綵帛萬二百匹,以賚軍士。
冬,帝駐蹕阿塔哈帖乞兒蠻。以阿木河回回降民分賜諸王百官。
七年丁巳春,幸忽闌也兒吉。詔諸王出師征宋。乞都不花等討末來吉兒都怯寨,平之。
夏六月,謁太祖行宮,祭旗鼓,復會于怯魯連之地,還幸月兒滅怯土。
秋,駐蹕于軍腦兒,釃馬乳祭天。
九月,出師南征。以駙馬剌真之子乞軍自鄧州略地,遂渡漢江。
冬十一月,兀良合台伐交趾,敗之,入其國。安南主陳日煚竄海島,遂班師。遣阿藍荅兒、脫因、囊加台等詣陝西等處理筭錢穀。
冬,帝度漠南,至於玉龍棧。忽必烈及諸王阿里不哥、八里土、出木哈兒、玉龍塔失、昔烈吉、公主脫滅干等來迎,大燕。既而各遣歸所部。
八年戊午春正月朔,幸也里本朶哈之地,受朝賀。
二月,陳日煚傳國于長子光昞。光昞遣壻與其國人以方物來見,兀良合台送詣行在所。諸王旭烈兀討回回哈里發,平之,禽其王,遣使來獻捷。帝獵于也里海牙之地。師南征,次于河。適冰合,以土覆之而渡。帝自將伐宋,由西蜀以入。命張柔從忽必烈征鄂,趨杭州。命塔察攻荊山,分宋兵力。宋四川制置使蒲澤之攻成都。紐鄰率師與戰,敗之;進攻雲頂山,守將姚某等以衆相繼來降。詔以紐鄰為都元帥。帝由東勝渡河。遣參知政事劉太平括興元戶口。
三月,命洪茶丘率師從劄剌同征高麗。
夏四月,駐蹕六盤山,諸郡縣守令來覲。豐州千戶郭燧奏請續簽軍千人修治金州,從之。是時,軍四萬,號十萬,分三道而進:帝由隴州入散關,諸王莫哥由洋州入米倉關,孛里义萬戶由漁關入沔州。以明安荅兒為太傅,守京兆。詔徵益都行省李璮兵,璮來言:「益都南北要衝,兵不可撤。」從之。璮還,擊海州、漣水等處。
五月,皇子阿速帶因獵獨騎傷民稼,帝見讓之,遂撻近侍數人。士卒有拔民蔥者,即斬以徇。由是秋毫莫敢犯。仍賜所經郡守各有差。
秋七月,留輜重於六盤山,率兵由寶雞攻重貴山,所至輒平。
八月辛丑,璮與宋人戰,殺宋師殆盡。
九月,駐蹕漢中。都元帥紐鄰留密里火者、劉黑馬等守成都,悉率餘兵渡馬湖,禽宋制置使張實。遂遣實招諭苦竹隘,實遁。
冬十月壬午,帝次寶峰。癸未,如利州,觀其城池並非深固,以汪田哥能守,蜀不敢犯,賜卮酒獎諭之。帝渡嘉陵江,至白水江,命田哥造浮梁以濟。梁成,賜田哥等金帛有差。帝駐蹕劍門。戊子,攻苦竹隘,裨將趙仲竊獻東南門。師入,與其守將楊立戰,敗之,殺立,衆皆奔潰。詔毋犯趙仲家屬,仍賜仲衣帽,徙于隆慶。己亥,獲張實,支解之。賜田哥玉帶及犒賞士卒,留精兵五百守之。遣使招諭龍州。帝至高峰。庚子,圍長寧山,守將王佐、裨將徐昕等率兵出戰,敗之。
十一月己酉,帝督軍先攻鵝頂堡。壬子,力戰于望喜門。薄暮,宋知縣王仲由鵝頂堡出降。是夜破其城,王佐死焉。癸丑,誅佐之子及徐昕等四十餘人。以彭天祥為達魯花赤治其事,王仲副之。丙辰,進攻大獲山,守將楊大淵降,命大淵為四川侍郎,仍以其兵從。庚午,次和溪口,遣驍騎略青居山。是月,龍州王知府降。諸王莫哥都攻禮義山不克,諸王塔察兒略地至江而還,並會于行在所。命忽必烈統諸路蒙古、漢軍伐宋。
十二月壬午,楊大淵率所部兵與汪田哥分擊相如等縣。都元帥紐鄰攻簡州,以宋降將張威率衆為先鋒。乙酉,帝次于運山。大淵遣人招降其守將張大悅,仍以大悅為元帥。師至青居山,裨將劉淵等殺都統段元鑒降。庚寅,遣使招諭未附。丁酉,隆州守縣降。己亥,大良山守將蒲元圭降。詔諸軍毋俘掠。癸卯,攻雅州,拔之。石泉守將趙順降。甲辰,遣宋人晉國寶招諭合州守將王堅,堅辭之,國寶遂歸。
是歲,皇子辨都薨于吉河之南。
九年己未春正月乙巳朔,駐蹕重貴山北,置酒大會,因問諸王、駙馬、百官曰:「今在宋境,夏暑且至,汝等其謂可居否乎?」札剌亦兒部人脫歡曰:「南土瘴癘,上宜北還。所獲人民,委吏治之,便。」阿兒剌部人八里赤曰:「脫歡怯,臣願往居焉。」帝善之。戊申,晉國寶歸次峽口,王堅追還殺之。諸王莫哥都復攻渠州禮義山,曳剌禿魯雄攻巴州平梁山。丁卯,大淵請攻合州,俘男女八萬餘。
二月丙子,帝悉率諸兵渡雞爪灘,至石子山。丁丑,督諸軍戰城下。辛巳,攻一字城。癸未,攻鎮西門。三月,攻東新門、奇勝門、鎮西門小堡。
夏四月丙子,大雷雨凡二十日。乙未,攻護國門。丁酉,夜登外城,殺宋兵甚衆。
五月,屢攻不克。
六月丁巳,汪田哥復選兵夜登外城馬軍寨,殺寨主及守城者。王堅率兵來戰。遲明,遇雨,梯折,後軍不克進而止。是月,帝不豫。
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餘悉攻重慶。癸亥,帝崩于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追諡桓肅皇帝,廟號憲宗。
帝剛明雄毅,沉斷而寡言,不樂燕飲,不好侈靡,雖后妃不許之過制。初,太宗朝,群臣擅權,政出多門。至是,凡有詔旨,帝必親起草,更易數四,然後行之。御群臣甚嚴,嘗諭旨曰:「爾輩若得朕獎諭之言,即志氣驕逸,志氣驕逸,而災禍有不隨至者乎?爾輩其戒之。」性喜畋獵,自謂遵祖宗之法,不蹈襲他國所為。然酷信巫覡卜筮之術,凡行事必謹叩之,殆無虛日,終不自厭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四‧本紀第四  世祖一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諱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母莊聖太后,怯烈氏。以乙亥歲八月乙卯生。及長,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撫下。納弘吉剌氏為妃。
歲甲辰,帝在潛邸,思大有為於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
歲辛亥,六月,憲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長且賢,故憲宗盡屬以漠南漢地軍國庶事,遂南駐爪忽都之地。
邢州有兩荅剌罕言於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萬餘戶,今日減月削,纔五七百戶耳,宜選良吏撫循之。」帝從其言。承制以脫兀脫及張耕為邢州安撫使,劉肅為商榷使,邢乃大治。
歲壬子,帝駐桓、撫間。憲宗令斷事官牙魯瓦赤與不只兒等緫天下財賦于燕,視事一日,殺二十八人。其一人盜馬者,杖而釋之矣,偶有獻環刀者,遂追還所杖者,手試刀斬之。帝責之曰:「凡死罪必詳讞而後行刑,今一日殺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復斬,此何刑也?」不只兒錯愕不能對。
太宗朝立軍儲所于新衛,以收山東、河北丁糧,後惟計直取銀帛,軍行則以資之。帝請于憲宗,設官築五倉于河上,始令民入粟。
宋遣兵攻虢之盧氏、河南之永寧、衛之八柳渡,帝言之憲宗,立經略司於汴,以忙哥、史天澤、楊惟中、趙璧為使,陳紀、楊果為參議,俾屯田唐、鄧等州,授之兵、牛,敵至則禦,敵去則耕,仍置屯田萬戶於鄧,完城以備之。
夏六月,入覲憲宗於曲先惱兒之地,奉命帥師征雲南。
秋七月丙午,禡牙西行。
歲癸丑,受京兆分地。諸將皆築第京兆,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興元諸州。又奏割河東解州鹽池以供軍食,立從宜府于京兆,屯田鳳翔,募民受鹽入粟,轉漕嘉陵。
夏,遣王府尚書姚樞立京兆宣撫司,以孛蘭及楊惟中為使,關隴大治。又立交鈔提舉司,印鈔以佐經用。
秋八月,師次臨洮。遣玉律朮、王君候、王鑑諭大理,不果行。
九月壬寅,師次忒剌,分三道以進。大將兀良合帶率西道兵,由晏當路;諸王抄合、也只烈帥東道兵,由白蠻;帝由中道。乙巳,至滿陀城,留輜重。
冬十月丙午,過大渡河,又經行山谷二千餘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摩娑蠻主迎降,其地在大理北四百餘里。
十一月辛卯,復遣玉律朮等使大理。丁酉,師至白蠻打郭寨,其主將出降,其姪堅壁拒守,攻拔殺之,不及其民。庚子,次三甸。辛丑,白蠻送款。
十二月丙辰,軍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氏微弱,國事皆決於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衆遁去,命大將也古及拔突兒追之。帝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計必死矣。」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樞等搜訪圖籍,乃得三使尸,既瘞,命樞為文祭之。辛酉,南出龍首城,次趙瞼。癸亥,獲高祥,斬于姚州。留大將兀良合帶戍守,以劉時中為宣撫使,與段氏同安輯大理,遂班師。
歲甲寅,夏五月庚子,駐六盤山。
六月,以廉希憲為關西道宣撫使,姚樞為勸農使。
秋八月,至自大理,駐桓、撫間,復立撫州。
冬,駐爪忽都之地。
歲乙卯,春,復駐桓、撫間。
冬,駐奉聖州北。
歲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聰卜地于桓州東、灤水北,城開平府,經營宮室。
冬,駐于合剌八剌合孫之地。憲宗命益懷州為分地。
歲丁巳,春,憲宗命阿藍荅兒、劉太平會計京兆、河南財賦,大加鉤考,其貧不能輸者,帝為代償之。
冬十二月,入覲于也可迭烈孫之地,議分道攻宋,以明年為期。
歲戊午,冬十一月戊申,禡牙于開平東北,是日啟行。
歲己未,春二月,會諸王于邢州。
夏五月,駐小濮州。徵東平宋子貞、李昶,訪問得失。
秋七月甲寅,次汝南,命大將拔都兒等前行,備糧漢上,戒諸將毋妄殺。命楊惟中、郝經宣撫江淮,必闍赤孫貞督軍須蔡州。有軍士犯法者,貞縛致有司,白于帝,命戮以徇,諸軍凜然,無敢犯令者。
八月丙戌,渡淮。辛卯,入大勝關,宋戍兵皆遁。壬辰,次黃陂。甲午,遣廉希憲招臺山寨。比至,千戶董文炳等已破之。時淮民被俘者衆,悉縱之。庚子,先鋒茶忽得宋沿江制置司榜來上,有云:「今夏諜者聞北兵會議,取黃陂民船繫筏,由陽邏堡以渡,會于鄂州。」帝曰:「此事前所未有,願如其言。」辛丑,師次江北。
九月壬寅朔,親王穆哥自合州釣魚山遣使以憲宗凶問來告,且請北歸以繫天下之望。帝曰:「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甲辰,登香罏山,俯瞰大江,江北曰武湖,湖之東曰陽邏堡,其南岸即滸黃洲。宋以大舟扼江渡,帝遣兵奪二大舟。是夜,遣木魯花赤、張文謙等具舟楫。乙巳遲明,至江岸,風雨晦冥,諸將皆以為未可渡,帝不從。遂申敕將帥揚旗伐鼓,三道並進,天為開霽。與宋師接戰者三,殺獲甚衆,逕達南岸。軍士有擅入民家者,以軍法從事。凡所俘獲,悉縱之。丁未,遣王沖道、李宗傑、訾郊招諭鄂城,比至東門,矢下如雨,沖道墜馬,為敵所獲,宗傑、郊奔還。帝駐滸黃洲。己酉,抵鄂,屯兵教場。庚戌,圍鄂。壬子,登城東北壓雲亭,立望樓,高可五丈,望見城中出兵,趣兵迎擊,生擒二人,云:「賈似道率兵救鄂,事起倉卒,皆非精銳。」遂命官取逃民棄糧,聚之軍中,為攻取計。戊午,順天萬戶張柔兵至。大將拔突兒等以舟師趨岳州,遇宋將呂文德自重慶來,拔都兒等迎戰,文德乘夜入鄂城,守愈堅。
冬十月辛未朔,移駐烏龜山。甲戌,拔突兒還自岳。
十一月丙辰,移駐牛頭山。兀良合帶略地諸蠻,由交趾歷邕、桂,抵潭州,聞帝在鄂,遣使來告。時先朝諸臣阿藍荅兒、渾都海、脫火思、脫里赤等謀立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者,睿宗第七子,帝之弟也。於是阿藍荅兒發兵於漠北諸部,脫里赤括兵於漠南諸州,而阿藍荅兒乘傳調兵,去開平僅百餘里。皇后聞之,使人謂之曰:「發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孫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藍荅兒不能荅。繼又聞脫里赤亦至燕,后即遣脫歡、愛莫干馳至軍前密報,請速還。丁卯,發牛頭山,聲言趨臨安,留大將拔突兒等帥諸軍圍鄂。
閏月庚午朔,還駐青山磯。辛未,臨江岸。遣張文謙還諭諸將曰:「遲六日,當去鄂退保滸黃洲。」命文謙發降民二萬北歸。宋賈似道遣宋京請和,命趙璧等語之曰:「汝以生靈之故來請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當請於朝。」是日,大軍北還。己丑,至燕。脫里赤方括民兵,民甚苦之。帝詰其由,括以憲宗臨終之命。帝察其包藏禍心,所集兵皆縱之,人心大悅。
是冬,駐燕京近郊。
中統元年春三月戊辰朔,車駕至開平。親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忽剌忽兒、爪都率東道諸王,皆來會,與諸大臣勸進。帝三讓,諸王大臣固請。辛卯,帝即皇帝位,以禡禡、趙璧、董文炳為燕京路宣慰使。陝西宣撫使廉希憲言:「高麗國王嘗遣其世子倎入覲,會憲宗將兵攻宋,倎留三年不遣。今聞其父已死,若立倎,遣歸國,彼必懷德於我,是不煩兵而得一國也。」帝是其言,改館倎,以兵衛送之,仍赦其境內。
夏四月戊戌朔,立中書省,以王文統為平章政事,張文謙為左丞。以八春、廉希憲、商挺為陝西四川等路宣撫使,趙良弼參議司事,粘合南合、張啟元為西京等處宣撫使。己亥,詔諭高麗國王王倎,仍歸所俘民及其逃戶,禁邊將勿擅掠。辛丑,以即位詔天下。詔曰:
朕惟祖宗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迭興,文治多缺,五十餘年於此矣。蓋時有先後,事有緩急,天下大業,非一聖一朝所能兼備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憂國愛民之心雖切於己,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方董夔門之師,遽遺鼎湖之泣。豈期遺恨,竟勿克終。
肆予沖人,渡江之後,蓋將深入焉。乃聞國中重以簽軍之擾,黎民驚駭,若不能一朝居者。予為此懼,馹騎馳歸。目前之急雖紓,境外之兵未戢。乃會群議,以集良規。不意宗盟,輒先推戴。左右萬里,名王巨臣,不召而來者有之,不謀而同者皆是。咸謂國家之大統不可久曠,神人之重寄不可暫虛。求之今日,太祖嫡孫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賢以長,止予一人。雖在征伐之間,每存仁愛之念,博施濟衆,實可為天下主。天道助順,人謨與能。祖訓傳國大典,於是乎在,孰敢不從。朕峻辭固讓,至於再三,祈懇益堅,誓以死請。於是俯徇輿情,勉登大寶。自惟寡昧,屬時多艱,若涉淵冰,罔知攸濟。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務施實德,不尚虛文。雖承平未易遽臻,而飢渴所當先務。嗚呼!曆數攸歸,欽應上天之命;勳親斯託,敢忘烈祖之規?建極體元,與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賴我遠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協力,獻可替否之助也。誕告多方,體予至意!
丁未,以翰林侍讀學士郝經為國信使,翰林待制何源、禮部郎中劉人傑副之,使于宋。丙辰,收輯中外官吏宣劄牌面。遣帖木兒、李舜欽等行部,考課各路諸色工匠。置急遞鋪。乙丑,徵諸道兵六千五百人赴京師宿衛。置互市于漣水軍,禁私商不得越境,犯者死。是月,阿里不哥僭號于和林城西按坦河。召賈居貞、張儆、王煥、完顏愈乘傳赴闕。
五月戊辰朔,詔燕帖木兒、忙古帶節度黃河以西諸軍。丙戌,建元中統,詔曰: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草創,未遑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纘舊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制。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為中統元年。惟即位體元之始,必立經陳紀為先。故內立都省,以緫宏綱;外設緫司,以平庶政。仍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頒。於戲!秉籙握樞,必因時而建號;施仁發政,期與物以更新。敷宣懇惻之辭,表著憂勞之意。凡在臣庶,體予至懷!
詔安撫壽春府軍民。甲午,以阿里不哥反,詔赦天下。乙未,立十路宣撫司:以賽典赤、李德輝為燕京路宣撫使,徐世隆副之;宋子貞為益都濟南等路宣撫使,王磐副之;河南路經略使史天澤為河南宣撫使;楊果為北京等路宣撫使,趙炳副之;張德輝為平陽太原路宣撫使,謝瑄副之;孛魯海牙、劉肅並為真定路宣撫使;姚樞為東平路宣撫使,張肅副之;中書左丞張文謙為大名彰德等路宣撫使,游顯副之;粘合南合為西京路宣撫使,崔巨濟副之;廉希憲為京兆等路宣撫使。以汪惟正為鞏昌等處便宜都緫帥,虎闌箕為鞏昌路元帥。詔諭成都路侍郎張威安撫元、忠、綿、資、邛、彭等州。西川、潼川、隆慶、順慶等府及各處山寨歸附官吏,皆給宣命、金符有差。詔平陽、京兆兩路宣撫司簽兵七千人,於延安等處守隘,以萬戶鄭鼎、昔剌忙古帶領之,貧不能應役者,官為資給。徵諸路兵三萬駐燕京近地。命諸路市馬萬匹送開平府。以緫帥汪良臣統陝西漢軍於沿河守隘。立望雲驛,非軍事毋得輒入。熒惑入南斗,留五十餘日。
六月戊戌,詔燕京、西京、北京三路宣撫司運米十萬石,輸開平府及撫州、沙井、淨州、魚兒濼,以備軍儲。以李璮為江淮大都督。劉太平等謀反,事覺伏誅,並誅乞帶不花於東川,明里火者於西川。渾都海反。乙巳,李璮言:「獲宋諜者,言賈似道調兵,聲言攻漣州。遣人覘之,見許浦江口及射陽湖兵船二千艘,宜繕理城塹以備。」罷阿藍帶兒所簽解鹽戶軍百人。壬子,詔陝西四川宣撫司八春節制諸軍。乙卯,詔東平路萬戶嚴忠濟等發精兵一萬五千人赴開平。乙丑,以石長不為大理國緫管,佩虎符。詔十路宣撫司造戰襖、裘、帽,各以萬計,輸開平。是月,召真定劉郁,邢州郝子明,彰德胡祗遹,燕京馮渭、王光益、楊恕、李彥通、趙和之,東平韓文獻、張昉等,乘傳赴闕。高麗國王王倎遣其子永安公僖、判司宰事韓即來賀即位,以國王封冊、王印及虎符賜之。
秋七月戊辰,敕燕京、北京、西京、真定、平陽、大名、東平、益都等路宣撫司,造羊裘、皮帽、蔥、靴,皆以萬計,輸開平。己巳,以萬戶史天澤扈從先帝有功,賜銀萬五千兩。遣靈州種田民還京兆。庚午,賜山東行省大都督李璮金符二十、銀符五,俾給所部有功將士。癸酉,以燕京路宣慰使禡禡行中書省事,燕京路宣慰使趙璧平章政事,張啟元參知政事,王鶚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河南路宣撫使史天澤兼江淮諸翼軍馬經略使。丙子,詔中書省給諸王塔察兒益都、平州封邑歲賦、金帛,并以諸王白虎、襲剌門所屬民戶、人匠、歲賦給之。詔造中統元寶交鈔。立互市于潁州、漣水、光化軍。北京路都元帥阿海乞免所部軍士征徭,從之。宋兵攻邊城,詔遣太丑、怯列、忙古帶率所部,合兵擊之。下詔褒賞行省大都督李璮。帝自將討阿里不哥。敕劉天麟規措中都析津驛傳馬。
八月丙午,授中書左丞、行大名等路宣撫使張文謙虎符。丁未,詔都元帥紐璘所過毋擅捶掠官吏。己酉,立秦蜀行中書省,以京兆等路宣撫使廉希憲為中書省右丞,行省事。宋兵臨漣州,李璮乞諸道援兵。癸丑,賜必闍赤塔剌渾銀二千五百兩。李璮乞遣將益兵,渡淮攻宋,以方遣使修好,不從。癸亥,澤州、潞州旱,民饑,敕賑之。
九月丁卯,帝在轉都兒哥之地,以阿里不哥遺命,下詔諭中外。乙亥,李璮復請攻宋,復諭止之。壬午,初置拱衛儀仗。是月,阿藍荅兒率兵至西涼府,與渾都海軍合,詔諸王合丹、合必赤與緫帥汪良臣等率師討之。丙戌,大敗其軍于姑臧,斬阿藍荅兒及渾都海,西土悉平。
冬十月丁未,李璮言宋兵復軍于漣州。癸丑,初行中統寶鈔。戊午,車駕駐昔光之地,命給官錢,雇在京橐駝,運米萬石,輸行在所。
十一月戊子,發常平倉賑益都、濟南、濱棣饑民。
十二月丙申,以禮部郎中孟甲、禮部員外郎李文俊使安南、大理。乙巳,李璮上將士功,命璮以益都官銀賞之。帝至自和林,駐蹕燕京近郊。始制祭享太廟祭器、法服。以梵僧八合思八為帝師,授以玉印,統釋教。立仙音院,復改為玉宸院,括樂工。立儀鳳司,又立符寶局及御酒庫、群牧所。升衛輝為緫管府。賜親王穆哥銀二千五百兩;諸王按只帶、忽剌忽兒、合丹、忽剌出、勝納合兒銀各五千兩,文綺帛各三百匹,金素半之;諸王塔察、阿朮魯鈔各五十九錠有奇,綿五千九十八斤,絹五千九十八匹,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海都銀八百三十三兩,文綺五十匹,金素半之;覩兒赤、也不干銀八百五十兩;兀魯忽帶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只必帖木兒銀八百三十三兩;爪都、伯木兒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都魯、牙忽銀八百三十三兩,特賜綿五十斤;阿只吉銀五千兩,文綺三百,金素半之;先朝皇后怗古倫銀二千五百兩,羅絨等折寶鈔二十三錠有奇;皇后斡者思銀二千五百兩;兀魯忽乃妃子銀五千兩。自是歲以為常。
二年春正月辛未夜,東北赤氣照人,大如席。乙酉,宋兵圍漣州。己丑,李璮率將士迎戰,敗之。賜詔獎諭,給金銀符以賞將士。庚寅,璮擅發兵修益都城塹。
二月丁酉,太陰掩昴。己亥,宋兵攻漣水,命阿朮等帥兵赴之。丙午,車駕幸開平。詔減免民間差發。罷守隘諸軍。秦蜀行省借民錢給軍,以今年稅賦償之。免平陽、太原軍站戶重科租稅。丁未,詔行中書省平章禡禡及王文統等率各路宣撫使赴闕。丁巳,李璮破宋兵于沙湖堰。
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丙午,詔軍中所俘儒士聽贖為民。辛亥,遣弓工往教鄯闡人為弓。乙卯,詔十路宣撫使量免民間課程。命宣撫司官勸農桑,抑游惰,禮高年,問民疾苦,舉文學才識可以從政及茂才異等,列名上聞,以聽擢用;其職官污濫及民不孝悌者,量輕重議罰。辛酉,詔太康弩軍二千八百人戍蔡州。以禮部郎中劉芳使大理等國。
五月乙丑,禁使臣毋入民家,令止頓析津驛。遣崔明道、李全義為詳問官,詣宋淮東制司,訪問國信使郝經等所在,仍以稽留信使、侵擾疆埸詰之。庚辰,敕使臣及軍士所過城邑,官給廩餼,毋擾于民。丁亥,申嚴沿邊軍民越境私商之禁。唐慶子政臣入見,詔復其家。弛諸路山澤之禁。禁私殺馬牛。申嚴越境私商,販馬匹者罪死。以河南經略宣撫使史天澤為中書右丞相,河南軍民並聽節制。詔成都路置惠民藥局。遣王祐於西川等路採訪醫、儒、僧、道。
六月癸巳,括漏籍老幼等戶,協濟編戶賦稅。丙申,賜新附人王顯忠、王誼等衣物有差。李璮遣人獻漣水捷。罷諸路拘收孛蘭奚。禁諸王擅遣使招民及徵私錢。戊戌,太陰犯角。詔諭十路宣撫司並管民官,定鹽酒稅課等法。癸卯,以嚴忠範為東平路行軍萬戶兼管民緫管,仍諭東平路達魯花赤等官並聽節制。詔定中外官所乘馬數各有差。乙巳,賑火少里驛戶之乏食者。賞欽察所部將校有功者銀二千五百兩及幣帛有差。己酉,命竇默仍翰林侍講學士。默與王鶚面論王文統不宜在相位,薦許衡代之,帝不懌而罷。辛亥,轉懿州米萬石賑親王塔察兒所部饑民。賜親王合丹所部軍幣帛九百匹、布千九百匹。乙卯,敕平陽路安邑縣蒲萄酒自今毋貢。詔:「宣聖廟及管內書院,有司歲時致祭,月朔釋奠;禁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侵擾褻瀆,違者加罪。」丙辰,以汪良臣同僉鞏昌路便宜都緫帥,凡軍民官並聽良臣節制。丁巳,敕諸路造人馬甲及鐵裝具萬二千,輸開平。戊午,詔毋收衛輝、懷孟賦稅,以償其所借芻粟。庚申,宋瀘州安撫使劉整舉城降,以整行夔府路中書省兼安撫使,佩虎符。仍諭都元帥紐璘等使存恤其民。賜故金翰林修撰魏璠諡靖肅。秦蜀行省言青居山都元帥欽察等所部將校有功,詔降虎符一、金符五、銀符五十七,令行省銓定職名給之。城臨洮。陞真定鼓城縣為晉州,以鼓城、安平、武強、饒陽隸焉。賜僧子聰懷孟、邢州田各五十頃。罷金、銀、銅、鐵、丹粉、錫碌坑冶所役民夫及河南舞陽薑戶、藤花戶,還之州縣。賜大理國主段實虎符,優詔撫諭之。命李璮領益都路鹽課。出工局繡女,聽其婚嫁。懷孟廣濟渠提舉王允中、大使楊端仁鑿沁河渠成,溉田四百六十餘所。高麗國王倎更名禃,遣其世子愖奉表來朝,命宿衛將軍孛里察、禮部郎中高逸民持詔往諭,仍以玉帶賜之。以不花為中書右丞相,耶律鑄為中書左丞相,張啟元為中書右丞。授管領崇慶府、黎、雅、威、茂、邛、灌七處軍民小太尉虎符。
秋七月辛酉朔,立軍儲都轉運使司,以馬月合乃為使,周鍇為副使。癸亥,初立翰林國史院。王鶚請修遼、金二史,又言:「唐太宗置弘文館,宋太宗設內外學士院。今宜除拜學士院官,作養人才。乞以右丞相史天澤監修國史,左丞相耶律鑄、平章政事王文統監修遼、金史,仍採訪遺事。」並從之。賑和林饑民。賞鞏昌路緫帥汪惟正將校斬渾都海功銀二千五百兩、馬價銀四千九百兩。諸王昌童招河南漏籍戶五百,命付之有司。命緫管王青製神臂弓、柱子弓。諭河南管軍官於近城地量存牧場,餘聽民耕。巴思荅兒乞於高麗鴨綠江西立互市,從之。乙丑,遣使持香幣祀嶽瀆。丁丑,渡江新附民留屯蔡州者,徙居懷孟,貸其種食。以萬家奴為安撫高麗軍民達魯花赤,賜虎符。庚辰,西京、宣德隕霜殺稼。辛巳,詔許衡即其家教懷孟生徒。命西京宣撫司造船備西夏漕運。壬午,遣納速剌丁、孟甲等使安南。乙酉,以牛驛雨雪,道途泥濘,改立水驛。己丑,命鍊師王道婦於真定築道觀,賜名玉華。諭將士舉兵攻宋,詔曰:「朕即位之後,深以戢兵為念,故年前遣使於宋以通和好。宋人不務遠圖,伺我小隙,反啟邊釁,東剽西掠,曾無寧日。朕今春還宮,諸大臣皆以舉兵南伐為請,朕重以兩國生靈之故,猶待信使還歸,庶有悛心,以成和議,留而不至者,今又半載矣。往來之禮遽絕,侵擾之暴不已。彼嘗以衣冠禮樂之國自居,理當如是乎?曲直之分,灼然可見。今遣王道貞往諭。卿等當整爾士卒,礪爾戈矛,矯爾弓矢,約會諸將,秋高馬肥,水陸分道而進,以為問罪之舉。尚賴宗廟社稷之靈,其克有勳。卿等當宣布朕心,明諭將士,各當自勉,毋替朕命。」鄂州青山磯、滸黃洲所招新民遷至江北者,設官領之。敕懷孟牧地聽民耕墾。
八月壬辰,賜故金補闕李大節諡貞肅。丁酉,命開平守臣釋奠于宣聖廟。戊戌,以燕京等路宣撫使賽典赤為平章政事。敕以賀天爵為金齒等國安撫使,忽林伯副之,仍招諭使安其民。己亥,諭武衛軍都指揮使李伯祐汰本軍疲老者,選精銳代之,給海青銀符一,有奏,馳驛以聞。辛丑,以宣撫使粘合南合為中書右丞,闊闊為中書左丞,賈文備為開元女直水達達等處宣撫使,賜虎符。以宋降將王青為緫管,教武衛軍習射。乙巳,禁以俘掠婦女為娼。丙午,太白犯歲星。以許衡為國子祭酒。丁未,以姚樞為大司農,竇默仍翰林侍講學士。先是,以樞為太子太師,衡為太子太傅,默為太子太保,樞等以不敢當師傅禮,皆辭不拜,故復有是命。初立勸農司,以陳邃、崔斌、成仲寬、粘合從中為濱棣、平陽、濟南、河間勸農使,李士勉、陳天錫、陳膺武、忙古帶為邢洺、河南、東平、涿州勸農使。己酉,命大名等路宣撫使歲給翰林侍講學士竇默、太醫副使王安仁衣糧,賜田以為永業。甲寅,賞董文炳所將渡江及北征有功者二十二人,銀各五十兩。封順天等路萬戶張柔為安肅公,濟南路萬戶張榮為濟南公。陝西四川行省乞就決邊方重刑,不允。詔陝西四川行省存恤歸附軍民。詔:「自今使臣有矯稱上命者,有司不得聽受。諸王、后妃、公主、駙馬非聞奏,不許擅取官物。」賜慶壽寺、海雲寺陸地五百頃。敕西京運糧于沙井,北京運糧于魚兒泊。立檀州驛。頒斗斛權衡。賑桓州饑民。賜諸王塔察兒金千兩、銀五千兩、幣三百匹。給阿石寒甲價銀千二百兩。核實新增戶口,措置諸路轉輸法。命劉整招懷夔府、嘉定等處民戶。宋私商七十五人入宿州,議置于法,詔宥之,還其貨,聽榷場貿易。仍檄宋邊將還北人之留南者。
九月庚申朔,詔以忽突花宅為中書省署。奉遷祖宗神主于聖安寺。癸亥,邢州安撫使張耕告老,詔以其子鵬翼代之。武衛親軍都指揮使李伯祐、董文炳言:「武衛軍疲老者,乞補換,仍存恤其家。」從之。丙寅,詔以粘合南合行中興府中書省。戊辰,大司農姚樞請以儒人楊庸教孔、顏、孟三氏子孫,東平府詳議官王鏞兼充禮樂提舉。詔以庸為教授,以鏞特兼太常少卿。辛未,以清、滄鹽課銀償往歲所貸民錢給公費者。置和糴所于開平,以戶部郎中宋紹祖為提舉和糴官。丙子,諭諸王、駙馬,凡民間詞訟無得私自斷決,皆聽朝廷處置。河南民王四妻靳氏一產三男,命有司量給贍養。敕今歲田租輸沿河近倉,官為轉漕,不可勞民。癸未,以甘肅等處新罹兵革,民務農安業者為戍兵所擾,遣阿沙、焦端義往撫治之。以海青銀符二、金符十給中書省,量軍國事情緩急,付乘驛者佩之。以開元路隸北京宣撫司。真定路官民所貸官錢,貧不能償,詔免之。王鶚請於各路選委博學老儒一人,提舉本路學校,特詔立諸路提舉學校官,以王萬慶、敬鉉等三十人充之。敕燕京、順天等路續製人甲五千、馬甲及鐵裝具各二千。
冬十月庚寅朔,詔鳳翔府種田戶隸平陽兵籍,毋令出征,務耕屯以給軍餉。辛卯,陝西四川行省上言:「軍務急速,若待奏報,恐失事機。」詔與都元帥紐璘會議行之。遣道士訾洞春代祀東海廣德王廟。壬辰,敕火兒赤、奴懷率所部略地淮西。丁酉,敕愛亦伯等及陝西宣撫司檢覈不魯歡、阿藍塔兒所貸官銀。庚子,以右丞張啟元行中書省於平陽、太原等路。括西京兩路官民,有壯馬皆從軍,令宣德州楊庭訓統之,有力者自備甲仗,無力者官與供給。兩路奧魯官并在家軍人,凡有馬者並付新軍劉緫管統領。昂吉所管西夏軍,并豐州、蕁麻林、夏水阿剌渾皆備鞍馬甲仗,及孛魯歡所管兵,凡徒行者市馬給之,並令從軍,違者以失誤軍期論。修燕京舊城。命平章政事趙璧、左三部尚書怯烈門率蒙古、漢軍駐燕京近郊、太行一帶,東至平灤,西控關陝,應有險阻,於附近民內選諳武事者,修立堡寨守禦。以河南屯田萬戶史權為江漢大都督,依舊戍守。又選銳卒三千付史樞管領,於燕京近郊屯駐。壬寅,命亳州張柔、歸德邸浹、睢州王文幹、水軍解成、張榮實、東平嚴忠嗣、濟南張宏七萬戶,以所部兵來會。罷東平會計前任官侵用財賦。甲辰,宋兵攻瀘州,劉整擊敗之。詔賞整銀五千兩、幣帛二千匹。失里荅、劉元振守禦有功,各賞銀五百兩,將士銀萬兩、幣帛千匹。乙巳,詔指揮副使鄭江將千人赴開平,指揮使董文炳率善射者千人由魚兒泊赴行在所,指揮使李伯祐率餘兵屯潮河川。壬子,詔霍木海、乞帶等自得勝口至中都預備糧餉芻粟。丙辰,詔平章政事塔察兒率軍士萬人,由古北口西便道赴行在所。
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兒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帝親率諸軍以躡其後,其部將阿脫等降,阿里不哥北遁。庚午,太陰犯昴。壬申,詔免今年賦稅。癸酉,駐蹕帖買和來之地。以尚書怯烈門、平章趙璧兼大都督,率諸軍從塔察兒北上。分蒙古軍為二,怯烈門從麥肖出居庸口,駐宣德德興府;訥懷從阿忽帶出古北口,駐興州。帝親將諸萬戶漢軍及武衛軍,由檀、順州駐潮河川。敕官給芻糧,毋擾居民。罷十路宣撫司,止存開元路。命諸路市馬二萬五千餘匹,授蒙古軍之無馬者。丁丑,徵諸路宣撫司官赴中都。移蹕於速木合打之地。詔漢軍屯懷來、縉山。鷹坊阿里沙及阿散兄弟二人以擅離扈從伏誅。
十二月庚寅,詔封皇子真金為燕王,領中書省事。辛卯,熒惑犯房。壬辰,熒惑犯鉤鈐。癸巳,以昌、撫、蓋利泊等處荐罹兵革,免今歲租賦。甲午,師還,詔撤所在戍兵,放民間新簽軍。命太常少卿王鏞教習大樂。壬寅,以隆寒命諸王合必赤所部軍士無行帳者,聽舍民居。命陝蜀行中書省給綏德州等處屯田牛、種、農具。初立宮殿府,秩正四品,專職營繕。立尚食局、尚藥局。初設控鶴五百四人,以劉德為軍使領之。立異樣局達魯花赤,掌御用織造,秩正三品,給銀印。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是歲,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有九。斷死罪四十六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五‧本紀第五  世祖二 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聖廟成。庚午,罷高麗互市。諸王塔察兒請置鐵冶,從之;請立互市,不從。忽剌忽兒所部民饑,罷上供羊。命銀冶戶七百、河南屯田戶百四十,賦稅輸之州縣。命匠戶為軍者仍為軍,其軍官當考第富貧,存恤無力者。耶律鑄詣北京餉諸王軍,仍遣宣撫使柴禎等增價糴米三萬石益之。賜高麗國曆。辛未,禁諸道戍兵及勢家縱畜牧犯桑棗禾稼者。癸酉,以軍興人民勞苦,敕停公私逋負毋徵。癸未,賜廣寧王爪都駝鈕金鍍銀印,及諸王合必赤行軍印。宋制置使賈似道以書誘緫管張元等,李璮獲其書上之。丙戌,命江漢大都督史權、亳州萬戶張弘彥將兵八千赴燕。備宮懸鐘磬、樂舞、籥翟,凡用三百六十二人。高麗遣使奉表來謝,優詔荅之。李璮質子彥簡逃歸。
二月丁亥朔,元籍軍竄名為民者,命有司還正之。括諸道逃亡軍。己丑,李璮反,以漣、海三城獻于宋,盡殺蒙古戍軍,引麾下趨益都。前宣撫副使王磐脫身走至濟南。驛召磐,令姚樞問計,磐對:「豎子狂妄,即成擒耳。」帝然之。庚寅,宋兵攻新蔡。辛卯,始定中外官俸,命大司農姚樞講定條格。甲午,李璮入益都,發府庫犒其將校。乙未,詔諸道以今歲民賦市馬。丙申,郭守敬造寶山漏成,徙至燕京。以興、松、雲三州隸上都。辛丑,李璮遣騎寇蒲臺。癸卯,詔發兵討之。以趙璧為平章政事。修深、冀、南宮、棗強四城。甲辰,發諸蒙古、漢軍討李璮,命水軍萬戶解成、張榮實、大名萬戶王文幹及萬戶嚴忠範會東平,濟南萬戶張宏、歸德萬戶邸浹、武衛軍砲手元帥薛軍勝等會濱棣。詔濟南路軍民萬戶張宏、濱棣路安撫使韓世安,各修城塹,盡發管內民為兵以備。召張柔及其子弘範率兵二千詣京師。丙午,命諸王合必赤緫督諸軍,以不只愛不干及趙璧行中書省事於山東,宋子貞參議行中書省事,以董源、高逸民為左右司郎中,許便宜從事。真定、順天、河間、平灤、大名、邢州、河南諸路兵皆會濟南。以中書左丞闊闊、尚書怯烈門、宣撫游顯行宣慰司於大名,洺磁、懷孟、彰德、衛輝、河南東西兩路皆隸焉。己酉,王文統坐與李璮同謀伏誅,仍詔諭中外。王演等以妖言誅。辛亥,敕元帥阿海分兵戍平灤、海口及東京、廣寧、懿州,以餘兵詣京師。詔諸道括逃軍還屯田,嚴其禁。壬子,李璮據濟南。癸丑,詔大名、洺磁、彰德、衛輝、懷孟、河南、真定、邢州、順天、河間、平灤諸路皆籍兵守城。宋兵攻滕州。丙辰,詔拔都抹台將息州戍兵詣濟南,移其民於蔡州;東平萬戶嚴忠範留兵戍宿州及蘄縣,以餘兵自隨。
三月戊午,有旨:「非中書省文移及兵民官申省者,不許入遞。」己未,括木速蠻、畏吾兒、也里可溫、荅失蠻等戶丁為兵。庚申,括北京鷹坊等戶丁為兵,蠲其賦,令趙炳將之。辛酉,宗拔突言河南有自願從軍者,命即令將之。遣鄭鼎、贍思丁、荅里帶、三島行宣慰司事于平陽、太原。簽見任民官及打捕鷹坊、人匠等軍。徙弘州錦工繡女于京師。敕河東兩路元括金州兵付鄭鼎將之。詔以平章政事禡禡、廉希憲,參政商挺,斷事官麥肖行中書省于陝西、四川。獲私商南界者四十餘人,命釋之。敕燕京至濟南置海青驛凡八所。壬申,命戶部尚書劉肅專職鈔法,平章政事賽典赤兼領之。以撒吉思、柴楨行宣慰司事于北京。免今歲絲銀,止輸田租。癸酉,命史樞、阿朮各將兵赴濟南。遇李璮軍,邀擊大破之,斬首四千,璮退保濟南。乙亥,宋將夏貴攻符離。戊寅,萬戶韓世安率鎮撫馬興、千戶張濟民,大破李璮兵於高苑,獲其權府傅珪,賜濟民、興金符。詔以李璮兵敗諭諸路。禁民間私藏軍器。壬午,始以畏吾字書給驛璽書。免西京今年絲銀稅。甲申,免高麗酒課。乙酉,宋夏貴攻蘄縣。諭諸路管民官,毋令軍馬、使臣入州城、村居、鎮市,擾及良民。
夏四月丙戌朔,大軍樹柵鑿塹,圍璮于濟南。丁亥,詔博興、高苑等處軍民嘗為李璮脅從者,並釋其罪。庚寅,命怯烈門、安撫張耕分邢州戶隸兩荅剌罕。辛卯,修河中禹廟,賜名建極宮。壬辰,以大梁府渠州路軍民緫帥蒲元圭為東夔路經略使。丙申,宋華路分、湯太尉攻徐、邳二州。詔分張柔軍千人還戍亳州。庚子,江漢大都督史權以趙百戶絜衆逃歸,斬之。詔:「自今部曲犯重罪,鞫問得實,必先奏聞,然後置諸法。」詔安輯徐、邳民,禁征戍軍士及勢官,毋縱畜牧傷其禾稼桑棗。以米千石、牛三百,給西京蒙古戶。癸卯,宋兵攻亳州。甲辰,命行中書省、宣慰司、諸路達魯花赤、管民官,勸誘百姓,開墾田土,種植桑棗,不得擅興不急之役,妨奪農時。乙巳,以北京、廣寧、豪、懿州軍興勞弊,免今歲稅賦。命諸路詳讞冤獄。詔河東兩路并平陽、太原路達魯花赤及兵民官,撫安軍民,各安生業,毋失歲計。丁未,李璮遣柴牛兒招諭部民盧廣,廣縛以獻,殺之。以廣權威州軍判,兼捕盜官。戊申,賜諸王也相哥金印。庚戌,賜諸王合必赤金銀海青符各二。免松州、興州、望雲州新舊差賦。以望雲、松山、興州課程隸開平府。壬子,敕非軍情毋行望雲驛。乙卯,河南路王豁子、張無僧、杜信等謀為不軌,並伏誅。詔右丞相史天澤專征,諸將皆受節度。
五月戊午,蘄縣陷,權萬戶李義、千戶張好古死之。庚申,築環城圍濟南,璮不復得出。詔撒吉思安撫益都路百姓,各務農功,仍禁蒙古、漢軍剽掠。癸亥,史權妄奏徐、邳緫管李杲哥完復邳州城,詔由杲哥以下並原其罪。時宋將夏貴攻邳州,杲哥出降,貴既去,杲哥自陳能保全州城,史權以聞,故有是命。甲子,宋兵攻利津縣。蠲濱棣今歲田租之半,東平蠲十之三。自燕至開平立牛驛,給鈔市車牛。戊辰,以左丞相忽魯不花兼中書省都斷事官,賜虎符。真定、順天、邢州蝗。以平章政事賽典赤兼領工部及諸路工作。以孟烈所獻蹶張弩藏于中都。丙子,縉山至望雲立海青驛。丁丑,李杲哥等伏誅。命史天澤選考徐、邳緫管。甲申,真定路不眼里海牙擅殺造偽鈔者三人,詔詰其違制之罪。西京、宣德、威寧、龍門霜,順天、平陽、河南、真定雨雹,東平、濱棣旱。詔覈實逃戶、輸納絲銀稅租戶,口增者賞之,隱匿者罪之,逃民苟免差稅重加之罪。大司農姚樞辭赴省議事,帝勉留之,命樞與左三部尚書劉肅依前商議中書省事。
六月乙酉朔,宋兵攻滄州、雅州、瀘山,民既降復叛,命誅其首亂者七人,餘令安業。割遼河以東隸開元路。戊子,濱棣安撫使韓世安敗宋兵于濱州丁河口。己丑,遣塔察兒帥兵擊宋軍,仍安諭瀕海軍民。乙未,禁女直侵軼高麗國民,其使臣往還,官為護送。命婆娑府屯田軍移駐鴨綠江之西,以防海道。丙申,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貢。壬寅,陝西行省言西京、宣德、太原匠軍困乏,乞以民代之。有旨:「軍籍已定,不宜動搖。宜令貧富相資,果甚貧者,令休息一歲。」癸卯,太原緫管李毅奴哥、達魯花赤戴曲薛等領李璮偽檄,傳行旁郡,事覺誅之。敕寧武軍歲輸所產鐵。河西民及諸王忽撒吉所部軍士乏食,給鈔賑之。壬子,申嚴軍官及兵伍擾民之禁。癸丑,立小峪、蘆子、寧武軍、赤泥泉鐵冶四所。東平嚴忠濟向為民貸錢輸賦四十三萬七千四百錠,借用課程、鈔本、鹽課銀萬五千餘兩,詔勿徵。
秋七月戊午,復蒙古軍站戶差賦,農民包銀徵其半,俘戶止令輸絲。民當輸賦之用,毋徵私債。敕私市金銀應支錢物,止以鈔為准。丙寅,賜夔州路行省陽大淵金符十、銀符十九,賞麾下將士;別給海青符二,事有急速,馳以上聞。立槍杆嶺驛,以便轉輸。癸酉,甘州饑,給銀以賑之。甲戌,李璮窮蹙,入大明湖,投水中不即死,獲之,併蒙古軍囊家伏誅,體解以徇。戊寅,以夔府行省劉整行中書省於成都、潼川兩路,仍賜銀萬兩,分給軍士之失業者。
八月己丑,郭守敬請開玉泉水以通漕運;廣濟河渠司王允中請開邢、洺等處漳、滏灃河、達泉以溉民田;並從之。甲午,博都歡等奏請以宣德州、德興府等處銀冶付其匠戶,歲取銀及石綠、丹粉輸官,從之。丙午,立諸路醫學教授。戊申,敕王鶚集廷臣商榷史事,鶚等乞以先朝事蹟錄付史館。河間、平灤、廣寧、西京、宣德、北京隕霜害稼。
九月戊午,亳州萬戶張弘略破宋兵于蘄縣,復宿、蘄二城。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董文炳兼山東路經略使,收集益都舊軍充武衛軍,戍南邊。詔益都行省大都督撒吉思與董文炳會議兵民籍,每十戶惟取其二充武衛軍;其海州、東海、漣水移入益都者,亦隸本衛。己未,罷霸州海青驛。安南國陳光昞遣使貢方物。壬戌,改邢州為順德府,立安撫司,洺、磁、威三州隸焉。聽太原民食小鹽,歲輸銀七千五百兩。己巳,以馬月合乃餉軍功,授禮部尚書,賜金符。壬申,授安南國王陳光昞及達魯花赤訥剌丁虎符。敕濟南官吏,凡軍民公私逋負,權閣毋徵。癸酉,都元帥闊闊帶卒于軍,以其兄阿朮代之,授虎符,將南邊蒙古、漢軍。
閏月甲申朔,沙、肅二州乏食,給米、鈔賑之。丁亥,立古北口驛。己丑,濟南民饑,免其賦稅。免諸路軍戶他徭。庚寅,敕京師順州至開平置六驛。辛卯,嚴忠範奏請補東平路廟學太常樂工,從之。敕武衛軍及黑軍會于京師。庚子,中翼千戶九住破宋兵于虎腦山。庚戌,發粟三十萬石賑濟南饑民。
冬十月丙辰,放金州所屯軍士二千人及大名、河南新簽防城軍為民。庚申,分益都軍民為二,董文炳領軍,撒吉思治民。禁諸王、使臣、師旅敢有恃勢擾民者,所在執以聞。詔以李璮所掠民馬還其主。以郝經、劉人傑使宋未還,廩其家。中書省奏與宋互市,庶止私商,及復逋民之陷于宋者,且覘漣、海二州,不允。以劉仁傑不附李璮,擢益都路緫管,仍以金帛賜之。壬戌,授益都行中書省都督府所統州郡官金符十七、銀符十一。乙丑,詔禁京畿畋獵。丙寅,分東西兩川都元帥府為二,以帖的及劉整等為都元帥及左右副都元帥。詔責高麗欺慢之罪。又詔賜高麗王禃曆。以戰功賞渠州達魯花赤王璋等金五十兩、銀一千五百五十兩。賞閬、蓬等路都元帥合州戰功銀五千兩。丁卯,詔鳳翔府屯田軍隸兵籍,仍屯田鳳翔。放刁國器所簽平陽軍九百一十五人為民。閬、蓬、廣安、順慶、夔府等路都元帥欽察戍青居山,請益兵,詔陝西行省及鞏昌緫帥汪惟正以兵益之。戊辰,楊大淵乞於利州大安軍以鹽易軍糧,從之。庚午,敕鞏昌緫帥汪惟正將戍青居軍還,屯田利州。乙亥,分中書左右部。丁丑,敕宿州百戶王達等所擒宋王用、夏珍等八人赴京師。命百家奴所將質子軍入侍。戊寅,命不里剌所統固安、平灤質子軍自益都徙還故地。詔益都府路官吏軍民為李璮脅從者,並赦其罪。敕萬戶嚴忠範修復宿州、蘄縣,萬戶忽都虎、懷都、何緫管修完邳州城郭。
十一月乙酉,太白犯鉤鈐。丁亥,敕聖安寺作佛頂金輪會,長春宮設金籙周天醮。辛丑,日有背氣重暈三珥。敕濟南人民為李璮裨校掠取財物者,詣都督撒吉思所訟之。真定民郝興讎殺馬忠,忠子榮受興銀,令興代其軍役。中書省以榮納賂忘讎,無人子之道,杖之,沒其銀。事聞,詔論如法。有司失出之罪,俾中書省議之。三义沽竈戶經宋兵焚掠,免今年租賦。汰少府監工匠,存其良者千二百戶。遣官審理陝西重刑。敕河西民徙居應州,其不能自贍者百六十戶,給牛具及粟麥種,仍賜布,人二匹。乙巳,詔都元帥阿朮分兵三千人同阿鮮不花、懷都兵馬,復立宿州、蘄縣、邳州。有旨諭史天澤:「朕或乘怒欲有所誅殺,卿等宜遲留一二日,覆奏行之。」丙午,詔特徵人員,宜令乘傳。戊申,陞撫州為隆興府,以昔剌斡脫為緫管,割宣德之懷安、天成及威寧、高原隸焉。
十二月甲寅,封皇子真金為燕王,守中書令。丙辰,敕諸王塔察兒等所部獵戶止收包銀,其絲稅輸之有司。立河南、山東統軍司,以塔剌渾火兒赤為河南路統軍使,盧昇副之,東距亳州,西至均州,諸萬戶隸焉;茶不花為山東路統軍使,武秀副之,西自宿州,東至寧海州,諸萬戶隸焉。罷各路急遞鋪。丁巳,立十路宣慰司,以真定路達魯花赤趙等為之。己未,犯罪應死者五十三人,詔重加詳讞。辛酉,詔給懷州新民耕牛二百,俾種水田。立諸路轉運司,以燕京路監榷官曹澤等為之使。癸亥,享太廟。詔:「各路緫管兼萬戶者,止理民事,軍政勿預。其州縣官兼千戶、百戶者仍其舊。」乙丑,復立息州城以安其民。召真定、順德等路宣慰使王磐乘傳赴京師。丙寅,申嚴屠殺牛馬之禁。己巳,詔:「諸路管民緫管子弟,有分管州、府、司、縣及鷹坊、人匠諸色事務者,罷之。」壬申,遣使收輯諸路軍民官海青牌及驛券。戊寅,詔:「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軍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統攝。」作佛事於昊天寺七晝夜,賜銀萬五千兩。割北京、興州隸開平府。建行宮于隆興路。陞太原臨泉縣為臨州。降寧陵為下縣,仍隸歸德。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是歲,天下戶一百四十七萬六千一百四十六。斷死罪六十六人。
四年春正月乙酉,禁蒙古軍馬擾民。宋賈似道遣楊琳齎空名告身及蠟書、金幣,誘大獲山楊大淵南歸。大淵部將執琳,詔誅之。以宋忽兒、滅里及沙只回回鷹坊等兵戍商州、藍田諸隘。軍民官各從統軍司及宣慰司選舉。岳天輔乞復立息州,不允。丙戌,以姚樞為中書左丞。改諸路監榷課稅所為轉運司。甲午,給公主拜忽符印,其所屬設達魯花赤。給鈔賑益都路貧民之無牛者。立十路奧魯緫管。丁酉,益都路行省大都督撒吉思上李璮所傷漣水軍民及陷宋蒙古、女直、探馬赤軍數,男女凡七千九百二十二人。癸卯,領部阿合馬請興河南等處鐵冶及設東平等路巡禁私鹽軍,從之。召商挺、趙良弼赴闕。乙巳,敕李平陽以所部西川出征軍士戍青居山,其各翼軍在青居山者悉還成都。詔陝西行省塔剌海等收恤離散軍戶。詔:「以諸路漢軍奧魯毋隸各萬戶管領。其科徵差稅,山東、河南隸統軍司,東西兩川隸征東元帥府,陝西隸行戶部。凡奧魯官內有各萬戶弟、男及私人,皆罷之。」敕緫帥汪忠臣、都元帥帖的及劉整等益兵付都元帥欽察,戍青居山。仍以解州鹽課給軍糧。丙午,詔諸翼萬戶簡精兵四千充武衛軍。罷古北口新置驛。增萬戶府監戰一員、參議一員。以馬合麻所俘濟南老僧口之民文面為奴者,付元籍為民。汪忠臣、史權械繫宋諜者六人至京師,有旨釋之。辛亥,申禁民家兵器及蒙古軍擾民者。陵州達魯花赤蒙哥戰死濟南,以其子忙兀帶襲職。召雲頂山侍郎張威赴闕。
二月壬子朔,命河東宣慰司市馬百二十九匹,賜諸王八剌軍士之無馬者。甲寅,詔諸路官員子弟入質。以高麗不荅詔書,詰其使者。以民杜了翁先朝舊功,復其家。庚申,賞萬戶怯來所部將士討李璮有功者銀二千七百五十兩。甲子,車駕幸開平。以王德素充國信使,劉公諒副之,使于宋,致書宋主,詰其稽留郝經之故。詔:「諸路置局造軍器,私造者處死;民間所有,不輸官者,與私造同。」
三月戊子,沂州胡節使、范同知陷于宋,命存恤其家。或言其嘗為宋兵嚮導,乃分其妻孥資產,賜有功將士。辛卯,敕撒吉思招集益都逃民。命董文炳以所獲宋諜及俘八十一人赴隆興府。聽諸路獵戶及捕盜巡鹽者執弓矢。壬辰,遣扎馬剌丁和糴東京。己亥,諸路包銀以鈔輸納,其絲料入本色。非產絲之地,亦聽以鈔輸入。凡當差戶包銀鈔四兩,每十戶輸絲十四斤,漏籍老幼鈔三兩、絲一斤。庚子,亦黑迭兒丁請修瓊華島,不從。壬寅,關東蒙古、漢軍官未經訓敕者,令各乘傳赴開平。癸卯,初建太廟。乙巳,賜迭怯那延等銀七千九十兩。命北京元帥阿海發漢軍二千人赴開平。己酉,高麗國王王禃遣其臣朱英亮入貢,上表謝恩。復立宿州。
夏四月庚戌朔,以漏籍戶一萬一千八百、附籍戶四千三百於各處起冶,歲課鐵四百八十萬七千斤。癸丑,選益都兵千人充武衛軍。甲寅,償河西阿沙賑贍所部貧民銀三千七百兩。己未,以完顏端田宅賜益都千戶傅國忠。國忠父天祐為端所殺,故命以其田宅賜之。宣德至開平置驛。罷開元路宣慰司。丙寅,西京武州隕霜殺稼。戊寅,召竇默、許衡乘驛赴開平。諸王阿只吉所部貧民遠徙者,賜以馬牛車幣。以東平為軍行蹂踐,賑給之。改滄清深鹽提領所為轉運司。王鶚請延訪太祖事蹟付史館。
五月癸未,詔北京運米五千石赴開平,其車牛之費並從官給。乙酉,初立樞密院,以皇子燕王守中書令,兼判樞密院事。戊子,陞開平府為上都,其達魯花赤兀良吉為上都路達魯花赤,緫管董銓為上都路緫管兼開平府尹。辛卯,詔立燕京平準庫,以均平物價,通利鈔法。乙未,敕商州民就戍本州,毋禁弓矢。丙申,立上都馬、步驛。丁酉,以元帥楊大淵、張大悅復神山有功,降詔獎諭。戊戌,以禮部尚書馬月合乃兼領潁州、光化互市,及領已括戶三千,興煽鐵冶,歲輸鐵一百三萬七千斤,就鑄農器二十萬事,易粟四萬石輸官。河南隨處城邑市鐵之家,令仍舊鼓鑄。庚子,河南路緫管劉克興矯制括戶,罷其職,籍家資之半。陞上都路望雲縣為雲州、松山縣為松州。賞前討渾都海戰功,撒里都、闊闊出等鈔二千一百七十四錠、幣帛一千四百二十匹。
六月壬子,河間、益都、燕京、真定、東平諸路蝗。乙卯,以管民官兼統懷孟等軍俺撒戰歿汴梁,命其子忙兀帶為萬戶,佩金符。戊午,賜線真田戶六百。己未,賜高麗國王王禃羊五百。癸酉,賜拜忽公主所部鈔千錠。立上都惠民藥局。建帝堯廟於平陽,仍賜田十五頃。以線真為中書右丞相,塔察兒為中書左丞相。
秋七月癸未,詔諸投下毋擅勾攝燕京路州縣官吏。乙酉,禁野狐嶺行營民,毋入南、北口縱畜牧,損踐桑稼。給公主拜忽銀五萬兩,合剌合納銀千兩。乙未,以故東平權萬戶呂義死王事,賜諡貞節。戊戌,詔弛河南沿邊軍器之禁。陞燕京屬縣安次為東安州,固安為固安州。河南統軍司言:「屯田民為保甲丁壯射生軍,凡三千四百人,分戍沿邊州郡,乞蠲他徭。」從之。庚子,詔賜諸王爪都牛馬價銀六萬三千一百兩。壬寅,詔禁益都路探馬赤擾民。以成都經略司隸西川行院。禁蒙古、漢軍諸人煎、販私鹽。詔山東經略司徙膠、萊、莒、密之民及竈戶居內地。中書省臣以妨煮鹽為言,遂令統軍司完復邊戍,居民竈戶毋徙。詔阿朮戒蒙古軍,不得以民田為牧地。燕京、河間、開平、隆興四路屬縣雨雹害稼。
八月戊申朔,詔霍木海緫管諸路驛,佩金符。辛亥,置元帥府于大理。詔東平、大名、河南宣慰司市馬千五百五十匹,給阿朮等軍。陞宣德州為宣德府,隸上都。以淄、萊、登三州為緫管府,治淄州。命昔撒昔緫制鬼國、大理兩路。兵部郎中劉芳前使大理,至吐蕃遇害,命恤其家。壬子,命中書省給北京、西京轉運司車牛價鈔。彰德路及洺、磁二州旱,免彰德今歲田租之半,洺、磁十之六。冀州蒙古百戶阿昔等犯鹽禁,沒入馬百二十餘匹,以給軍士之無馬者。甲寅,命成都路運米萬石餉潼川。給鈔付劉整市牛屯田。分劉元禮等軍戍潼川,命按敦將之。丙辰,詔以成都路綿州隸潼州。戊午,以阿脫、商挺行樞密院於成都,凡成都、順慶、潼川都元帥府並聽節制。庚申,以史天倪前為武僊所殺,以武僊第賜其子楫。癸亥,敕京兆路給賜劉整第一區、田二十頃。以夢八剌所部貧乏,賜銀七千五百兩給之。甲子,以西涼經兵,居民困弊,給鈔賑之,仍免租賦三年。敕諸臣傳旨,有疑者須覆奏。丙寅,以諸王只必帖木兒部民困乏,賜銀二萬兩給之。壬申,復置急遞鋪。濱、棣二州蝗,真定路旱。詔西涼流民復業者,復其家三年。車駕至自上都。
九月壬午,河南、大名兩道宣慰司所獲宋諜王立、張達、刁俊等十八人,遇赦釋免,給衣服遣還。乙酉,立漕運河渠司。己丑,賜諸王阿只吉所部種食、牛具。庚寅,諭高麗、上京等處毋重科斂民。招諭濟南、濱棣流民。遣使徵諸路賦稅錢帛。民間所賣布帛有疏薄狹短者,禁之。
冬十月戊午,初置隆興路驛。
十一月甲申,詔以歲不登,量減阿述、怯烈各軍行餉;東平、大名等路旱,量減今歲田租。丙戌,享于太廟,以合丹、塔察兒、王磐、張文謙行事。高麗國王王禃以免置驛、籍民等事,遣其臣韓就奉表來謝,賜中統五年曆并蜀錦一,仍命禃入朝。立御衣、尚食二局。
十二月丁未朔,以鳳翔屯軍、汪惟正青居等軍、刁國器平陽軍,令益都元帥欽察統之,戍虎嘯寨。甲戌,敕駙馬愛不花蒲萄戶依民例輸賦。也里可溫、荅失蠻、僧、道種田入租,貿易輸稅。丙子,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是歲,天下戶一百五十七萬九千一百一十。賦,絲七十萬六千四百一斤,鈔四萬九千四百八十七錠。斷死罪七人。
至元元年春正月丁丑朔,高麗國王王禃遣使奉表來賀。壬午,敕諸路宣慰司,非奉旨無輒入覲。以千戶張好古歿王事,命其弟好義、好禮並襲職為千戶。癸巳,以益都武衛軍千人屯田燕京,官給牛具。以鄧州保甲軍二千三百二十九戶隸統軍司。戊戌,楊大淵進花羅、紅邊絹各百五十段,優詔諭之。己亥,立諸路平準庫。癸卯,命諸王位下工匠已籍為民者,並徵差賦;儒、釋、道、也里可溫、達失蠻等戶,舊免租稅,今並徵之;其蒙古、漢軍站戶所輸租減半。西北諸王率部民來歸。敕北京、西京宣慰司、隆興緫管府和糴以備糧餉。築冷水河城,命千戶土虎等戍之。罷南邊互市。申嚴持軍器、販馬、越境私商之禁。
二月辛亥,賀福等六人告平陽、太原漏籍戶,詔賞以官,廷臣以非材對,給鈔與之。敕選儒士編修國史,譯寫經書,起館舍,給俸以贍之。壬子,修瓊花島。發北京都元帥阿海所領軍疏雙塔漕渠。甲寅,以故亳州千戶邸閏陷于宋,命其子榮祖襲職。丙辰,罷陝西行戶部。丁卯,太陰犯南斗。癸酉,車駕幸上都。詔諸路緫管史權等二十三人赴上都大朝會。弛邊城軍器之禁。
三月庚辰,設周天醮于長春宮。己亥,命尚書宋子貞陳時事,子貞條具以聞,詔獎諭,命中書省議行之。辛丑,詔四川行院,命阿脫專掌軍政,其刑名錢穀商挺任之。立漕運司,以王光益為使。
夏四月戊申,以彰德、洺磁路引漳、滏、洹水灌田,致御河淺澀,鹽運不通,塞分渠以復水勢。辛亥,太陰犯軒轅御女星。壬子,東平、太原、平陽旱,分遣西僧祈雨。乙卯,詔高麗國王王植來朝上都,修世見之禮。辛酉,以四川茶、鹽、商、酒、竹課充軍糧。楊大淵以部將王仲得宋將昝萬壽書殺之,詔以其事未經鞫問,或墮宋人行間之計,豈宜輒施刑戮,詰責大淵,仍存恤仲家。御苑官南家帶請修駐蹕涼樓并廣牧地,詔涼樓俟農隙,牧地分給農之無田者。丁卯,追治李璮逆黨萬戶張邦直兄弟及姜郁、李在等二十七人罪。戊辰,給新附戍軍糧餉。高麗國王王璮遣其臣金祿來貢。
五月乙亥,詔遣唆脫顏、郭守敬行視西夏河渠,俾具圖來上。庚辰,敕劍州守將分軍守劍門,置驛於人頭山。丙戌,太陰犯房。丁亥,釋宋私商五十七人,給糧遣歸其國。己丑,以平陰縣尹馬欽發私粟六百石贍饑民,又給民粟種四百餘石,詔獎諭,特賜西錦一端以旌其義。乙未,初置四川急遞鋪。丙申,賜諸王欽察銀萬兩,濟其所部貧乏者。己亥,太陰犯昴。以中書右丞粘合南合為平章政事。邛部川六番安撫招討使都王明亞為鄰國建都所殺,敕其子伯佗襲職,賜金符。
六月乙巳,召王鶚、姚樞赴上都。宋制置夏貴率兵欲攻虎嘯山,敕以萬戶石抹乣札剌一軍益欽察戍之。戊申,高麗國王王禃來朝。
秋七月甲戌,彗星出輿鬼,昏見西北,貫上台,掃紫微、文昌及北斗,旦見東北,凡四十餘日。以阿合馬言,益解州鹽課,均賦諸色僧道軍匠等戶,其太原小鹽,聽從民便。癸未,改新鳳州為徽州。以西番十八族部立安西州,行安撫司事。丁亥,諸王筭吉所部營帳軍民被火,發粟賑之。庚寅,給諸王也速不花印。壬辰,特詔諭鞏昌路緫帥汪惟正勞勉之,賜元寶交鈔三萬貫,仍戍青居。賜諸王玉龍荅失印,仍以先朝獵戶賜之。丁酉,龍門禹廟成,命侍臣阿合脫因代祀。己亥,定用御寶制:凡宣命,一品、二品用玉,三品至五品用金,其文曰「皇帝行寶」者,即位時所鑄,惟用之詔誥;別鑄宣命金寶行之。庚子,阿里不哥自昔木土之敗,不復能軍,至是與諸王玉龍荅失、阿速帶、昔里給,其所謀臣不魯花、忽察、禿滿、阿里察、脫忽思等來歸。詔諸王皆太祖之裔,並釋不問,其謀臣不魯花皆伏誅。
八月壬寅朔,陝西行省臣上言:「川蜀戍兵軍需,請令奧魯官徵入官庫,移文於近戍官司,依數取之。宋新附民宜撥地土衣糧,給其牛種,仍禁邊將分匿人口。商州險要,乞增戍兵。陝西獵戶移獵商州。河西、鳳翔屯田軍遷戍興元。四川各翼軍,有地者徵其稅,給無田者糧。」皆從之。甲辰,詔秦蜀行省發銀二十五萬兩給沿邊歲用。乙巳,立山東諸路行中書省,以中書左丞相耶律鑄、參知政事張惠等行省事。詔新立條格:省併州縣,定官吏員數,分品從官職,給俸祿,頒公田,計月日以考殿最;均賦役,招流移;禁勿擅用官物,勿以官物進獻,勿借易官錢;勿擅科差役;凡軍馬不得停泊村坊,詞訟不得隔越陳訴;恤鰥寡,勸農桑,驗雨澤,平物價;具盜賊、囚徒起數,月申省部。又頒陝西四川、西夏中興、北京三處行中書條格。定立諸王使臣驛傳稅賦差發,不許擅招民戶,不得以銀與非投下人為斡脫,禁口傳敕旨及追呼省臣官屬。詔:「蒙古戶種田,有馬牛羊之家,其糧住支;無田者仍給之。」庚戌,命燕王署敕、諸王設僚屬及說書官。諸站戶限田四頃免稅,供驛馬及祗應,命各路緫管府兼領其事。癸丑,命僧子聰同議樞密院事。詔子聰復其姓劉氏,易名秉忠,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乙卯,詔改燕京為中都,其大興府仍舊。增都省參佐掾史月俸。丙辰,劉秉忠、王鶚、張文謙、商挺言,燕王既署相銜,宜於省中別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其說書官,皇子忙安以李槃為之,南木合以高道為之。丁巳,以改元大赦天下,詔曰:
應天者惟以至誠,拯民者莫如實惠。朕以菲德,獲承慶基,內難未戡,外兵未戢,夫豈一日,于今五年。賴天地之畀矜,暨祖宗之垂裕,凡我同氣,會於上都。雖此日之小康,敢朕心之少肆。
比者星芒示儆,雨澤愆常,皆闕政之所繇,顧斯民之何罪。宜布惟新之令,溥施在宥之仁。據不魯花、忽察、禿滿、阿里察、脫火思輩,構禍我家,照依太祖皇帝扎撒正典刑訖。可大赦天下,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於戲!否往泰來,迓續亨嘉之會;鼎新革故,正資輔弼之良。咨爾臣民,體予至意!
戊午,給益都武衛軍千人冬衣。己未,鳳翔府龍泉寺僧超過等謀亂遇赦,沒其財,羈管京兆僧司;同謀蘇德,責令從軍自效。發萬戶石抹乣札剌所部千人赴商州屯田,亳州軍六百八人及河南府軍六十人助欽察戍青居。敕山東經略副使武秀選益都新軍千人充武衛軍,赴中都。城郯,以沂州監戰塔思、萬戶孟義所部兵戍之。太原路緫管攸忙兀帶坐藏甲匿戶,罷職為民。
九月壬申朔,立翰林國史院。以改元詔諭高麗國,并赦其境內。辛巳,車駕至自上都。庚寅,益都毛璋謀逆,二子及其黨崔成並伏誅,籍其家貲賜行省撒吉思。
冬十月壬寅朔,高麗國王王禃來朝。乙巳,禁上都畿內捕獵。庚戌,有事于太廟。壬子,恩州歷亭縣進嘉禾,一莖五穗。戊辰,改武衛軍為侍衛親軍。
十一月丙子,詔宋人歸順及北人陷沒來歸者,皆月給糧食。辛巳,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內附,言其國東有骨嵬、亦里于兩部,歲來侵疆,故往征之。己丑,以至元二年曆日賜高麗國王王禃。禁登州、和州等處并女直人入高麗界剽掠。辛卯,召衛州太一五代度師李居壽赴闕。壬辰,罷領中書左右部,併入中書省。以領中書省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知太府監事阿合馬為平章政事,領中書省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阿里為中書右丞。丁酉,太原路臨州進嘉禾二莖。以元帥按敦、劉整、劉元禮、欽察等將士獲功,賞賚有差。
十二月乙巳,罷各投下達魯花赤,定中外百官儀從。丁未,敕遣宋諜者四人還其國。戊午,賞拔都軍人銀五十萬兩。甲子,太陰犯房。乙丑,以王鑑昔使大理沒於王事,其子天赦不能自存,優恤之。丁卯,敕鄧州沿邊增立茱萸、常平、建陵、季陽四堡。戊辰,命選善水者一人,沿黃河計水程達東勝可通漕運,馳驛以聞。庚午,詔罷樞密院斷事官及各路奧魯官,令緫管府兼緫押所。始罷諸侯世守,立遷轉法。
是歲,真定、順天、洺、磁、順德、大名、東平、曹、濮州、泰安、高唐、濟州、博州、德州、濟南、濱、棣、淄、萊、河間大水。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戶一百五十八萬八千一百九十五。斷死罪七十三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六‧本紀第六  世祖三 二年春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癸酉,山東廉訪使言:「真定路緫管張宏,前在濟南,乘變盜用官物。」詔以宏嘗告李璮反,免宏死罪,罷其職,徵贓物償官。邳州萬戶張邦直等違制販馬,並處死。敕徙鎮海、百八里、謙謙州諸色匠戶於中都,給銀萬五千兩為行費。又徙奴懷、忒木帶兒砲手人匠八百名赴中都,造船運糧。己卯,北京路行省給札剌赤戶東徙行糧萬石。以鄧州監戰訥懷、新舊軍萬戶董文炳並為河南副統軍。甲申,詔申嚴越界販馬之禁,違者處死。乙酉,以河南北荒田分給蒙古軍耕種。戊子,諸王塔察兒使臣闊闊出至北京花道驛,手殺驛吏郝用、郭和尚,有旨徵鈔十錠給其主贖死。庚寅,城西番匣荅路。癸巳,八東乞兒部牙西來朝,貢銀鼠皮二千,賜金、素幣各九、帛十有八。武城縣王氏妻崔一產三男。丁酉,給親王玉龍荅失部民糧二千石。高麗國王王禃遣其弟廣平公恂奉表來貢。
二月辛丑朔,元帥按東與宋兵戰于釣魚山,敗之,獲戰艦百四十六艘。甲辰,初立宮闈局。戊申,賜親王兀魯帶河間王印,給所部米千石。丁巳,車駕幸上都。癸亥,并六部為四,以麥朮丁為吏禮部尚書,馬亨戶部尚書,嚴忠範兵刑部尚書,別魯丁工部尚書。禁山東東路私煎硝鹻。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充緫管,回回人充同知,永為定制。以同知東平路宣慰使寶合丁為平章政事,山東廉訪使王晉為參知政事。廉希憲、商挺罷。詔併諸王只必帖木兒所設管民官屬。詔諭緫統所:「僧人通五大部經者為中選,以有德業者為州郡僧錄、判、正副都綱等官,仍於各路設三學講、三禪會。」
三月癸酉,骨嵬國人襲殺吉里迷部兵,敕以官粟及弓甲給之。丁亥,敕邊軍習水戰、屯田。誅宋諜李富住。乙未,罷南北互市,括民間南貨,官給其直。遼東饑,發粟萬石、鈔百錠賑之。
夏四月戊午,賜諸王合必赤、亦怯烈金、素幣各四,拜行金幣一。
五月壬午,賞萬戶晃里荅兒所部征吐蕃功銀四百五十兩。戊子,禁北京、平灤等處人捕獵。庚寅,令:「軍中犯法,不得擅自誅戮,罪輕斷遣,重者聞奏。」敕上都商稅、酒醋諸課毋徵,其榷鹽仍舊;諸人自願徙居永業者,復其家。詔西川、山東、南京等路戍邊軍屯田。
閏五月癸卯,升蓨縣為景州。辛亥,檢覈諸王兀魯帶部民貧無孳畜者三萬七百二十四人,人月給米二斗五升,四閱月而止。丙辰,雅州碉門宣撫使請復碉門城邑,詔相度之。癸亥,移秦蜀行省於興元。丙寅,命四川行院分兵屯田。丁卯,分四親王南京屬州,鄭州隸合丹,鈞州隸明里,睢州隸孛羅赤,蔡州隸海都,他屬縣復還朝廷。以平章政事趙璧行省于南京、河南府、大名、順德、洺磁、彰德、懷孟等路,平章政事廉希憲行省事于東平、濟南、益都、淄萊等路,中書左丞姚樞行省事于西京、平陽、太原等路。詔:「諸路州府,若自古名郡,戶數繁庶,且當衝要者,不須改併。其戶不滿千者,可併則併之。各投下者,併入所隸州城。其散府州郡戶少者,不須更設錄事司及司候司。附郭縣止令州府官兼領。括諸路未占籍戶任差職者以聞。」
六月戊辰朔,新得州安撫向良言:「頃以全城內附,元領軍民流散南界者,多欲歸順,並乞招徠。」從之。又敕良以所領新降軍民移戍通江縣,行新得州事。辛未,賜阿朮所部馬價鈔一千二十三錠有奇。丙子,太陰犯心大星。戊寅,移山東統軍司於沂州。萬戶重喜立十字路。復正陽,命禿剌戍之。己卯,以淇州隸懷孟路。高麗國王王禃遣其臣榮伯奉表來賀聖誕節。千戶闊闊出部民乏食,賜鈔賑之。王晉罷。樞密院臣言:「各路出征逃亡漢軍,及貧難未起戶,並投下隱匿事故者,宜一概發遣應役。」從之。敕行院及諸軍將校卒伍,須正身應役,違者罪之。
秋七月辛酉,益都大蝗饑,命減價糶官粟以賑。癸亥,安南國王陳光昞遣使奉表來貢。甲子,詔賜光昞至元三年曆。
八月丙子,濟南路鄒平縣進芝草一本。戊寅,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貢方物。己卯,諸宰職皆罷,以安童為中書右丞相,伯顏為中書左丞相。戊子,召許衡於懷孟,楊誠於益都。車駕至自上都。
九月戊戌,以將有事太廟,取大樂工於東平,預習儀禮。敕江淮沿邊樹柵,徐、宿、邳三州助役徒。庚子,皇孫鐵穆爾生。丁巳,賞諸王只必帖木兒麾下河西戰功銀二百五十兩。
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廟。癸未,敕順天張柔、東平嚴忠濟、河間馬緫管、濟南張林、太原石抹緫管等戶,改隸民籍。統軍抄不花、萬戶懷都麾下軍士所俘宋人九十三口,官贖為民。其私越禁界掠獲者四十五人,許令親屬完聚,並種田內地。戊子,詔隨路私商曾入南界者,首實免罪充軍。
十一月丙申,召李昶於東平。辛丑,賜諸王只必帖木兒銀二萬五千兩、鈔千錠。癸丑,賞楊文安戰功金五十兩,所部軍銀六百兩及幣帛有差。甲子,詔事故貧難軍不堪應役者,以兩戶或三戶合併正軍一名,其丁單力備者,許顧人應役。
十二月己巳,省併州縣凡二百二十餘所。庚午,宋子貞言:「朝省之政,不宜數行數改。又刑部所掌,事干人命,尚書嚴忠範年少,宜選老於刑名者為之。」又請罷北京行中書省,別立宣慰司以控制東北州郡。並從之。禁朝省告訐以息爭訟。辛未,以諸王也速不花所部戍西蕃軍屢有戰功,賞銀三百兩。癸酉,召張德輝於真定,徒單公履於衛州。丁丑,詔諭高麗,賜至元三年曆日。癸未,賜劉秉忠金五十兩。甲申,賜伯顏、宋子貞、楊誠銀千兩、鈔六十錠。丁亥,敕選諸翼軍富強才勇者萬人,充侍衛親軍。己丑,瀆山大玉海成,敕置廣寒殿。
是歲,戶一百五十九萬七千六百一,絲九十八萬六千二百八十八斤,包銀鈔五萬七千六百八十二錠。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彰德、大名、南京、河南府、濟南、淄萊、太原、弘州雹,西京、北京、益都、真定、東平、順德、河間、徐、宿、邳蝗旱,太原霜災。斷死罪四十二人。
三年春正月乙未朔,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賀。丙午,遣朶端、趙璧持詔撫諭四川將吏軍民。壬子,立制國用使司,以阿合馬為使。癸丑,選女直軍二千為侍衛軍。四川行樞密院謀取嘉定,請益兵,命朶端、趙璧摘諸翼蒙古、漢軍六千人付之。
二月丙寅,廉希憲、宋子貞為平章政事,張文謙復為中書左丞,史天澤為樞密副使。癸酉,立瀋州以處高麗降民。壬午,平陽路僧官以妖言惑衆伏誅。以中書右丞張易同知制國用使司事,參知政事張惠為制國用副使。癸未,車駕幸上都。甲申,罷西夏行省,立宣慰司。初製太常禮樂工冠服。立東京、廣寧、懿州、開元、恤品、合懶、婆娑等路宣撫司。乙酉,蠲中都今年包銀四分之一。詔理斷阿朮部下所俘人口、畜牧及其草地為民侵種者。以制國用使司條畫諭中外官吏。
三月辛巳,分衛輝路為親王玉龍荅失分地。戊戌,賑水達達民戶饑。己未,王晉及侍中和哲斯、濟南益都轉運使王明,以隱匿鹽課皆伏誅。
夏四月丁卯,五山珍御榻成,置瓊華島廣寒殿。亳州水軍千戶胡進等領騎兵渡淝水,逾荊山,與宋兵戰,殺獲甚衆,賞鈔幣有差。庚午,敕僧、道祈福於中都寺觀。詔以僧機為緫統,居慶壽寺。己卯,申嚴瀕海私鹽之禁。敕宮燭毋彩繪。
五月乙未,遣使諸路慮囚。庚子,敕太醫院領諸路醫戶、惠民藥局。辛丑,以黃金飾渾天儀。丙午,浚西夏中興漢延、唐來等渠。凡良田為僧所據者,聽蒙古人分墾。丙辰,罷益都行省。蠲平灤、益都質子戶賦稅之半。
六月丁卯,封皇子南木合為北平王,以印給之。辛未,徙歸化民於清州興濟縣屯田,官給牛具。壬申,賜劉整畿內地五十頃。癸酉,以千戶札剌兒沒于王事,賜其妻銀二百五十兩。丙子,立漕運司。戊寅,以陝西行省平章賽典赤等政事修治,賜銀五千兩。命山東統軍副使王仲仁督造戰船于汴。申嚴陝西、河南竹禁。立拱衛司。
秋七月丙申,罷息州安撫司。壬寅,詔上都路緫管府,遇車駕巡幸,行留守司事,車駕還,即復舊。丙午,遣使祠五嶽四瀆。甲寅,添內外巡兵。外路每百戶選中產者一人充之,其賦令餘戶代輸,在都增武衛軍四百。己未,以崞、代、堅、臺四州隸忻州。詔令西夏避亂之民還本籍;成都新民為豪家所庇者皆歸之州縣。詔招集逃亡軍,限百日詣所屬陳首,原其罪,貧者併戶應役。
八月癸亥,賜丞相伯顏第一區。丁卯,以兵部侍郎黑的、禮部侍郎殷弘使日本,賜書曰:「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埸,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而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藩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心,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又詔高麗導去使至其國。戊子,高麗國王王禃遣其大將軍朴琪來賀聖誕節。阿朮略地蘄、黃,俘獲以萬計。
九月戊午,車駕至自上都。
冬十月庚申朔,降德興府為奉聖州。癸亥,高麗使還,以王禃病,詔和藥賜之。丁丑,徙平陽經籍所于京師。更敕牒舊式。太廟成,丞相安童、伯顏言:「祖宗世數、尊諡廟號、增祀四世、各廟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議。」命平章政事趙璧等集群臣議,定為八室。申禁京畿畋獵。壬午,命制國用使司造神臂弓千張、矢六萬。
十一月辛卯,初給京、府、州、縣、司官吏俸及職田。戊戌,瀕御河立漕倉。丁未,申嚴殺牛馬之禁。宋子貞致仕。辛亥,以忽都荅兒為中書左丞相。詔禁天文、圖讖等書。丙辰,千戶散竹帶以嗜酒失所守大良平,罪當死,錄其前功免死,令往東川軍前自效。詔建都使復歸朝。又詔嘉定等府沿江一帶城堡早降。又詔四川行樞密院遣人告諭江、漢、庸、蜀等效順,具官吏姓名,對階換授,有功者遷,有才者用;民無生理者以衣糧賑之,願遷內地者給以田廬,毋令失所。
十二月庚申,給諸王合必赤行軍印。辛酉,詔改四川行樞密院為行中書省,以賽典赤、也速帶兒等僉行中書省事。甲子,立諸路洞冶所。以梁成生擒宋緫轄官,授同知開州事,佩金符。減輝州竹課。先是官取十之六,至是減其二。丁亥,詔安肅公張柔、行工部尚書段天祐等同行工部事,修築宮城。併太府監入宣徽院,仍以宣徽使專領監事。詔賜高麗以至元四年曆日,仍慰諭之。建大安閣于上都。鑿金口,導盧溝水以漕西山木石。敕:「諸越界私商及諜人與偽造鈔者,送京師審覈。」
是歲,天下戶一百六十萬九千九百三。東平、濟南、益都、平灤、真定、洺磁、順天、中都、河間、北京蝗,京兆、鳳翔旱。斷死罪九十六人。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四年春正月甲午,陝西行省以開州新得復失,請益兵,敕平陽、延安等處簽民兵三千人,山東、河南、懷孟、潼川調兵七千人益之。丁酉,申嚴平陽等處私鹽之禁。壬寅,立茶速禿水十四驛。癸卯,敕修曲阜宣聖廟。乙巳,百濟遣其臣梁浩來朝,賜以錦繡有差。禁僧官侵理民訟。辛亥,封安肅公張柔為蔡國公。以趙璧為樞密副使。立諸路洞冶都緫管府。癸丑,敕封昔木土山為武定山,其神曰武定公;泉為靈淵,其神曰靈淵侯。簽蒙古軍,戶二丁三丁者出一人為軍,四丁五丁者二人,六丁七丁者三人。乙卯,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朝,詔撫慰之。戊午,立提點宮城所。析上都隆興府自為一路,行緫管府事。立開元等路轉運司。城大都。
二月庚申,粘合南合復平章事,阿里復為中書右丞。丁卯,改經籍所為弘文院,以馬天昭知院事。丁亥,括西夏民田,徵其租。車駕幸上都。詔陝西行省招諭宋人。又詔嘉定、瀘州、重慶、夔府、涪、達、忠、萬及釣魚、禮義、大良等處官吏軍民有能率衆來降者,優加賞擢。
三月己丑,復以耶律鑄為中書左丞相。辛卯,自潼關至蘄縣立河渡官八員,以察姦偽。乙未,敕中都路建習樂堂,使樂工隸業其中。己亥,賜皇子燕王、忙阿剌、那沒罕、忽哥赤銀三萬兩。辛丑,夏津縣大雨雹。壬寅,安童言:「比者省官員數,平章、左丞各一員,今丞相五人,素無此例。臣等議擬設二丞相,臣等蒙古人三員,惟陛下所命。」詔以安童為長,史天澤次之,其餘蒙古、漢人參用,勿令員數過多。又詔宜用老成人如姚樞等一二員同議省事。丁巳,耶律鑄制宮縣樂成,詔賜名大成。
夏四月甲子,新築宮城。辛未,遣使祀岳瀆。
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敕上都重建孔子廟。乙未,應州大水。丙申,威州山後大番弄麻等十一族來附,賜以璽書、金銀符。己酉,以捕獵戶達魯花赤偽造銀符,處死。壬子,敕諸路官吏俸,令包銀民戶,每四兩增納一兩以給之。丙辰,析東平之博州五城別為一路。
六月壬戌,以中都、順天、東平等處蠶災,免民戶絲料輕重有差。乙丑,復以史天澤為中書左丞相,忽都荅兒、耶律鑄並降平章政事,伯顏降中書右丞,廉希憲降中書左丞,阿里、張文謙並降參知政事。乙酉,賜諸王玉龍荅失銀五千兩、幣三百,歲以為常。罷宣徽院。黑的、殷弘以高麗使者宋君斐、金贊不能導達至日本來奏,降詔責高麗王王禃,仍令其遣官至彼宣布,以必得要領為期。
秋七月丙戌朔,敕自中興路至西京之東勝立水驛十。戊戌,罷息州安撫岳林,以其民隸南京路。罷懷孟路安撫李宗傑,以其民隸本路。發鞏昌、鳳翔、京兆等處未占籍戶一千,修治四川山路、橋梁、棧道。大名路達魯花赤愛魯、緫管張弘範等盜用官錢,罷之。壬寅,申嚴京畿牧地之禁。甲寅,詔亦即納新附貧民,從人借貸困不能償者,官為償之,仍給牛具、種實及糧食。簽東京軍千八百人充侍衛軍。
八月庚申,填星犯天樽。辛酉,申嚴平灤路私鹽酒醋之禁。丙寅,復立宣徽院,以前中書右丞相線真為使。丁丑,封皇子忽哥赤為雲南王,賜駝鈕金鍍銀印。壬午,太白犯軒轅大星。命怯綿征建都。高麗國王王禃遣其祕書監郭汝弼來賀聖誕節。阿朮略地至襄陽,俘生口五萬、馬牛五千。宋人遣步騎來拒,阿朮率騎兵敗之。
九月壬辰,作玉殿于廣寒殿中。乙未,緫帥汪良臣請立寨於母章德山,控扼江南,以當釣魚之衝,從之。戊申,以許衡為國子祭酒。安南國王陳光昞遣使來貢,優詔荅之。立大理等處行六部,以闊闊帶為尚書兼雲南王傅,柴禎尚書兼府尉,寗源侍郎兼司馬。庚戌,遣雲南王忽哥赤鎮大理、鄯闡、茶罕章、赤禿哥兒、金齒等處,詔撫諭吏民。又詔諭安南國,俾其君長來朝,子弟入質,編民出軍役、納賦稅,置達魯花赤統治之。癸丑,申嚴西夏中興等路僧尼、道士商稅、酒醋之禁。車駕至自上都。王鶚請立選舉法,有旨令議舉行,有司難之,事遂寢。
冬十月辛酉,制國用司言:「別怯赤山石絨織為布,火不能然。」詔采之。壬戌,賜駙馬不花銀印。魚通州等處達魯花赤李福招諭西番諸族酋長以其民入附,以阿奴版的哥等為喝吾等處緫管,並授璽書及金銀符。鐵旗城後番官官折蘭遣其子天郎持先受憲宗璽書、金符,乞改授新命,從之。甲子,歲星犯軒轅大星。辛未,太原進嘉禾二本,異畝同穎。甲戌,賑新附民陳忠等鈔。丁丑,制國用使司請量節經用,從之。庚辰,定品官子孫廕敘格。
十一月乙酉,享于太廟。戊戌,立新蔡縣,以忽察、李家奴統所部兵戍之。甲辰,立夔府路緫帥府,戍開州。乙巳,填星犯天樽距星。申嚴京畿畋獵之禁。南京宣慰劉整赴闕,奏攻宋方略,宜先從事襄陽。
十二月甲戌,賞河南路統軍使訥懷所部將士戰功銀九千六百五十兩,鈔幣、鞍勒有差。丙子,賑親王移相哥所部饑民。丁丑,給遼東新簽軍布六萬匹。己卯,立遼東路水驛七。賞元帥阿朮部下有功將士二千二十五人,銀五萬五千三百兩、金五十兩,及錦綵、鞍勒有差。庚辰,簽女直、水達達軍三千人。立諸位斡脫緫管府。省平陽路岳陽、和川二縣入冀氏,復置霸州益津縣,省安西路櫟陽縣入臨潼。
是歲,天下戶口一百六十四萬四千三十。山東、河南北諸路蝗,順天束鹿縣旱,免其租。斷死罪一百十四人。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五年春正月甲午,太陰犯井。庚子,上都建城隍廟。辛丑,敕陝西五路四川行省造戰艦五百艘付劉整。高麗國王王禃遣其弟淐來朝。詔以禃飾辭見欺,面數其事於淐,切責之。復遣北京路緫管于也孫脫、禮部郎中孟甲持詔往諭,令具表遣海陽公金俊、侍郎李藏用與去使同來以聞。庚戌,賜高麗國新曆。
閏月戊午,以陳、亳、潁、蔡等處屯田戶充軍。令益都漏籍戶四千淘金登州棲霞縣,每戶輸金歲四錢。
二月戊子,太陰犯天關。己丑,太陰犯井。給河南、山東貧乏軍士鈔。戊戌,改軍器局為軍器監。辛丑,百戶渾都速駐營濟南路屬縣三年,脅取民飲食糧料當粟五千石,敕杖決之,仍償粟千石。析甘州路之肅州自為一路。
三月丙寅,罷諸路四品以下子孫入質者。田禹妖言,敕減死流之遠方。禁民間兵器,犯者驗多寡定罪。甲子,敕怯綿率兵二千招諭建都。壬申,改母章德山為定遠城,武群山為武勝軍。丁丑,敕阿里等詣軍前閱視軍籍。罷諸路女直、契丹、漢人為達魯花赤者,回回、畏兀、乃蠻、唐兀人仍舊。
夏四月壬寅,遣使祀嶽瀆。
五月辛亥朔,以太醫院、拱衛司、教坊司及尚食、尚果、尚醞三局隸宣徽院。癸亥,都元帥百家奴拔宋嘉定五花、石城、白馬三寨。癸酉,賜諸王禾忽及八剌合幣帛六萬匹。
六月辛巳朔,濟南王保和以妖言惑衆,謀作亂,敕誅首惡五人,餘勿論。甲申,中山大雨雹。阿朮言:「所領者蒙古軍,若遇山水、寨柵,非漢軍不可。宜令史樞率漢軍協力征進。」從之。戊申,東平等處蝗。己酉,封諸王習列吉為河平王,賜駝鈕金印。
秋七月辛亥,召翰林直學士高鳴,順州知州劉瑜,中都郝謙、李天輔、韓彥文、李祐赴上都。以山東統軍副使王仲仁戍眉州。壬子,詔陝西統軍司兼領軍民錢穀。罷各路奧魯官,令管民官兼領。癸丑,立御史臺,以右丞相塔察兒為御史大夫,詔諭之曰:「臺官職在直言,朕或有未當,其極言無隱,毋憚他人,朕當爾主。」仍以詔諭天下。立高州北二驛。戊辰,罷西夏宣撫司。庚午,省諸路打捕鷹坊工匠洞冶緫管府,令轉運司兼領之。丙子,立西夏惠民局。高麗國王王禃遣其臣崔東秀來言備兵一萬。造船千隻。詔遣都統領脫朶兒往閱之,就相視黑山日本道路,仍命耽羅別造船百艘以伺調用。詔四川行省賽典赤自利州還京兆。立東西二川統軍司,以劉整為都元帥,與都元帥阿朮同議軍事。整至軍中,議築白河口、鹿門山,遣使以聞,許之。罷軍中諸司參議。
八月乙酉,程思彬以投匿名書言斥乘輿,伏誅。己丑,亳州大水。庚子,敕京師瀕河立十倉。命忙古帶率兵六千征西番、建都。
九月癸丑,中都路水,免今年田租。罷中都路和顧所。丁巳,阿朮統兵圍樊城。敕長春宮修設金籙周天大醮七晝夜。建堯廟及后土太寧宮。庚申,賜安南國王陳光昞錦綉,及其諸臣有差。己丑,立河南屯田。命兵部侍郎黑的、禮部侍郎殷弘齎國書復使日本,仍詔高麗國遣人導送,期於必達,毋致如前稽阻。詔諭安南國陳光昞:「來奏稱占城、真臘二寇侵擾,已命卿調兵與不干併力征討,今復命雲南王忽哥赤統兵南下,卿可遵前詔,遇有叛亂不庭為邊寇者,發兵一同進討,降服者善為撫綏。」車駕至自上都。益都路饑,以米三十一萬八千石賑之。復以史天澤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戊寅朔,日有食之。己卯,敕中書省、樞密院,凡有事與御史臺官同奏。立河南等路行中書省,以參知政事阿里行中書省事。庚辰,以御史中丞阿里為參知政事。壬午,詔恤沿邊諸軍,其橫科差賦,責奧魯官償之。庚寅,敕從臣禿忽思等錄毛詩、孟子、論語。乙未,享于太廟。中書省臣言:「前代朝廷必有起居注,故善政嘉謨不致遺失。」即以和禮霍孫、獨胡剌充翰林待制兼起居注。敕給黎、雅、嘉定新附民田。戊戌,宮城成。劉秉忠辭領中書省事,許之,為太保如故。
十一月己酉,簽河南、山東邊城附籍諸色戶充軍。庚申,宋兵自襄陽來攻沿山諸寨,阿朮分諸軍禦之,斬獲甚衆,立功將士千三百四人。詔首立戰功生擒敵軍者,各賞銀五十兩,其餘賞賚有差。癸酉,御史臺臣言:「立臺數月,發擿甚多,追理侵欺糧粟近二十萬石,錢物稱是。」有詔褒諭。免南京、河南兩路來歲修築都城役夫。
十二月戊寅,以中都、濟南、益都、淄萊、河間、東平、南京、順天、順德、真定、恩州、高唐、濟州、北京等處大水,免今年田租。敕二分、二至及聖誕節日,祭星于司天臺。詔諭四川行省沿邊屯戍軍士逃役者處死。復置乾州奉天縣,省好畤、永壽入焉。以鳳州隸興元路;德興府改奉聖州,隸宣德。
是歲,京兆大旱。天下戶一百六十五萬二百八十六。斷死罪六十九人。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六年春正月癸丑,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以誅權臣金俊來告,賜曆日、西錦。立四道按察司。戊午,阿朮軍入宋境,至復州、德安府、荊山等處,俘萬人而還。庚申,以參知政事楊果為懷孟路緫管。甲戌,益都、淄萊大水,恩州饑,命賑之。敕史天澤與樞密副使駙馬忽剌出董師襄陽。
二月壬午,以立四道提刑按察司詔諭諸道。己丑,詔以新製蒙古字頒行天下。丙申,罷宣德府稅課所,以上都轉運司兼領。改河南、懷孟、順德三路稅課所為轉運司。丁酉,簽民兵二萬赴襄陽。賑欠州人匠貧乏者米五千九百九十九石。敕:「鞍、靴、箭鏃等物,自今不得以黃金為飾。」開元等路饑,減戶賦布二匹,秋稅減其半,水達達戶減青鼠二,其租稅被災者免徵。免單丁貧乏軍士一千九百餘戶為民。癸卯,給河南行省鈔千錠犒軍。
三月甲寅,詔益都路簽軍萬人,人給鈔二十五貫。戊午,賑曹州饑。築堡鹿門山。
夏四月辛巳,製玉璽大小十紐。甲午,遣使祀岳瀆。大名等路饑,賑米十萬石。
五月丙午朔,東平路饑,賑米四萬一千三百餘石。辛酉,詔禁戍邊軍士牧踐屯田禾稼。
六月辛巳,以招討怯綿征建都敗績,又擅追唆火兒璽書、金符,處死。壬午,免益都新簽軍單丁者千六百二十一人為民。丁亥,河南、河北、山東諸郡蝗。癸巳,敕:「真定等路旱蝗,其代輸築城役夫戶賦悉免之。」丙申,高麗國王王禃遣其世子愖來朝,賜禃玉帶一,愖金五十兩,從官銀幣有差。壬寅,阿朮率兵萬五千人阨宋萬山、射垛岡、鬼門關樵蘇之路。癸卯,詔董文炳等率兵二萬二千人南征。東昌路饑,賑米二萬七千五百九十石。
秋七月丁巳,遣宋私商四十五人還其國。庚申,水軍千戶邢德立、張志等生擒宋荊鄂都統唐永堅,賞銀幣有差。辛酉,製太常寺祭服。壬戌,西京大雨雹。己巳,立諸路蒙古字學。癸酉,立國子學。詔遣官審理諸路冤滯,正犯死罪明白者,各正典刑,其雜犯死罪以下量斷遣之。又詔諭宋國官吏軍民,示以不欲用兵之意。復遣都統領脫朶兒、統領王國昌等往高麗點閱所備兵船,及相視耽羅等處道路。立西蜀四川監榷茶場使司。宋將夏貴率兵船三千至鹿門山,萬戶解汝楫、李庭率舟師敗之,俘殺二千餘人,獲戰艦五十艘。
八月己卯,立金州招討司。丙申,以沙、肅州鈔法未行,降詔諭之。詔諸路勸課農桑。命中書省采農桑事,列為條目,仍令提刑按察司與州縣官相風土之所宜,講究可否,別頒行之。高麗國世子愖奏,其國臣僚擅廢國王王禃,立其弟安慶公淐。詔遣斡朶思不花、李諤等往其國詳問,條具以聞。
九月癸丑,恩州進嘉禾,一莖三穗。戊午,敕民間貸錢取息,雖踰限止償一本息。己未,授高麗世子王愖特進上柱國、東安公。壬戌,豐州、雲內、東勝旱,免其租賦。戊辰,敕高麗世子愖率兵三千赴其國難,愖辭東安公,乃授特進上柱國。辛未,敕管軍萬戶宋仲義征高麗。以忽剌出、史天澤並平章政事,阿里中書右丞,行河南等路中書省事,賽典赤行陝西五路西蜀四川中書省事。車駕至自上都。斡朶思不花、李諤以高麗刑部尚書金方慶至,奉權國王淐表,訴國王禃遘疾,令弟淐權國事。
冬十月己卯,定朝儀服色。壬午,陞高唐、冠氏並為州。丁亥,廣平路旱,免租賦。詔遣兵部侍郎黑的、淄萊路緫管府判官徐世雄,召高麗國王王禃、王弟淐及權臣林衍俱赴闕。命國王頭輦哥以兵壓其境,趙璧行中書省于東京。仍降詔諭高麗國軍民。庚子,太陰犯辰星。宋遣人餽鹽、糧入襄陽,我軍獲之。賜諸王奧魯赤駝鈕金鍍銀印。
十一月癸卯,高麗都統領崔坦等,以林衍作亂,挈西京五十餘城來附。丁未,簽王綧、洪茶丘軍三千人往定高麗。高麗西京都統李延齡乞益兵,遣忙哥都率兵二千赴之。庚午,敕:「諸路鰥寡廢疾之人,月給米二斗。」安南國王陳光昞遣使來貢。濟南饑,以米十二萬八千九百石賑之。高麗國王王禃遣其尚書禮部侍郎朴烋從黑的入朝,表稱受詔已復立,尋當入覲。築新城于漢江西。
十二月戊子,築東安渾河堤。己丑,作佛事于太廟七晝夜。高唐、固安二州饑,以米二萬六百石賑之。析彰德、懷孟、衛輝為三路,陞林慮縣為林州,改楨州復為韓城縣,併省馮翊等州縣十所,以懿州、廣寧等府隸東京。
是歲,天下戶一百六十八萬四千一百五十七。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斷死罪四十二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七‧本紀第七  世祖四 七年春正月辛丑朔,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賀。丙午,耶律鑄、廉希憲罷。立尚書省,罷制國用使司。以平章政事忽都荅兒為中書左丞相,國子祭酒許衡為中書左丞,制國用使阿合馬平章尚書省事,同知制國用使司事張易同平章尚書省事,制國用使司副使張惠、僉制國用使司事李堯咨、麥朮丁並參知尚書省事。己酉,太陰犯畢。敕諸投下官隸中書省。壬子,敕驛券無印者不許乘傳。甲寅,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言:「比奉詔臣已復位,今從七百人入覲。」詔令從四百人來,餘留之西京。詔高麗西京內屬,改東寧府,畫慈悲嶺為界。丁巳,以蒙哥都為安撫高麗使,佩虎符,率兵戍其西境。戊午,均、房州緫管孫嗣擒宋統制朱興祖等。丙寅,賑兀魯吾民戶鈔。丁卯,定省、院、臺文移體式。
二月辛未朔,以前中書右丞相伯顏為樞密副使。甲戌,築昭應宮于高梁河。丙子,帝御行宮,觀劉秉忠、孛羅、許衡及太常卿徐世隆所起朝儀,大悅,舉酒賜之。丁丑,以歲饑罷修築宮城役夫。甲申,置尚書省署。乙酉,立紙甲局。申嚴畜牧損壞禾稼桑果之禁。壬辰,立司農司,以參知政事張文謙為卿,設四道巡行勸農司。乙未,宋襄陽出步騎萬餘人、兵船百餘艘,來趨萬山堡,萬戶張弘範、千戶脫脫擊卻敗之。事聞,各賜金紋綾有差。高麗國王王禃來朝,求見皇子燕王,詔曰:「汝一國主也,見朕足矣。」禃請以子愖見,從之。詔諭禃曰:「汝內附在後,故班諸王下。我太祖時亦都護先附,即令齒諸王上,阿思蘭後附,故班其下,卿宜知之。」又詔令國王頭輦哥等舉軍入高麗舊京,以脫朶兒、焦天翼為其國達魯花赤,護送禃還國,仍下詔:「林衍廢立,罪不可赦。安慶公淐,本非得已,在所寬宥。有能執送衍者,雖舊在其黨,亦必重增官秩。」世子愖奏乞隨朝及尚主,不許,命隨其父還國。
三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改河南等路,及陝西五路西蜀四川、東京等路行中書省為行尚書省。尚書省臣言:「河西和糴,應僧人、豪官、富民一例行之。」制可。甲寅,車駕幸上都。丙辰,浚武清縣御河。丁巳,定醫官品從。戊午,益都、登、萊蝗旱,詔減其今年包銀之半。阿朮與劉整言:「圍守襄陽,必當以教水軍、造戰艦為先務。」詔許之。教水軍七萬餘人,造戰艦五千艘。
夏四月壬午,檀州隕黑霜三夕。設諸路蒙古字學教授。敕:「諸詻達魯花赤子弟蔭敘充散府諸州達魯花赤,其散府諸州子弟充諸縣達魯花赤,諸縣子弟充巡檢。」改御史臺典事為都事。癸未,定軍官等級,萬戶、緫管、千戶、百戶、緫把以軍士為差。己丑,省終南縣入盩厔,復真定贊皇縣、太原樂平縣。高麗行省遣使來言:「權臣林衍死,其子惟茂擅襲令公位,為尚書宋宗禮所殺。島中民皆出降,已遷之舊京。衍黨裴仲孫等復集餘衆,立禃庶族承化侯為王,竄入珍島。」
五月辛丑,懷州河內縣大雨雹。癸卯,陝西僉省也速帶兒、嚴忠範與東西川統軍司率兵及宋兵戰于嘉定、重慶、釣魚山、馬湖江,皆敗之,拔三寨,擒都統牛宣,俘獲人民及馬牛嚴艦無筭。甲辰,威州汝鳳川番族八千戶內附,其酋長來朝,授宣命,賜金符。丁未,東京路饑,兼運糧造船勞役,免今年絲銀十之三。以同知樞密院事合荅為平章政事。乙卯,復平灤路撫寧縣,以海山、昌黎入之。丙辰,括天下戶。尚書省臣言:「諸路課程,歲銀五萬錠,恐疲民力,宜減十分之一。運司官吏俸祿,宜與民官同,其院務官量給工食,仍禁所司多取於民,歲終,較其增損而加黜陟。上都地里遙遠,商旅往來不易,特免收稅以優之,惟市易莊宅、奴婢、孳畜,例收契本工墨之費。管民官遷轉,以三十月為一考,數於變易,人心苟且,自今請以六十月遷轉。諸王遣使取索諸物及鋪馬等事,自今並以文移,毋得口傳教令。」並從之。改宣徽院為光祿司,秩正三品,以宣徽使線真為光祿使。庚申,命樞密院閱實軍數。壬戌,東平府進瑞麥,一莖二穗、三穗、五穗者各一本。省中都打捕鷹坊緫管府入工部。大名、東平等路桑蠶皆災,南京、河南等路蝗,減今年銀絲十之三。
六月丙子,敕西夏中興市馬五百匹。庚辰,敕:「戍軍還,有乏食及病者,令所過州城村坊主者給飲食醫藥。」丁亥,罷各路洞冶緫管府,以轉運司兼領。徙謙州甲匠于松山,給牛具。賜皇子南木合馬六千、牛三千、羊一萬。賜北邊戍軍馬二萬、牛一千、羊五萬。丙申,立籍田大都東南郊。禁民擅入宋境剽掠。
秋七月辛丑,設上林署。乙卯,賜諸王拜荅寒印及海青、金符二。庚申,初給軍官俸。壬戌,簽諸道回回軍。乙丑,閱實諸路砲手戶。都元帥也速帶兒等略地光州,敗宋兵于金剛臺。以遼東開元等路緫管府兼本路轉運司事。山東諸路旱蝗。免軍戶田租,戍邊者給糧。命達魯花赤兀良吉帶給上都扈從畋獵糧。
八月戊辰朔,築環城以逼襄陽。己巳,賑應昌府饑。諸王拜荅寒部曲告饑,命有車馬者徒居黃忽兒玉良之地,計口給糧,無車馬者就食肅、沙、甘州。戊寅,隆興府緫管昔剌斡脫以盜用官錢罷。庚辰,以御史大夫塔察兒同知樞密院事,御史中丞帖只為御史大夫。高麗世子王愖來賀聖誕節,辛巳,設應昌府官吏。辛卯,保定路霖雨傷禾稼。
九月庚子,敕僧、道、也里可溫有家室不持戒律者,占籍為民。丁巳,太陰犯井。丙寅,括河西戶口,定田稅。宋將范文虎以兵船二千艘來援襄陽,阿朮、合荅、劉整率兵逆戰于灌子灘,殺掠千餘人,獲船三十艘,文虎引退。西京饑,敕諸王阿只吉所部就食太原。山東饑,敕益都、濟南酒稅以十之二收糧。
冬十月戊辰朔,敕兩省以已奏事報御史臺。庚午,太白犯右執法。癸酉,敕宗廟祭祀祝文,書以國字。乙亥,宋人攻莒州。乙酉,享于太廟。丁亥,以南京、河南兩路旱蝗,減今年差賦十之六。發清、滄鹽二十四萬斤,轉南京米十萬石,並給襄陽軍。己丑,敕來年太廟牲牢,勿用豢豕,以野豕代之,時果勿市,取之內園。車駕至自上都。降興中府為州。賑山東淄萊路饑。
十一月壬寅,熒惑犯太微西垣上將。壬子,河西諸郡諸王頓舍,僧、民協力供給。丁巳,敕益兵二千,合前所發軍為六千,屯田高麗,以忻都及前左壁緫帥史樞,並為高麗金州等處經略使,佩虎符,領屯田事。仍詔諭高麗國王立侍儀司。安南國王陳光昞遣使來貢,優詔荅之。復賑淄萊路饑。
閏月丁卯朔,高麗世子王愖還,賜王禃至元八年曆。戊辰,禁繒段織日月龍虎,及以龍犀飾馬鞍者。己巳,給河西行省鈔萬錠,以充歲費。以義州隸婆娑府。癸未,詔諭西夏提刑按察司管民官,禁僧徒冒據民田。壬辰,申明勸課農桑賞罰之法。詔設諸路脫脫禾孫。
十二月丙申朔,改司農司為大司農司,添設巡行勸農使、副各四員,以御史中丞孛羅兼大司農卿。安童言孛羅以臺臣兼領,前無此例。有旨:「司農非細事,朕深諭此,其令孛羅緫之。」命陝西等路宣撫使趙良弼為祕書監,充國信使,使日本。敕歲祀太社、太稷、風師、雨師、雷師。戊戌,徙懷孟新民千八百餘戶居河西。壬寅,陞御史大夫秩正二品。降河南韶州為澠池縣。宋重慶制置朱孫遣諜者持書榜來誘安撫張大悅等,大悅不發封,併諜者送致東川統軍司。丁未,金齒、驃國三部酋長阿匿福、勒丁、阿匿爪來內附,獻馴象三、馬十九匹。己酉,魚通路知府高曳失獲宋諜者,詔賞之。辛酉,以都水監隸大司農司。以諸王伯忽兒為札魯忽赤之長。建大護國仁王寺于高良河。敕更定僧服色。
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三萬九千四百四十九。賜先朝后妃及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斷死刑四十四人。
八年春正月乙丑朔,高麗國王王禃遣其祕書監朴恒、郎將崔有渰來賀,兼奉歲貢。丙寅,太陰犯畢。己卯,以同僉河南等路行中書省事阿里海牙參知尚書省事。中書省臣言:「前有旨令臣與樞密院、御史臺議河南行省阿里伯等所置南陽等處屯田,臣等以為凡屯田人戶,皆內地中產之民,遠徙失業,宜還之本籍。其南京、南陽、歸德等民賦,自今悉折輸米糧,貯於便近地,以給襄陽軍食。前所屯田,阿里伯自以無效引伏,宜令州郡募民耕佃。」從之。史天澤告老,不允。敕:「前築都城,徙居民三百八十二戶,計其直償之。」設樞密院斷事官。遣兀都蠻率蒙古軍鎮西方當當。丙戌,高麗安撫阿海略地珍島,與逆黨遇,多所亡失。中書省臣言:「諜知珍島餘糧將竭,宜乘弱攻之。」詔不許,令巡視險要,常為之備。丁亥,管如仁、費正寅以國機事為書,謀遣崔繼春、賈靠山、路坤入宋,事覺窮治,正寅、如仁、繼春皆正典刑,靠山、坤並流遠方。壬辰,敕:「諸路鰥寡孤獨疾病不能自存者,官給廬舍、薪米。」高麗國王王禃遣使奉表,為世子愖請昏。詔禁邊將受賂放軍及科斂。賑北京、益都饑。
二月乙未朔,定民間婚聘禮幣,貴賤有差。丁酉,發中都、真定、順天、河間、平灤民二萬八千餘人築宮城。己亥,罷諸路轉運司入緫管府。以尚書省奏定條畫頒天下。移陝蜀行中書省于興元。癸卯,四川行省也速帶兒言:「比因饑饉,盜賊滋多,宜加顯戮。」詔令群臣議,安童以為:「強竊盜賊,一皆處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仍舊待命。」以中書左丞、東京等路行尚書省事趙璧為中書右丞。甲辰,添設監察御史六員。命忽都荅兒持詔招諭高麗林衍餘黨裴仲孫。乙巳,大理等處宣慰都元帥寶合丁、王傅闊闊帶等,協謀毒殺雲南王,火你赤、曹楨發其事,寶合丁、闊闊帶及阿老瓦丁、亦速夫並伏誅,賞楨、火你赤及證左人金銀有差。以沙州、瓜州鷹坊三百人充軍。戊申,詔以治事日程諭中外官吏。敕往畏吾兒地市米萬石。庚戌,申嚴東川井鹽之禁。己未,敕軍官佩金銀符,其民官、工匠所佩者,並拘入,勿復給。敕海青符用太祖皇帝御署。庚申,奉御九住舊以梳櫛奉太祖,奉所落鬚髮束上,詔櫝之,藏于太廟夾室。辛酉,敕:「凡訟而自匿及誣告人罪者,以其罪罪之。」分歸德為散府,割宿、亳、邳、徐等州隸之。升申州為南陽府,割唐、鄧、裕、嵩、汝等隸之。賑西京饑。
三月乙丑,增置河東山西道按察司;改河東陝西道為陝西四川道,山北東西道為山北遼東道。甲戌,敕:「元正、聖節、朝會,凡百官表章、外國進獻、使臣陛見、朝辭禮儀,皆隸侍儀司。」丙子,改山東、河間、陝西三路鹽課都轉運司為都轉運鹽使司。己卯,中書省臣言:「高麗叛臣裴仲孫乞諸軍退屯,然後內附;而忻都未從其請,今願得全羅道以居,直隸朝廷。」詔以其飾詞遷延歲月,不允。辛巳,復立夏邑縣,以碭山入焉。省穀熟入睢陽。濱棣萬戶韓世安,坐私儲糧食、燒毀軍器、詐乘驛馬及擅請諸王塔察兒益都四縣分地等事,有司屢以為言,詔誅之,仍籍其家。甲申,車駕幸上都。乙酉,許衡以老疾辭中書機務,除集賢大學士、國子祭酒,衡納還舊俸,詔別以新俸給之。命設國子學,增置司業、博士、助教各一員,選隨朝百官近侍蒙古、漢人子孫及俊秀者充生徒。丁亥,熒惑犯太微西垣上將。己丑,立西夏中興等路行尚書省,以趁海參知行尚書省事。命尚書省閱實天下戶口,頒條畫,諭天下。賑益都等路饑。敕:「有司毋留獄滯訟,以致越訴,違者官民皆罪之。」制封皇子燕王乳母趙氏豳國夫人,夫鞏德祿追封德育公。
夏四月壬寅,高麗鳳州經略司忻都言:「叛臣裴仲孫,稽留使命,負固不服,乞與忽林赤、王國昌分道進討。」從之。平灤路昌黎縣民生子,中夜有光,詔加鞠養。或以為非宜,帝曰:「何幸生一好人,毋生嫉心也。」命高麗簽軍征珍島。癸卯,給河南行中書省歲用銀五十萬兩,仍敕襄樊軍士自今人月給米四斗。甲辰,簽壯丁備宋。戊午,阿朮率萬戶阿剌罕等與宋將范文虎等戰于湍灘,敗之,獲統制朱勝等百餘人,奪其軍器,賞阿朮、阿剌罕等金帛有差。以至元七年諸路災,蠲今歲絲料輕重有差。
五月乙丑,以東道兵圍守襄陽,命賽典赤、鄭鼎提兵,水陸並進,以趨嘉定,汪良臣、彭天祥出重慶,札剌不花出瀘州,曲立吉思出汝州,以牽制之。改僉省也速帶兒、鄭鼎軍前行尚書事,賽典赤行省事于興元,轉給軍糧。丙寅,牢魚國來貢。己巳,修佛事于瓊華島。辛未,分大理國三十七部為三路,以大理八部蠻酋新附,降詔撫諭。壬申,造內外儀仗。丁丑,賑蔚州饑。己卯,命史天澤平章軍國重事。陞太府監為正三品。忻都、史樞表言珍島賊徒敗散,餘黨竄入耽羅。辛巳,賜河西行省金符、銀海青符各一。令蒙古官子弟好學者,兼習筭術。癸未,升濟州為濟寧府。以玉宸院隸宣徽院。高麗國王王禃遣使貢方物。
六月甲午,敕樞密院:「凡軍事徑奏,不必經由尚書省,其干錢糧者饑之。」上都、中都、河間、濟南、淄萊、真定、衛輝、洺磁、順德、大名、河南、南京、彰德、益都、順天、懷孟、平陽、歸德諸州縣蝗。癸卯,宋將范文虎率蘇劉義、夏松等舟師十萬援襄陽,阿朮率諸將迎擊,奪其戰船百餘艘,敵敗走。平章合荅又遣萬戶解汝楫等邀擊,擒其緫管朱日新、鄭皋,大破之。辛亥,敕:「凡管民官所領錢穀公事,並俟年終考較。」乙卯,招集河西、斡端、昂吉呵等處居民。己未,山東統軍司塔出、董文炳偵知宋人欲據五河口,請築城守之。既而坐失事機,宋兵已樹柵其地。事聞,敕決罰塔出、文炳等有差。遼州和順縣、解州聞喜縣生。
秋七月壬戌朔,尚書省請增太原鹽課,歲以鈔千錠為額,仍令本路兼領,從之。設回回司天臺官屬,以札馬剌丁為提點。簽女直、水達達軍。以鄭元領祠祭岳瀆,授司禋大夫。丁卯,南人李忠進言,運山侍郎張大悅嘗與宋交通,以其事無實,詔諭大悅:「宋善用間,朕不輕信,毋懷疑懼。」以國王頭輦哥行尚書省于北京、遼東等路。辛未,置左、右、中三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乙亥,鞏昌、臨洮、平涼府、會、蘭等州隕霜殺禾。乙酉,宋將來興國攻百丈山營,阿朮擊破之,追至湍灘,斬首二千餘級。高麗世子王愖入質,珍島脅從民戶來降。
八月壬辰朔,日有食之。癸巳,敕:「軍站戶地四頃以上,依例輸租。」己亥,詔招諭宋襄陽守臣呂文煥。壬子,車駕至自上都。遷成都統軍司於眉州。己未,聖誕節,初立內外仗及雲和署樂位。東川統軍司引兵攻宋銅鈸寨,守寨緫管李慶等降,以慶知梁山軍事。
九月壬戌朔,敕都元帥阿朮以所部兵略地漢南。癸亥,高麗世子王愖辭歸,賜國王王禃西錦,優詔諭之。甲子,賜劉整鈔五百錠、鄧州田五百頃,整辭,改賜民田三百戶,科調如故。給河南行省歲用鈔二萬八千六百錠。丙寅,罷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尚書省,以也速荅兒行四川尚書省事于興元,京兆等路直隸尚書省。敗宋軍于渦河。戊辰。陞成都府德陽縣為德州,降虢州為虢略縣。壬申,選冑子脫脫木兒等十人肄業國學。癸酉,益都府濟州進芝二本。甲戌,簽西夏回回軍。太廟殿柱朽壞,監察御史劾都水劉晸監造不敬,晸以憂卒。張易請先期告廟,然後完葺,從之。丙子,敕今歲享太廟毋用犧牛。太陰犯畢。庚辰,右衛親軍都指揮使忽都等言:「五河城堡已成,唯廬舍未完,凡材甓皆出宋境,請率精兵分道抄掠。」從之。壬午,山東路統軍司言宋兵攻膠州,千戶蔣德等逆戰敗之,俘統制范廣等五十餘人,獲戰船百艘。癸未,詔忙安倉失陷米五千餘石,特免徵,仍禁諸王非理需索。詔以四川民力困弊,免茶鹽等課稅,以軍民田租給沿邊軍食。仍敕:「有司自今有言茶鹽之利者,以違制論。」
冬十月癸巳,大司農臣言:「高唐州達魯花赤忽都納、州尹張廷瑞、同知陳思濟勸課有效,河南府陝縣尹王仔怠於勸課,宜加黜陟,以示勸懲。」從之,丁酉,享于太廟。己未,檀、順等州風潦害稼。賜高麗至元九年曆。
十一月辛酉朔,敕品官子孫儤直。敕遣阿魯忒兒等撫治大理。壬戌,罷諸路交鈔都提舉司。乙亥,劉秉忠及王磐、徒單公履等言:「元正、朝會、聖節、詔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禮。」從之。禁行金泰和律。建國號曰大元,詔曰:
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為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乘時而有國,不以義而制稱。為秦為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概以至公,不無少貶。
我太祖聖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茲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資始之功;予一人底寧于萬邦,尤切體仁之要。事從因革,道協天人。於戲!稱義而名,固匪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負於投艱。嘉與敷天,共隆大號。
丙戌,置四川省於成都。上都萬安閣成。
十二月辛卯朔,詔天下興起國字學。宣徽院請以闌遺、漏籍等戶淘金,帝曰:「姑止,毋重勞吾民也。」乙巳,減百官俸。括西夏田。召塔出、董文炳赴闕。辛亥,併太常寺入翰林院,宮殿府入少府監。甲寅,詔尚書省遷入中書省。
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四萬六千二百七十。賜先朝后妃及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賜囊家等羊馬價鈔萬千一百六十七錠。斷死罪一百五人。
九年春正月庚申朔,高麗國王王禃遣其臣禮賓卿宣文烈來賀,兼奉歲貢。甲子,併尚書省入中書省,平章尚書省事阿合馬、同平章尚書省事張易並中書平章政事,參知尚書省事張惠為中書左丞,參知尚書省事李堯咨、麥朮丁並參知中書政事。罷給事中、中書舍人、檢正等官,仍設左右司,省六部為四,改稱中書。丙寅,詔遣不花及馬璘諭高麗具舟糧助征耽羅。河南省請益兵,敕諸路簽軍三萬。丁丑,敕皇子西平王奧魯赤、阿魯帖木兒、禿哥及南平王禿魯所部與四川行省也速帶兒部下,并忙古帶等十八族、欲速公弄等土番軍,同征建都。新安州初隸雄州,詔為縣入順天。庚辰,改北京、中興、四川、河南四路行尚書省為行中書省。京兆復立行省,仍命諸王只必帖木兒設省斷事官。給西平王奧魯赤馬價弓矢。賜南平王禿魯銀印及金銀符各五。辛巳,移鳳州屯田於鹽、白二州。敕董文炳時巡掠南境,毋令宋人得立城堡。敕:「軍民訟田者,民田有餘則分之軍,軍田有餘亦分之民。仍遣能臣聽其直,其軍奴入民籍者,還正之。」敕燕王遣使持香旛,祠岳瀆、后土、五臺興國寺。命劉整緫漢軍。壬午,改山東東路都元帥府統軍司為行樞密院,以也速帶兒、塔出並為行樞密院副使。乙酉,定受宣敕官禮儀。詔元帥府統軍司、緫管萬戶府閱實軍籍。
二月庚寅朔,奉使日本趙良弼,遣書狀官張鐸同日本二十六人,至京師求見。辛卯,詔:「札魯忽赤乃太祖開創之始所置,位百司右,其賜銀印。立左右司。」壬辰,高麗國王王禃遣其臣齊安侯王淑來賀改國號。改中都為大都。甲午,命阿朮典蒙古軍,劉整、阿里海牙典漢軍。戊戌,以去歲東平及西京等州縣旱蝗水潦,免其租賦。庚子,復唐州泌陽縣。建中書省署於大都。戊申,始祭先農如祭社之儀。詔諸路開浚水利。車駕幸上都。
三月乙丑,諭旨中書省,日本使人速議遣還。安童言:「良弼請移金州戍兵,勿使日本妄生疑懼。臣等以為金州戍兵,彼國所知,若復移戍,恐非所宜。但開諭來使,此戍乃為耽羅暫設,爾等不須疑畏也。」帝稱善。甲戌,括民間四教經,焚之,蒙古都元帥阿朮、漢軍都元帥劉整、阿里海牙督本軍破樊城外郛,斬首二千級,生擒將領十六人,增築重圍守之。賑濟南路饑。詔免醫戶差徭。
夏四月己丑。詔於土蕃、西川界立寧河驛。辛卯,賜皇子愛牙赤所部馬。丙午,給西平王奧魯赤所部米。甲寅,賑大都路饑。
五月戊午朔,立和林轉運司,以小云失別為使,兼提舉交鈔使。己未,給闊闊出海青銀符二。辛酉,罷簽回回軍。癸亥,敕拔都軍於怯鹿難之地開渠耕田。丙寅,簽徐、邳二州丁壯萬人,戍邳州。庚午,減鐵冶戶。罷西蕃禿魯干等處金銀礦戶為民。禁漢人聚衆與蒙古人鬪毆。詔議取耽羅及濟州。辛巳,敕修築都城,凡費悉從官給,毋取諸民,并蠲伐木役夫稅賦。甲申,敕諸路軍戶驅丁,除至元七年前從良入民籍者當差,餘雖從良,並令助本戶軍力。乙酉,太白犯畢距星。宮城初建東西華、左右掖門。詔安集荅里伯所部流民。
六月壬辰,遣高麗國西京屬城諸達魯花赤及質子金鎰等歸國。減乞里吉思屯田所入租,仍遣南人百名,給牛具以往。是夜京師大雨,壞牆屋,壓死者衆。癸巳,敕以籍田所儲糧賑民,不足,又發近地官倉濟之。甲午,高麗告饑,轉東京米二萬石賑之。己亥,山東路行樞密院塔出於四月十三日遣步騎趨漣州,攻破射龍溝、五港口、鹽場、白頭河四處城堡,殺宋兵三百餘人,虜獲人牛萬計,第功賞賚有差。辛亥,高麗國王王禃請討耽羅餘寇。
秋七月丁巳朔,河南省臣言:「往歲徙民實邊屯耕,以貧苦悉散還家。今唐、鄧、蔡、息徐、邳之民,愛其田廬,仍守故屯,願以絲銀準折輸糧,而內地州縣轉粟餉軍者,反厭苦之。臣議今歲沿邊州郡,宜仍其舊輸糧,內地州郡,驗其戶數,俾折鈔就沿邊和糴,庶幾彼此交便。」制曰「可」。拘括開元、東京等路諸漏籍戶。禁私鬻回回曆。賑水達達部饑。戊寅,賜諸王八八部銀鈔,集都城僧誦大藏經九會。壬午,和禮霍孫奏:「蒙古字設國子學,而漢官子弟未有學者,及官府文移猶有畏吾字。」詔自今凡詔令並以蒙古字行,仍遣百官子弟入學。乙酉,免徙大羅鎮居民,令倍輸租米給鷹坊。詔分閱大都、京兆等處探馬赤奴戶名籍。
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戊子,立群牧所,掌牧馬及尚方鞍勒。壬辰,敕忙安倉及淨州預儲糧五萬石,以備弘吉剌新徙部民及西人內附者廩給。調兵增戍全羅州。乙未,禁諸人以己事輒呼至尊稱號者。丁酉,立斡脫所。己亥,諸王闊闊出請以分地寧海、登、萊三州自為一路,與他王比,歲賦惟入寧海,無輸益都,詔從之。癸卯,千戶崔松敗宋襄陽援兵,斬其將張順,賜松等將士有差。乙巳,車駕至自上都。丁未,改延州為延津縣,與陽武同隸南京,癸丑,賑遼東等路饑。
九月甲子,宋襄陽將張貴以輪船出城,順流突戰,阿朮、阿剌海牙等舉烽燃火,燭江如晝,率舟師轉戰五十餘里,至櫃門關,生獲貴及將士二千餘人。丙寅,敕樞密院:「諸路正軍貼戶及同籍親戚奴僕,丁年既長,依諸王權要以避役者,並還之軍,惟匠藝精巧者以名聞。」癸酉,同僉河南省事崔斌訟右丞阿里妄奏軍數二萬,敕杖而罷之。甲戌,罷水軍緫管府。東川元帥李吉等略地開州,拔石羊寨,擒宋將一人;統軍使合剌等兵掠合州及渠江口,獲戰船五十艘,賞銀幣有差。丙子,發民夫三千人伐巨木遼東,免其家徭賦。戊寅,太陰犯御女。賑益都路饑。
冬十月丙戌朔,封皇子忙哥剌為安西王,賜京兆為分地,駐兵六盤山。遣使持詔諭扮卜、忻都國。壬辰,享于太廟。癸巳,趙璧為平章政事,張易為樞密副使。乙未,築渾河堤。戊戌,熒惑犯填星。己亥,敕自七月至十一月終聽捕獵,餘月禁之。癸卯,立文州。初立會同館。
十一月乙卯朔,詔以至元十年曆賜高麗。壬戌,發北京民夫六千,伐木乾山,蠲其家徭賦。諸王只必帖木兒築新城成,賜名永昌府。丙寅,蠲昔剌斡脫所負官錢。丁卯,太陰犯畢。城光州。遣無籍軍掠宋境。己巳,敕發屯田軍二千、漢軍二千、高麗軍六千,仍益武衛軍二千,征耽羅。辛未,召高陵儒者楊恭懿,不至。癸酉,以前拔樊城外郛功,賞千戶劉深等金銀符。己卯,併中書省左右司為一。宋京湖制置李庭芝為書,遣永寧僧齎金印、牙符,來授劉整盧龍軍節度使,封燕郡王。僧至永寧,事覺,上聞,敕張易、姚樞雜問。適整至自軍中,言:「宋患臣用兵襄陽,欲以是殺臣,臣實不知。」敕令整為書復之,賞整,使還軍中,誅永寧僧及其黨友。參知行省政事阿里海牙言:「襄陽受圍久未下,宜先攻樊城,斷其聲援。」從之。回回亦思馬因創作巨石砲來獻,用力省而所擊甚遠,命送襄陽軍前用之。
十二月乙酉朔,詔諸路府州司縣達魯花赤管民長官,兼管諸軍奧魯。丁亥,立肅州等處驛。以東平府民五萬餘戶,復為東平路。辛丑,諸王忽剌出拘括逃民高麗界中,高麗達魯花赤上其事,詔高麗之民猶未安集,禁罷之。遣宋議互市使者南歸。戊午,賜北平王南木合軍馬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一、羊六萬一千五百三十一,及諸王塔察兒軍幣帛。辛亥,宋將昝萬壽來攻成都,僉省嚴忠範出戰失利,退保子城,同知王世英等八人棄城遁。詔以邊城失守,罪在主將,世英雖遁,與免其罪,惟遣使縛忠範至京師。癸丑,陞拱衛司為拱衛直都指揮使司。
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五萬五千八百八十。賜先朝后妃及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斷死罪三十九人。建大聖壽萬安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八‧本紀第八  世祖五 十年春正月乙卯朔,高麗國王王禃遣其世子愖來朝。戊午,敕自今並以國字書宣命。命忻都、鄭溫、洪茶丘征耽羅。宿州萬戶愛先不花請築堡牛頭山,以阨兩淮糧運,不允。愛先不花因言:「前宋人城五河,統軍司臣皆當得罪。今不築,恐為宋人所先。」帝曰:「汝言雖是,若坐視宋人戍之,罪亦不免也。」安南使者還,言陳光昞受詔不拜。中書移文責問,光昞稱從本俗。改回回愛薛所立京師醫藥院,名廣惠司。己未,禁鷹坊擾民及陰陽圖讖等書。癸亥,阿里海牙等大攻樊城,拔之,守將呂文煥懼而請降,中書省驛聞,遣前所俘唐永堅持詔諭之。丁卯,立祕書監。戊辰,給皇子北平王甲一千。置軍器、永盈二庫,分典弓矢、甲冑。庚午,簽陝西探馬赤軍。己卯,川蜀省言:「宋昝萬壽攻成都,也速帶兒所部騎兵征建都未還,擬於京兆等路簽新軍六千為援。」從之。詔遣扎朮呵押失寒、崔杓持金十萬兩,命諸王阿不合市藥獅子國。壬午,賞東川統軍合剌所部有功者。合剌請於渠江之北雲門山及嘉陵西岸虎頭山立二戍,以其圖來上,仍乞益兵二萬。詔給京兆新簽軍五千益之。
二月丙戌,以皇后、皇太子受冊寶,遣太常卿合丹告于太廟。丙申,雲南羅羽酋長阿旭叛,詔有司安集其民,募能捕斬阿旭者賞之。遣斷事官麥肖勾校川陝行省錢穀。詔勘馬剌失里、乞帶脫因、劉源使緬國,諭遣子弟近臣來朝。高麗國王王禃以王師征耽羅,乞下令禁俘掠,聽自製兵仗,從之。丁未,宋京西安撫使、知襄陽府呂文煥以城降。
三月甲寅朔,詔申諭大司農司遣使巡行勸課,務要農事有成。乙丑,敕樞密院以襄陽呂文煥率將吏赴闕。熟券軍并城居之民仍居襄陽,給其田牛;生券軍分隸各萬戶翼。文煥等發襄陽,擇蒙古、漢人有才力者護視以來。丙寅,帝御廣寒殿,遣攝太尉、中書右丞相安童授皇后弘吉剌氏玉冊玉寶,遣攝太尉、同知樞密院事伯顏授皇太子真金玉冊金寶。辛未,以皇后、皇太子受冊寶,詔告天下。劉整請教練水軍五六萬及於興元金、洋州、汴梁等處造船二千艘,從之。壬申,分金齒國為兩路。癸酉,客星青白如粉絮,起畢,度五車北,復自文昌貫斗杓,歷梗河,至左攝提,凡二十一日。以前中書左丞相耶律鑄平章軍國重事,中書左丞張惠為中書右丞。車駕幸上都。西蜀嚴忠範以罪罷,遣察不花等撫治軍民。罷中興等處行中書省。
夏四月癸未朔,阿里海牙以呂文煥入朝,授文煥昭勇大將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襄漢大都督,賜其將校有差。時將相大臣皆以聲罪南伐為請,驛召姚樞、許衡、徒單公履等問計,公履對曰:「乘破竹之勢,席卷三吳,此其時矣。」帝然之。詔罷河南等路行中書省,以平章軍國重事史天澤、平章政事阿朮、參知政事阿里海牙行荊湖等路樞密院事,鎮襄陽;左丞相合丹,參知行中書省事劉整,山東都元帥塔出、董文炳行淮西等路樞密院事,守正陽。天澤等陛辭,詔諭以襄陽之南多有堡寨,可乘機進取。仍以鈔五千錠賜將士及賑新附軍民。甲申,免隆興路榷課三年。丁酉,敕南儒為人掠賣者,官贖為民。辛丑,罷四川行省,以鞏昌二十四處便宜緫帥汪良臣行西川樞密院,東川閬、蓬、廣安、順慶、夔府、利州等路統軍使合剌行東川樞密院,東川副統軍王仲仁同僉行樞密院事,仍命汪良臣就率所部軍以往。
五月壬子朔,定內外官復舊制,三歲一遷。甲寅,禁無籍軍從大軍殺掠,其願為軍者聽。戊辰,詔:「天下獄囚,除殺人者待報,其餘一切疏放,限以八月內自至大都,如期而至者皆赦之。」乙亥,詔:「免民代輸簽軍戶絲銀,及伐木夫戶賦稅。負前朝官錢不能償者,毋徵。主守失陷官錢者,杖而釋之。陣亡軍及營繕工匠無丁產者,量加廩給。」以雄、易州復隸大都。庚辰,賞襄陽有功萬戶奧魯赤等銀鈔衣服有差。
六月乙酉,賑諸王塔察兒部民饑。丁亥,以各路弓矢甲匠並隸軍器監。免大都、南京兩路賦役,以紓民力。賑甘州等處諸驛。辛卯,汰陝西貧難軍。以劉整、阿里海牙不相能,分軍為二,各統之。癸巳,敕襄陽造戰船千艘。甲午,改資用庫為利用監。丁酉,置光州等處招討司。戊申,經略忻都等兵至耽羅,撫定其地,詔以失里伯為耽羅國招討使,尹邦寶副之。陞拱衛直為都指揮司。使日本趙良弼,至太宰府而還,具以日本君臣爵號、州郡名數、風俗土宜來上。
閏月癸丑,敕諸道造甲一萬、弓五千,給淮西行樞密院。己巳,罷東西兩川統軍司。辛未,以翰林院纂修國史,敕采錄累朝事實以備編集。丙子,以平章政事賽典赤行省雲南,統合剌章、鴨赤、赤科、金齒、茶罕章諸蠻,賜銀貳萬五千兩、鈔五百錠。
秋七月辛巳,以金州軍八百人及統軍司還成都,忽朗吉軍千人隸東川。壬午,以修太廟,將遷神主別殿,遣兀魯忽奴帶、張文謙祭告。丙戌,敕樞密院:「襄陽生券軍無妻子者,發至京師,仍益兵衛送,其老疾者遣還家。」庚寅,河南水,發粟賑民饑,仍免今年田租。省西涼府入永昌路。戊申,高麗國王王禃遣其順安公王悰、同知樞密院事宋宗禮,賀皇后、皇太子受冊禮成。
八月庚戌朔,前所釋諸路罪囚,自至大都者凡二十二人,並赦之。甲寅,鳳翔寶雞縣劉鐵妻一產三男,復其家三年。丁丑,聖誕節,高麗王王禃遣其上將軍金詵來賀。己卯,賜襄陽生熟券軍冬衣有差。
九月辛巳,遼東饑,弛獵禁。以合伯為平章政事。壬午,立河南宣慰司,供給荊湖、淮西軍需。甲申,襄陽生券軍至大都,詔伯顏諭之,釋其械繫,免死罪,聽自立部伍,俾征日本;仍敕樞密院具鎧仗,人各賜鈔娶妻,於蒙古、漢人內選可為率領者。丙戌,劉秉忠、姚樞、王磐、竇默、徒單公履等上言:「許衡疾歸,若以太子贊善王恂主國學,庶幾衡之規模不致廢墜。」又請增置生員,並從之。秉忠等又奏置東宮宮師府詹事以次官屬三十八人。戊子,遣官詣荊湖行省,差次有功將士。禁京畿五百里內射獵。己丑,敕自今秋獵鹿豕先薦太廟。壬辰,中書省臣奏:「高麗王王禃屢言小國地狹,比歲荒歉,其生券軍乞駐東京。」詔令營北京界,仍敕東京路運米二萬石,以賑高麗。丁酉,立正陽諸驛。敕河南宣慰司運米三十萬石,給淮西合荅軍。仍給淮西、荊湖軍需有差。壬寅,敕會同館專居降附之入覲者。以翰林學士承旨和禮霍孫兼會同館事,以主朝廷咨訪,及降臣奏請。征東招討使塔匣剌請征骨嵬部,不允。丙午,置御藥院。車駕至自上都。給諸王塔察兒所部布萬匹。
冬十月乙卯,享于太廟。丙辰,以西川編民、東川義士軍屯田,餉潼川、青居戍兵。敕伯顏、和禮霍孫以史天澤、姚樞所定新格,參考行之。庚申,御史臺臣言,沒入贓罰,為鈔一千三百錠。詔有貧乏不能存者,以此賑之。有司斷死罪五十人,詔加審覆,其十三人因鬪毆殺人,免死充軍,餘令再三審覆以聞。禁牧地縱火。以合荅帶為御史大夫。陞襄陽府為路。罷廣寧府新簽軍。初建正殿、寢殿、香閣、周廡兩翼室。西蜀都元帥也速荅兒與皇子奧魯赤合兵攻建都蠻,擒酋長下濟等四人,獲其民六百,建都乃降,詔賞將士有差。
十一月癸未,命布只兒修起居注。丁未,大司農司言:「中書移文,以畿內秋禾始收,請禁農民覆耕,恐妨芻牧。」帝以農事有益,詔勿禁。
十二月己酉朔,安童等言:「昔博赤伯都謂緫管府權太重,宜立運司并諸軍奧魯,以分之。臣以今之民官,循例遷徙,保無邪謀,別立官府,於民未便。」帝然之。壬子,賜襄樊被傷軍士鈔千錠。甲寅,宋夏貴攻正陽,淮西行院擊走之。壬戌,召阿朮同呂文煥入覲。大司農司請罷西夏世官,括諸色戶,從之。安南國王陳光昞遣使來貢方物。諸王薛闍禿以罪從軍,累戰皆捷,召赴闕。己巳,省陝州虢略、朱陽二縣入靈寶。賜萬戶解汝楫銀萬五千兩。諸王孛兀兒出率所部兵與皇子北平王合軍,討叛臣聶古伯,平之,賞立功將士有差。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是歲,諸路蟲蝻災五分,霖雨害稼九分,賑米凡五十四萬五千五百九十石。天下戶一百九十六萬二千七百九十五。
十一年春正月己卯朔,宮闕告成,帝始御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高麗國王王禃遣其少卿李義孫等來賀,兼奉歲貢。乙酉,以金州招討使欽察率襄陽生熟券軍千人戍鴨池。庚寅,初立軍官以功陞散官格。免諸路軍雜賦。以忙古帶等新舊軍一萬一千五百人戍建都,立建都寧遠都護府,兼領互市監。壬辰,置西蜀四川屯田經略司。丁酉,長春宮設周天金籙醮七晝夜。敕荊湖行院以軍三萬、水弩砲手五千,隸淮西行院。丙午,彰德趙當道等以謀逆伏誅,餘從者論罪有差。立于闐、鴉兒看兩城水驛十三,沙州北陸驛二。免于闐采玉工差役。阿里海牙言:「荊襄自古用武之地,漢水上流已為我有,順流長驅,宋必可平。」阿朮又言:「臣略地江淮,備見宋兵弱於往昔,今不取之,時不能再。」帝趣召史天澤同議,天澤對曰:「此國大事,可命重臣一人如安童、伯顏,都督諸軍,則四海混同,可計日而待矣。臣老矣,如副將者,猶足為之。」帝曰:「伯顏可以任吾此事矣。」阿朮、阿里海牙因言:「我師南征,必分為三,舊軍不足,非益兵十萬不可。」詔中書省簽軍十萬人。
二月戊申朔,賜阿朮所部將士及茶罕章阿吉老耆等銀鈔有差。甲寅,太陰犯井宿。庚申,新德副元帥楊堯元戰沒,以其子襲職。初立儀鸞局,掌宮門管鑰、供帳燈燭。壬申,造戰船八百艘於汴梁。以廉希憲為中書右丞、北京等處行中書省事。車駕幸上都。
三月己卯,詔以勸課農桑諭高麗國王王禃,仍命安撫高麗軍民緫管洪茶丘提點農事。己丑,呂文煥隨司千戶陳炎謀叛,誅首惡二人,其隨司軍併其妻子,皆令內徙。庚寅,敕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緫管洪茶丘等,將屯田軍及女直軍,并水軍,合萬五千人,戰船大小合九百艘,征日本。移碉門兵戍合荅城。辛卯,改荊湖、淮西二行樞密院為二行中書省:伯顏、史天澤並為左丞相,阿朮為平章政事,阿里海牙為右丞,呂文煥為參知政事,行中書省於荊湖;合荅為左丞相,劉整為左丞,塔出、董文炳為參知政事,行中書省於淮西。遣使代祀嶽瀆后土。河南宣慰司言:「軍興轉輸煩重,宜賦軍匠諸戶,權助財用。」從之。癸巳,獲嘉縣尹常德,課最諸縣,詔優賞之。亦乞里帶強取民租產、桑園、廬舍、墳墓,分為探馬赤軍牧地,詔還其民。萬戶阿里必嘗發李璮逆謀,為璮所殺,以其子剌剌吉襲職。改金州招討司為萬戶府。遣要速木、咱興憨失招諭八魯國。帝師八合思八歸土番國,以其弟亦鄰真襲位。建大護國仁王寺成。
夏四月辛亥,分陝西隴右諸州,置提刑按察司,治鞏昌。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衆者。括諸路馬五萬匹。辛未,詔安慰斡端、鴉兒看、合失合兒等城。賜襄樊戰死之士二百四十九人之家,每家銀百兩。乙亥,命也速帶兒將千人,同撒吉思所部五州丁壯,戍益都。
五月丙戌,汪惟正以所部軍逃亡,乞於民站戶選補,從之。敕北京、東京等路新簽軍恐不宜暑,權駐上都。乙未,樞密院臣言:「舊制,蒙古軍每十人月食糧者,惟拔都二人。今遣怯薛丹合丹覈其數,多籍二千六百七十人。」敕杖合丹,斥無入宿衛,謫往西川效死軍中,餘定罪有差。丙申,以皇女忽都魯揭里迷失下嫁高麗世子王愖。辛丑,敕隨路所簽新軍,其戶絲銀均配於民者,並除之。
六月丙午朔,劉整乞益甲仗及水弩手,給之。庚戌,賜建都合馬里戰士銀鈔有差。癸丑,敕合荅選部下蒙古軍五千人,與漢軍分戍沿江堡隘,為使傳往來之衛。仍以古不來拔都、翟文彬率兵萬人,掠荊南鴉山,以綴宋之西兵。丙辰,免上都、隆興兩路簽軍。庚申,問罪於宋,詔諭行中書省及蒙古、漢軍萬戶千戶軍士曰:
爰自太祖皇帝以來,與宋使介交通。憲宗之世,朕以藩職奉命南伐,彼賈似道復遣宋京詣我,請罷兵息民。朕即位之後,追憶是言,命郝經等奉書往聘,蓋為生靈計也,而乃執之,以致師出連年,死傷相藉,係累相屬,皆彼宋自禍其民也。襄陽既降之後,冀宋悔禍,或起令圖,而乃執迷,罔有悛心,所以問罪之師,有不能已者。
今遣汝等,水陸並進,布告遐邇,使咸知之。無辜之民,初無預焉,將士毋得妄加殺掠。有去逆效順,別立奇功者,驗等第遷賞。其或固拒不從及逆敵者,俘戮何疑。
甲子,分遣忙古帶、八都、百家奴率武衛軍南征。丙寅,以合剌合孫為中書左丞,崔斌參知政事,仍行河南道宣慰司事。敕有司閱覈延安新軍,貧無力者免之。戊辰,監察御史言:「江淮未附,將帥闕人。今首用阿里海牙子忽失海牙、劉整子垓,素不知兵,且缺人望,宜依弟男例罷去。」從之。
秋七月乙亥朔,敕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使兀魯失不花同參知政事廉希憲行省北京,國王頭輦哥毋署事,有大事,則希憲等就議。乙酉,徙生券軍八十一人屯田和林。癸巳,高麗國王王禃薨,遣使以遺表來上,且言世子愖孝謹,可付後事。敕同知上都留守司事張煥冊愖為高麗國王。乙未,伯顏等陛辭,帝諭之曰:「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殺,是吾曹彬也。」興元鳳州民獻麥一莖四穗至七穗,穀一莖三穗。
八月甲辰朔,頒諸路立社稷壇壝儀式。丁未,史天澤言:「今大師方興,荊湖、淮西各置行省,勢位既不相下,號令必不能一,後當敗事。」帝是其言,復改淮西行中書省為行樞密院。癸丑,行中書省言:「江漢未下之州,請令呂文煥率其麾下臨城諭之,令彼知我寬仁,善遇降將,亦策之善者也。」從之。甲寅,弛河南軍器之禁。辛未,高麗王愖遣其樞密使朴璆來賀聖誕節。詔太原新簽軍遠戍兩川,誠可憫恤,諭樞密院遣使分括廩粟,給其家。
九月丙戌,行中書省以大軍發襄陽,檄諭宋州郡官吏將校士民。癸巳,師次鹽山,距郢州二十里。宋兵十餘萬當郢,夾漢水,城萬勝堡,兩岸戰艦千艘,鐵絙橫江,貫大艦數十,遏我舟師不得下。惟黃家灣有溪,經鷂子山入唐港,可達于江,宋又為壩,築堡其處,駐兵守之,繫舟數百,與壩相依。伯顏督諸軍攻拔之,鑿壩挽舟入溪,出唐港,整列而進。車駕至自上都。
冬十月己酉,享于太廟。庚申,長河西千戶必剌沖剽掠甲仗,集衆為亂,火你赤移戍未還,副元帥覃澄率屬吏赴之。帝曰:「澄不必獨往,趣益兵三千付火你赤,合力討之。」壬戌,歲星犯壘壁陣。乙丑,伯顏督諸將破沙洋堡,生擒守將串樓王。翌日,次新城。緫制黃順縋城降。伯顏遣順招都統邊居誼,不出,緫管李庭破其外堡,諸軍蟻附而登,拔之,居誼自焚死。辛未,賜北平王南木合馬三萬、羊十萬。
十一月庚辰,斷死罪三十九人。壬午,敕西川行樞密院也速帶兒取嘉定府。癸未,符寶郎董文忠言:「比聞益都、彰德妖人繼發,其按察司、達魯花赤及社長不能禁止,宜令連坐。」詔行之。乙酉,軍次復州,宋安撫使翟貴出降。丁亥,詔宋嘉定安撫昝萬壽,及凡守城將校納款來降,與避罪及背主叛亡者,悉從原免。癸巳,東川元帥楊文安與青居山蒙古萬戶怯烈乃、也只里等會兵達州,直趣雲安軍,至馬湖江與宋兵遇,大破之,遂拔雲安、羅拱、高陽城堡,賜文安等金銀有差。以香河荒地千頃置中衛屯。伯顏遣萬戶帖木兒、譯史阿里奏沙洋、新城之捷,且以新城緫制黃順來見。賜順黃金錦衣及細甲,授湖北道宣慰使,佩虎符。敕:「京師盜詐者衆,宜峻立治法。」召征日本忽敦、忽察、劉復亨、三沒合等赴闕。壬寅,安童以阿合馬擅財賦權,蠹國害民,凡官屬所用非人,請別加選擇;其營作宮殿,夤緣為姦,亦宜詰問。帝命窮治之。起閣南直大殿及東西殿。增選樂工八百人,隸教坊司。
十二月丙午,伯顏大軍次漢口。宋淮西制置使夏貴,都統高文明、劉儀以戰船萬艘,分據諸隘,都統王達守陽羅堡,荊湖宣撫朱禩孫以游擊軍扼中流,師不得進。用千戶馬福言,自漢口開壩,引船會淪河口,徑趨沙蕪,遂入大江。癸丑,以諸路逃奴之無主者二千人,隸行工部。甲寅,賞忻都等征耽羅功,銀鈔幣帛有差。乙卯,阿里海牙督萬戶張弘範等攻武磯堡,宋夏貴以兵來援,阿朮率萬戶晏徹兒等四翼軍對青山磯泊。丙辰,萬戶史格以一軍先渡,為宋荊鄂諸軍都統程鵬飛所敗,緫管史塔剌渾等率衆赴敵,鵬飛敗走。進軍沙洲,抵觀音山,夏貴東走,遂破武磯堡,斬宋都統王達,始達南岸,追至鄂州南門而還。丁巳,伯顏登武磯山。宋朱禩孫遁歸江陵。己未,師次鄂州,宋直祕閣湖北提舉張晏然、權知漢陽軍王儀、知德安府來興國並以城降。程鵬飛以本軍降。伯顏承制以宋鄂州民兵緫制王該知鄂州事,王儀、來興國仍舊任,撤其戍兵,分隸諸軍。下令禁侵暴,凡逃民悉縱還之。以阿里海牙兵四萬鎮鄂漢。伯顏、阿朮將大軍,水陸東下。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禿滿帶為諸軍殿。以襄陽路緫管賈居貞為宣撫使,商議行中書省事。庚申,淮西正陽火,廬舍甲仗,焚蕩無餘,杖萬戶愛先不花等有差。癸亥,賜太一真人李居壽第一區,仍賜額曰太乙廣福萬壽宮。行中書省以渡江捷聞。敕縱呂文煥隨司軍悉還家。割南陽盧氏縣隸嵩州,置歸德永城縣,長武縣省入涇川,良原縣省入靈臺。
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六萬七千八百九十八。諸路虸蚄等蟲災凡九所。民饑,發米七萬五千四百一十五石、粟四萬五百九十九石以賑之。
十二年春正月癸酉朔,高麗國王王愖遣其判閣事李信孫來賀,及奉歲幣。甲戌,大軍次黃州,宋沿江制置副使、知黃州陳奕以城降,伯顏承制授奕沿江大都督;其子巖知漣州,奕遣人以書諭之,書至,巖即出降。乙亥,徙襄陽新民七百戶於河北。東川副都元帥張德潤拔禮義城,殺宋安撫使張資,招降軍民千五百餘人。繼遣元帥張桂孫略地,俘緫管郭武及都轄唐惠等六人以歸。賜德潤金五十兩及西錦、金鞍、細甲、弓矢,部下將士鈔三百錠。戊寅,劉整卒。安西王相府乞給鈔萬錠為軍需,敕以千錠給之。癸未,師次蘄州,宋安撫使管景模以城降。乙酉,敕樞密院以納忽帶兒、也速帶兒所統戍軍及再簽登萊丁壯八百人,付五州經略司,其郯城、十字路亦聽經略司節度。丙戌,大軍次江州,宋江西安撫使、知江州錢真孫及淮西路六安軍曹明以城降。丁亥,樞密院臣言:「宋邊郡如嘉定、重慶、江陵、郢州、漣海等處,皆阻兵自守,宜降璽書招諭。」從之。宋知南康軍葉閶以城降。敕以侍衛親軍指揮使札的失、囊加帶將蒙古軍二千,百家奴、唐古、忙兀兒將漢軍萬人,赴蔡州。禿滿帶、賈忙古帶復將餘兵赴闕。己丑,遣伯朮、唐永堅齎詔招諭郢州,仍敕襄陽統軍司調兵三千人衛送永堅等。選蒙古、畏吾、漢人十四人赴行中書省,為新附州郡民官。庚寅,遣右衛指揮副使鄭溫、唐古、帖木兒率衛軍萬人,同札的失、囊加帶戍黃州。詔諭重慶府制置司并所屬州郡城寨官吏軍民,舉城歸附。壬辰,以宣撫使賈居貞僉書行中書省事,戍鄂州。安南國使者還,敕以舊制籍戶、設達魯花赤、簽軍、立站、輸租及歲貢等事諭之。乙未,遣兵部尚書廉希賢、工部侍郎嚴忠範、祕書監丞柴紫芝,奉國書使于宋。丁酉,以萬家奴所募願為軍者萬人南征。己亥,雲南緫管信苴日、石買等刺殺合剌章舍里威之為亂者,以金賞之。命土魯至雲南,趣阿魯帖木兒入覲。以蠻夷未附者尚多,命宣慰司兼行元帥府事,並聽行省節度,置郡縣,尹長選廉能者任之。置雲南諸路規措所,以贍思丁為使。益衛送唐永堅兵,永堅求拜都、忙古帶偕行,許之。敕追諸王海都、八剌金銀符三十四。
二月癸卯,大軍次安慶府,宋殿前都指揮使、知安慶府范文虎以城降,伯顏承制授文虎兩浙大都督。甲辰,以中書右丞博魯歡為淮東都元帥,中書右丞阿里左副都元帥。仍命阿里、撒吉思等各部蒙古、漢軍會邳州。又發蘄、宿戍兵,將河南戰船千艘赴之。遣必闍赤孛羅檢覈西夏榷課。命開元宣撫司賑吉里迷新附饑民。敕畏吾地春夏毋獵孕字野獸。立后土祠于平陽之臨汾,伏羲、女媧、舜、湯、河瀆等廟于河中、解州、洪洞、趙城。丙午,大軍次池州,宋權州事趙卯發自經死,都統制張林以城降。省西夏中興都轉運司入緫管府。議以中統鈔易宋交會,并發蔡州鹽,貿易藥材。丁未,禁無籍自效軍俘掠新附復業軍民。戊申,詔諭江、黃、鄂、岳、漢陽、安慶等處歸附官吏士民軍匠僧道人等,令農者就耒,商者就塗,士庶緇黃,各安己業,如或鎮守官吏妄有搔擾,詣行中書省陳告。史天澤卒。召游顯、楊庭訓赴闕。賜陳言人霍昇、張和鈔十錠,俾從淮東元帥府南征。庚戌,遣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齎書使日本國。辛亥,遣同知濟南府事張漢英,持詔諭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壬子,洺磁路緫管姜毅捕獲農民郝進等四人,造祅言惑衆,敕誅進,餘減死流遠方。宋都督賈似道遣計議宋京、承宣使阮思聰詣行中書省,請還已降州郡,約貢歲幣。伯顏使囊加帶同阮思聰還報命,留宋京以待,使謂似道曰:「未渡江時,入貢議和則可,今沿江諸郡皆已內屬,欲和,則當來面議也。」囊加帶還,乃釋宋京。以同僉樞密院事倪德政赴鄂州省,治財賦。癸丑,御史臺臣劾前南京路緫管田大成,以其弟婦趙氏為妻,廢絕人倫,敕杖八十,三年不齒,時大成已死,惟市杖趙氏八十。丙辰,賞征東元帥府日本戰功錦絹、弓矢、鞍勒。庚申,遣塔不帶、斡魯召鄂漢降臣張晏然等赴闕,仍諭之曰:「朕省卿所奏云:『宋之權臣不踐舊約,拘留使者,實非宋主之罪,儻蒙聖慈,止罪擅命之臣,不令趙氏乏祀者。』卿言良是。卿既不忘舊主,必能輔弼我家。比卿奏上,已遣伯顏按兵不進,仍遣兵部尚書廉希賢等持書往使,果能悔過來附,既往之愆,朕復何究。至於權臣賈似道,尚無罪之之心,況肯令趙氏乏祀乎?若其執迷罔悛,未然之事,朕將何言,天其鑒之。」辛酉,以闊闊出率其部下軍千人及親附軍五百,聽阿剌海牙節制。凡湖南州縣及瀕水之民,有來附者,俾闊闊出統之,拒敵不降者,就為招集。詔令大洪山避兵民,還歸漢陽,復業農畝,命阿剌海牙鎮守之。又命阿失罕、唐永堅、綦公直等與脫烈將甲騎千人,持詔招諭郢州。大軍次丁家洲,戰船蔽江而下。宋賈似道分遣步帥孫虎臣及督府節制軍馬蘇劉義,集兵船于江之南北岸。似道與淮西制置使夏貴將後軍。戰船二千五百餘艘,橫亙江中。翌日,伯顏命左右翼萬戶率騎兵,夾岸而進,繼命舉巨砲擊之。宋兵陣動,夏貴先遁。似道錯愕失錯,鳴鉦斥諸軍散,宋兵遂大潰。阿朮與鎮撫何瑋、李庭等舟師及步騎,追殺百五十里,得船二千餘艘,及軍資器仗、督府圖籍符印。似道東走揚州。阿先不花言:「夏貴縱北軍岳全還,稱欲內附,宜降璽書招諭。」遂遣其甥胡應雷持詔往諭之。甲子,大軍次蕪湖縣,宋江東運判、知太平州孟之縉以城降。都元帥博魯歡次海州,知州丁順以城降。乙丑,阿里海牙言:「江陵宋巨鎮,地居大江上流,屯精兵不啻數十萬,若非乘此破竹之勢取之,江水泛溢,鄂漢之城亦恐難守。」從其請,仍降璽書,遣使諭江陵府制置司及高達已下官吏軍民。宋福州團練使、知特摩道事農士貴,率知那寡州農天或、知阿吉州農昌成、知上林州農道賢,州縣三十有七,戶十萬,詣雲南行中書省請降。丙寅,樞密院言:「渡江初,亳州萬戶史格、毗陽萬戶石抹紹祖,以輕進致敗,乞罪之。」有旨,或決罰降官,或以戰功自贖,其從行省裁處。禁民間賭博,犯者流之北地。戊辰,師次采石鎮,知和州王喜以城降。都元帥博魯歡次漣州,宋知州孫嗣武以城降。己巳,復遣伯朮、唐永堅等宣諭郢州官吏士庶。庚午,大軍次建康府,宋沿江制置使趙溍南走,都統、權兵馬司事徐王榮、翁福、茅世雄等及鎮軍曹旺以城降。宋賈似道至揚州,始遣緫管段佑送國信使郝經、劉人傑等來歸。敕樞密院迎經等,由水路赴闕。詔安南國王陳光昞,仍以舊制六事諭之,趣其來朝。命怯薛丹察罕不花、侍儀副使關思義、真人李德和,代祀嶽瀆后土。車駕幸上都。
三月壬申朔,宋鎮江府馬軍緫管石祖忠以城降。行中書省分遣淮西行樞密院阿塔海駐京口。宋誅殿帥韓震,其部將李大明等二百人,攜震母、妻并諸子文焴、文炌,自臨安來奔。甲戌,宋江陰軍僉判李世修以城降。乙亥,諭樞密院:「比遣建都都元帥火你赤征長河西,以副都元帥覃澄鎮守建都,付以璽書,安集其民。」仍敕安西王忙兀剌、諸王只必帖木兒、駙馬長吉,分遣所部蒙古軍從西平王奧魯赤征吐蕃。命萬執中、唐永堅同前所遣阿失罕等,將銳兵千人,同往招諭郢州:已降,則鎮之;不降,則從陸路與阿里海牙、忽不來會於荊南。丙子,國信使廉希賢等至建康,傳旨令諸將各守營壘,毋得妄有侵掠。宋知滁州王文虎以城降。戊寅,賜皇子安西王幣帛八千匹、絲萬斤。己卯,改平陰縣新鎮寨為肥城縣,隸濟寧府。庚辰,宋知寧國府顏紹卿以城降。江東路得府二、州五、軍二、縣四十三,戶八十三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九十一萬九千一百六。甲申,於中興路置懷遠、靈武二縣,分處新民四千八百餘戶。丙戌,宋常州安撫戴之泰、通判王虎臣以城降。國信使廉希賢、嚴忠範等至宋廣德軍獨松關,為宋人所殺。丁亥,免諸路軍雜賦。辛卯,宋將高世傑復據岳州,質知州孟之紹妻子。又取復州降將翟貴妻子,送之江陵。世傑會郢、復、岳三州及上流諸軍戰船數千艘,兵數萬人,扼荊江口。壬辰,阿里海牙以軍屯于東岸,世傑夜半遁去,黎明至洞庭湖口,兵船成列而陣。阿里海牙督諸翼萬戶及水軍張榮實、解汝楫等,逐世傑于湖口之夾灘,遣郎中張鼎召世傑,世傑降。阿里海牙以世傑招岳州,孟之紹亦以城降。以世傑力屈而降,誅之。賜北平王南木合所部馬二千一百八十、羊三百。癸巳,敕郯城、沂州、十字路戍兵從博魯歡征淮南。丙申,側布蕃官稅昔、確州蕃官莊寮男車甲等,率四十三族,戶五千一百六十,詣四川行樞密院來附。戊戌,遣山東路經略使王儼戍岳州。庚子,從王磐、竇默等請,分置翰林院,專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學士承旨撒的迷底里主之。其翰林兼國史院,仍舊纂修國史、典制誥、備顧問,以翰林學士承旨兼修起居注和禮霍孫主之。辛丑,敕阿朮分兵取揚州。
夏四月壬寅朔,賞討長河西必剌充有功者及陣亡者金、銀、鈔、幣、帛各有差。乙巳,改西夏中興道按察司為隴右河西道。丙午,立漣州、新城、清河三驛。阿里海牙駐軍江陵城南沙市,攻其柵,破之。知荊門軍劉懋降。丁未,阿里海牙遣郎中張鼎齎詔入江陵,宋荊湖制置朱禩孫,湖北制置副使高達,京西湖北提刑青陽夢炎、李湜始出降。阿里海牙入江陵,分道遣使招諭未下州郡。知峽州趙真、知歸州趙仔、權澧州安撫毛浚、常德府新城緫制魯希文、舊城權知府事周公明等,悉以城降。辛亥,遣使招諭宋五郡鎮撫使呂文福使降。甲寅,諭中書省議立登聞鼓,如為人殺其父母兄弟夫婦,冤無所訴,聽其來擊。其或以細事唐突者,論如法。辛酉,宋郢州安撫趙孟、復州安撫翟貴以城降。宋度支尚書吳浚移書建康徐王榮等,述其丞相陳宜中語,請罷兵通好。伯顏遣中書議事官張羽、淮西行院令史王章,同宋來使馬馭,持徐王榮復書至平江府驛亭,悉為宋所殺。癸亥,阿朮師駐瓜洲,距揚州四十五里。宋淮東制置司盡焚城中廬舍,遷其居民而去。阿朮創立樓櫓戰具以守之。丙寅,立尚牧監。賜降臣丁順等衣服。免京畿百姓今歲絲銀。丁卯,以大司農、御史中丞孛羅為御史大夫。罷隨路巡行勸農官,以其事入提刑按察司。括諸寺闌遺人口。庚午,以高達為參知政事,仍詔慰諭之。遣兵部郎中王世英、刑部郎中蕭郁,持詔召嗣漢四十代天師張宗演赴闕。
五月辛未朔,阿里海牙以所俘童男女千人、牛萬頭來獻。樞密院言:「峽州宜以戰船扼其津要。又郢、復二州戍兵不足,今擬襄陽等處選五千七百人,隸行中書省,聽阿里海牙調遣。」從之。詔中書右丞廉希憲、參知政事脫博忽魯禿花行中書省于江陵府。阿里海牙還鄂州。立襄陽至荊南三驛。丁丑,阿朮立木柵于揚子橋,斷淮東糧道,且為瓜洲藩蔽。庚辰,詔諭參知政事高達曰:「昔我國家出征,所獲城邑,即委而去之,未嘗置兵戍守,以此連年征伐不息。夫爭國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雖得其地而無民,其誰與居。今欲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業力農,蒙古人未之知也。爾熟知其事,宜加勉旃。湖南州郡皆汝舊部曲,未歸附者何以招懷,生民何以安業,聽汝為之。」宋嘉定安撫昝萬壽遣部將李立奉書請降,言累負罪愆,乞加赦免。詔遣使招諭之。辛巳,宋知辰州呂文興、黃仙洞行隋州事傅安國、仙人寨行均州事徐鼎、知沅州文用圭、知靖州康玉、知房州李鑑等,皆以城降。荊南湖北路凡得府三、州十一、軍四、縣五十七,戶八十萬三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九十四萬三千八百六十。丙戌,以三衛新附生券軍赴八達山屯田。丁亥,召伯顏赴闕。以蒙古萬戶阿剌罕權行中書省事。遣肅州達魯花赤阿沙簽河西軍。萬戶愛先不花違伯顏節制,擅撤戍兵,詔追奪符印,使從軍自效。淮東宣撫陳巖乞解官,終喪三年,不許。申嚴屠牛馬之禁。庚寅,宋五郡鎮撫使呂文福來降。壬辰,宋都統制劉師勇、殿帥張彥據常州。癸巳,諭高麗國王王愖,招珍島餘黨之在耽羅者。
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宋嘉定安撫使昝萬壽以城降,賜名順。癸卯,遣兩浙大都督范文虎,持詔往諭安豐、壽州、招信、五河等處鎮戍官吏軍民。遣刑部侍郎伯朮諭朱禩孫,以年老多病,不任朝謁,權留大都,無自疑懼。諭廉希憲等,元沒青陽夢炎、李湜家貲,如籍還之,併徙其家赴都。甲辰,以萬戶阿剌罕為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獲知開州張章,赦其罪。章二子柱、楫先來降,以其子故,免死。敕失里伯、史樞率襄陽熟券軍二千、獵戶丁壯二千,同范文虎招安豐軍,各賜馬十匹。其故嘗從丞相史天澤者十九人,願宣勞軍中,令從樞以行。戊申,簽平陽、西京、延安等路達魯花赤弟男為軍。辛亥,賞諸王禿魯所部獲功建都者三十五人銀鈔有差。定禿魯衛士人各馬二匹,從者一匹。敕淮東元帥府發兵,及鄂州戍兵與李璮舊部曲,并前河南已簽軍萬人後免為民者,復籍為兵,並付行中書省。戊午,詔遣使招諭宋四川制置趙定應:「比者畢再興、青陽夢炎赴闕,面陳蜀閫事宜,奏請緩師,令自納款,姑從所請。今遣再興宣布大信,若能順時達變,可保富貴,毋為塗炭生靈,自貽後悔。」庚申,遣重慶府招討使畢再興,持詔招諭宋合州節使張珏、江安潼川安撫張朝宗、涪州觀察陽立、梁山軍防禦馬壄。辛酉,宋潼川安撫使、知江安州梅應春以城降。乙丑,以漣、海新附丁順等括船千艘,送淮東都元帥府。丙寅,宋揚州都統姜才、副將張林步騎二萬人,乘夜攻揚子橋木柵。守柵萬戶史弼來告急,阿朮自瓜洲以兵赴之。詰旦至柵下,才軍夾水為陣,阿朮麾騎兵渡水擊之,陣堅不動。阿朮軍引却,才軍來逼,我軍與力戰,才軍遂走。阿朮麾步騎並進,大敗之,才僅以身免,生擒張林,斬首萬八千級。戊辰,敕塔出率阿塔海、也速帶兒兩軍赴漣水。以遜攤為耽羅國達魯花赤。罷山東經略司。
秋七月庚午朔,阿朮集行省諸翼萬戶兵船于瓜洲,阿塔海、董文炳集行院諸翼萬戶兵船于西津渡,宋沿江制置使趙溍、樞密都承旨張世傑、知泰州孫虎臣等陳舟師于焦山南北。阿朮分遣萬戶張弘範等,以拔都兵船千艘,西掠珠金沙。辛未,阿朮、阿塔海登南岸石公山,指授諸軍水軍萬戶劉琛循江南岸,東趨夾灘,繞出敵後;董文炳直抵焦山南麓,以掎其右;招討使劉國傑趣其左;萬戶忽剌出擣其中;張弘範自上流繼至,趣焦山之北。大戰自辰至午,呼聲震天地,乘風以火箭射其篛篷。宋師大敗,世傑、虎臣等皆遁走。追至圌山,獲黃鵠白鷂船數百艘。宋人自是不復能軍。翌日,宋平江都統劉師勇、殿帥張彥,以兩浙制司軍至呂城,復為阿塔海行院兵所敗。壬申,簽雲南落落、蒲納烘等處軍萬人,隸行中書省。癸酉,太白犯井。詔取茶罕章未附種落。丁丑,立衛州至楊村水驛五。己卯,增置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以蔡州驛蒙古軍四百隸阿里海牙,漢軍六百從萬戶宋都帶赴江西。壬午,遣使招宋淮安安撫使朱煥。癸未,詔遣使江南,搜訪儒、醫、僧、道、陰陽人等。敕左丞相伯顏率諸將直趨臨安;右丞阿里海牙取湖南;蒙古萬戶宋都帶,漢軍萬戶武秀、張榮實、李恒,兵部尚書呂師夔行都元帥府,取江西。罷淮西行樞密院,以右丞阿塔海、參政董文炳同署行中書省事。辛卯,太陰犯畢。甲午,遣使持詔招諭宋李庭芝及夏貴。以伯顏為中書右丞相,阿朮為中書左丞相。
八月己亥朔,免北京、西京、陝西等路今歲絲銀。癸卯,伯顏陛辭南行,奉詔諭宋君臣,相率來附,則趙氏族屬可保無虞,宗廟悉許如故。授故奉使大理王君候子如珪正八品官。己未,升任城縣為濟州。辛酉,車駕至自上都。丙寅,高麗王王愖遣其樞密副使許珙、將軍趙珪來賀聖誕節。
九月己巳,太白犯少民。庚午,阿合馬等以軍興國用不足,請復立都轉運司九,量增課程元額,鼓鑄鐵器,官為局賣,禁私造銅器。乙亥,賞清河、新城戰士及死事者銀千兩、鈔百錠。賜西平王所部鴨城戍兵,人馬三匹。丁丑,以襄陽官牛五千八百賜貧民。弛河南鬻馬之禁。賜東西川屯戍蒙古軍糧鈔有差。戊寅,諭太常卿合丹:「去冬享太宮,敕牲無用牛,今其復之。」己卯,太白犯太微西垣上將。壬午,阿朮築灣頭堡。乙酉,罷襄陽統軍司。甲午,宋揚州都統姜才將步騎萬五千人攻灣頭堡,阿朮、阿塔海擊敗之。賞淮安招討使別乞里迷失及有功將士錦衣銀鈔有差。丙申,以玉昔帖木兒為御史大夫。括江南諸郡書版及臨安祕書省乾坤寶典等書。
冬十月戊戌朔,享于太廟。辛丑,弛北京、義、錦等處獵禁。癸丑,太陰犯畢。
十一月丁卯朔,阿里海牙以軍攻潭州。乙亥,伯顏分軍為三,趨臨安:阿剌罕率步騎自建康、四安、廣德以出獨松嶺;董文炳率舟師循海趨許浦、澉浦,以至浙江;伯顏、阿塔海由中道節度諸軍,期並會于臨安。丙子,宋權融、宜、欽三州緫管岑從毅,沿邊巡檢使、廣西節制軍馬李維屏等,詣雲南行中書省降。丁丑,阿合馬奏立諸路轉運司凡十一所。己卯,宋都帶等軍次隆興府,宋江西轉運使、知府劉槃以城降。都元帥府檄諭江西諸郡相繼歸附,得府州六、軍四、縣五十六,戶一百五萬一千八百二十九,口二百七萬六千四百。壬午,伯顏大軍至常州,督諸軍登城,四面並進,拔其城。劉師勇變服單騎南走。改順天路為保定路。樞密院言:「兩都、平灤獵戶新簽軍二千,皆貧無力者,宜存恤其家。又新附郡縣有既降復叛,及糾衆為盜犯罪至死者,既已款伏,乞聽權宜處決。」皆從之。中書省臣議斷死罪,詔:「今後殺人者死,問罪狀已白,不必待時,宜即行刑。其奴婢殺主者,具五刑論。」乙酉,阿剌罕克廣德,趨獨松關。丙戌,太陰犯軒轅大星。己丑,遣太常卿合丹以所獲塗金爵三,獻于太廟。庚寅,伯顏遣降人游介實奉璽書副本使于宋,仍以書諭宋大臣。甲午,以高麗國官制僭濫,遣使諭旨,凡省、院、臺、部官名爵號,與朝廷相類者改正之。
十二月戊戌,填星犯亢。己亥,僉書四川行樞密院事昝順言:「紹慶府、施州、南平及諸蠻呂告、馬蒙、阿永等,有嚮化之心。又播州安撫楊邦憲、思州安撫田景賢,未知逆順,乞降詔使之自新,並許世紹封爵。」從之。辛丑,董文炳軍次許浦,宋都統制祁安以本軍降。宋主為書,介國信副使嚴忠範姪煥請和。甲辰,伯顏次平江府,宋都統王邦傑以城降。乙巳,免江陵等處今歲田租。丁未,改諸站提領司為通政院。戊申,中書左丞相忽都帶兒與內外文武百寮及緇黃耆庶,請上皇帝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皇后曰貞懿順聖昭天睿文光應皇后,不許。太陰犯畢。庚子,宋主復遣尚書夏士林、右史陸秀夫奉書,稱姪乞和。西川滄溪知縣趙龍遣間使入宋,敕流遠方,籍其家。癸亥,敕樞密院:「靖州既降復叛,今已平定,其遣張通判、李信家屬并同叛者赴都。」甲子,荅宋國主書,令其來降。丙寅,阿剌罕軍次安吉州,宋安撫使趙與可以城降。升高麗東寧府為路。割江東南康路隸江西省。置馬湖路緫管府。省重慶路隆化縣入南川,灤州海山縣入昌黎縣。復華州鄭縣。
是歲,衛輝、太原等路旱,河間霖雨傷稼,凡賑米三千七百四十八石、粟二萬四千二百六石。天下戶四百七十六萬四千七十七。斷死罪六十八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九‧本紀第九  世祖六 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朔,克潭州,宋安撫使李芾盡室自焚死。阿里海牙分遣官屬招徠未附者,旬日間,湖南州郡相繼悉降,得府一、州六、軍二、縣四十,戶五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二,口百五十三萬七千七百四十。伯顏軍次嘉興府,安撫劉漢傑以城降。董文炳軍至乍浦,宋統制官劉英以本軍降。辛未,董文炳軍至海鹽,知縣事王與賢及澉浦鎮統制胡全、福建路馬步軍緫管沈世隆皆降。壬申,改都統領司為通政院,以兀良合帶等領之。立回易庫于諸路,凡十有一,掌市易幣帛諸物。敕大都路緫管府和顧和買,權豪與民均輸。癸酉,宋相陳宜中遣軍器監劉庭瑞齎宋主稱藩表章,詣軍前稟議,又致宜中等書于伯顏,伯顏以書荅之。乙亥,詔諭四川制置使趙定應來朝。徙大都等路獵戶戍大洪山之東,符寶郎董文忠請貧病者勿徙,從之。宋復遣監察御史劉岊齎宋主稱藩表至軍前,且致書伯顏為宗社生靈請命。丙子,賞合兒魯帶所部將士征建都功銀鈔錦衣。丁丑,宋遣都統洪模齎陳宜中、吳堅等書,請俟宗長福王至,同詣軍前。戊寅,伯顏以軍出嘉興府,留萬戶忽都虎、千戶王禿林察戍之。劉漢傑仍為其府安撫使。辛巳,命雲南行省給建都屯軍弓矢。軍次崇德縣,宋遣侍郎劉庭瑞、都統洪模來迓。行都元帥府宋都帶言:「江西隆興、建昌、撫州等郡雖附,而閩、廣諸州尚阻兵。乞增兵進討。」敕以襄漢軍四千俾將之。壬午,軍次長安鎮,董文炳以兵來會。宋陳宜中、吳堅等違約不至。癸未,軍次臨平鎮。甲申,次皋亭山,阿剌罕以兵來會。宋主遣其宗室保康軍承宣使尹甫、和州防禦使吉甫等,齎傳國玉璽及降表詣軍前。其辭曰:「大宋國主 3b0e.gif ,謹百拜奉表于大元仁明神武皇帝陛下:臣昨嘗遣侍郎柳岳、正言洪雷震捧表馳詣闕庭,敬伸卑悃,伏計己徹聖聽。臣眇焉幼沖,遭家多難,權奸似道,背盟誤國,臣不及知,至勤興師問罪,宗社阽危,生靈可念。臣與太皇日夕憂懼,非不欲遷辟以求兩全,實以百萬生民之命寄臣一身,今天命有歸,臣將焉往。惟是世傳之鎮寶,不敢愛惜,謹奉太皇命戒,痛自貶損,削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北、二廣、四川見在州郡,謹悉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欲望聖慈垂哀,祖母太后耄及,卧病數載,臣煢煢在疚,情有足矜,不忍臣祖宗三百年宗社遽至殞絕,曲賜裁處,特與存全,大元皇帝再生之德,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臣無任感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伯顏既受降表、玉璽,復遣囊加帶以趙尹甫、賈餘慶等還臨安,召宰相出議降事。乙酉,師次臨安北十五里,囊加帶、洪模以緫管殷俊來報,宋陳宜中、張世傑、蘇劉義、劉師勇等挾益、廣二王出嘉會門,渡浙江遁去,惟太皇太后、嗣君在宮。伯顏亟使諭阿剌罕、董文炳、范文虎率諸軍先據守錢塘口,以勁兵五千人追陳宜中等,過浙江不及而還。丙戌,伯顏下令禁軍士入城,違者以軍法從事。遣呂文煥齎黃榜安諭臨安中外軍民,俾按堵如故。時宋三司衛兵白晝殺人,張世傑部曲尤橫閭里,小民乘時剽殺。令下,民大悅。伯顏又遣宣撫程鵬飛,計議孫鼎亨、囊加帶、洪君祥入宮,安諭太皇謝氏。丁亥,雲南行省賽典赤,以改定雲南諸路名號來上。又言雲南貿易與中州不同,鈔法實所未諳,莫若以交會、 27d29.gif 子公私通行,庶為民便。並從之。戊子,中書省臣言:「王孝忠等以罪命往八荅山採寶玉自效,道經沙州,值火忽叛,孝忠等自拔來歸,令於瓜、沙等處屯田。」從之。大名路達魯花赤小鈐部坐姦贓伏誅,沒其家。宋主祖母謝氏遣其丞相吳堅、文天祥,樞密謝堂,安撫賈餘慶,中貴鄧惟善來見伯顏於明因寺。伯顏顧文天祥舉動不常,疑有異志,遂令萬戶忙古帶、宣撫唆都羈留軍中。且以其降表不稱臣,仍書宋號,遣程鵬飛、洪君祥偕來使賈餘慶復往易之。己丑,軍次湖州市。遣千戶囊加帶、省掾王祐,齎傳國玉璽赴闕。敕高麗國以有官子弟為質。中書省臣言:「賦民舊籍已有定額,至元七年新括協濟合併戶,為數凡二十萬五千一百八十。」敕減今歲絲賦之半。庚寅,伯顏建大將旗鼓,率左右翼萬戶巡臨安城,觀潮浙江,於是宋宗室大臣以次來見,暮還湖州市。辛卯,張弘範、孟祺、程鵬飛齎所易宋主稱臣降表至軍前。甲午,復薊州平谷縣。立隨路都轉運司,仍詔諭諸處管民官。以瓮吉剌帶、丑漢所部軍五百戍哈荅城,不吉帶所部軍六百移戍建都,其兀兒禿、唐忽軍前在建都者,並遣還翼。穿濟州漕渠。以真定緫管昔班為中書右丞。
二月丁酉朔,詔劉頡、程德輝招淮西制置使夏貴。己亥,克臨江軍。庚子,宋主舉國內附,具表稱賀。兩浙路得府八、州六、軍一、縣八十一,戶二百九十八萬三千六百七十二,口五百六十九萬二千六百五十。丁未,詔諭臨安新附府州司縣官吏士民軍卒人等曰:
間者,行中書省右丞相伯顏遣使來奏,宋母后、幼主暨諸大臣百官,已於正月十八日齎璽綬奉表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覲之禮,已遣使特往迎致。爾等各守職業,其勿妄生疑畏。凡歸附前犯罪,悉從原免;公私逋欠,不得徵理。應抗拒王師及逃亡嘯聚者,並赦其罪。百官有司、諸王邸第、三學、寺、監、祕省、史館及禁衛諸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除巨木花果外,餘物權免徵稅。祕書省圖書,太常寺祭器、樂器、法服、樂工、鹵簿、儀衛,宗正譜牒,天文地理圖冊,凡典故文字,并戶口版籍,盡仰收拾。前代聖賢之後,高尚儒、醫、僧、道、卜筮,通曉天文曆數,并山林隱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以名聞。名山大川,寺觀廟宇,并前代名人遺跡,不許拆毀。鰥寡孤獨不能自存之人,量加贍給。
伯顏就遣宋內侍王埜入宮,收宋國袞冕、圭璧、符璽及宮中圖籍、寶玩、車輅、輦乘、鹵簿、麾仗等物。戊申,立浙東西宣慰司於臨安,以戶部尚書麥歸、祕書監焦友直為宣慰使,吏部侍郎楊居寬同知宣慰司事,並兼知臨安府事。乙卯,詔諭淮東制置使李庭芝、淮西制置使夏貴及所轄州軍縣鎮官吏軍民。丁巳,命焦友直括宋祕書省禁書圖籍。戊午,祀先農東郊。淮西制置夏貴以淮西諸郡來降,唯鎮巢軍復叛,貴遣使招之,守將洪福殺其使,貴親至城下,福始降,阿朮斬之軍中。淮西路得府二、州六、軍四、縣三十四,戶五十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七,口一百二萬一千三百四十九。庚申,召伯顏偕宋君臣入朝。辛酉,車駕幸上都。設資戒大會于順德府開元寺。伯顏遣不伯、周青招泉州蒲壽庚、壽晟兄弟。甲子,董文炳、唆都發宋隨朝文士劉褎然及三學諸生赴京師。太學生徐應鑣父子四人同赴井死。帝既平宋,召宋諸將問曰:「爾等何降之易耶?」對曰:「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久積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而送款也。」帝命董文忠荅之曰:「借使似道實輕汝曹,特似道一人之過耳,且汝主何負焉。正如所言,則似道之輕汝也固宜。」
三月丁卯,命樞密副使張易兼知祕書監事。伯顏入臨安,遣郎中孟祺籍宋太廟四祖殿,景靈宮禮樂器、冊寶暨郊天儀仗,及祕書省、國子監、國史院、學士院、太常寺圖書祭器樂器等物。戊辰,括江南已附州郡軍器。甲戌,阿朮遣使報廬州夏貴已降,文天祥自鎮江遁去,追之弗獲。荊湖南路行中書省言:「潭州既定,湖南州郡降者相繼,即分命諸將鎮守其地。」從之。宋福王與芮自浙東至伯顏軍中。以獨松關守將張濡嘗殺奉使廉希賢,斬之,籍其家。乙亥,伯顏等發臨安。丁丑,阿塔海、阿剌罕、董文炳詣宋主宮,趣宋主拜畢,子母皆肩輿出宮,唯太皇太后謝氏以疾留。戊寅,敕諸路儒戶通文學者三千八百九十,並免其徭役;其富實以儒戶避役者為民;貧乏者五百戶,隸太常寺。敕淮西廬州置緫管萬戶府,以中書右丞、河南等路宣慰使合剌合孫、襄陽管軍萬戶邸浹並行府事。庚辰,囊加帶以宋玉璽來上。乙酉,贛、吉、袁、南安四郡內附。庚寅,賜郡王爪都銀印。敕上都和顧和買並依大都例。以中書右丞昔班為戶部尚書。
閏月丙申朔,置宣慰司於濟寧路,掌印造交鈔,供給江南軍儲。以前西夏中興僉行中書省事暗都剌即思、大都路緫管張守智並為宣慰使。東川行樞密院緫帥汪惟正略地涪州,克山寨谿洞凡二十有三所。丁酉,召湖廣阿里海牙、忽都帖木兒赴闕,令脫撥忽魯禿花、崔斌並留後鄂州。辛亥,命副樞張易遣宋降臣吳堅、夏貴等赴上都。戊午,淮西萬戶府招降方山等六寨。甲子,禁西番僧持軍器。以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郝禎參知政事。
夏四月乙丑朔,阿朮以宋高郵、寶應嘗餽餉揚州,遣蒙古軍將苫徹及史弼等守之。別遣都元帥孛魯歡等攻泰州之新城。丁卯,賜諸王都魯金印。戊辰,以河南兵事未息,開元路民饑,並弛正月五月屠殺之禁。庚午,敕南商貿易京師者毋禁。辛未,行江西都元帥宋都帶以應詔儒生醫卜士鄭夢得等六人進,敕隸祕書監。丙子,省東川行樞密院及成都經略司,以其事入西川行院。復石人山寨居民于信陽軍。免大都醫戶至元十二年絲銀。己卯,以侍衛親軍征戍歲久,放令還家,期六月,各歸其軍。庚辰,以水達達分地歲輸皮革,自今並入上都。壬午,召嗣漢天師張宗演赴闕。乙酉,召昭文館大學士姚樞、翰林學士王磐、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公履赴上都。庚寅,修太廟。以北京行中書省廉希憲為中書右丞,行中書省事于荊南府。
五月乙未朔,伯顏以宋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封瀛國公。以平宋,遣官告天地、祖宗於上都之近郊。遣使代祀嶽瀆。己亥,伯顏請罷兩浙宣慰司,以忙古帶、范文虎仍行兩浙大都督府事,從之。庚子,定度量。壬寅,宋三學生四十六人至京師。癸卯,復沂、莒、膠、密、寧海五州所括民為防城軍者為民,免其租徭二年。乙巳,賜伯顏所部有功將校銀二萬四千六百兩。阿朮遣緫管陳傑攻拔泰州之新城,遣萬戶烏馬兒守之,以偪泰州。丁未,宋揚州都統姜才攻灣頭堡,阿里別擊走之,殺其步騎四百人,右衛親軍千戶董士元戰死。戊申,宋馮都統等自真州率兵二千、戰船百艘襲瓜洲,阿朮遣萬戶昔里罕、阿塔赤等出戰,大敗之,追至珠金沙,得船七十七艘,馮都統等赴水死。改博州為東昌路。己酉,括獵戶、鷹坊戶為兵。乙卯,靖州張州判及李信、李發焚其城,退保飛山新城,行中書省發兵攻殺之,徙其黨及家屬于大都。宋江西制置黃萬石率其軍來附,敕令入覲。辛酉,安西王相府請頒詔招合州張珏,不從。癸亥,陞異樣局為緫管府,秩三品。
六月甲子朔,敕新附三衛兵之老弱者,放還其家。己巳,以孔子五十三世孫曲阜縣尹孔治兼權主祀事。命東征元帥府選襄陽生券軍五百,充侍衛軍。置行戶部于大名府,掌印造交鈔,通江南貿易。庚午,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溫、荅失蠻等有室家者,與民一體輸賦。辛未,命阿里海牙出征廣西,請益兵,選軍三萬俾將之。壬申,罷兩浙大都督府。立行尚書省於鄂州、臨安。設諸路宣慰司,以行省官為之,並帶相銜,其立行省者,不立宣慰司。甲戌,以大明曆浸差,命太子贊善王恂與江南日官置局更造新曆,以樞密副使張易董其事。易、恂奏:「今之曆家,徒知曆術,罕明曆理,宜得耆儒如許衡者商訂。」詔衡赴京師。宋揚州姜才夜率步騎數千趨丁村堡,守將史弼、苫徹出戰,斬首百餘級,獲馬四十匹。詰旦,阿里、都督陳巖以灣頭堡兵邀其後,伯顏察兒踵至,所將皆阿朮麾下兵,姜才軍遙望旗幟,亟走,遂大破之,獲米五千餘石。阿朮又以宋人高郵水路不通,必由陸路餽運,千戶也先忽都以千騎邀之,數日米運果來,殺負米卒數千,獲米三千石。戊寅,詔作平金、平宋錄,及諸國臣服傳記,仍命平章軍國重事耶律鑄監修國史。戊子,樞密院上言:「陳宜中、張世傑聚兵福建以攻我師,江西都元帥宋都帶求援。」命以安慶、蘄、黃等郡宿兵,付宋都帶將之。己丑,宋都帶言福建魏天祐、游義榮棄家來附,以天祐為管軍緫管兼知邵武軍事,義榮遙授建寧路同知,充管軍千戶。壬辰,下詔招諭宋揚州制置李庭芝以次軍官,及通、泰、真、滁、高郵大小官員。又詔諭陳宜中、張世傑、蘇劉義、劉師勇等使降。李庭芝留朱煥守揚州,與姜才率步騎五千東走,阿朮親率百餘騎馳去,督右丞阿里、萬戶劉國傑分道追及泰州西,殺步卒千人,庭芝等僅得入,遂築長圍塹而守之,阿朮獨當東南面,斷其走路。以戶部尚書張澍參知政事,行中書省事于北京。
秋七月乙未,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孟祺,以亡宋金玉寶及牌印來上,命太府監收之。丙申,淮安、寶應民流寓邳州者萬餘口,聽還其家。丁酉,宋涪州觀察陽立子嗣榮,請降詔招諭其父,從之。戊戌,陞閬州為保寧府。敕山丹城直隸省部,以達魯花赤行者仍領之。壬寅,以李庭出征,賞其部將李承慶等,鈔、馬、衣服、甲仗有差。乙巳,朱煥以揚州降。丁未,詔諭廣西路靜江府等大小州城官吏使降。甲寅,賜諸王孛羅印。以楊村至浮雞泊,漕渠洄遠,改從孫家務。乙卯,宋泰州守將孫良臣與李庭芝帳下卒劉發、鄭俊開北門以降,執李庭芝、姜才,繫揚州獄。丙辰,阿朮以緫管烏馬兒等守泰州,其通、滁、高郵等處相繼來附。淮東路得州十六、縣三十三,戶五十四萬二千六百二十四,口一百八萬三千二百一十七。遣使持香幣祠嶽瀆后土。以中書右丞阿里海牙為平章政事,僉書樞密院事、淮東行樞密院別乞里迷失為中書右丞,參知政事董文炳為中書左丞,淮東左副都元帥塔出、兩浙大都督范文虎、江東江西大都督知江州呂師夔、淮東淮西左副都元帥陳巖並參知政事。
八月己巳,穿武清蒙村漕渠。敕漢軍都元帥闊闊帶、李庭將侍衛軍二千人西征。陞漷陰縣為漷州。乙亥,斬宋淮東制置使李庭芝、都統姜才于揚州市。庚辰,罷襄陽統軍司。車駕至自上都。遣太常卿脫忽思以銅爵一、豆二,獻于太廟。以四萬戶緫管奧魯赤參知政事。
九月壬辰朔,命國師益憐真作佛事于太廟。己亥,享于太廟,常饌外,益野豕、鹿、羊、蒲萄酒。庚子,命姚樞、王磐選宋三學生之有實學者留京師,餘聽還家。辛丑,遣瀘州屯田軍四千,轉漕重慶。癸卯,以平宋赦天下。乙巳,高麗國王王愖上參議中讚金方慶功,授虎符。丙午,敕常德府歲貢包茅。丁未,諭西川行樞密院移檄重慶,俾內附。命有司隳沿淮城壘。辛亥,太白犯南斗。甲寅,太白入南斗。乙卯,以吐蕃合荅城為寧遠府。辛酉,召宋宗臣鄂州教授趙與票赴闕。設資戒會于京師。阿朮入覲。江淮及浙東西、湖南北等路,得府三十七、州一百二十八、關一、監一、縣七百三十三,戶九百三十七萬四百七十二,口千九百七十二萬一千一十五。
冬十月甲子,以陳巖拔新城、丁村功,賜金五十兩,部將劉忠等賜銀有差。乙亥,賜皇子北平王出征軍士貧乏者羊馬幣帛有差。申明以良為娼之禁。丁亥,兩浙宣撫使焦友直以臨安經籍、圖畫、陰陽祕書來上。戊子,淮西安撫使夏貴請入覲,乞令其孫貽孫權領宣撫司事,從之。以淮東左副都元帥阿里為平章政事,河南等路宣慰使合剌合孫為中書右丞,兵部尚書王儀、吏部尚書兼臨安府安撫使楊鎮、河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迷里忽辛並參知政事。參知政事陳巖行中書省事于淮東。
十一月癸巳,安西王所部軍克萬州。丙午,賜阿朮所部有功將士二百三十九人各銀二百五十兩。西川行院忽敦言:「所部軍士久圍重慶,逃亡者衆,乞益軍一萬,并降詔招誘逋民之在大良平者。」並從之。壬子,賜龍荅溫軍有功及死事者銀鈔有差。癸丑,併省內外諸司。丁卯,太陰犯填星。庚申,敕管民及理財之官由中書銓調,軍官由樞密院定議。隳襄漢、荊湖諸城。南平招撫使兼知峽州事趙真,請降詔招諭夔州安撫張起巖,從之。高麗國王王愖遣其臣判祕書寺朱悅,來告更名賰。
十二月辛酉朔,熒惑掩鉤鈐。以十四年曆日賜高麗。丁卯,改雲南蘿葡甸為元江府路。辛未,賜塔海所部戰士及死事者銀鈔有差。賜忽不來等戰功十九人銀千二百兩。壬申,李思敬告運使姜毅所言悖妄,指毅妻子為證。帝曰:「妻子豈為證者耶?」詔勿問。乙亥,定江南所設官府。辛巳,以軍士圍守崇慶勞苦,賜鈔六千錠。庚寅,詔諭浙東西、江東西、淮東西、湖南北府州軍縣官吏軍民:「昔以萬戶、千戶漁奪其民,致令逃散,今悉以人民歸之元籍州縣。凡管軍將校及宋官吏,有以勢力奪民田廬產業者,俾各歸其主,無主則以給附近人民之無生產者。其田租商稅、茶鹽酒醋、金銀鐵冶、竹貨湖泊課程,從實辦之。凡故宋繁冗科差、聖節上供、經緫制錢等百有餘件,悉除免之。」伯顏言:「張惠守宋府庫,不俟命擅啟管鑰。」詔阿朮詰其事,仍諭江之東西、浙之東西、淮之東西官吏等,檢覈新舊錢穀。除浙西、浙東、江西、江東、湖北五道宣慰使。陞江陵為上路。瑞安府仍為溫州。隴州為散府。薊州復置豐閏縣。陞臨洮渭源堡為縣。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賜諸王乃蠻帶等羊馬價。賞阿朮等戰功,及賜降臣吳堅、夏貴等銀、鈔、幣、帛各有差。賜伯顏、阿朮等青鼠、銀鼠、黃鼬只孫衣,餘功臣賜豹裘、獐裘及皮衣帽各有差。
是歲,東平、濟南、泰安、德州、漣海、清河、平灤、西京西三州以水旱缺食,賑軍民站戶米二十二萬五千五百六十石,粟四萬七千七百十二石,鈔四千二百八十二錠有奇。平陽路旱,濟寧路及高麗瀋州水,並免今年田租。斷死罪三十四人。
十四年春正月癸巳,行都元帥府軍次廣東,知循州劉興以城降。丙申,以江南平,百姓疲於供軍,免諸路今歲所納絲銀。賜嗣漢天師張宗演演道靈應沖和真人,領江南諸路道教。戊戌,高麗金方慶等為亂,命高麗王治之,仍命忻都、洪茶丘飭兵禦備。癸卯,復立諸道提刑按察司。甲辰,命阿朮選銳軍萬人赴闕。丁未,知梅州錢榮之以城降。戊申,賜三衛軍士之貧乏者八千三百五十二人各鈔二錠、幣十匹。己酉,賜耶律鑄鈔千錠。甲寅,敕宋福王趙與芮家貲之在杭、越者,有司輦至京師,付其家。丙辰,立建都、羅羅斯四路,守戍烏木等處,並置官屬。己未,以白玉碧玉水晶爵六,獻于太廟。括上都、隆興、北京、西京四路獵戶二千為兵。置江淮等路都轉運鹽使司,及江淮榷茶都轉運使司。命嗣漢天師張宗演修周天醮于長春宮,宗演還江南,以其弟子張留孫留京師。
二月辛酉,命征東都元帥洪茶丘將兵二千赴上都。壬戌,瑞州安撫姚文龍率張文顯來降,其家屬為宋人所害,賜文龍、文顯等鈔有差。癸亥,彗星出東北,長四尺餘。甲子,遣使代祀嶽瀆后土。丙寅,改安西王傅銅印為銀印。立永昌路山丹城等驛,仍給鈔千錠為本,俾取息以給驛傳之須。諸王只必鐵木兒言:「永昌路驛百二十戶,疲於供給,質妻孥以應役。」詔賜鈔百八十錠贖還之。丁卯,荊湖北道宣慰使塔海拔歸州山寨四十七所。戊辰,祀先農東郊。甲戌,西川行院不花率衆數萬至重慶,營浮屠關,造梯衝將攻之,其夜都統趙安以城降。張珏艤船江中,與其妻妾順流走涪州,元帥張德潤以舟師邀之,珏遂降。車駕幸上都。辛巳,命北京選福住所統軍三百赴上都。壬午,隳吉、撫二州城,隆興濱西江,姑存之。仍選汀州軍馬守禦瑞金縣。丙戌,連州守過元龍已降復叛,塔海將兵討之,元龍棄城遁。丁亥,知南恩州陳堯道、僉判林叔虎以城降。詔以僧亢吉祥、怜真加加瓦並為江南緫攝,掌釋教,除僧租賦,禁擾寺宇者。以大司農、御史大夫、宣徽使兼領侍儀司事孛羅為樞密副使,兼宣徽使,領侍儀司事。
三月庚寅朔,以冬無雨雪,春澤未繼,遣使問便民之事於翰林國史院,耶律鑄、姚樞、王磐、竇默等對曰:「足食之道,唯節浮費,靡穀之多,無踰醪醴麯糱。況自周、漢以來,嘗有明禁。祈賽神社,費亦不貲,宜一切禁止。」從之。辛卯,湖廣行中書省言:「廣西二十四郡並已內附,議復行中書省于潭州,置廣南西路宣撫司於靜江。」詔鄭鼎所將侍衛軍萬人還京師,崔斌、阿里海牙同駐靜江,忽都鐵木兒、鄭鼎同駐鄂漢,賈居貞、脫博忽魯禿花同駐潭州。癸巳,以行都水監兼行漕運司事。甲午,以鄭鼎所部軍士撫定靜江之勞,命還家少休,期六月赴上都。乙未,福建漳、泉二郡蒲壽庚、印德傅、李珏、李公度皆以城降。丁酉,括馬三萬二千二百六匹,孕駒者還其主。壬寅,廣東肇慶府新封等州皆來降。癸卯,壽昌府張之綱以從叛棄市。乙巳,命中外軍民官所佩金銀符,以色組繫于肩腋,庶無褻瀆,具為令。庚戌,建寧府通判郭纘以城降。黃州歸附官史勝入覲,以所部將校于躍等三十一人戰功聞,命官之。僉書東西川行樞密院事昝順言:「比遣同知隆州事趙孟烯齎詔招諭南平軍都掌蠻、羅計蠻及鳳凰、中壟、羅韋、高崖等四寨皆降。田、楊二家、豕鵝夷民,亦各遣使納款。」壬子,寶應軍人施福殺其守將,降于淮東都元帥府,詔以福為千戶,佩金符。癸丑,命汪惟正自東川移鎮鞏昌。行中書省承制,以閩浙溫、處、台、福、泉、汀、漳、劍、建寧、邵武、興化等郡降官,各治其郡。潭州行省遣使上言:「廣南西路慶遠、鬱林、昭、賀、藤、梧、融、賓、柳、象、邕、廉、容、貴、潯皆降,得府一、州十四。」復立襄陽府襄陽縣。平章政事、浙西道宣慰使阿塔海為平章政事,行中書省事於江淮;郡王合荅為平章政事,行中書省事於北京。
夏四月甲子,宋特磨道將軍農士貴、知安平州李維屏、知來安州岑從毅等,以所屬州縣溪洞百四十七、戶二十五萬六千來附。癸酉,省各路轉運司,事入緫管府。設鹽轉運司四。置榷場於碉門、黎州,與吐蕃貿易。丙子,召安撫趙與可、宣撫陳巖入覲。丙戌,禁江南行用銅錢。均州復立南漳縣。
五月癸巳,申嚴大都酒禁,犯者籍其家貲,散之貧民。辛丑,千戶合剌合孫死於渾都海之戰,命其子忽都帶兒襲職。癸卯,改廣南西路宣撫司為宣慰司。廣西欽、橫二州改立安撫司。各道提刑按察司兼勸農事。敕江南歸附官,三品以上者遣質子一人入侍。西番長阿立丁甯占等三十一族來附,得戶四萬七百。丙子,融州安撫使譚昌謀為不軌,伏誅。辛亥,以河南、山東水旱,除河泊課,聽民自漁。乙卯,選蒙古、漢軍相參宿衛。詔諭思州安撫使田景賢。又詔諭瀘州西南番蠻王阿永,筠連、騰串等處諸族蠻夷,使其來附。命真人李德和代祀濟瀆。
六月丙寅,涪州安撫陽立及其子嗣榮相繼來附,命立為夔路安撫使,嗣榮為管軍緫管,並佩虎符,仍賜鈔百錠。壬寅,賞征廣戰死之家銀各五十兩。丁丑,置尚膳院,秩三品,以提點尚食、尚藥局忽林失為尚膳使,其屬司有七。庚辰,賞陽立所部戰士鈔千錠。甲申,荊湖北道宣慰使黑的得諜者,言夔府將出兵攻荊南。諭陽立等與塔海會兵禦之。丁亥,陞崇明沙為崇明州。以行省參政、行江東道宣慰使阿剌罕為中書左丞、行江東道宣慰使,湖北道宣慰使奧魯赤參知政事、行湖北道宣慰使。
秋七月戊子朔,罷大名、濟寧印鈔局。壬辰,敕犯盜者皆棄市。符寶郎董文忠言:「盜有強竊,贓有多寡,似難悉置于法。」帝然其言,遽命止之。丁酉,敕自今非佩符使臣及軍情急速,不聽乘傳。戊戌,申禁羊馬群之在北者,八月內毋縱出北口諸隘踐食京畿之禾,犯者沒其畜。癸卯,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于阿力麻里之地,械繫右丞相安童,誘脅諸王以叛,使通好于海都。海都弗納,東道諸王亦弗從,遂率西道諸王至和林城北。詔右丞相伯顏帥軍往禦之。諸王忽魯帶率其屬來歸,與右丞相伯顏等軍合。丙午,置行御史臺于揚州,以都元帥相威為御史大夫。置八道提刑按察司。戊申,東川都元帥張德潤等攻取涪州,大敗之,擒安撫程聰、陳廣。置行中書省于江西,以參知政事、行江西宣慰使塔出為右丞,參知政事、行江西宣慰使麥朮丁為左丞,淮東宣慰使徹里帖木兒、江東宣慰使張榮實、江西宣慰使李恒、招討使也的迷失、萬戶昔里門、荊湖路宣撫使程鵬飛、閩廣大都督兵馬招討使蒲壽庚並參知政事,行江西省事。壬子,榷大都商稅。丁巳,湖北宣慰司調兵攻司空山,復壽昌、黃州二郡。賜平宋將帥軍士及簡州軍士廣西死事者銀鈔各有差。回水窩淵聖廣源王加封善佑,常山靈濟昭應王加封廣惠,安丘雹泉靈霈侯追封靈霈公。以參知政事、行江東道宣慰使呂文煥為中書左丞。
八月戊午朔,詔不花行院西川。丁卯,成都路倉收羨餘五千石,按察司已治其罪,命以其米就給西川兵。辛未,常德府緫管魯希文與李三俊結搆為亂,事覺,命行省誅之。車駕畋于上都之北。
九月壬辰,製鑌鐵海青圓符。丙申,廣南東路廣、連、韶、德慶、惠、潮、南雄、英德等郡皆內附。甲辰,福建行省以宋二王在其疆境,調都督忙兀帶,招討高興領兵討之。昂吉兒、忻都、唐兀帶等引兵攻司空山寨,破之,殺張德興,執其三子以歸。壬子,福建路宣慰使、行征南都元帥唆都,遣招討使百家奴、丁廣取建寧之崇安等縣及南劍州。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己未,享于太廟。庚申,湖北宣慰使塔海略地至夔府之太原坪,禽其將,誅之。辛酉,弛蓋州獵禁。乙亥,以宋張世傑、文天祥猶未降,命阿塔海選銳兵防遏隆興諸城。禁無籍軍隨大軍剽掠者,勿過關渡。己卯,降臣郭曉、魏象祖入覲,賜幣帛有差。壬午,置宣慰司于黃州。甲申,播州安撫使楊邦憲言:「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此土,將五百年。昨奉旨許令仍舊,乞降璽書。」從之。以行省參政忽都帖木兒、脫博忽魯禿花、崔斌並為中書左丞,鄂州緫管府達魯花赤張鼎、湖北道宣慰使賈居貞並參知政事。
十一月戊子,樞密院臣言:「宋文天祥與其徒趙孟瀯同起兵,行中書發兵攻之,殺孟瀯,天祥僅以身免。」詔以其妻孥赴京師。右副都元帥張德潤上涪州功,賜鈔千錠。乙未,凡偽造寶鈔、同情者並處死,分用者減死杖之,具為令。庚子,命中書省檄諭中外,江南既平,宋宜曰亡宋,行在宜曰杭州。以吏部尚書別都魯丁參知政事。
十二月丙辰,置中灤、唐村、淇門驛。丁卯,以大都物價翔踴,發官廩萬石,賑糶貧民。庚午,梁山軍袁世安以其城及金石城軍民來降。壬申,潭州行省復祁陽縣。斬首賊羅飛,餘黨悉平。乙亥,都元帥楊文安攻咸淳府克之。以十五年曆日賜高麗國。以參議中書省事耿仁參知政事。冠州及永年縣水,免今年田租。導任河,復民田三千餘頃。賜諸王金、銀、幣、帛等物如歲例。賜諸王也不干、燕帖木兒等五百二十九人羊馬價,鈔八千四百五十二錠。賞拜荅兒等千三百五十五人戰功,金百兩、銀萬五千一百兩、鈔百三十錠及納失失、金素幣帛、貂鼠豹裘、衣帽有差。
是歲,賑東平、濟南等郡饑民,米二萬一千六百十七石、粟二萬八千六百十三石、鈔萬一百十二錠。斷死罪三十二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