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4 17:37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注释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1-952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0-31
3、袁行霈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9-360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