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5|回復: 0

沂水纪王城出土86件青铜器 造型铭文展时代风格(2)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2-6-5 0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齐鲁晚报
201264162615838.jpg

南边箱内铜器虽损坏严重,但仍不难看出其精美,可见镂空装饰。

大鼎的纹饰和造型
西周晚期特点
“除了铭文外,大鼎的纹饰和造型基本符合西周中、晚期的特点。”张颂斌说,这个大鼎高66厘米,厚重、直口方唇、直耳,有突出的扉棱(扉棱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竖条状,经常构成兽面纹的鼻梁,或窃曲纹的纹饰分段,起到明显的装饰作用)。在这个大鼎的口沿下,有六条突出的扉棱,在鼎的三只蹄形足上,也有突出的扉棱,与突出的双目构成了狰狞的兽面纹。而且扉棱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大括号({)形状,这是西周青铜鼎的特征。当然,也有少量西周晚期的铜鼎不同,比如周厉王时的“函皇父鼎”(甲)、“多友鼎”、“毛公鼎”等,没有扉棱而选用重环纹和简单的弦纹。
纪王崮出土的大鼎,直口方唇、直耳,保留了口沿下的扉棱和蹄形足上兽面纹,口沿下扉棱两侧以窃曲纹为主纹饰,而且是早期有“目”的窃曲纹,这种窃曲纹多见于西周。窃曲纹是夔龙纹的简化变形,窃曲纹进一步演化,“目”渐渐消失了。


从造型上看,该鼎鼓腹、大立耳的造型也符合西周中、晚期的造型特征,比如中期后段周孝王时期的大克鼎,就是直口方唇、较大的直耳,口沿下饰带“目”窃曲纹,鼎腹部装饰大波曲纹,装饰有扉棱,蹄足上也装饰扉棱构成的兽面纹,所以从大鼎铭文、造型和纹饰的综合分析,可以基本推断:这个大鼎应该是西周晚期的礼器,同时可以看出大鼎具有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特征。
另外80多件青铜器
春秋中晚期风格
“在做出了对第一件有铭文大鼎的年代推断之后,我们能否推断墓葬的时间就是在西周晚期呢?不能。”张颂斌说,因为南北另外两个边箱出土的80多件青铜器展示的是另外一种风格特征。
据介绍,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南边箱出土鼎等饮食类青铜礼器,其中有7件鼎、7件豆(或称),此外还有[和鬲、壶等,以七鼎七豆()为基本组合。北边箱出土乐器,这些乐器中有甬钟10件、D钟4件、钮钟一套9件、石磬一套10件、T于2件,以钟磬为基本组合。在南边箱礼器中,豆的造型已可辨,腹部出现镂空装饰,这种造型和装饰是从西周晚期才出现的,在春秋时非常流行。另外,七件鼎都是附耳、子母口,有盖,顶盖上还竖着三个立钮。张颂斌解释,所谓附耳,就是鼎的两只耳朵不是直接铸在鼎的口沿上方,而是铸造在口沿下的器身上,然后曲折向上。所谓子母口,是青铜器口沿部的一种成台阶状的结构,子母口更便于配盖扣合。这些都是春秋中晚期至战国青铜鼎的造型特征。
除了七个鼎之外,[也是附耳,而且清晰可辨为分体式。[是礼器中的蒸食器,中间有箅。分体式[,上为甑,下为釜,组合而成,这是春秋中晚期的造型特征。
从礼器的组合形式上,西周时流行鼎与簋的组合形式,一般鼎为奇数,簋为偶数。但从纪王崮出土的礼器组合上看,变成了鼎与豆(或称)为主的组合,配以鬲和[、壶的组合。还有青铜乐器的造型特征,总体符合春秋中晚期的风格。另外,也出现了七鼎、七豆等量组合和陪葬两件T于的地域性特征。
同一墓葬发掘中,既出土了西周晚期的27字铭文大鼎,又出现了大批春秋中、晚期的青铜礼乐器,前后相差200多年,应该如何进行断代呢?张颂斌说,墓葬中出现前朝器物,这种情况不罕见。根据考古常识,墓葬的断代应该参照出现年代最晚的器物特征确定。因此,推测这处墓葬的建成时间应该在春秋中、晚期,晚期的可能性更大。
由此看来,这些青铜器没有被盗,保存完整。上面的鼎虽然个头大、有铭文,并且提到三个人,但都不是墓主人,下面的才是墓主人的。

        来源:齐鲁晚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