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4|回復: 0

[儒家学说] 【颜氏家训】卷11涉务篇诗解1士贵致用不徒高谈皆勤学守行应世经务

[複製鏈接]
颜氏家训】卷11涉务解1士贵致用不徒高谈皆勤学守行应世经务
题文诗: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不徒高谈,
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国之用材,
大较不过,六事—则,朝臣取其,鉴达治体,
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
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
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
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
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
开略有术,此皆勤学,守行者则,所能办也.
之情,有长,岂责具美,于六哉?
但当人人,皆晓,能守—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世,不知有,
丧乱之祸;处庙堂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保俸禄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上,
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江南冠带,有才干者,
而升,令仆已下,尚书郎及,中书舍人,
已上使之,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
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惜行捶楚,
所以处于,清高,护其短也.台阁令史,
主书监帅,诸王签省,晓习吏用,济办时须,
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多见委使,
盖用其长.人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
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眼不能,见其睫耳.
【原文】全文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馀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於清高,盖护其短也。至於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枚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原文分段释解】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①,以费人君禄位也。 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②,经纶博雅③;二则文史之臣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⑤,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⑥,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⑦;六则兴造之臣⑧,取其程功节费⑨,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 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⑩? 但当皆晓指趣⑪,能守—职,便无愧耳。
  【注释】
  ①左琴右书:古人往往琴书并言,以为士大夫的风雅之事。 『左』、『右』用来修饰同—类行为。
  ②治体:指国家的体制、法度。 任防【王文宪集序】:『若乃明练庶务,鉴达治体。』
  ③经纶:本为整理丝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的志向和才能。
  ④文史之臣:指在帝王身边主管文书档案,起草诏令典章以及修撰国丈的官员。
  ⑤藩屏之臣:指地方高级长官,如州刺史、郡太守等。
  ⑥使命之臣:指奉命出使的外交官员。
  ⑦不辱君命:不使君命受到折辱,也就是完成使命之意。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⑧兴造之臣:指负责土木建筑的官员。
  ⑨程功:衡量功绩,计算完成工程进度。 【礼记.儒行】:『程功积事。』孔颖达疏:『程功,程效其功。』
  ⑩涂:通『途』;六途,指上述的『六事』。
  ⑪指趣:同『旨趣』。

【译文】
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够对旁人有益处,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弹琴读书,以此耗费君主的俸禄官爵。国家使用的人才,大概不外六种:一是朝廷之臣,为他们能通晓政治法度,规划处理国家大事,学问广博,品德高尚;二是文史之臣,为他们能撰述典章,阐释彰明前人治乱兴革之由,使今人不忘前代的经验教训;三是军旅之臣,为他们能多谋善断,强悍干练,熟悉战阵之事;四是藩屏之臣,为他们能通晓当地民风民俗,为政清廉,爱护百姓;五是使命之臣,为他们能洞察情况变化,择善而从,不辜负国君交付的外交使命;六是兴造之臣,为他们能计量功效,节约费用,开创筹划很有办法。以上种种,都是勤于学习、保持操行的人所能办到的。人的资质各有高下,哪能强求一个人把以上『六事』都办得尽善尽美呢?只不过人人都应该明白其要旨,能够在某个职位上尽自己的责任,也就可以无愧于心了。
【原文】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①,若指诸掌②,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居承平之世③,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④,不知有战陈之急⑤;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⑥,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⑦。 晋朝南渡⑧,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⑨,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⑩,典掌机要。 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⑪,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 至于台阁令史⑫,主书监帅⑬,诸王签省⑭,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 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⑮,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注释】 
 ①品藻:评议,鉴定等级。 【汉书.扬雄传】:『称述品藻。』颜师古注:『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质。』   ②若指诸掌:如指示掌中之物那般容易。 【礼记.仲尼燕居】:『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③承平:累代相承太平。  ④庙堂:指宗庙明堂。 古代帝王有事则祭告宗庙,议于明堂,故庙堂也指朝廷。⑤战陈:即『战阵』,作战布阵。 此指打仗。  ⑥肆:肆意,肆慢。  ⑦应世经务:应付当世,处理事务。  ⑧晋朝南渡:指建武元年(317)西晋灭亡,司马睿南渡并在建康建立东晋—事。  ⑨冠带:士族、缙绅的代称,以其戴冠束带故。
⑩令、仆:指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和副职尚书左、右仆射。 尚书郎:尚书省属官,掌文书起草。 梁时,尚书省下分二十二曹,每曹设郎—人,总称尚书郎,为清贵显要之职。 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主进呈奏案之事。 梁时亦为显要职位,参与机要。  ⑪惜:舍不得。 捶楚:杖责。 旧制,失职官员要受到杖责,即使尚书郎也难免,但自南齐起,尚书郎等成为显要之职后就不再能杖责了。  ⑫台阁令史:台阁指尚书省,令史为在尚书省里办事的低级官吏。  ⑬主书:尚书省属下官吏。 监帅:即监、帅,亦为尚书省属下官吏。 据【隋书.百官志】二:北齐尚书省下设尚令局、尚药局等,各设监四人;又设斋帅局,置斋帅四人。 此当颜氏处北地已久,不自觉地混用了北朝官名。  ⑭签:指典签,南朝以亲王出镇,由朝廷委派典签佐之,名为处理文书,实则监督诸王的言行,品秩虽微,却有很大权力。 省:指州郡里的省事等低级办事人员。  ⑮梁武帝父子:梁武帝萧衍共有八子。 此处仅指梁武帝和后来居君位的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

【译文】
我看现在世上一般的文人,评古论今,好像了若指掌。但真的试用一下,他们又往往不能胜任。长时间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知道丧乱的祸害;在朝为官,不知道边地战争的急迫;只知道领取俸禄,不知道百姓种田的辛苦;生活在小吏和百姓的上层,不知道要有辛勤的劳役。所以难以适应社会处理事务。晋朝南渡之后,特别尊重厚待士族,所在江南士族中有才干的人都担任尚书令,左右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国家的机要。其他只懂得点文义的士人,大多迂腐荒诞,浮华铺张,不会处理世务,小有过错又舍不得责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掩饰他们的弱点。至於那些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都对工作通晓熟练,能按需要完成任务,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是要用他们的长处啊。但是人们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全社会的人都认埋怨梁氏父子喜爱小人而疏远了士大夫,这种看法就像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短处。
【颜氏家训】集解

【原文】
   士君子之处世〔二〕,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三〕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四〕,经纶〔五〕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六〕,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七〕习事;四则藩屏〔八〕之臣,取其明练〔九〕风俗,清白〔一0〕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一一〕;六则兴造〔一二〕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一三〕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一四〕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集解】
〔一〕涉务二字义同,谓专心致力也。勉学篇:『耻涉农商,羞务工技。』即以涉务对文成义。魏书成淹传:『子霄……亦学涉,好为文咏。』涉字用法与此同。

〔二〕士君子之处士,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文津本及戒子通录二、别解作『夫君子之处世』,何本、黄本作『夫士君子之处世』,今从宋本。

〔三〕卢文弨曰:『较,古岳、古孝二切。』器案:文选景福殿赋:『此其大较也。』李善注:『大较,犹大略也。』

〔四〕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明练庶务,鉴达治体。』

〔五〕易屯卦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朱熹注:『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

〔六〕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正义:『祖,始也,言仲尼祖述,始行尧、舜之道也。……宪,法也;章,明也,言夫子法明文、武之德。』

〔七〕强干,谓强力能干也。北齐书唐邕传:『唐邕强干,一人当千。』

〔八〕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郑笺:『价,甲也,被甲之人,谓卿士掌军事者。』

〔九〕勉学篇:『明练经文,粗通注义。』任昉王文宪集序:『明练庶务。』明练,谓明晓练习也。

〔一0〕后汉书杨震传:『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一一〕论语子路篇:『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一二〕兴造,指土木建筑之事。

〔一三〕宋本『开略』作『开悟』。

〔一四〕傅本、何本『具美』作『其美』,宋本等作『具美』,今从之。
【原文】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一〕古今,若指诸掌〔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三〕,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四〕不知有战陈〔五〕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六〕。晋朝南渡,优借〔七〕士族;故江南冠带〔八〕,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九〕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一0〕,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一一〕,所以处于清高,〔一二〕盖护其短也〔一三〕。至于台阁令史〔一四〕,主书〔一五〕监帅,诸王签省〔一六〕,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一七〕。
   【集解】  

〔一〕汉书杨雄传传:『称述品藻。』师古曰:『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质。』江淹杂体诗序:『虽不足品藻渊流,亦无乖商榷云尔。』世说新语有品藻篇。

〔二〕礼记仲尼燕居:『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注:『治国指诸掌,言易知也。』论语八佾篇:『子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乎!」指其掌。』集解:『包曰:'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中庸:『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朱熹注:『示与视同,视诸掌,言易见也。』

〔三〕承平,言治平相承,谓太平之持久也。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

〔四〕宋本『庙堂』作『廊庙』。戒子通录二引『下』作『中』。

〔五〕各本『陈』作『阵』,今从宋本。

〔六〕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何休注引孔子曰:『三王肉刑揆渐加,应世黠巧奸伪多。』白虎通五刑篇:『传曰:'三皇无文,五帝画象,三王明刑,应世以五。」』应世,谓适应其时世也,此用其义。十六国春秋北燕录:『武以平乱,文以经务。』经务本此文。

〔七〕优借,谓从优假借,犹今言优待也。后汉书刘恺传:『肃宗美其义,特优假之。』优假、优借义并同。傅本、黄本作『优借』,未可从。

〔八〕文选西京赋薛综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九〕令仆,谓尚书令与仆射也。晋书殷浩传:『服阕,征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后废为庶人。……桓温谓郗超曰:'浩有德有言,使向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齐书徐孝嗣传:『徐郎是令仆人。』卢文弨曰:『晋书职官志:'尚书令秩千石,受拜则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仆射,服秩与令同。尚书本汉承秦置,晋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

〔一0〕卢文弨曰:『晋书职官志:'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初从三省诣台,试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选有吏能者为之。中书舍人,晋初置舍人、通事各十人,江左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

〔一一〕黄叔琳曰:『捶楚士大夫,岂是美政。』卢文弨曰:『捶,之累切,说文:'以杖击也。」'楚,荆也。」亦用以扑挞者。』器案:南史萧琛传:『时齐明帝用法严峻,尚书郎坐杖罚者,皆即科行。琛乃密启曰:'郎有杖,起自后汉,尔时,郎官位卑,亲主文案,与令史不异,故郎三十五人,令史二十人,是以古人多耻为此职。自魏、晋以来,郎官稍重。方今参用高华,吏部又近于通贵,不应官高昔品,而罚遵曩科。所以从来弹举,虽在空文,而许以推迁,或逢赦恩,或入春令,便得息停。宋元嘉、大明中,经有被罚者,别由犯忤主心,非关常准。自泰始建元以来,未经施行,事废已久,人情未习。自奉敕之后,已行仓部郎江重欣杖督五十,皆无不人怀惭惧,兼有子弟成长,弥复难为仪适。其应行罚,可特赐输赎,使与令史有异,以彰优缓之泽。」帝纳之。自是应受罚者,依旧不行。』则惜行捶楚于郎官,始自齐明帝时。世说新语品藻篇:『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嘉宾书曰:'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则东晋于郎官,亦行捶挞。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杜牧寄侄阿宜:『参军与簿尉,尘土惊皇皇,一语不中治,鞭棰身满疮。』则唐时于参军与簿尉,亦行鞭棰也。

〔一二〕清高,各本作『清名』,今从宋本,此萧琛所谓『参用高华』也。

〔一三〕盖,原作『益』,宋本、罗本、傅本、鲍本作『盖』,今据改正。卢文弨曰:『宋本'益」作'盖」,以下文'盖用其长」相对,'盖」字是。』

〔一四〕器案:后汉书仲长统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注:『台阁,谓尚书也。』卢文弨曰:『宋书百官志:'汉东京尚书令史十八人,晋初正令史百二十人,书令史百三十人,诸公令史无定员。」』

〔一五〕卢文弨曰:『案续汉书百官志,尚书六曹,一曹有三主书,故令史十八人。』

〔一六〕卢文弨曰:『签谓签帅,省谓省事。自主书监帅以下,名位卑微,志故不载,而时见于列传中。』器案:南史恩幸吕文显传:『故事:府州部内论事,皆签,前直叙所论之事,后云签日月,下又云某官某签。故府州置典签以典之。本五品吏,宋初改为士职。』唐六典二九亲王府典签下原注引齐职仪云:『诸公领兵局,有典签二人。』又案:齐书王敬则传:『临州郡,令省事读辞,下教判决,皆不失理。』通鉴一五四胡注:『省事,盖犹今之通事,两敌相向,使之往来通传言语。』

〔一七〕赵曦明曰:『史记越世家:'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器案:韩非子喻老篇:『杜子谏楚庄王曰:'臣患王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取譬相同,在史记之前。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