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二十三节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

老中医优势病种作者:老中医发布:沙坡

2019-10-26 22:33

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拟定。

〔1〕以身目、小便色黄,且短期内迅速加深,重度乏力,纳差为特征。

〔2〕黄疸持续不退,色泽鲜亮或晦暗,或有呕恶、腹胀、腹痛、尿少等。

〔3〕有疫毒感染者。

2.西医诊断: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及2012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拟订。

有明确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证据,如HBV血清检测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e抗原〔HBeAg〕可阳性或阴性;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检测阳性,并符合如下条件者: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2〕黄疸升高,总胆红素〔TBil〕≥51μmol/L,但≤171μmol/L,且每日上升≥17μmol/L;

〔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5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1.6。

〔二〕证候诊断

疫毒炽盛证:身、目、小便色黄、迅速加深,腹胀腹痛,口渴,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湿热内蕴证:身、目、小便色黄,腹胀脘痞,倦怠乏力,口苦、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大便多干结或黏滞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疫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泄火、凉血解毒。

〔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牛角、黄连、升麻、炒栀子、茵陈、生大黄、赤芍、蒲公英、金钱草、甘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饮食疗法: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宜清热养阴,润肠通便之品,如:绿豆、冬瓜、木耳、香蕉、西瓜等。

2.湿热内蕴证

治则: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柴胡、黄芩、赤芍、半夏、枳实、大枣、茵陈、栀子、大黄。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饮食疗法:宜食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助湿生热之食物。宜健脾利湿,清热通腑之品,如:山药、薏米、百合、银耳、酸奶等。可食用山药薏米粥。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结肠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

药物组成:生大黄〔后下〕10g、芒硝10g、虎杖15g、厚朴10g、枳实10g、赤芍30g、甘草6g。

适应证:肝衰竭前期合并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性脑病患者。

禁忌证: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严重痔疮伴有出血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此项操作。

操作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暴露臀部,下垫橡胶垫、治疗巾,抬高臀部臀部10cm。先以结肠透析设备先行全结肠清洗,连接、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管,显露肛门,肛管插入直肠20~30cm,用36.5~37.5℃温清水1000mL以上,废液自探头经另一管道自行流出后,再以37~40℃之间中药煎剂200ml行结肠灌注,注入药液后拔管,轻揉肛门,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中药直肠滴入

方药:大黄10g〔后下〕、赤芍10g、酒黄芩10g、白芍15g、茯苓15g、生薏苡仁15g、白及10g、乌梅30g。通腑解毒,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用法:隔日1次。

适应证:肝衰竭前期合并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

禁忌证: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严重痔疮伴有出血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此项操作。

操作方法:灌肠液温度与肠腔温度接近,一般在37~40℃之间。灌肠液剂量约120ml。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暴露臀部,下垫橡胶垫、治疗巾,抬高臀部臀部10cm。将灌肠液置于可调节滴速灌肠器中,排气、夹管,灌肠器下端连接一次性肛管。显露肛门,润滑肛管前端,肛管插入直肠20~30cm。灌肠液液面距离肛门不超过30cm,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节灌肠速度为80~100滴/分钟。灌肠结束后,取左侧卧位30min、平卧位30min、右侧卧位30min,后可去舒适体位。拔管后轻揉肛门,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每日1次。如同时行结肠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则与之交替进行。

3.肝区红外线照射

可选择应用肝病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进行治疗。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于病床,暴露肝区,以红外探头照射肝区,并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距离,每天1次,每次30min,1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部位必须皮肤保持干燥,以免红外线、毫米波被水分吸收而不能进入人体。治疗时,注意将红外线及毫米波探头对准治疗部位再调节输出,以免辐射至眼睛造成损伤。

〔三〕西医治疗

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包括抗病毒、保肝、改善微循环、降低内毒素血症等内科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

1.生活起居: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2.饮食调理: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可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植物蛋白为主的优质蛋白饮食及富含维生素果蔬。

3.情志调摄: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拟定肝衰竭前期临床疗效标准。

〔一〕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证候评分表见附表,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2.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3.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证候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疾病疗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参照【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2012年版〕】拟定。

1.主要疗效指标:生存率(4、12、24和48周生存率)。生存率计算:生存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次要疗效指标: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腹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生化指标提示总胆红素下降、凝血指标恢复、白蛋白水平上升。

显效:①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②TBiL较原水平下降≥70%,PTA≥50%;

有效:①症状、体征均有好转;②TBiL较原水平下降≤70%,但≥30%,PTA≥40%;

无效:①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②TBiL较原水平下降≤30%,PTA≤40%。

附表 肝衰竭前期证候评分表

肝衰竭前期证候评分表.png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01):55-61.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03):210-216.

牵头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牵 头 人:

宗亚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

主要完成人:

宗亚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

李秀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李 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住院患者

一、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 编码:BNW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ICD-10编码:K72.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及2012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拟定。

2.证候诊断

疫毒炽盛证

湿热内蕴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排除患者药物中毒性肝炎,或除HBV之外的其他嗜肝病毒感染;

4.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候特点,重点观察本病的主要症状如身目发黄、小便黄赤、纳呆、腹胀、倦怠乏力等,次要症状如发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头身困重、胁肋胀痛等,以及舌象、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项;

〔3〕病毒标志物检查〔嗜肝病毒检测及HBV DNA等〕;

〔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生化指标;

〔5〕血清甲胎蛋白;

〔6〕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内毒素定量、血氨、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HBV基因耐药、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抗体等。

〔八〕 治疗方法

参照【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疫毒炽盛证:清热泄火、凉血解毒。

〔2〕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特色疗法

〔1〕结肠灌洗和中药保留灌肠

〔2〕中药直肠滴注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2.肝功能检查TBIL明显下降,PTA上升或持续保持在4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3.病情加重,进展为肝衰竭,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TCD编码:BNW220,ICD-10编码:K72.0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8天 实际住院日: 天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一.png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二.png

牵头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牵 头 人:

宗亚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

主要完成人:

宗亚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

李秀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李 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