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七雄略十八(三)

反经(长短经)作者:赵蕤发布:华夏士子

2021-8-25 12:02

苏秦如韩韩之先与周同姓.事晋.得封于韩.为韩氏.后周烈王赐韩侯.得列为诸侯也.说韩宣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栝洞胸.近者镝掩心.
韩之剑戟.则龙泉.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夫以韩卒之劲.与大王之贤.乃西面而事秦.交臂而服焉.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大于此者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大王无事秦.事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之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受后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者.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勃然作色.按剑叹息曰:『寡人虽不肖.不能事秦.』从之.
韩攻宋.秦大怒.曰:『吾爱宋.韩氏与我交.而攻我所甚爱.何也.』
苏秦为韩说秦王曰:『韩氏之攻宋.所以为王也.以韩之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面而事秦.王不折一兵.不杀一人.无事而割安邑.此韩氏之所以祷于秦也.』韩惠王闻秦好事.欲罢其人.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来间秦.说秦王.令凿泾水以溉田.中作而觉.欲诛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臣为韩延数年命.为秦开万代之利也.』王从之.

白话
苏秦说服了燕国、赵国参加合纵联盟后,又来到了韩国韩国的祖先与周同为姬姓,侍奉晋国,被封于韩地,成为韩氏。后来周烈王赐封韩候,使韩国成为诸侯国之一,他劝韩宣王说:『韩国北面有巩地、洛地、成皋那样坚固的边城,西面有宜阳、常阪那样险要的关塞,东面有宛地、穰地、洧水,南面有陉山。土地方圆千里,拥兵数十万。天下的强弓硬箭都从韩国出产。
韩国士兵举足踏地发射,不一会儿就可发射百箭,远处可射中胸膛,近处可射穿心脏。韩国士兵的剑和戟,都如龙泉、太阿这样的名剑那般锋利,这些剑和戟在陆上都能砍断牛马,在水上能击中天鹅和大雁。靠着韩军的坚强有力和大臣的英明贤良,却西向服秦,自缚臂膀去表示臣服。使国家蒙受羞辱,被天下人耻笑,这真是奇耻大辱!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大王不要去侍奉秦国,如果去侍奉它,它必定要求得到宜阳和成皋。如果现在奉献上去,第二年就越发要求割让土地。如果继续割让,就将无地供给;不予割让,就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遭受秦国进一步侵害。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欲望无穷。以有尽之地去迎合没有止境的欲望,这就是所说的自己去购买怨恨和灾祸,没有经过战斗,土地就被占领了。我听俗话说:「宁可做鸡口,不可做牛尾巴。」如今大王到西面去乖乖地称臣事秦,和做牛尾巴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的贤能,拥有强大的韩国军队,却有牛尾巴的名声,我私下替大王惭愧。』韩王听了愤然变了脸色,手按宝剑仰天叹息说:『我虽然不贤明,也一定不去侍奉秦国!』于是韩国也参加了合纵。
韩国攻打宋国,秦王大怒,说:『我爱宋国,韩国与我们交好,却又去攻打我非常喜欢的国家,这是为什么?』苏秦为韩国去劝说秦王说:『韩国之所以攻打宋国,是为了大王啊。凭着韩国的强大,再加上宋国的辅助,楚国、魏国一定会十分恐慌,他们害怕了,就一定会向西面来侍奉秦国。大王不折一兵一卒,不经过战争就可能占领安邑,这就是韩国要以此来为秦国祈求的事情。』后来,韩惠王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就想阻止秦军,不让他们东伐,于是便派水工郑国去秦同做为内应,说服秦王让凿渠引泾水来灌溉田地。在开凿的过程中,郑国被察觉了真实身份和目的,秦王就要杀他。郑国说:『起初我是做韩国的内应,但把渠凿成了也对秦国有好处。我的活动使韩同多存在了几年,能遗惠秦国后代子孙。』秦王认为他说的有理,便放了他。
按语
劝将不如激将。苏秦把这一谋略运用的得心应手,激刃有余。他总是先列举各国的优势,激起诸侯的信心;然后,毫不客气地指出他们臣服秦国是一种耻辱,『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从而使他们知耻而后勇,奋然而起,决意与秦国抗衡。这样就达到了合纵联盟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华民族只有永远记得近代史上受到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耻辱,从而发奋图强,不断地壮大自已。如此才能维护国家尊严,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凭我们自已的意志办事。

苏秦如魏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与周同姓.武王伐纣.封高于毕.以为姓.毕万事晋献公.献公封万于魏.以为大夫.后周烈王赐魏.俱得为诸侯.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东有淮.颍.煮.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曾无刍牧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轰轰殷殷.若有三军之众.魏.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耻之.臣闻越王勾践.战弊卒三千.擒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革车三百乘.制纣于牧野.岂其卒众哉.诚能奋其威也.
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仓头.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此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以劾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孰察之.【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毫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未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敞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魏王曰:『谨奉教.』
虞卿说春申君伐燕.以定身封.春申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即魏.魏.齐新恶楚.楚虽欲攻燕.将阿道哉.』对曰:『请令魏王可.』虞卿遂如魏.谓王曰:『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故.乃且攻燕.』魏王曰:『何也.子云「天下无故」.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谓马力多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夫越赵.魏而开兵于燕.则岂楚之任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弊楚也.弊楚即强魏.其于王孰便.』魏王曰:『善.』从之.

白话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又到了魏国魏国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人,和周同为姬姓。周武王伐纣,封高在毕这个地方,便以毕做为姓氏。毕万侍奉晋献公,晋献公就封毕万于魏地,任命他作大夫。后来周烈王又赐封魏为诸侯,于是魏国也成为诸侯之一,苏秦劝魏襄王说:『大王的土地,南面有鸿沟、陈、汝南,东面有淮水、颍水、煮枣,西面有长城为界,北面有河水、卷、衍。土地方圆千里,地方的名声虽小,然而到处都是房屋田地,只是少有放牧牛马的地方。人民众多,车马不少,日夜往来不断,极有声势,就如同是三军将土在行动。魏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君主。如今竞有意臣服于秦国,自称为东方属国,为秦王建筑宫室,接受秦王赐给的服饰,春秋两季给秦国纳贡。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愧啊。我听说越王勾践,靠着三千名疲弊的士兵做战,在于遂捉住了夫差,周武王凭着三千名士兵,一百辆战车,在牧野把纣王杀死。难道是他们的士兵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振作自己的威力啊!如今我听说大王的士兵,勇武刚毅的二十余万,青布裹头的二十万,殊死作战的二十万,做杂务的十万,还有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这远远超过了越王勾践和周武王的兵力。如今却听从了群臣的邪说,竞打算以臣子的身份去侍奉秦王。而侍奉秦王,一定得割让土地,送上人质,因此军队还没用上而国家就已受到损害了。而那些做人臣的,割让君主的土地以便对外勾结,窃取一时的功绩而不顾及国家的后患,损失国家的土地而满足个人一时的欲望。他们依仗外面强秦的权势,在国内胁迫自己的君主,要求割让土地。希望大王对此能够明察!【周书】上说:『微弱时不除掉,长大了就难以消灭;弱小时不拔掉,长大了就得用斧子砍。」事前不当机立断,事后必有大祸,那将怎么办?如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六国合纵结亲,专心合力,就一定不会遭到强秦侵扰。因此我们赵王派我进献愚计,奉上明定的条约,听凭大王诏令。』魏王说:『我听从你的意见。』
虞卿劝春申君攻打燕国,从而确定自己的封地。春申君说:『进攻燕国时所经过的道路,不是齐国就是魏国。魏国和齐国最近与楚国结下怨仇,楚国即使要攻打燕国,又从哪里通过呢?』虞卿回答说:『还是请魏王同意吧。』
虞卿于是又到魏国去对魏王说:『楚国是很强大的,可说是天下无敌,竟然准备攻打燕国。』魏王说:『怎么啦?你先说什么天下无敌,现在又说什么竟然准备攻打燕国。这是什么意思啊?』虞卿说:『现在比如说马的力气是不小,这是对的,但如果说马的力气能驮千钧却是不真实的,为什么呢?因为千钧不是马所能承受得住的。如今要说楚国强大是对的,如果说楚国可以跨越赵、魏与燕国交兵,难道能够胜任吗?楚国不能胜任,却偏要去做,这将导致楚国衰败。楚国衰败了,就等于使魏国强大了。这两种情况对大王说,哪一种更有利?』魏王说:『好,你说得对。』于是听从了虞卿的劝说。

苏秦如齐.齐太公望吕尚者.事周.为文武师谋伐纣.武王以平商.封尚父于齐营丘也.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四塞之国也.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蹴鞠者也.临淄之途车彀击.人摩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浑汗在雨.家殷人足.志气高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莫能当也.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兵出相当.不出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也.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也.而欲西面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曰:『善.』
苏秦说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故语曰:「骐骥之衰也.努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夫驽马女子之筋骨力劲.非贤于骐骥.孟贲也.何则.
后起之藉也.臣闻战攻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擒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樽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于席上.
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之笑不乏.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夫善为王业者.在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诸侯无成谋.则国无宿忧也.何以知其然耶.昔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万.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卫鞅谋于秦王曰:「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必请北魏矣.」秦王许诺.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所以十二诸侯.非宋.卫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棰使也.不足以王天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之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
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王善之.故身广公宫.制丹衣.柱建九旌.从七星之旗.此天子位也.而魏王处之.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人伐魏.杀太子.覆其十万之军.是时.秦王拱手受河西之外.故卫鞅始与秦王计也.谋约不下席.而魏将已擒于齐矣.冲橹未施.而西河之外已入于秦矣.此臣之所谓北之堂上.擒将户内.拔城于樽俎之间.折冲于席上者也.』楚怀王使柱国昭阳将兵伐魏.得八城.又移兵而攻齐.齐闵王患之.
陈轸曰:『王勿忧也.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于军.再拜.贺战胜之功.起而请曰:『敢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陈轸曰:『贵于此者.何等也.』曰:『唯有令尹耳.』
轸曰:『令尹贵耳.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君譬之.可乎.楚有祠者.赐其同舍人酒一卮.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地.曰:「吾能为之足.」足未成.一人蛇复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乎.」遂饮其酒.为蛇者.终亡其酒.今公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而又移兵攻齐.齐畏公甚.以此名君足矣.冠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身且死.爵且归.犹为蛇足者也.』昭阳以为然.引军而去.

白话
苏秦继续组织合纵联盟,来到齐国。齐太公吕尚侍奉周国,为周文王、周武王谋划出兵伐纣。周武王灭商后,封尚父在齐地营丘。苏秦劝齐宣王说:『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这就是所说的四面皆有险阻的国家。都城临淄非常富有殷实,这里的百姓没有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下棋踢球的。临淄的道路上,车挨着车,人挤着人,人们把衣襟连起来,就可以成为帷帐,把袖子举起来就可以成为帐幕,挥洒汗水就如同下雨。家家殷实富有,人人意气高昂。凭着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盛,天下无人抵挡。如今却侍奉西面的秦国,我为大王感到羞耻!至于韩魏之所以害怕秦国,是因为他们与秦国接壤。双方出兵对阵,不到十天,胜负存亡的结局就决定了。韩魏战胜秦国,那么自己也要损兵过半,四面的边境就无法防守;战不胜秦国,自己就会随即灭亡。正因为如此,韩魏不敢与秦作战,而轻易地向秦国屈服称臣。现在秦国进攻齐国就不同了,它的后背要受到韩魏两国的威胁,卫国的阳晋是必经之路,经过亢父的险隘之地时,车马不能并行,一百人守住险要之地,千人也无法通过。秦国虽然想深入齐境,可总有后顾之忧,害怕韩、魏从后袭击。所以虚张声势,借以威胁,装腔作势,又不敢前进。不去深入考虑秦国对齐国无可奈何这一事实,却想要向秦国卑躬屈膝,这是群臣谋略的错误。如今参加合纵联盟,可以避免向秦国卑躬屈膝的丑名,而获得强国的实惠,我再请大王稍加留意,仔细考虑。』齐王说:『好,你说得对。』
苏秦劝说齐闵王:『我听说喜欢首先在天下挑动战争的人必有后患,不顾招人憎恨而缔结盟约的人必然孤立。所以说,后发制人应有所凭借,躲开憎恨必然得把握时势。所以谚语说:「良马衰老时,劣马能跑到它前面;孟贲疲倦时,女子都能胜过他。」所谓驽马、女子,他们的筋骨力气,并不比骐骥、孟贲强,为什么却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凭了后来居上的优势。我听说过攻战之法,决定胜负主要不在军队,即使有百万敌军,也可以使他们败在我们帷幄谋划之中;即使有阖闾、吴起那样的强敌,通过屋内的谋划也可以擒住他;千丈高的城池可以在酒宴应酬中夺取;百尺长的战车也可以在枕席上战胜它。结果是钟鼓竿瑟的声音不断,土地却可以得以扩展,愿望可以实现。各诸候国每天歌舞升平,可以在同一天来朝拜。所以善于成就王业的,在于使天下人效劳而自己安逸,使天下大乱而自己得保平安。如果能使各诸侯国的阴谋无法得逞,那么自己的国家就没有永久的忧患。怎么能知道是这样呢?从前魏王拥有土地千里,三十万军队,联合十二国诸侯去朝见天子,想西去图谋秦国。秦王很害怕,觉都睡不安隐,饭也吃不出滋味。商鞅便与秦王计划说:『大王为什么不让我去见魏王,我一定可以使魏王失算。』
秦王答应了。商鞅见到魏王说:『大王的势力够大的了,号令可以通行天下。
可是大王率领的十二国诸侯,不是宋国和卫国,就是邹、鲁、陈、蔡,这些本来都是大王用马鞭子就可以驱使的人,不配和大王共治天下。大王不如向北联合燕国,向东讨伐齐国,那么赵国必定臣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讨伐楚国,那么韩国也必定服臣。大王如果有讨伐齐楚的想法,就顺从了天下人的意志,那么王业就可以实现了。大王不如先准备天子的服装,然后再去图谋齐楚。』魏王很喜欢商鞅的话,因此亲自指挥扩建宫殿,裁制红色龙袍,树立天子龙旗,军中都有画朱雀的旗帜。这是天子的建制,可魏王全用上了。
于是齐楚愤怒了,各诸候也赶来支援齐国,齐国联合各诸侯国讨伐魏国,杀了魏国太子,击败魏国十万大军。在这时,可以说秦王在举手间就接管了河西的土地。所以说,商鞅和秦王开始商量的时候,筹划不须走下枕席,而魏国的将帅就被齐国擒获了;兵车战船未曾使用,而西河以外的土地已归入了秦国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在厅堂上打败敌人,在帷幄中擒住敌将,在酒桌上攻下城池,在枕席上折断敌人的兵车啊。』
楚怀王派柱国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将军,是楚国最高军事长官昭阳领兵讨伐魏国,夺取了八座城池,又调动军队攻打齐国,齐闵王很忧虑。陈轸说:『大王不必犯愁,请让我去说服他们罢兵。』就到楚军中去见昭阳,向他再拜致意,祝贺他打了胜仗。起身后问昭阳:『按照楚国的规定,击溃敌军,杀死敌将,能得到什么样的官爵?』昭阳说:『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阵轸说:『此外还有比这更高的官爵吗?』昭阳说:『只有令尹了。』
陈轸说:『令尹是最尊贵的官了,楚王该不会设置两个令尹吧。我替你打个比方,可以吗?楚国有个举行祭祀的人,赏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这些人商议说:「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还有余,让我们在地上画条蛇,谁先画成,谁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过酒壶准备喝。他左手端着酒壶,右手继续画着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脚还没画好,另外有个人已经画完蛇,把酒夺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哪能替它画上脚呢?」说着就把酒喝了。给蛇添上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如今将军领兵攻打魏国,击溃魏军,杀死魏将,夺取了八座城池,现在又调兵想攻打齐国,齐国很怕你。
你因此取得了威名,也就够了。官爵也不能有所增加了。虽然每战必胜,但不知适可而止的人,自己将会死于战事,官爵也要归于他人,就象画蛇添足一样啊!』昭阳认为这话有道理,便收兵而去。

苏秦如楚.楚之先.出自帝颛顼.帝喾.高辛时为火正.命曰祝融.其后苗裔事周文王.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以子男之田.姓芊氏.甚得江汉间人和.至熊通.使使随人之周.请尊其号.周不听.熊通怒.乃自立为武王.说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主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也.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也.故愿大王早熟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陈士励兵.在大王所用之.
故纵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仇也.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仇.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候割地以事楚.衡合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楚王曰:『善.谨奉社稷以从.』
楚襄王既与秦和.虑无秦患.乃与四子专为淫侈.庄辛谏不听.辛乃去之赵.后秦果举鄢郢.襄王乃征辛而谢之.庄辛曰:『臣闻鄙彦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王.桀.纣以天下亡.令楚国虽小.绝长补短.犹以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蚊虻而食之.承白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之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以其类为招.昼栖乎茂树.夕调乎酸咸.黄雀其小者也.蔡灵侯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助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蔡灵侯事其小者也.君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于黾塞之外.』襄王闻之.身体战栗.乃执圭而授庄辛与之谋秦.复取淮北之地.楚人有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楚襄王召问之.乃对以秦.燕.赵.卫为鸟.以激怒王.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尚有报万乘.子胥.白公是也.今以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于中野.而坐受伏焉.臣窃为大王弗取.』
襄王遂复为纵约伐秦.

六国既合纵.苏秦为纵约长.北报赵.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乃投纵约书于秦.秦不敢窥兵函谷十五余年.

白话
苏秦又来到了楚国。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到帝喾、高辛时做火神,名为祝融。后来,楚国的后裔侍奉周文王。到周武王时,熊绎被封到南方楚之蛮地,赐给他子爵应得的土地,姓芊氏,在江汉间很得民心。到熊通这一代,他派使者到周朝去,请求周朝封他尊号。周天子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熊通大怒,竟自立为楚武王。劝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你是天下的贤君。楚国西面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国上方圆五千里,拥兵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用,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啊。凭着楚国的强大,加上大王的贤明,就能无敌于天下。如今却打算向西侍奉秦国,这样各诸侯国就不再朝拜楚国,而要去章台朝拜秦国了。秦国对诸侯国中最担忧的就是楚国,楚国强大,秦国就弱小,楚国弱小,秦国就强大,二者势不两立。所以替大王考虑,不如实行合纵以孤立秦国。大王如不实行合纵,秦国一定会兵发两路:一路出武关,一路下黔中。这样,楚国国都鄢郢就要震动了。我听说:「未乱之时就要治理,事发之前就要预防。」等祸患发生了再为之忧虑,就来不及了。因此希望大王对此及早加以考虑。大王如真的能听从我的劝告,那我就能让山东各国按一年四季奉献礼物,遵守大王发布的诏令,把国家与宗庙委托给大王,并训练军队,任凭大王使用。所以说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成功,秦国就能称帝。如今楚国放弃了霸主的大业,却有了侍奉他人的名声,我认为这是大王所不足取的。秦国,是贪婪暴戾如虎狼的国家,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国,又是天下的仇敌,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取诸侯之地来侍奉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奉养仇敌呀。大逆不道的行为,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所以合纵成功,诸候就会割地来侍奉楚国;连横成功,楚国就要割地来侍奉秦国。这两种策略之间的距离很远,对这两种策略,大王选择哪一个呢?所以敝国赵王派我向你献上合纵之计,奉上合纵盟约,以听凭大王的吩咐。』楚王说:『好,请让我以国家的名义听从你的意见。』
楚襄王在与秦国议和后,不再忧虑秦国的祸患,却和四个宠臣一起一味地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庄辛劝谏他不听,只好离开楚国去了赵国。不久秦军果然攻打鄢郢,楚襄王只好征召庄辛回国并向他谢罪。庄辛说:『我听俗话说:「看到兔子,再回头招呼狗,并不算晚;羊儿丢失,再补栅栏,还不算迟。」我听说从前商汤和周武王凭那百里的地方兴旺起来;夏染和商纣拥有整个天下,结果反而灭亡了。如今楚国虽小,截长补短,方圆还有几千里,可不止百里啊!大王难道不曾见过蜻蜒吗?它六只脚,四个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啄着蚊子和苍蝇吃,吸着甜美的露水喝,自以为不会有什么灾难了,跟谁也没有竞争了。哪里知道五尺来高的小孩,正在调胶液抹丝网,把它从两丈高的地方粘下来,丢在地上给蚂蚁吃了。晴蜒还算小的呢,那黄雀也是这样。它低下头来啄食谷米,仰着身子在树丛里栖息,扑起翅膀,随意飞翔,自以为没有灾难,跟谁也没有竞争了。哪里知道,公子王孙左手挟弓,右手取丸,正瞄着它当靶子打呢。白天还在树丛里飞,晚上已经给拌上油盐酱醋了。黄雀还算小的呢,蔡灵侯也是这样。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喝茹溪的清水,吃湘江的鲜鱼,左抱年轻的妃子,右拥妖艳的侍女,跟他们驱车跃马,到高蔡去游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哪里知道,子发正接受楚灵王的命令,用红绳捆绑他去见灵王呢?蔡灵侯的事还算小的呢,大王的情况也是这样。你左边有州候,右边有夏侯,浪费仓库中的粮食,挥霍国库中的钱财,跟他们放马奔驰,到洞庭湖去游乐,而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哪里知道穰侯正接受秦王的命令,在黾塞之内布满秦兵,要把大王赶出龟塞之外。』楚襄王听了这番话,浑身发抖。于是委重任于庄辛,和他一起谋划对付秦国,随后就把淮北之地夺了回来。
有个人用劣弓轻轻一拉弓弦,就把南飞的大雁射了下来。楚襄王听说这件事,就把这个人召来询问。他就把秦、燕、赵、卫比作鸟来回答,从而激励楚王,说:『先王楚怀王被秦国欺凌,客死在外国,没有比这更大的怨仇了!现在有人身为一介草民尚且敢于向万乘之君报仇,伍子胥和白公就是这样的人。凭着楚国方圆五千里的国土,百万军队,仍然能够在广阔的战场上大战一番,却坐等着受人压制,我为大王所不取啊。』于是楚襄王又与其它国家合纵,订立盟约,共同讨伐秦国。

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组成合纵联盟,苏秦被任命为纵约长,统一指挥六国的行动。把这一情况通报给赵国,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然后六国把纵约书投给秦国,从此,秦国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函谷关侵犯山东六国。
按语
蜻蜒,黄雀无忧无虑地飞翔,与世无争,却不知有人在算计自己。我们常说『害人之心为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极有道理的。表面的平安下可能潜伏着绝大的危机。所以,必须清醒地分析形势,早早设法保护自己。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为了谋取各自的利益,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为竞争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不管是正当的,还是卑鄙的。因此,必须料事于先,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纵六国』最后终于成功,这是苏秦的一大策划。苏秦当上了『合纵长』一即『联合国秘书长』,总佩六国相印,总辖六国之民。他『伏轼撙衔,横历天下,迁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于是』天下之大,百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这是何等的权势、何等的威风。今天的加利、安南也不能达到这种地步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