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王霸·王者道义而察宰相要百事职百官

荀子作者:荀子发布:延章

2023-1-13 19:49

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于贤能则爱之以共义,故制礼以定职分,以存之不弃。上之于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于百姓则接之以政策法制。民者邦本也,天下之利所同归,故制之以政策法制,有不理者如豪末政策法制之毫末不合于义理者,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不欺其民也。故下之亲上,欢如父母亲之以孝悌,谓其义重如亲也,可杀而不可使不顺守职顺分重于其身也。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以上爱下,以下亲上,守职顺分为正义也;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白其礼法制度,而明其职分也。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诸礼众法之要旨所在也

现代汉语
君主没有不爱护贤能的臣下的,所以就用礼法来规范他们的职分。君主对百姓如同养育婴儿一般,政治法令制度,是用来对待下层的老百姓的,即使是孤独鳏寡的人,如有丝毫不合理的东西也不能施加在他们身上。所以百姓亲近君主就如同亲近自己的父母一样,宁可被杀,也不能要他们不顺从君主。君臣之间,尊卑之间、长幼之间,甚至是老百姓,都把这个原则做为最高准则。然后都能从内心自省,谨慎于自己的职分。这是历代君主共同的做法,而且是礼法的关键。

然后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此事业之分也,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此官职之分也,则天子共己而止矣汇天下之义于一身,而分之职之以利之也。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均平,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之大分也。

现代汉语
然后,农民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商人各自贩卖自己的货物,工匠们勤恳地工作,士大夫尽心职守、处理政事,各国诸侯各自管理自己的国家,三公总管全国事务,而天子只需拱手端坐就可以了。对内如此,对外也是这样,那么天下的万物就没有不均等的了,就没有治理不好了,这是历代君主所共有的做法,也是礼法的关键。

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此制度百事者,礼之末也,以是用挟于万物,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礼之末,其数既定已矣,则是官人使吏之事也礼数制度,其末也,不及本质,职官之使也,不足数于大君子之前法定其数,然后操行于职官也

现代汉语
至于那连续几天把政事治理妥当,合力地调节万物来使它们适用,严格规定各级官吏的衣服样式,各种宫室不同的标准,所用仆从有人数的限制,丧礼、祭祀器具的使用都做出明文规定,把这些规定贯彻运用到万事万物中去,就像尺寸寻丈这样,都是按照规定的制度数量进行的,那么这些是各级大小官吏负责的事情,不值得在君主面前陈述。

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立本朝之政纲、礼数制度得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统要百事职官之宰相,非仁义之士不能任之,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立隆正本朝而不当,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君者之枢机也人君王霸之机,在于朝纲得当,而宰百事者,定礼制法度合于道义,以契其政

现代汉语
所以对于君主而言,如果为本朝所确立的政治纲目、礼法制度都得当,任用的百事职官尽是仁人贤士,那么君主自身就能非常安逸,国家也治理的很好,功绩伟大,而且声明美好,从大处说可以成为王者,从小处说,可以称霸诸侯。如果为本朝所确立的最高原则不得当,所任用总领政事的宰相不是德才兼备的仁人。那么君主就会劳苦不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功业荒废,名声狼藉,国家就会危险。这实在是作君主的关键啊。

故能当一人任用宰相得当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不能当一人,而能当千百人者,说无之有此说无有也,一宰而不当,则百事焉得其当哉也。既能当一人,则身有何劳而为?垂衣裳而天下定人君之王天下,在于一道义也,而任用贤能,以定礼法,合于其义。故汤用伊尹,文王用吕尚,武王用召公,成王用周公旦。卑者五伯,齐桓公闺门之内,县乐、奢泰、游抏之修,于天下不见谓修,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是亦无他故焉,知一政于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宰相者,人君之接于百事职官也,统筹礼数制度,以合于道义也也。

现代汉语
因此,用人得当,就可以取得天下,用人不当,国家就危险。不能恰当任用一人,却说能恰当任用上千人、上百人,没有这种说法。既然用人得当,那么,自己还会有什么劳苦呢?只要修正修正自己的衣服,轻轻松松就可安定天下。所以,商汤王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子牙,周武王任用召公,周成王任用周公旦。功绩稍差的就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沉湎后宫,悬挂乐器,一味追求游玩享乐,但在天下他并没有被认为是追求享乐的人,他多次会合诸侯,主持天下大事,使诸侯和他一致,成为五霸之首,这有什么别的原因吗,这是因为他懂得把政事交给管仲,这就是君主的重要守则啊。

知者易为之兴力,而功名綦大。舍是而孰足为也?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知者必道其枢机也。丧其国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多知而守少,犹旁观者之能察也?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少知而繁其心智,必乱而狂也?』此之谓也君王一道义,故须监察礼法制度,以免于悖义。是以道其枢机,而任一人以要百官,外于百事然后明察之

现代汉语
英明的君主很容易做到这点,从而使国家兴盛,自己也获得赫赫威名。舍弃这点谁还能做得到呢。所以古代的那些有杰出功业的人,一定是遵循了这一点;而丧失国家,并危及自身的,一定是违反这一点。所以孔子说:『聪明人本来就懂得很多,主管国家重要的事情又少,能不明察吗?愚蠢人的智慧本来就很少,又偏要去管许多繁琐的事务,他怎么不惑乱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君王道义,而百官体礼,万民体法,未必其察也,今要之于一宰,察焉,而以一宰之知守百事,亦未知其可也。
或君王道义,并纪委察之,而民督之,又并『人大』而制礼立法;部委要百事,而君王察之,百官分百事,而纪委察之。部委者,农部、史部文教史、革部发改委、户部民政、刑部司法、兵部、商部工商;纪委者,吏部司礼也。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