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孙膑妙计,围魏救赵│95

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9 08:51

孙膑在齐国得到重用的同时,魏国、赵国等国,也都在努力发展着。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也有史料记载为中山国,激怒了魏国,魏惠王派大将军庞涓率兵救援。庞涓建议,与其劳师远征救援,不如直接进攻赵国。魏惠王同意了。庞涓率领八万魏军,浩浩荡荡杀奔赵国。

庞涓统帅下的魏军,一路上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打得赵军节节败退。很快,魏军进攻到赵国都城邯郸城下,把邯郸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奋勇攻城。

面对气势汹汹的魏军,赵国军队,拼命防守,奈何实力不如人,形式越来越危急。在防守了一段时间之后,于公元前353年,赵国国君赵成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派人向齐国、楚国求救,并表示,愿意割让一些土地,作为救援的报酬。

齐国君臣接到赵国求援的消息,展开讨论。最后,齐威王决定,兵分两路,救援赵国。一路部队,作为辅助,虚张声势,向南攻打魏国的襄陵,来吸引魏国留守部队的注意力,同时扰乱进攻赵国的魏军军心,另外一路是主力部队,由田忌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当齐国的救援部队到达齐、魏边界的时候,魏国军队已经攻破邯郸城,而楚国,根本就没有派兵救赵。

田忌想要继续向赵国方向进兵,与魏军主力部队交战,被孙膑拦住了。

孙膑认为,要解开一团纷乱的绳子,应该找到他的结头,不能用蛮力生拉硬拽。要解决魏、赵的战争,也应该避实就虚,不能和敌人硬拼。现在魏国进攻赵国,那么他的精锐士卒一定都在前线,国内留守的必然都是老弱残兵。如果我们现在远路跋涉前去攻打在赵国的魏国精锐,那么我们的将士们一定很疲劳,而魏军则是以逸待劳。

我们应该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策略,假做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这样一定能迫使魏军撤退。然后我们选择好位置,打魏军一个埋伏。这样既达到了救赵的目的,又能轻松击败魏军。

田忌赞同。最后,齐军将目光瞄准了平陵和桂陵。田忌派出少量部队,大张旗鼓,造足声势,攻打平陵,却悄悄的将大部队,埋伏在桂陵地区,等待着魏军自投罗网。

平陵,是魏国东阳地区的战略重地,魏国都城大梁的门户,平陵如果被齐军占领,就能直接派兵攻打大梁。但是,平陵虽小,却城高防固,很难真的攻打下来。此举,意在示敌以弱,造成齐军主帅无能的假象,麻痹魏军。在攻打平陵不下之后,齐军又派出人马,直扑魏国都城大梁,做出一副孤注一掷,擒贼擒王的架势。

这一下,魏国君臣,有点乱了手脚。

而且,这个时间的秦国,正是商鞅变法后,国力、军力迅速提升的时期。秦孝公和商鞅也看出魏国国内的虚弱,在公元前354年和公元前352年,两次派兵攻入魏国,攻城夺地,斩将夺旗。

再加上另一路齐军,人马虽然不多,战斗力不强,但是架不住虚张声势,也是颇为引人注目,让魏国君臣坐卧不安。

魏惠王见国内形势危急,国都都有被攻击的危险,不得不派人紧急招庞涓回援。

此时的庞涓,占领邯郸城不久,正处于志得意满中。但是因为魏军战斗时间过长,非常疲惫,战斗力下滑的很多,所以庞涓一边缓缓行军,让士卒休整一下,一边准备稍事休整后,继续攻击,争取一举灭掉赵国。

开始的时候,庞涓接到齐国军队进攻魏国的消息,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虽然留守的魏军并非精锐,但是防守住齐军的进攻,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现在接到国内急报,庞涓气的几乎吐血。撤军吧,费劲心血营造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不撤军吧,国都危险,自己奉招不回,会被魏国国君当成叛逆的。无奈,庞涓率军,以急行军的速度,星夜回返。

此时的魏军主力,虽然还是魏武卒,但是此时的魏武卒,早就和当年吴起统帅的,巅峰时期的魏武卒,差距很远了。不过尽管如此,和齐国军队相比,还是强出很多。在面对齐国军队的时候,魏军还是有心理优势的。所以此时的庞涓,还是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自己的主力部队一到,齐军的进攻,自然冰消瓦解。

当庞涓率领少数精锐部队,匆匆渡过黄河,进入桂陵地区后,不成想一头撞进了齐军的埋伏圈。

魏军是连年征战,士卒疲惫,又日夜兼程赶路,可谓疲惫不堪,再加上因为急行军,阵列不整,辎重不齐。最关键的是,魏军上下,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突然间发现中了敌人的埋伏,心中慌乱,所以魏军在齐军的围攻下,一触即溃。

反观齐军,以逸待劳,并且提前设好了包围圈,所以在体力、心理,包括地利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所以战斗开始,齐军气势如虹,斗志极其旺盛。

齐军强大的攻势,打得魏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庞涓只是带领少数的残兵败将,逃出重围。

此处也有史料记载为,庞涓兵败被齐军活捉,后来,齐国、魏国达成协议,庞涓才又被放回魏国。不过,这种说法有一点令人不解的就是,以孙膑对庞涓的痛恨程度,加上齐威王、田忌对孙膑的重视程度,应该是庞涓被捉住后,就会被斩杀,以报孙膑之仇,应该等不到两国和好的那一天吧。

当然,桂陵之战,魏军虽败,有些伤筋动骨,但是还没到一蹶不振的程度,多年军事力量第一强国的威名,这点损失还是经受的住的。

桂陵之战后,为了缓和矛盾,魏惠王被迫主动讲和,最终不得不把邯郸归还赵国所以为何说公义高于私义,儒学为何要强调对上劝谏,就是当公义受损,上层领导无德,整个团体的利益就会受损,最终损害到私利。魏惠王在昏聩无德,却高居国君之位的情况下,臣子不能劝谏以德,反而愈加蒙蔽之,就会导致国家整体利益迅速

凭借着孙膑的巧妙安排,齐军较为轻松的完成了战略目标,挽救了被削弱的赵国,打败了疲惫的魏军,而自己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