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5|回復: 0

[論史] 明代商业与社会变迁(21)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5-23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华文史网
三、新商业、商人思想、理念对晚明社会之影响


    历史哲学告诉我们:一种新的思想一旦出现――尽管它们还不够强大,还印有传统的烙印,但是它们一定会“参与创造历史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并不仅仅是消极地、被动地单纯反映现实而已,而是积极参与创造现实”[236]。晚明商业思潮首先造成了时人与传统价值观的疏离,而这种疏离是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和商业的发展。


    晚明商业发展,市场繁荣的另一面,是国家和统治者对商业、商人的巨大依赖与苛刻盘剥,从而造成对商业、商人的重创,许多商家、商人被逼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于是,无论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都涌现了一股“体商”、“恤商”、“护商”、“辩商”的浪潮。有识的官宦和广大市民为商人们奔走呼吁,反对朝廷官府对商人的重关叠税,抨击召商佥商,要求减轻商贾的羡耗和赔累。经过不懈的斗争和争取,朝廷被迫作出一些有限的让步。


    有识之士认为,对商重税会影响农业,动摇根本,有损于家国整体的利益:
    商税重而转卖之处必贵,则买之价增,而买者受其害;商不通而出物之处必贱,则买之价减,而卖者受其害。利虽仅取及商,而四民皆阴耗其财,以供朝廷之暗取,尤甚于明加田税也。[237]
朝廷对商贾的封建徭役即编商当值,给铺户带来累累重创,造成“十室九空”,“肆市昼闭,商贾不行,众口嗷嗷”[238]之后果。只顾眼前利益,对商人过分K削,最终只能是国家经济受到伤害。身居南京工部尚书要位又兼摄龙江上下关榷务的张瀚,曾向具体负责征榷商税之同僚提出弛商减税之建议,此官采纳了张瀚的意见,“相与弛商之什二。自后商贾乐赴,舟楫骈至辐辏,国课较昔反增十之五。”[239]这是比较成功的一例。


    内阁大学士高拱曾亲自整治召商买办之积弊,他向朝廷提议:
    惟多给预支银可以拯之。乞将年例钱粮办纳之数,以难易定其多寡,以迟速定其先后。多者预支十分之四,递减至一分。半年以内全给,一年以外先给其半。[240]


    户部据此订出了恤商事宜,如定时估、议给价、严禁革、公佥报等规则,“疏入,上悉从之”[241]。南京礼科署科事、南京刑科给事中张永明,亦提出了其匡救商弊之策:一设专门职掌,即“岁命巡视钱粮给事中御史及巡视京城御史兼察之。遇有蹈袭前项积弊,敢于亏扰铺行及牙贩各役者,许受害之人赴告准理,并听斟酌轻重查论。如给事中御史身自有违从,都察院从重纠论”,其他还有定额取、省繁役、慎估计、详稽察、饬官常(即约束官吏常跟人员)等数项纠弊措施[242]。巨大的社会舆论,有时确能迫使朝廷对过分的行为有所反省和收敛,如崇祯年间“颁发圣谕七款,中有禁革铺行(即铺行商役)一款”。蒙受商役重灾的苏州,官府也只能“复蒙宪天俯念民瘼,刊布按吴十四款,内禁革铺行”[243]。


    张居正“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观念,是其执政后,推行经济改革、实行一条鞭法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一条鞭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户丁之各项复杂的田赋附征和各种性质的徭役都摊入田亩,并一律征银。这客观上使许多无田产的纯工商者能部分地摆脱封建徭役的束缚,而去积极地投身发展工商业。


    所有这些,都对工商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沈说,明代“商之子方能为士”,此话虽有偏颇,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即商贾子弟进学入仕已成当时大观,不少商贾子弟尤其是盐商子弟,受父兄先营事业于前而得以念圣贤之书、参加科举考试,即所谓“父兄竭忠效力以济王家之用者,子弟亦食其福”[244]是也。他们因其经济实力和在社会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赢得了一种新的机会和门径。这种思潮,对人们社会职业的选择也起了指导、引导的作用,不少人包括士人学子、世家子弟也放下架子,加入到商贾行列。


    但是,晚明的重商思潮虽然动摇了封建社会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士大夫的体商恤商措施、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商贾受压榨、商业受摧残的状态,从而给商业带来一些实惠,给商贾一点喘息的机会,但它们并不足以震塌或彻底改变封建传统观念,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商人的从商乃至生存环境,只是一些修补而已。在晚明社会,由于商业利润的易得和所获可观,因而受到朝廷和大小官吏的暴敛,商业和商贾们受到的空前严酷摧残,苛税重征使得有的城镇甚至是两京大都,都呈现过“里巷小民十分凋敝,有资产一空者,有鬻子女者,有散之四方者,而向时富室不复有矣”[245]的景象。崇祯年间由于战争,朝廷在向农民加派的同时,继续实行佥商买办粮草,更使无数大小商人“椎肌剥髓、抢地呼天”,赔累惨重,苦极一时[246]。其结果是商业凋敝,整个经济因此而一蹶不振,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晚明商业,一方面有浓郁的商品经济环境和得到许多人的辛勤扶植,另一面却受到统治者无情地压制和摧残,这看似矛盾,但实际却正是它赖以生存的转型社会使然。


     作者:许 敏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