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18:32

子曰:“君子喻喻:知晓,懂得于义义:合宜的,即合乎道义的、正义或公益的行为准则,小人喻于利利:财利,个人欲望。”

孔子说:“君子知晓义,小人知晓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重义轻利吗?

从古至今,有人对本章所谈义利关系,有诸多误解。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误读为“君子只讲义,小人只讲利”,并据此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的。产生此误解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理解“喻”字的含义。这个“喻”字,指的是知晓、懂得。孔子强调的是,一事当前,君子懂得以义为取舍标准,所考虑和顾及的是义;小人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斤斤计较于一己之私利。这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志。

还有一种误读,认为儒家重义轻利,这也是不对的。孔子在这里指出的是,君子与小人在面对可得之利时的不同态度,不同取舍。君子懂得“见利思义”《论语·问宪》、“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在面对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不是合乎道义,自己该不该得,不取不义之财;小人则不然,他们唯利是图,不知利的取舍还有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这就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待财富的态度。孔子并非不求财富,一味地追求“安贫乐道”,而是首先看财富是否“可求”,财富的来源正当不正当,获取的手段、途径是否符合道义。富而可求则求之,不可求则从吾所好。他还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利益和富贵是人们都希望得到的,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谋取正当的利益和富贵,他所反对的是那种见利忘义的行为。对于利益和富贵,他主张“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取之有道。对于不合道义而来的富贵,孔子把它比作天上的浮云,不屑一顾。这绝非重义轻利,而是义利相济,以义制利。

钱逊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以义制利、见利思义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任何一个社会对个人利益的获得,都有某种道德的或其它规范的限制,不能听由个人随心所欲地谋取个人利益,不能容许个人的牟利行为危害社会利益,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动乱。这是古今中外普遍的、永恒的通义。而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群,利益取舍的是非标准是不同的;所以见利思义的原则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内容又是有时代性的,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迁而变化的。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