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六本第十五(三)

孔子家语作者:孔子,弟子发布:华夏士子

2021-10-6 18:41

孔子讀【易】至於損益吳曰:二卦名.喟然而嘆.子夏避席⊙避席:離開坐席,以示尊重有禮問曰:『夫子何嘆焉.』孔子曰:『夫自損者必自益.自益者必有決之王曰:易損卦.次得益.益次夬.夬.決也.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吾是以歎也.』子夏曰:『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謂也吳曰:所以自損者.求益其道也.道彌益而身彌損吳曰:德愈盛而心愈下也.夫學者損其自多吳曰:不自有也.以虛受人吳曰:虛如虛心之虛.易成象辭.故能成其滿吳曰:受人之益博哉.天道成而必變吳曰:成謂成物.成而必變.未嘗得久.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吳曰:持滿者不能虛受天下之善.何以能久.故曰:「自賢者.天下之善言不得聞於耳矣.」昔堯居天下之位.猶允恭以持之.克讓以接下王曰:允.信也.克.能也.吳曰:【書】帝堯允恭克讓.允信也.克能也.是以千歲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王曰:昆吾國與夏桀作亂.吳曰:昆吾.國名.助桀為虐.自滿而無極.亢意⊙亢意:恣意妄為,隨心所欲而不節.斬刈⊙斬刈:zhǎn yì,砍伐,斬殺,斷絕,滅絕。刈,割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討之.如誅匹夫吳曰:湯放桀誅昆吾.是以千載而惡著.迄今而不成滿也.是非損益之徵.與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吳曰:上四句見【易·豐·彖傳】.是以聖人不敢當盛.如行則讓長.不疾先.如在輿遇三人則下之.遇二人則式之吳曰:式車前可憑也.⊙式:通『軾』,以手扶住車前橫木。憑軾致敬,表示敬意.調其盈虛.不令自滿.所以能久也.』子夏曰:『商請志之.而終身奉行焉.』

白話譯文
孔子讀【易經】,讀到【損】、【益】兩卦時,非常感慨長長歎息。
子夏起身請教說:『老師您為何長歎呢?』
孔子說:『是這樣,那些謙虛的認為自己還不足的人總會得到補益,那些自滿驕傲的人必定會受到損失,我因此歎息。』
子夏說:『那難道通過學習也不能增益嗎?』
孔子說:『我並不是說道業不可以增益。道業愈增進,對名利等自身的需求就看的愈淡。你看,習的人自認為不足的地方很多,謙虛其心接受別人的教誨,才能讓自己的知識多起來。天道很廣大,有所成就後一定變化,凡是驕傲自滿而能夠長久存在的,那是沒有的啊。所以說:「認為自己是賢人的人,天下的好話就聽不到了聽不進去了。」
過去堯帝處於治理天下的地位,還能保持信實而恭勤,克己謙讓對待下人,所以賢聖的名聲和美德千百年後越發興盛了,到如今更加顯得偉大顯著;夏桀和一起作亂的昆吾國,自滿到了極點,隨心所欲而不節制,斬殺老百姓象割草芥一樣,天下人討伐他,就像懲罰誅殺獨夫民賊一樣。所以千百年後他的罪惡越發昭著,到如今也不能泯滅。如此看來,做事情要尊讓長者,不要著急搶先不要顯能。比如要乘車時遇到三個人時自己就主動下來,遇到兩個人時自己就扶前面的橫木站著,讓另一個人坐。調節好盈虛的尺度,不讓自己自滿驕傲,這樣才能長久於世呀!』
子夏說:『我請求把這些話記下來,終身按照這些做事。』

子路問於孔子曰:『請釋⊙釋:放棄,放下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子曰:『不可.昔東夷之子.慕諸夏之禮.有女而寡.為內私婿.終身不嫁.不嫁則不嫁矣.亦有清節之義也.蒼梧嬈⊙蒼梧嬈:據說是孔子同時代的人娶妻而美.讓與其兄.讓則讓矣.然非禮之讓也.不慎其初.而悔其後.嗟何及矣王曰:言事至而後悔.吁嗟又何及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乎.後雖欲悔.難哉.』

白話譯文
子路請教孔子說:『讓我們把古代的禮制拋棄掉,而按我的意思辦,可以麼?』
孔子說:『不可以的。從前還沒有開化的東夷人,羡慕中國的禮儀、倫理制度,也學著做。有一個女人死了丈夫,便給她招納一個非正式婚配的丈夫,終身沒有再嫁。嫁是沒有再嫁了,難道有貞節的意義嗎?南方蒼梧有一個人,娶了一個老婆,非常美麗,便讓給他的哥哥。讓是讓了,但那樣是不合禮的讓啊!辦什麼事,在開初的時候不謹慎,到了後來又想悔,再歎息也來不及了。如今你想拋棄古代的禮制,照你的想法去幹,怎麼知道你不是拿正確的當作錯誤的,拿錯誤的作為正確的呢?到了後來即使想悔,也很困難啊。』

曾子⊙曾子:曾參,孔子弟子,以孝行著稱⊙耘:除草瓜.誤斬其根.曾皙⊙曾皙:曾點,字晳,又稱曾皙、曾晰、曾蒧,中國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也就是今天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宗聖』曾參之父,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比孔子小六歲,是孔子三十多歲第一批授徒時收的弟子怒建吳曰:疑作揵.舉也.渠焉切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甦.欣然而起.進於曾皙曰:『嚮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援:操、拿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請:請問,請教於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瞽瞍:亦作『瞽叟』, 虞舜之父。相傳他你愛舜同父異母的的弟弟,屢次欲害死舜。瞽、瞍均系眼瞎之義。,因而有種說法是,舜父不能分辨好惡,故稱之為『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捶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烝烝:亦作『蒸蒸』,二詞相通。厚美的意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王曰:殪.死.吳曰:殪仆也.於計切.⊙殪:yì,死、殺.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白話譯文
曾子修整瓜地,不小心鋤斷了瓜苗。他父親曾皙大怒,舉起大木棍來擊打他的背,曾子倒地不醒人事。躺倒了一段時間,才醒過來。他高高興興地爬起來,到曾皙跟前說:『剛才參得罪了父親大人,父親用盡力氣教訓了參,我還得無受傷呢?』退下來回到房裡,拉起琴弦唱起歌,想要讓曾皙聽到,知道他身體健康無恙。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很生氣,告訴門下弟子:『曾參如果來了,不要讓他進來。』曾參自己認為沒有過錯,托人去向孔子請教。
孔子說:『你沒聽說嗎?從前瞽叟有一個兒子叫舜,舜是這樣侍候瞽叟的,父母想要使喚他,他沒有不在身邊的,想要找他而殺了他,就未嘗能夠找得到。如果父親是用小棰小棍子來打就等著被處罰、挨打;如果是拿大木棒來打就逃走。所以瞽叟沒有犯下不義父親的罪過,而舜也沒有失去淳厚的孝道。如今曾參侍候父親,把身體交給暴怒的父親來等著挨打,朝死裡打也不躲一下,打死之後就會陷他父親于不義,相比較,哪一個不孝更大呢?你不是天子的百姓嗎?殺了天子的百姓,那樣的罪過是怎麼樣的呢?』
曾參聽說了這些話,說:『參的罪過大啊。』於是去孔子哪兒請罪。

荊公子吳曰:介子推也年十五⊙荆公子年十五:流行本作『荆公子行年十五』。行年,經歷的年歲,此指當時的年齡而攝⊙攝:代理相事.孔子聞之.使人徃觀其為政焉.使者反曰:『視其朝清淨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堂下有二十壯士焉.』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固:本來,一定.況荊乎吳曰:言不及於失也.又【說苑】介子推云云:『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兩二十五人之智」云云.况荆乎』.』

白話譯文
荊國一公子十五歲就代理荊國宰相事務。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派人前往觀察他理政的情況。使者回來說:『看到他的大堂裡清靜少事,廳堂上有五位老人,屋廊下有二十位壯士,供他請教使喚。』
孔子說:『集合二十五人的智慧來治理天下,都一定能免於患難的,何況是一個小小的荊國呢?』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