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07|回復: 0

[中医理论] 阴平阳秘·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複製鏈接]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阴平阳秘·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生命是宇宙天地自然的生命。宇宙有动静生杀,日月有升降更替,天地气交有四季寒暑。而动者、生者、升者、暑热属于阳,静者、杀者、降者、寒者属于阴。


自然无处没有阴阳。自然的生命在自然阴阳的作用下,具备了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化气成形等生命活动。


阴阳是自然存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命化成,生命更替,生命健康,皆不离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在人,是为生命之阴阳,不是物质之阴阳。生命之阴阳,以『神气』的因应调节、因应变化为存在形式,化气、成形,升清、降浊,呼吸、寐寤,无不是阴阳的生命作用。


活生生的人,应天应地应人事,有调节,有变化,调节在生命之神,变化在生命之气,概括之,就是『阴平阳秘』。


平者,和也。秘者,密也。阴平阳秘,阴阳平和,相互协调,动态平衡而无偏颇,生命才得以存在,得以演化,得以生生不息。张介宾注:『人生所赖,惟精与神,精以阴生,神从阳化,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矣。』[1]


阴阳各有其位,各有其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可分但不可离,各在其位发挥其用,相互协调,无偏胜偏衰,『精神乃治』。若『阴阳离决』,相互分离,没有关联,阳离于阴,阴离于阳,则『精气乃绝』。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不偏不倚,是为『阴平阳秘』。一有偏倚,或阳胜于阴,或阴胜于阳,轻者疾病,重者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阴阳是要协调的,没有协调,『阴平阳秘』就必然异常。无论是阳的异常,还是阴的异常,健康都要出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气者,若地与水,失其所,则多病而早殃。


西方医学从四体液开始,就以物为本,没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思考,没有阴阳的意识,没有生命之和的观念,没有『我命在我』的养生觉悟。所以知生命,知阴阳,必须从实验室里中走出来,打破显微镜逻辑的桎梏。


实验以物质为客观,物理法则是根本法则。物质以分子方式存在,分子由元素构成。


物质分子、元素,早于生命万万年。关在实验室里,埋头显微镜下进行分析,分析到最后,生物就就归到蛋白、脂肪、糖,乃至于碳等物质元素去了。


没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动态关联性,生命不存在,人不存在,不过物质而已。实验室的物质分析,没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自然客观,能获得人之生,人之病,人之死的认识吗?


活人有命,不离乎神,不离乎气,不离乎阴阳。无『神气』之形,是死形,化为物,成为泥,分解为碳元素,不可逆!活在于气,应在于神,在『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与天地自然,不能有须臾的分离,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获得生命的认识。


人,谁不呼吸,谁不饮食,谁无喜怒,谁不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谁不因应天地自然,而有『阴平阳秘』的协调平衡?清·石寿棠【医原·人身一小天地论】:『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人之有病,犹天地阴阳不得其宜,故欲知人,必先知天地。』


因阴阳而有天地,因阴阳而有寒热,因阴阳而有生命。


生命寄之于形,但形乃物质,为生命之器、生命之具,不等于生命。医学要有人文精神,临床医疗要有人性,就需要先知天地,不能把生命等于物质,用死人代替活人。生物,贵在『生』,不在物。


人之形态肉体的物质元素、分子结构,不是生命的标志。生命是自然完整性的存在,是多维联系的存在。实验方法人为主观,不尊重自然,不尊重活生生的人,因此不可能了解生命阴阳。找不到经络、三焦,不明白证候本质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医知人之『生』,『生』在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有天地自然的时空动态统一性,有『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才谓之『生』。


所以中医以命为本,落实在五藏阴阳,落实在升降出入之气化,落实在寒热虚实之状态。形之异常,归之于神,归之于气,归之于阴阳的失常。


中医学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医学,是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体验为根据,经过千万年医疗实践,去伪存真后获得的生命真知。


癌症也好,炎症也好,硬化也好,萎缩也好,任何器质性改变的形的异常,求阴阳神气之本,辨病机之主次标本,知病势之缓急传变,三因制宜,随证治之,医患协调,则皆能治,皆能愈。


[1]程士德主编,王洪图鲁兆麟编:素问注释汇粹(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0页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