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2-1 00:59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ē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注释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浚:疏通,挖深。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明哲:聪明睿智的人。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域中:指天地之间。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jié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译文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注释
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殷忧:深忧。实:的确。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胡越为一体: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吴:指北方;越:指南方。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董:督责。振:通『震』,震慑。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xiè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chù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miù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一作:惧谗邪;弘兹一作:宏兹;在君一作:君臣

译文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注释
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谦虚。牧,约束。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盘游:打猎取乐。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虑壅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正身以黜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弘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简:同『拣』,选拔。效:献出。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赏析
【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即使到了现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也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文章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诚以待下』,必然会使『骨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危害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确具体,又实用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

奏疏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气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开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到『可畏惟人』,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谏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规劝唐太宗在『贞观之治』取得成就以后,仍要牢记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善始』、『克终』,以『积其德义』,使国家达到到长治久安的局面。

【古文观止】评价: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德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

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文章第—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析『取易守难』的道理,并从『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所谓『十思』,归纳起来,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满、宽容仁慈、慎始善终、虚心纳言、拒邪黜奸、刑赏以法。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戒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处置谨慎,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放低身段,多听取臣下的意见;『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自己有倾向直臣,罢黜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按国家尺度实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从用人,纳谏,赏罚,多方来讲、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

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苦心。

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加』『罚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


参考资料

1、陈妙云,张林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03-104.
2、张泉.高中全程学习夺冠方略.语文.4:必修.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6.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