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0|回復: 0

我们活出自信比穿汉服更重要

[複製鏈接]
林立 發表於 2009-10-7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汉服呢?”广州女孩叶迢若穿着华美的汉服走在喧闹的展场上,与周围成群结队穿着和服的青少年形成强烈对比。10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漫画节闭幕,入场观众超过15万人,随处可见穿着“洛莉塔”女仆装的年轻人,却几乎无人穿汉服,有的人甚至误以为男士汉服是和服。(《广州日报》10月6日)
    不少人不识汉服,有的甚至误以为是和服或韩服,记者借用广州女孩的困惑表达对汉服遇冷的哀叹。这则报道的潜台词是,汉服既然是中国的传统服装,国人不识汉服自然算得上一种悲哀了。这种导向,我并不赞同。
    要求分得清汉服与和服,是对当代国人的苛求。事实上,和服、韩服与汉服在渊源上有着太多的相似,前两种服装都是对汉服的模仿而制成的,其基本框架几乎就是汉服的翻版。形态的相似,客观上导致了这三种服装容易被混淆。除非汉服、和服与韩服还是这三个国度最基本的装束,否则,即便是日本和韩国的国民,也未必能做到大多数人都能区分得了这些服装。
    传统服装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服是历史的产物,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扩充成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民族格局。汉服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准服装。五四以后,汉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汉服的命运,不是哪个人的意志决定了的,是历史的选择。至于说汉服该不该被发扬光大,重新回到中国民众的生活当中,恕我直言,我觉得历史不可以倒退。官方的倡导,上流社会的倡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引领生活潮流的作用,至于这种引领的效果,则有待时间的检验。汉服也一样,如果真的以为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把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一定要推广,可以尝试,但不必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将服装当作纯粹的意识形态,成为爱国的符号,有点牵强。何况当代人对汉服的淡漠情感非一朝一夕造成的,应要培养国人对汉服的依赖感,实在是一种多余。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倘若文化传承就是照搬,我想,历史的马车即便负荷得了,可惜再有力气的千里马也拉不动历史遗产的。历史的传承是在淘汰中精选式的传承,有些东西该卸掉之时必须舍得下,不然,最终会把自己拖到筋疲力尽的。“古代汉服已是过去的旧的东西,穿着拖沓,行动不方便,且与现代明快,快节奏的生活很不适应。穿着演演戏,还可以供人们当古董欣赏欣赏,这些东西不能再当做主流的服饰,那是没有市场的,旧的东西,该抛弃就抛弃,从中发掘出好的东西,融入现代的主流,是可以的。”如果亦步亦趋,那是形而上学,“应该穿兽皮,学学真正老祖宗茹毛饮血。文化是在心中而不是穿在身上。”
    历史的车轮每天都在前行,要理性看待传统的得与失。汉服作为一种符号,或者说一种象征性的服装,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指望大街小巷皆汉服,那是一种痴人说梦。我们的眼光要学会向前看,汉服遇冷是常态,不必患得患失,不必和和服的表面繁荣而哀叹,我们活出自信比穿汉服更重要。
稿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