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2|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试论以“联”行事―对联与言语行为理论(1)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2-5-28 18: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国文学网
论文关键词:对联 言语行为 以“联”行事


    论文摘要:历来时联被定性为文字笔墨游戏、文学样式、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等,这些观点大都是从丈学、美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审视。对联是一种对称、简短、诗性的言语行为模式,对联的使用实质上是:以“联”行事,传达特定的交际意图和执行特定的施事行为。对联的使用遵循了“言语求美策略”,是形式美和实用美的统一。


    在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言行一致”,实际上是把“言”与“行”当成两个对立的范畴,而在语言学界则是把二者统一成“言语行为”。它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说话就是做事” ( tosay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即认为说话人就是通过说话来做事。同时,说话人实施了三个言语行为:言事行为(1o-cutionary act ),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 ),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其中,施事行为是奥斯汀理论构建的核心,即说话人旨在通过话语实施某个交际目的或者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行为。


    对联指的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由上下两部分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相互对仗、结构相同、平仄相协、语意相关的句子组成。对联可以分为春联、喜庆联、行业联、挽联、劝勉联等,其功能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出歌颂、揭露、讽喻、褒贬、劝勉、哀挽、庆贺等强大的社会语用功能。笔者认为对联的使用实质上是:以“联”行事,传达特定的交际意图和执行特定的施事行为。比如许多学校的教室里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以“联”行事,老师用对联作为交际的媒介来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

    一、以“联”行事的理解


    在以“联”行事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联语往往表示两个语义层面:一是句法机构明确表示出来的句法意义(即字面意义);二是隐藏在字面意义后面的隐含意义(即言外之意)。


    1.字面意义。例如: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在1955年金秋时节,路过兰州时,听取政法部门汇报完一个案件之后,认为此案处理不当,建议重新调查,并挥毫题了一副对联:“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此联按字面意义就可以理解,即实施了一个表达命令或建议功能的言语行为。


    2.上下文语境对意义的明朗。比如:“庭前花未发;阁下李先生”。如果把后一句单独地抽出来,那么,它所表示的命题就是不确定的,既可以表达“尊称为阁下的李先生”,也可以表达“楼阁下的李树先开了花”,由此产生了歧义,但如果联系上下文,放在“庭前花未发”一句之后,它自然就只有一种解释:表示“楼阁下的李树先开了花”。


    3.社会语境下才能确定意义。例如:1940年夏秋之际,陈毅率新四军一部挺进苏北,在黄桥、姜堰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了团结各界人士抗日,他拜访了当地爱国老人韩国钧。韩曾两任江苏省长,并一度兼领督军,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但对共产党能否真正捐弃前嫌与国民党真诚合作尚存疑虑。韩出于试探,诵一上联(带有明显交际目的的言语活动,让陈毅对出下联):“陈韩陈韩,分二层含二心。”陈笑着对到:“谁说我们分二层含二心?请听下联:国共国共,同一国共一天”。陈毅知道这是一语双关,“层”关“陈”,“含”关“韩”,这是从字面上理解的第一步,马上,他联系到上面提到的当时的形势和语境,从而推断出韩国钧是在有意试探国共合作的可能性。这就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语境及其说话人双方的背景知识由话语的表层含义推导出其深层含义。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