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10|回復: 3

[中医典籍] 《中基》第四章 第二节 十二经脉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 爱中医网  作者: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经络系统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的。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一脏或一腑,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据其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腑的名称和阴阳属性而命名的。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按照阴阳的三分法,一阴分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一阳分为三阳:阳明、少阳、太阳。胸中三脏,肺为太阴,心包为厥阴,心为少阴,其经脉皆行于上肢,故肺经称为手太阴经,心包经称为手厥阴经,心经称为手少阴经,井依次分布于上肢内侧的前、中、后线;与此三脏相表里的大肠、三焦和小肠,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和手太阳经,并依次分布于上肢外侧的前、中、后线。腹中三脏,脾为太阴、肝为厥阴,肾为少阴,其经脉皆行于下肢,故分别称为足太阴经、足厥阴经和足少阴经,并依次分布于下肢内侧的前、中、后线(在小腿下半部,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与此三脏相表里的胃、胆和膀胱,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足阳明经、足少阳经和足太阳经,依次分布于下肢外侧的前、中、后线(表4-2)。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肢
 前缘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线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缘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肢 
 前缘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线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缘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在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和相互交接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大致情况如下。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说明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会;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部内脏与手三阴经交会。如此,手经交于手,足经交于足,阳经交于头,阴经交于胸腹内脏,十二经脉就构成了“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环径路(图4-l)。(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按照一定的循行走向,相互联系,有三种交接方式。
20090828212345739.gif


1.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共6对,都在四肢未端交接。其中相为表里的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手指),相为表里的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足趾)。如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2.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P>      同名的手、足阳经有3条阳经,都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毗,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3.足手阴经在胸部交接
    足、手阴经,又称“异名经”,也有3对,交接部位皆在胸部内脏。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虽有迂回曲折,交错出入的状况,但基本上是纵行的。除足阳明胃经外,阴经均行于四肢内侧或躯干的胸腹面,阳经均行于四肢外侧或躯干的背面。手经主要行于上肢;足经主要行于下肢。十二经脉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如下。
    (一)头面部的分布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六阳经均行经头面部,故《难经・四十七难》说:“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 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诸阴经并非尽如《难经・四十七难》所言“皆至颈、胸中而还”,其中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上达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均行达头面之深部或巅顶。
    (二)四肢部的分布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特点是: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上肢内侧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外侧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下肢外侧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三)躯干部的分布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特点是: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面。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循行于躯干胸腹面、背面及头面、四肢,均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每侧十二条。左右两侧经脉除特殊情况外(如手阳明大肠经在头面部走向对侧),一般不走向对侧。相为表里的阴阳两经在体内与脏腑相互属络,在四肢则行于内外相对应的部位,并在手足末端相交接。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与三阳经,通过各自的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如《素问・血气形志》说:“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
   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交接,均循行分布于四肢内外相对应的位置上(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交叉变换前后位置),并各自属络于相为表里的脏或腑,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等等。如此则既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又促进了相为表里的脏与腑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表里两经及其属络的脏腑之间在病理上也可互相影响,如肺经受邪影响大肠腑气不通而便秘,心火亢盛循经下移小肠而见尿痛尿赤等。治疗时,可根据表里经的经气互相沟通的原理,交叉使用相为表里的两经腧穴。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首尾相贯、依次衔接,因而脉中气血的运行也是循经脉依次传注的。由于全身气血皆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化生,故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从起于中焦的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各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从而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经络系统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的。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一脏或一腑,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据其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腑的名称和阴阳属性而命名的。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按照阴阳的三分法,一阴分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一阳分为三阳:阳明、少阳、太阳。胸中三脏,肺为太阴,心包为厥阴,心为少阴,其经脉皆行于上肢,故肺经称为手太阴经,心包经称为手厥阴经,心经称为手少阴经,井依次分布于上肢内侧的前、中、后线;与此三脏相表里的大肠、三焦和小肠,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和手太阳经,并依次分布于上肢外侧的前、中、后线。腹中三脏,脾为太阴、肝为厥阴,肾为少阴,其经脉皆行于下肢,故分别称为足太阴经、足厥阴经和足少阴经,并依次分布于下肢内侧的前、中、后线(在小腿下半部,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与此三脏相表里的胃、胆和膀胱,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足阳明经、足少阳经和足太阳经,依次分布于下肢外侧的前、中、后线(表4-2)。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肢
 前缘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线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缘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肢 
 前缘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线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缘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在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和相互交接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大致情况如下。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说明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会;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部内脏与手三阴经交会。如此,手经交于手,足经交于足,阳经交于头,阴经交于胸腹内脏,十二经脉就构成了“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环径路(图4-l)。(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按照一定的循行走向,相互联系,有三种交接方式。
20090828212345739.gif


1.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共6对,都在四肢未端交接。其中相为表里的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手指),相为表里的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足趾)。如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2.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P> 上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十二经脉气血大循环的主要规律。气血在体内除了循十二经脉流注外,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运行往复。如营气行脉中,按十二经脉走向,按时循经运行;卫气行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环周运行;经别中的气血着重于表里经内部的循行;络脉中的气血着重于体表的弥漫布散;奇经八脉以蓄溢方式调节气血的运行等。它们之间既有体系之间大小主次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完整的气血循环流注系统。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一)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部行于上肢伸侧(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p>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