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荀子论军制

资治通鉴白话文作者:金色轰炸机发布:金色轰炸机

2020-9-26 10:07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西元前225年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临武君说:『有道理。那么请问圣明君王的军制又该怎样。』

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
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
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
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其顺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贡。
微子开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

荀况说:『将领建旗击鼓号令三军,至死也不弃鼓奔逃;御手驾战车,至死也不放松缰绳;百官恪守职责,至死也不离开岗位;大夫尽心效力,死于战阵行列。
军队听到鼓声即前进,听到钲声即后退,服从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还在其次。
命令不准前进而前进,犹如命令禁止后退而还要后退一样,罪过是相等的。不残杀老弱,不践踏庄稼,不追捕不战而退的人,不赦免相拒顽抗的人,不俘获跑来归顺的人。
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成为敌人了。所以,不战而退的人生,相拒顽抗的人死,跑来归顺的人则被献给统帅。
微子启因多次规劝商纣王,后归顺周王而受封为宋国国君,专门谄谀纣王的曹触龙被处以军中重刑,归附于周天子的商朝人待遇与周朝百姓没有区别,故而近处的人唱着歌欢乐地颂扬周天子,远方的人跌跌撞撞地前来投奔周天子。此外,不论是多么边远荒僻鄙陋的国家,周天子也派人去关照,让百姓安居乐业,以至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周王朝恩威所能达到的属国,没有不服从、归顺的。这样的君王即叫作「人师」,即为人表率的人。
【诗经】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就是指的这个。圣明君王的军队施行惩处而不挑起战争,固守城池而不发动进攻,与敌对阵作战而不先行出击,敌人上上下下喜悦欢欣就庆贺,并且不洗劫屠戮敌方的城镇,不偷袭无防备的敌人,不使将士们长久地滞留在外,军队出动作战不超越计划的时间,如此,便使混乱国家的百姓都喜欢这种施政方式,而不安心于受自己国君的统治,希望这种君王的军队到来。』

临武君曰:『善。』

临武君说:『你说的不错。』

军队必须有铁一样的纪律,无论是仁义之师,还是虎狼之师,这一点没有区别。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善待百姓,才能得到众人拥护,敌人治下的百姓纷纷来投奔,如水之就下,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陈嚣问荀况说:『您议论用兵之道,总是以仁义为根本,而仁者爱人,义者遵循情理,既然如此又怎么用兵打仗呢?一切用兵之事都是为了争夺、攻伐啊。』荀况说:『并非像你所理解的这样。所谓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才憎恶害人的人;义者遵循情理,正因为循理,才憎恶反叛、作乱的人。所以,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暴除害,而不是为了争夺、攻伐。』

所谓『止戈为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用正义的武力去制止邪恶的武力,除暴安良,维护社会秩序。才是仁义之士所为。

燕孝王薨,子喜立。

燕国燕孝王去世,子姬喜继位。

周民东亡。秦人取其宝器,迁西周公于狐之聚。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攻灭周王室。随后周王朝的百姓向东逃亡。秦国人夺取了周王朝的宝鼎重器,并将西周文公迁移到狐之聚今河南汝州

秦之社稷为周天子所封,而且周赧王没有失德之处。秦凭借武力强行消灭周天子,夺其重器。为不忠不义之举。详细分析请见上一讲。

楚王迁鲁于莒而取其地。

楚国考烈王将鲁国国君迁到莒地今山东莒县,夺取了鲁国的封地。

鲁国国君是周公旦的后代,被楚国欺负至此,看来秦楚真是一路货色。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