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一、晚清之政象

国史大纲作者:钱穆发布:一叶知秋

2020-10-12 22:51

第四十六章 除旧与开新清代覆亡与民国创建

一、晚清之政象

清代狭义的部族政治,虽经所谓『咸同中兴』,苟延残喘,而终於不能维持。

第一、是外患之纷乘。

自道光十八年以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办鸦片事务,至二十二年与英议和,订南京条约,割香港,许五口通商,是谓『鸦片战争』,为中国对外第一次之失败。此后咸丰七年英、法同盟军陷广州,八年至天津,陷大沽砲台。十年,再至天津,陷通州,入北京,烧圆明园,咸丰避难热河,为外兵侵入国都之第一次。光绪五年,日本灭琉球。六年,曾纪泽出使俄国,议改收还伊犁条约。八年,与俄定喀什噶尔东北界约。十年,中、法战起,十一年议和,失安南。十二年,与英订缅甸条约失缅甸。十九年,英、法共谋暹逻,废止入贡。二十年,中、日战起,二十一年议和,割台湾,失朝鲜。二十三年,德占胶州湾。二十四年,俄借旅顺、大连,英租威海卫。二十五年,法占广州湾。二十六年,八国英、俄、日、法、德、美、意、奥。联军入北京,光绪避难西安。二十七年订辛丑和约。二十九年,日、俄战起,以我东三省为战场。三十一年与日订满洲协约。宣统二年,外蒙库伦携贰,日本并灭朝鲜。三年,英兵侵据片马。

东西势力初次接触,中国昧於外情,因应失宜。

东西两文化,其先本无直接之接触。其始有直接接触,已近在明清之际。其先中国文物由间接关系传入欧西者,举其尤要者言之,如养蚕法、东汉蚕丝已入罗马。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西元550年〕波斯人始将中国蚕种传东罗马都城君士坦丁。造纸法、当唐玄宗时,大食在西域获得纸匠,因在撒马尔罕设纸厂,为大食造纸之始,时欧邦皆用,羊皮纸,大食专利数百年。于十二世纪,造纸法始入欧洲。罗盘、宋书礼志谓:『周公作指南车,经马钧,祖冲之以后,其法不传。』至北宋又见於沈括之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欧人制磁针作航海用,始於西元1302年。当元成宗大德六年,较沈括所记尚迟二百年。其法盖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中国古时即有火药。据三朝北盟会编,北宋靖康时,宋、金弓交战已用火砲。其后南宋虞允文造霹雳砲,以纸包石灰、硫磺。孝宗时,魏胜创砲车,火药用硝石、硫磺、柳炭,为近代火具之始。元顺帝至正十四年〔西元1354年〕,德人初造火药。

印刷术,雕版始於唐中叶。宋仁宗时,毕升发明活版印书术。明英宗正统三年〔西元1438年〕,德人始制活字版,後於我四百年。皆有关近世文明者甚大。欧邦学者谓元代中西交通,乃将彼土中古时期之黑云一扫而净。蒙古人屠杀之祸虽惨,亦殊可以警奋数世纪来衰颓之人心,而为今日全欧复兴之代价也。

至于彼中所流被于我者,则除景教、摩尼教等几种宗教思想之稍稍传布于民间以外,他固无得而称焉。观於马可波罗所称述,在我固平淡无奇,在彼至于惊诧莫信。其先中西两大文化之成绩,我固未见绌于彼也。晚近一、二世纪以来,彼乃突飞猛进,而我懵然不知。彼我骤相接触,彼好议我为自傲。夫一民族对其固有文化抱一种自傲之情,此乃文化民族之常态,彼我易地则皆然。且彼之来也,其先惟教士舆商人;彼中教义非我所需,彼挟天算、兴地、博物之学以俱来,我纳其天算、兴地、博物之学而拒其教义,此在我为明不为昧。彼不知我自有教义,乃以天主、天国相强聒〔音搁〕,如其入非洲之蛮荒然,则固谁为傲者耶?且传教之与经商,自中国人视之,其性质远不伦。经商惟利是图,为中国所素鄙,奈何以经商营利之族,忽传上帝大义?中国人不之信,此情彼乃不知。抑商人以贩鸦片营不规之奸,教士笼络我愚民以扰搰〔音胡〕我之内政,此皆为我所不能忍。而彼则以坚甲利炮压之,又议我为排外,我何能服?且彼中势力所到,亦复使人有不得不排拒之感。与彼中势力相接触而不知所以排拒者,是非洲之黑奴、美洲之红人也。排外而得法者,如亚洲之日本,乃至彼欧之互自相排。知必有以排之而不得其法者,则为中国。

日本小邦浅演,内顾无所有,惕然知惧,急起直追,以效法彼之所为。而我则为自己传统文化所缚,骤不易舍弃其自信。虽亦知外力当排,而终未有所以排之者。自我屡为所败,则强弱即成是非。然此特我衰世敝俗,一时因应之失宜。急起直追,所以孙中山先生有『头彩藏在竹杠梢头』之譬也。

主和主战,翻覆无定。内则言官哗呶〔音挠〕,仗虚骄之气,发为不负责任之高论。外则疆吏复遇事粉饰,不以实情报政府。而内政腐败,百孔千疮,更说不上对外。

第二、是内政之腐败。

当时内政上,最感问题者,首为财政之竭蹶

清自乾隆中叶以后,贪黩奢侈之风盛张,各省积亏累累,财政已感支绌。经嘉庆川、楚教匪长期内乱,至道光而对外商业,漏巵〔音支〕日大。黄爵滋疏,道光十八年。谓:『近年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於内地,实漏银於外洋。自鸦片流入中国,道光三年以前,粤省每岁漏银数百万两;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百万两。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之多。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各省、州、县地丁钱粮,徵钱为多,及办奏销,以钱为银。前此多有赢余,今则无不赔贴。各省盐商卖盐得钱,交课用银。昔争为利薮者,今视为畏途』王庆云咸丰即位奏:『盐课岁额七百四十余万,实徵常不及五百万。生齿日繁,而销盐日绌。南河之费,嘉庆时止一百余万,而遁来递增至三百五十六万。地丁岁岁请缓,盐课处处绌销,河工年年保险。入少出多,置之不问。』今按:此等情形,一方起於官场之腐败中饱,一方亦由银价日昂,钱价日跌,经济状态转恶,生活程度提高所致。清廷之决心禁烟,亦由於此。厥后鸦片战争失败,五口通商,漏巵〔音支〕益增。并历次赔款,国库益窘。

其次则为官方之不振

清自乾嘉以后,纳赀〔音滋〕之例大开,洎〔音记〕咸同而冗滥益甚。王凯泰同治十二年应诏陈言,首请『停捐例』。谓:『自捐俸减折,百余金得佐杂,千余金得正印,即道、府亦不过三、四千金。家非素丰,人思躁进。以本求利,其弊何可胜言?』其时有以洋行挑水夫而为粮储道者,见殷兆鳙〔音佣〕疏。『捐纳』外复有『劳绩』一途。捐纳有『遇缺尽先』花样,劳绩有『无论题选咨留遇缺即补』花样。捐纳官或非捐纳官,於本班上输资若干年,俾班次较优,铨补加速,谓之『花样』。而正途转相形见绌。甲榜到部,往往十余年不能补官,知县迟滞尤甚。王凯泰应诏陈言第二项,曰『汰冗官』。谓:『捐纳、军功两途,入官者众,部寺额外司员,少者敷十,多则敷百。补缺无期。各省候补人员,较京中倍蓰〔音洗〕。』按:雍正中,查嗣庭、汪景祺等论列时政,已言部员壅滞,有『十年不调,白首为郎』之语。及乾隆间举人知县铨补,有迟至三十年者。廷臣屡言举班壅滞,然每科中额千二百余人,综十年且二千余人,铨官不过十之一。谋疏通之法,始定大挑制。六年一举,三科以上举人舆焉。仕途之壅滞,为自唐以来科举制下必有之现象,何况又加之以纳赀、劳绩异途杂流之竞进?

疆吏既竞务保举,多请吏部停止分发。保举大者有二途:一曰『军功』,一曰『河工』。光绪二十年,御史张仲析言:『山东河工保案,近年多至五、六百人。图保者以山东为捷径,捐一县丞、佐杂,不数月即正印矣。』此见保举与捐纳之狼狈相倚。其次复有『劝捐』。顺天赈捐一案,保至千三百余人。山东工赈,保至五百余人。他省岁计亦不下千人。时吏部投供月多至四、五百人,分发亦三、四百人。吏途充斥无轨道至此,官方如何得振!

照当时的政象,绝对抵不住当时的外患,於是遂有当时之所谓『变法自强』。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