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灞上秋居(马戴)

唐诗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孙洙发布:休竹客

2022-10-28 19:08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注释
灞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译文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译文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郊扉fēi久,何年致此身。

译文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
郊扉:郊居。
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赏析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4
2、王松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57-1258页.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